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392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适用于中药材领域知识汇聚。特别是对浩如烟海中药材知识,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植物形态,散落于民间的中医传承等知识的获取和汇聚较为有效。



背景技术:

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有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也有专科性的百科全书,如医学百科全书、工程技术百科全书等。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古代,类似百科全书的著作可以由一个人全部编辑完成。但是到了现代,由于知识大爆炸,一个人或几个人已经不可能完成一部规模浩大的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

在专门知识汇聚和出版(百科全书书的编写)工作中,如何解决信息收集,信息选取,信息分类,众多编纂者之间的协同以及如何有效纠错是非常大的一个难题。即在保证信息的全面性、正确性前提下,要求及时更新,随时填补研究空白是知识收集和出版的难题。目前在线知识收集和出版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专业杂志法:该方法一般是成立一个专门的杂志社,收集某一个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出版,这种知识收集出版方法最大的弱点是被动的接受作者投稿,得到的知识碎片化,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偶然性,知识不成体系,无法用于百科全书的编写。

二、大型辞书编写法:例如《中国药典》这样的辞书编写,该方法的致命缺陷是知识更新不及时,对使用者有较高专业知识要求,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被舍弃。例如看到“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的描述,由于缺少直观的图片佐证,普通初学者很难得到帮助。

三、百度百科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让普通网民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普通网民的知识。但该方法缺少专业人员合作,词条的作者是谁,词条的正确性、权威性如何保证。最致命缺点是词条提供知识的深度不足,专业人员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必须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并且网民提供什么样的词条也是不受控的。

四、在线期刊数据库法: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将分散的各种期刊、专利的信息收集起来供使用者查询下载。该方法的致命缺陷也是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偶然性,知识不成体系,有着最新的研究成果,但一些基础知识没有,并且对研究空白没有显式的表述。

综上所述,现有的知识收集和出版方法无法满足我国中医药发展需要,中医药研究的基础工具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瓶颈。在这个越来越碎片化的年代,研究者需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原有的线性专业知识需求转变成网状专业知识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知识整合的中药平台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包括:根根据用户贡献程度和注册信息给予不同权限的权限分配系统;用于用户检索查阅的前端数据库;用于用户编辑词条的编辑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上传的词条的待审数据库;用于审核词条的人工审核模块。

所述的编辑模块编辑后的数据上传至待审数据库,人工审核模块调取待审数据库的待审词条,审核通过后发送至前端数据库。

所述的编辑模块可以对词条模板进行编辑形成自定义模板,并上传至待审数据库。

所述的待审数据库中的自定义模板通过人工审核模块审核通过后发送至动态模板库,并通过编辑模块调取。

所述的编辑模块对于自定义模板的修改只能进行增量修改,即只能增加条目,不能删减条目。

用户将一个模板通过编辑模块编辑后形成新的模板并经审核通过后,所有使用原来模板的词条的模板统一变更为使用新的模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通过如下流程实现:

a)用户登录后,根据关键字查询前端数据库,获取需要的信息;

b)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判断查询到的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信息不符合要求:包括词条缺失、词条不完整以及词条有误等,用户通过编辑模块调用动态模板库的模板对词条进行编辑并向平台提交数据;

用户在编辑词条时,如发现动态模板库中的模板条目不合适,可通过编辑模块对词条模板进行编辑形成自定义模板。

c)将用户提交的数据送入待审数据库;

d)专家通过人工审核模块调取查阅待审数据库,对用于提交的词条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用户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信息进入前端数据库,符合条件的自定义模板送入动态模板库。不符合要求的信息做已审核标记,必要时给用户发送专家评审意见。

本发明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中药领域,利用互联网快捷的特性实现对知识的实时更新,采用知识众筹的方法汇聚众人的知识和力量,通过动态模板库形成一个由模板确定研究方向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库,解决了传统媒介更新慢,难以查阅的问题。并运用动态模板库,通过用户与评审专家的互动,不断更新动态模板库,通过正反馈为系统知识汇聚和出版创造出不竭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示意图;

图2是基于动态模板库的知识汇聚出版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图1所示,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包括:根据用户贡献程度和注册信息给予不同权限的权限分配系统;用于用户检索查阅的前端数据库;用于用户编辑词条的编辑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上传的词条的待审数据库;用于审核词条的人工审核模块。

