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1239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铁路梁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铁路预制梁场进行生产管理主要是依据手机电话等语言交流,也就是以“人管人”的上下级施工生产任务的上传下达。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非常严重的缺陷:信息传递效率低、误差大、因外界元素干扰等引起的信息误导等现象。尤其是在当前施工生产任务重、工期紧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的安排施工生产任务和工序之间的衔接是重中之重。而且随着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施工生产管理的工厂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bim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铁路预制梁场管理信息传输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所述的服务器端包括施工任务生成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第一接收模块以及挂接模块;

施工任务生成模块根据梁场架梁施组信息,生成梁场施工工序任务;

施工任务生成模块通过第一发送模块将生成的梁场施工工序任务下发至客户端以使客户端对接收到的工序任务进行发起或闭合操作;

第一接收模块与客户端连接,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对工序任务执行发起或闭合操作的信息;

挂接模块与第一接收模块连接以将对工序任务执行发起或闭合操作的信息挂接在对应编号箱梁的bim模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搭建梁场实际生产管理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由服务器端实现整体梁场生产计划任务的推送和下发,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生产计划任务,由客户端发起或闭合每道工序任务并将每道工序发起及闭合的信息同步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将该信息挂接在相对应的bim模型上。满足了施工生产信息传达准确、快速的需要。与传统的“人管人”的管理方式相比,不仅降低了信息传递的误差、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所示,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服务器端10和客户端20;

所述的服务器端10包括施工任务生成模块11、第一发送模块12、第一接收模块13以及挂接模块14;

施工任务生成模块11根据梁场架梁施组信息,生成梁场施工工序任务;

施工任务生成模块11通过第一发送模块12将生成的梁场施工工序任务下发至客户端20以使客户端20对接收到的工序任务进行发起或闭合操作;

第一接收模块13与客户端20连接,接收客户端10发送的对工序任务执行发起或闭合操作的信息;

挂接模块14与第一接收模块13连接以将对工序任务执行发起或闭合操作的信息挂接在对应编号箱梁的bim模型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客户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carputer)、智能手表等客户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箱梁的bim模型是基于bim技术,对高速铁路预制梁场二维设计图纸进行处理建模得到。

具体的,在建立预制梁场箱梁的bim模型后,服务器端读取箱梁的bim模型上的数据并进行存储,以供后期用户调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施工任务生成模块(11)包括:施工计划任务生成单元、确定单元以及存储单元;

施工计划任务生成单元根据梁场架梁施组信息,生成梁场施工计划任务;

确定单元与施工计划任务生成单元连接以根据生成的梁场施工计划任务,确定相邻工序持续时间、箱梁生产的持续时间以及每道工序的结构化数据;

其中,每道工序的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文档、施工工序之间的关系、任务下发间隔等整个生产流程中所涉及的结构化数据。

存储单元对每道工序任务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打包存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客户端20可以实现梁场实际生产中的工序中的钢筋笼绑扎、穿橡胶抽拔棒、模板清理、支座板安装、吊装钢筋笼、内模安装、安装其他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生、拆内模、预初张拉、起移梁、终张拉、压浆封端、梁端防水、成品梁出库等工序任务的接受和发起,同时同步到服务器端。

进一步地,客户端20发送的对工序任务执行发起或闭合操作的信息,具体包括梁号、施工日期、施工工序、施工地点、施工设计量、施工实际量以及施工完成时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客户端20在发起或者闭合施工工序任务时,用户可通过客户端20勾选一些与施工工序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梁”、“××工序”、“施工地点”、“事件经过”等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施工工序任务的空间属性和物理属性。比如:梁号:173#梁、施工日期:2016年12月16日施工工序:浇筑混凝土、施工地点:5#制梁台座、设计量:317m³、实际量:320立方米、浇筑完成时间:上午8点50分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挂接模块14还用于在每道施工工序任务完成后,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该道施工工序任务的影像资料并将影像资料挂接在对应编号箱梁的bim模型上。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端10会对客户端20上传的每道施工工序任务施工时的影像资料进行存储,以便于后期在出现错误时,追溯事故原因。

进一步地,所述的服务器端10还包括与bim模型连接的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在所述的将每道工序任务的结构化数据打包存储在服务器端之前,检测bim模型上的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榀数箱梁的实际生产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bim模型上的数据包括梁场所涉及的所有工机具以及设备的参数。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在bim上的数据不能满足特定榀数的梁场的施工需要时,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是不能实施施工计划的,因此,在对每道工序任务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打包存储之前,需要对bim模型上的数据进行检测,以判断bim模型上的数据是否满足一榀或数榀箱梁实际生产流程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客户端20包括:第二接收模块21、第二发送模块22以及任务发起/闭合模块23;

第二接收模块21与服务器端10连接以接收服务器端10下发的工序任务;

任务发起/闭合模块23与第二接收模块21连接以对接收到的工序任务进行发起或闭合操作;

任务发起/闭合模块23通过第二发送模块22将对接收到的工序任务进行发起或闭合操作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端1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结合bim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所述的bim模型进行管理。主要是考虑在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铁路预制梁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对铁路梁场的三维模型即bim模型进行修正,以满足实际的生产管理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