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993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一些结构性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西方社会转型的经验表明,社会在从失范到规范、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会集中迸发。由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面临问题多、涉及面广的特性,项目引发的征地拆迁、环境损害等社会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导火索。

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相比,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强、建设周期长、面临问题复杂的特性,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乃至政治军事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不可避免会造成“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功能的调整、恢复和重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些地区成为维权民众与地方政府矛盾冲突的交汇点。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真实地反映了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对社会系统稳定的脆弱性和协同性影响,并将二者有效纳入sb-hsr模型中,合理地揭示了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建设在影响社会系统稳定方面,所起到的社会风险助燃剂和灭火剂作用的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新建研究对象,录入相关信息;

步骤二: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并计算社会稳定的协同度;

步骤三: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脆弱性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指数;

步骤四:构建大型复杂工程社会风险演变模型;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的中的大型复杂工程社会风险演变模型得出分析结果并将结果输出,最后得出结论;

步骤六:建立大型复杂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的相关信息为:工程项目所处位置、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移民工程和社会经济生态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并计算社会稳定的协同度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确定社会系统稳定的协同性序参量,主要包括移民安置系统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的序参量两部分;

步骤2.2:确定移民安置系统和社会应对系统的序参量表达式;

步骤2.3:根据步骤2.2中确定的序参量表达式录入对应年份的相关数据;

步骤2.4: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录入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为,其中u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δ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步骤2.5:确定系统的上限和下限值,如遇上限和下限无法确定时,取序参量时间维度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110%作为序参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将步骤2.4中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功效函数,计算移民安置子系统和社会应对能力子系统的各序参量有序度,功效函数如下所示:

i=1,2,j≥1,αij和βij是移民安置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系统稳定的上限和下限;eij代表系统的序参量

步骤2.6: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各个序参量的权重

步骤2.7:计算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将线性加权法和几何平均法取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是线性加权法计算的子系统的有序度,且w为各个序参量的权重,是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子系统的有序度;

步骤2.8:计算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系统的协同能力sc、移民安置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有序度的离差率δ以及协同度ci,分别采用如下公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脆弱性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指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确定社会系统风险在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和建设区域的社会敏感性两个方面的影响因子及社会系统适应能力在建设区域的社会应对能力方面的影响因子,并构建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3.2:根据确定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录入对应年份数据;

步骤3.3: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进行数据的标准化;rmax和rmin分别为同一评价指标下不同事物的最满意者或者最不满意者;

步骤3.4:根据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

步骤3.5:根据3.3中得出的标准化处理结果以及3.4中确定的权重进行社会稳定的脆弱性评价,分别计算社会风险暴露程度指数s、社会系统敏感性指数v以及建设区域的社会应对能力指数vc,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3.6:根据步骤3.5中计算得出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指数s、社会系统敏感性指数v以及建设区域的社会应对能力指数得出社会系统的脆弱性vs,其中vs=(s+v)/vc。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1中选取的代表移民安置系统的状态的序参量为移民投资ri、产业安置ir、移民人均补偿rc、公共产品和服务pc,此处的序参量允许扩展;选取的反映社会应对能力状况的序参量为经济发展ec、社会保障s、社会公平eq、社会秩序od、社会控制g和社会舆情op,此处的序参量允许扩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2中民安置系统和社会应对系统的序参量采用如下表达:

ri-工程移民投资总量;ir-对口支援项目总额/gdp;

rc-工程移民投资总量/移民人口;pc-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ec-人均gdp;s-社会保障率;

eq-城乡收入比;od-公安刑事立案数/万人;

g-人均财政支出;op-公众安全感指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6中权重确定可以采用熵值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或者复合熵权法,其中熵值赋权法是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权数的计算,其大小受数据差异度影响明显,对数据的要求较高;主观赋权法采取专家打分法,依据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而进行判断,可以有效把握各指标之间的主要程度差别;而复合赋权法则将前两者综合,wi=γwi(1)+(1-γ)wi(2),γ为倾向性指数,表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受重视和受倾向的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构建大型复杂工程社会风险演变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将:步骤三和步骤四中得到的社会系统稳定的协同性指数和社会稳定的脆弱性指数按照年份录入表格中;

步骤4.2:选择合理的方法对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步骤4.3:根据步骤4.2中的处理结果构建社会风险演变模型,代入公式a=(f1-f2)/m,其中f1=ci,f2=vs,假定的社会风险因素总物质质量为m;

步骤4.4:将步骤4.3中计算得出的a值按年份录入表格,并给出f1、f2的大小关系及对应的灭火剂或助燃剂类别,生成工程建设社会风险的a值及其趋势线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中建立大型复杂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1:结合具体实际对社会稳定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级,并对应建立社会系统稳定风险预警级别;

步骤6.2:根据步骤三计算得出的社会稳定系统脆弱性指数,结合步骤6.1中的分级,给出此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社会稳定风险雷达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通过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社会失稳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社会风险传染、社会失稳成因以及社会稳定演化特征的分析,推导得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的脆弱性是建设地区社会系统失稳的条件,而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社会系统协同是建设地区社会系统稳定的基础,并基于此分别构建了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脆弱性和协同性评估模型,将二者皆纳入到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内,使得应用本发明评估的社会稳定风险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系统稳定的脆弱性评价模型时,一分为二,从建设区域的社会系统风险和建设区域的社会系统适应能力两个维度来考虑,分别从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建设区域的社会敏感性以及建设区域的社会应对能力三个方面来选择指标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使得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的脆弱性评估结果更全面,也各能令人信服。