所述的编辑模块编辑后的数据上传至待审数据库,人工审核模块调取待审数据库的待审词条,审核通过后发送至前端数据库。

所述的编辑模块可以对词条模板进行编辑形成自定义模板,并上传至待审数据库。

所述的待审数据库中的自定义模板通过人工审核模块审核通过后发送至动态模板库,并通过编辑模块调取。

所述的编辑模块对于自定义模板的修改只能进行增量修改,即只能增加条目,不能删减条目。

用户将一个模板(设为模板a)通过编辑模块编辑后形成新的模板(设为模板A)并经审核通过后,所有模板a的词条的模板统一变更为使用模板A。

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通过如下流程实现:

a)用户登录后,根据关键字查询前端数据库,获取需要的信息;

b)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判断查询到的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信息不符合要求:包括词条缺失、词条不完整以及词条有误等,用户通过编辑模块调用动态模板库的模板对词条进行编辑并向平台提交数据;

用户在编辑词条时,如发现动态模板库中的模板条目不合适,可通过编辑模块对词条模板进行编辑形成自定义模板。

c)将用户提交的数据送入待审数据库;

d)专家通过人工审核模块调取查阅待审数据库,对用于提交的词条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用户提交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信息进入前端数据库,符合条件的自定义模板送入动态模板库。不符合要求的信息做已审核标记,必要时给用户发送专家评审意见。

行业专家先制定体例,根据确定编撰的准则制定基础的平台公共模板,模板主要包括条目名称的设计、条目编写提纲、撰稿人书写格式、配图要求、视频要求、成书格式等。例如“艾叶模板”是动态模板库提供的平台公共模板,该模板包括“基源、性状、鉴别、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贮藏”等条目。

权限分配系统根据用户贡献程度和用户信息给予不同权限。非实名用户不能进行任何编辑,仅能进行查阅。对于实名用户,根据用户贡献程度编辑权限逐渐增大,同时考虑用户注册时提交并进行认证的的专业、职业信息。

所述的编辑模块对于自定义模板的修改只能进行增量修改,即只能增加条目,不能删减条目。

用户将a模板编辑形成新的A模板并经审核通过后,所有使用a模板的词条同一变更为A模板。

下面以一个具有编辑权限的用户为例进行说明。

用例1:用户登录后,权限分配系统识别用户具有编辑权限。用户搜索查找“安息香”的相关信息,在前端数据库中没有找到,用户调用动态模板库中的“艾叶模板”创建“安息香”的相关信息,该用户发现“艾叶模板”中的条目不全,调用自定义模板功能,对“艾叶模板”进行修改,增加“汉语拼音、英文名、基源照片”等条目,并且上传了该用户拥有的与“安息香”有关的知识。基于人工审核模块的专家人工审核系统将用户提交的待审核信息发送给审核专家组,审核专家组经审核程序通过用户自定义模板以及用户提交信息后,动态模板库中的“艾叶模板”变更为“基源、性状、鉴别、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贮藏、汉语拼音、英文名、基源照片”,并且所有用“艾叶模板”创建的中药都增加“汉语拼音、英文名、基源照片”等条目等待用户上传相关信息,即“安息香”和“艾叶”在前端数据库中的条目都是一样的,但部分条目下的内容是空白,等待用户提交。

用例2:用户登录后,用户在前端数据库中查找“艾叶”的相关信息,发现“艾叶”中“汉语拼音、英文名、基源照片”等条目没有内容,该用户上传了“汉语拼音、英文名”等相关信息,“基源照片”可以不上传。并且该用户发现“艾叶模板”中缺少“别名”条目,该用户建立了新的用户自定义模板上传,等待专家审核。需要强调的是用户对自己提交的信息享有署名权。基于动态模板库的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动态模板库,采用知识众筹方法,通过用户与评审专家的互动,不断更新动态模板库,通过正反馈为系统知识汇聚和出版创造出不竭动力。

需要强调的是用户对自己提交的信息享有署名权。在线数字中药平台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动态模板库,通过用户与评审专家的互动,不断更新动态模板库,通过正反馈为系统知识汇聚和出版创造出不竭动力。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