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361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与普及,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丰富智能设备的功能,智能设备用户通常会在智能设备上安装具有不同功能的应用(application,app)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目前,在智能设备用户打开一个应用后且没有关闭该应用的情况下,如果该应用不在前台,则其通常在后台运行。这些运行在后台的应用(简称后台应用)会占用智能设备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增加智能设备的耗电量,导致智能设备电池的待机时间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智能设备的耗电量,延长智能设备电池的待机时间,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根据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

从预先设置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中获取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

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控制后台应用。

可选地,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至少与应用的使用频率和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之一相关,所述应用的使用频率为在预设时间段内,该应用产生可见操作的次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控制后台应用,具体包括:

获取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所述使用频率为在预设时间段内,应用产生可见操作的次数;

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以及所述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控制后台应用。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以及所述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控制后台应用,具体包括:

统计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

监测黑屏持续时长,当黑屏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关闭使用频率低于预设使用频率的后台应用。

可选地,所述后台应用为多个,所述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以及所述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控制后台应用,具体包括:

统计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

根据各个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的高低对各个后台应用进行排序;

监测黑屏持续时长,当黑屏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关闭使用频率排名在预设排名之后的后台应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设置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具体包括:

当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

当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大于第一速率且小于等于第二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中度耗电;

当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大于第二速率且小于等于第三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重度耗电;

当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大于第三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

可选地,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从满电状态到电量耗尽所持续的平均时间描述或者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的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耗电量描述。

一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预先设置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中获取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控制后台应用。

可选地,所述应用控制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预先设置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中,由于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与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相关,因此,根据历史耗电速率确定出的耗电类型也与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相关,进一步地,获取到的与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也与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相关,最终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根据与确定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对后台应用进行控制,例如关闭部分后台应用。如此,本申请提供的应用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来控制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应用控制方法能够自适应用户使用方式来控制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而且该方法通过与耗电类型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对后台应用进行控制,降低了智能设备的耗电量,延长了智能设备电池的待机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时用到的附图做一简要说明。显而易见地,这些附图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在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首先介绍描述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时用到的技术术语。

1、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顾名思义,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就是智能设备过去一段时间段内耗电的快慢程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从满电状态到电量耗尽所持续的平均时间描述,即利用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的平均时间来描述。其中,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的平均时间越长,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越小。智能设备的耗电速率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关,当用户操作智能设备的频率较大时,对应地,智能设备的耗电速率就较大。

其中,过去一段时间段例如可以为过去一个月,也可以为过去半年,一周或者一个月。

此外,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的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耗电量描述。其中,过去一段时间段内的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耗电量越高,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越大。作为示例,由于用户一般在白天使用智能设备,为了使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较大程度地反映用户的使用方式,特定时间段可以为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这一时间段。

2、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耗电类型。由于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关,所以,根据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确定出的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也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关。

作为示例,耗电类型可以包括轻度耗电、中度耗电、重度耗电和超重度耗电。

其中,当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小于等于第一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

当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大于第一速率且小于等于第二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中度耗电;

当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大于第二速率且小于等于第三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重度耗电;

当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大于第三速率时,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

第一速率、第二速率、第三速率的具体数值均为设定值。

例如,当历史耗电速率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从满电状态到电量耗尽所持续的平均时间描述,即利用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的平均时间来描述时,第一速率可以为一次充满电后连续使用1天以上;第二速率可以为一次充满电后连续使用0.8天至1天;第二速率可以为一次充满电后连续使用0.6天至0.8天;第三速率可以为一次充满天后连续使用0.6天以下。

3、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为了自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方式,进而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方式来对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进行控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并预先存储到智能设备上。

在该对应关系中,不同耗电类型对应不同的应用控制策略。其中,应用控制策略至少与该应用的使用频率和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之一相关。应用的使用频率为在预设时间段内,该应用产生可见操作的次数。作为示例,应用的适应频率可以为在连续两小时内,该应用产生可见操作的次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预先设置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s102:获取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当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从满电状态到电量耗尽所持续的平均时间描述,即利用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的平均时间来描述时,本步骤可以具体为:

a1:统计智能设备在过去一周内各个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的时间。

a2:计算过去一周内各个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的时间的平均值,利用该平均值来描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当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利用智能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的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耗电量描述时,本步骤可以具体为:

b1:统计智能设备在过去一周内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之间的耗电量;

b2:计算过去一周的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之间的耗电量的平均值,该平均值用于描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s103:根据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根据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划分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因此,不同的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对应的历史耗电速率不同。例如,轻度耗电对应的历史耗电速率为: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1天以上。