最后,在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时,将移民安置与社会系统应对能力纳入考量,并基于二者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随机涨落及其关联放大所产生的序参量,反向支配移民安置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运行以及相互作用关系,使得lhps系统从有序到无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转化,使得本发明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更高效、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流程图;

图2为图1中社会系统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的构建流程图;

图3.为图1中社会稳定脆弱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主体为某一类大型复杂工程项目;

2、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并计算社会稳定的协同度;

3、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脆弱性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指数;

4、依据得到的社会系统稳定的协同度以及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指数,构建大型工程社会风险演变模型;

5、建立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

确定研究主体为某一类大型复杂工程项目有如下注意事项:

确定研究主体为某一类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并录入其的基本信息,如工程项目所处位置、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移民工程、社会经济生态影响等信息。

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并计算社会稳定的协同度的步骤如下:

确定社会系统稳定的协同性序参量,主要包括移民安置系统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的序参量两部分,选取的代表移民安置系统的状态的序参量为移民投资ri、产业安置ir、移民人均补偿rc、公共产品和服务pc,此处的序参量允许扩展;选取的反映社会应对能力状况的序参量为经济发展ec、社会保障s、社会公平eq、社会秩序od、社会控制g和社会舆情op,此处的序参量允许扩展;

其次,确定选取的各个序参量的合理表达式,本发明建议采用如下表达式代表对应的序参量:

ri-工程移民投资总量;ir-对口支援项目总额/gdp

rc-工程移民投资总量/移民人口;pc-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ec-人均gdp;s-社会保障率;

eq-城乡收入比;od-公安刑事立案数/万人;

g-人均财政支出;op-公众安全感指数;

当然,研究者也可以自行考虑序参量的表达式;

再次,根据确定的序参量表达式录入对应的数据;

接着,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录入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发明采用z-score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为,其中u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δ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紧接着,确定系统的上限和下限值,如遇上限和下限无法确定时,建议可以取序参量时间维度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110%作为序参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功效函数,计算移民安置子系统和社会应对能力子系统的各序参量有序度,功效函数如下所示:

i=1,2,j≥1,αij和βij是移民安置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系统稳定的上限和下限;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各个序参量的权重,权重确定可以采用熵值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或者复合熵权法,其中熵值赋权法是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权数的计算,其大小受数据差异度影响明显,对数据的要求较高;主观赋权法采取专家打分法,依据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而进行判断,可以有效把握各指标之间的主要程度差别;而复合赋权法则将前两者综合,wi=γwi(1)+(1-γ)wi(2),γ为倾向性指数,表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受重视和受倾向的程度;

再然后,计算各子系统的有序度,本发明将线性加权法和几何平均法取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是线性加权法计算的子系统的有序度,且w为各个序参量的权重,是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子系统的有序度;

最后,计算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系统的协同能力sc、移民安置和社会系统应对能力有序度的离差率δ以及协同度ci,分别采用如下公式:

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脆弱性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指数按照如下流程:

首先,确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的社会系统风险的影响因子及社会系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子,并构建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本发明建议采用如下表所示的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

其次,根据之前确定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录入对应数据;

再次,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发明采用进行数据的标准化;

然后,自主确定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权重确定可以采用熵值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或者复合熵权法;

最后,根据先前得到的标准化处理结果以及确定的权重进行社会稳定的脆弱性评价,分别计算社会风险暴露程度指数s、社会系统敏感性指数v以及建设区域的社会应对能力指数vc,并计算得出社会系统的脆弱性vs,其中vs=(s+v)/vc,

建立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结合具体研究实际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合理地对社会稳定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级,并对应建立社会系统稳定风险预警级别;

然后,根据先前步骤中计算得出的社会稳定系统脆弱性指数,结合自行确定的分级,给出此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社会稳定风险雷达图。根据软件计算得出的各个数据,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的确定研究结果,为后续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图1是从总体上示意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将本发明的主要步骤表示出来,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流程:

1、确定研究主体为某一类大型复杂工程项目;

2、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协同性评价模型,计算协同度;

3、构建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社会稳定脆弱性指标体系,计算脆弱性;

4、依据前两个步骤的计算结果,构建社会风险演变模型,进行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社会风险演化分析;

5、利用脆弱性指数,建立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输出社会稳定风险雷达图。

图2是社会系统稳定的协同性评价操作流程,其具体处理流程描述如下:

2.1:选择开始应用系统进行协同性运算;

2.2:确定社会系统稳定的协同性序参量;

2.3:给出移民安置系统序参量表达式;

2.4:给出社会应对系统序参量表达式;

2.5:录入对应数据;

2.6: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7:代入功效函数,计算子系统的各序参量有序度;

2.8:确定各序参量权重;

2.9: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

2.10:计算sc、δ、ci,并输出结果进行下一步分析。

图3是社会系统稳定的脆弱性评价操作流程,其具体处理流程描述如下:

3.1:选择开始应用系统进行脆弱性运算;

3.2:确定社会系统风险的脆弱性因子;

3.3:确定社会风险暴露程度s;

3.4:确定社会系统敏感性v;

3.5:确定社会系统应对能力vc;

3.6:构建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3.7:录入对应年份数据;

3.8: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9:确定各因子权重;

3.10:计算社会系统脆弱性vs,并输出结果,进行下一步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