如此,根据步骤s102中获取到的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来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例如,当获取到的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为: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1天以上,则确定该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当获取到的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为:一次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0.5天,则确定该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

s104:从预先设置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中获取与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根据利用该对应关系可以获取到与上述步骤s103确定出的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

如上所述,应用控制策略至少与该应用的使用频率和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之一相关。

s105:根据与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控制后台应用。

作为一示例,当应用控制策略与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有关时,步骤s105可以具体包括:

c1)统计后台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

c2)监测黑屏持续时长,当黑屏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关闭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高于预设耗电量的后台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耗电类型,其对应的预设时长以及预设耗电量的数值不同。作为示例,可以如下:

当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30分钟,预设耗电量可以为20%。

当耗电类型为中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20分钟,预设耗电量可以为15%。

当耗电类型为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10分钟,预设耗电量可以为10%。

当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5分钟,预设耗电量可以为5%。

作为又一示例,当应用控制策略与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有关且后台应用为多个时,步骤s105还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d1)统计后台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

d2)根据各个后台应用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的高低对各个后台应用进行排序。

d3)监测黑屏持续时长,当黑屏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关闭在后台运行时的耗电量排名在预设排名之前的后台应用。

与上述示例类似,针对不同的耗电类型,其对应的预设时长和预设排名的数值不同。作为示例,具体可以如下:

当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30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15名。

当耗电类型为中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20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10名。

当耗电类型为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10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8名。

当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5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5名。

作为另一示例,当应用控制策略与应用的使用频率相关时,步骤s105还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e1)统计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

e2)监测黑屏持续时长,当黑屏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关闭使用频率低于预设使用频率的后台应用。

与上述示例类似,针对不同的耗电类型,其对应的预设时长和预设使用频率的数值不同。作为示例,可以如下:

当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30分钟,预设使用频率可以为100次。

当耗电类型为中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20分钟,预设使用频率可以为70次。

当耗电类型为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10分钟,预设使用频率可以为50次。

当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5分钟,预设使用频率可以为10次。

作为又一示例,当应用控制策略与应用的使用频率相关时,步骤s105还可以具体为:

f1):统计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

f2):根据各个后台应用的使用频率的高低对各个后台应用进行排序。

f3):监测黑屏持续时长,当黑屏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关闭使用频率排名在预设排名之后的后台应用。

与上述示例类似,针对不同的耗电类型,其对应的预设时长和预设排名的数值不同。作为示例,可以如下:

当耗电类型为轻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30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15名。

当耗电类型为中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20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10名。

当耗电类型为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10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8名。

当耗电类型为超重度耗电时,预设时长可以为5分钟,预设排名可以为第5名。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与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相关,因此,根据历史耗电速率确定出的耗电类型也与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相关,进一步地,获取到的与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也与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相关,最终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根据与确定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对后台应用进行控制,例如关闭部分后台应用。如此,本申请提供的应用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使用方式来控制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应用控制方法能够自适应用户使用方式来控制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而且该方法通过与耗电类型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对后台应用进行控制,降低了智能设备的耗电量,延长了智能设备电池的待机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能够根据智能设备的不同耗电类型来采取不同的应用控制策略,因此,这种应用控制方法能够自适应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这种自适应的控制方式,使智能设备能够自动区分对待重度耗电和轻度耗电用户,在延长了重度耗电用户的手机待机时间,又不影响到轻度用户的使用体验,达到了一个功能与耗电自动平衡的效果,同时满足了绝大多数(使用习惯互不相同)用户的需求。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参见以下实施例。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应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

确定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智能设备的历史耗电速率确定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

第二获取单元23,用于从预先设置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中获取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

控制单元24,用于根据所述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控制后台应用。

通过以上装置能够自适应用户使用方式来控制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而且该装置通过与耗电类型对应的应用控制策略对后台应用进行控制,降低了智能设备的耗电量,延长了智能设备电池的待机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方便对智能设备的后台应用进行控制,所述应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设置单元25,用于预先设置智能设备的耗电类型与应用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

以上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