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处方及药物开具程序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9770阅读:1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处方及药物开具程序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医药信息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处方及药物开具程序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处方(外文名formulation),医疗处方系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现有处方共有三部分:(1)、处方前记,包括医院全称、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开具日期等;(2)、处方正方处方头,处方以r或rp起头,意为拿取下列药品,接下来是处方的主要成分,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3)、处方后记,包括医生、药剂人员、计价员签名以示负责。一般处方药量一般不超过七天,急诊处方药量一般不超过三天,而特殊情况下,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药物(外文名drug),医疗药物系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物包括有利于健康的催眠药、感冒药、退烧药、胃药、泻药等等各种药品。药物国际一般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物。

药物分类管理(外文名drugclassificationmanagement)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据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目前,病患者在医院就诊,病患者的患病种类及所用药物种类均由负责给病患者诊断的医院、医生通过处方确定,并启动开药、划价、取药、用药流程,在这一传统的、特定的诊疗过程中,一切皆由病患者所在医院或负责诊断医生设定,病患者没有根据自身病情、自身意愿、自身承受能力自己定药、定量、定诊疗费用的资质和权利,也即病患者得什么病由医院、医生诊断,吃什么药由医院、医生指定,支付多少医疗费用当然也由医院、医生掌控。当今病患者看病时有选择医院、医生的权利,但用药时则没有依据个人实际收入或支出能力选择药品种类、药品价位、药量需求的权利,而药物的实际使用者却是病患者自身,这实际上也影响着以往良好的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

目前,国内已公开的有医院、医生对病患者医用药物有没有多开、乱开的系统查询技术或方法(cn201410721833.7),但这仅仅解决了病患者对于是否超量用药、重复用药、配伍禁忌、滥用抗生素、超医生级别用药、超性别用药范围的知情权,并未从实质上提升病患者对药物种类、价格及个人支出方面的自我决策权,为此,如何建立或完善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医药关系尚需斟酌。

同时,目前实施的药物的分类管理,时效性强,专业性更强,在职医生清晰,病患者则糊涂,且现今已高达上万种药物,病患者大多数都是“门外汉”,尤其是同一种功能的同一种药物,不同药物生产厂家使用不同的药名、不同的商标,再划定不同的价位,这也让病患者及家人难以辨别或做出节俭开支的正确选择,往往稀里又糊涂的支付医药费用,待完全清晰时可能为时已晚,这也就很可能为医药、医患关系留下隐患。

现有处方的出具及使用方式或开具程序和方法,已无法满足或正常维护病患者的知情权、话语权、消费权以及现有医药改革的实质需求和目的,为此,现有医疗处方的开具程序和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益于病患者在医生根据病患者病情提供的药物类别及服用方式方法中,根据自身需求、自身开支自主选择具体的药品及其所对应的药品价位并由医生根据病人病情予以认定或确认的医疗处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医疗处方及药物开具程序和方法,包括处方以及处方设置的六项内容组合及药物开具程序和方法,药物分类说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方系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病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病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所述处方是医生对病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

所述处方设置六项内容组合,第一项用于登记医院全称、病类科别、病人姓名、病人性别、病人年龄、医疗保险类别、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处方开具日期等,由诊断医生负责填写;第二项用于登记病患者患病种类,由诊断医生确诊后负责填写;第三项用于登记诊断医生建议病患者使用药物类别,即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由诊断医生负责填写;第四项用于登记诊断医生姓名,由诊断医生负责填写;第五项用于登记病患者实际选定药物类别,即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由病患者自身或病患者指定专人负责填写,或者,由病患者委托诊断医生负责填写,或者,由病患者委托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如委托有执业资质的药房、药店中的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病患者实际选定药物类别与诊断医生建议病患者使用药物类别一致或相同,即病患者实际选定的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与诊断医生建议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一致或相同,或者,不一致或不相同,即病患者实际选定的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与诊断医生建议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不一致或不相同,不一致或不相同药物类别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病患者自身选定的药物服用后未实现病患者预期疗效的情况下,经商得诊断医生或有执业资质的药房、药店药剂人员同意后即重新选定药物种类并实施药物的更替或更换;第六项用于登记病患者姓名、诊断医生姓名、药剂人员姓名、药物计价人员姓名,由病患者或病患者指定人选、诊断医生、药剂人员、药物计价人员分别负责填写并认定,其中,诊断医生是初始诊断医生,或者是病患者选定的第三方注册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药剂人员是初始诊断医生所在医院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剂人员,或者是病患者选定第三方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剂人员;所述处方适用于现有医疗技术中门诊病患者,也适用于入住医院的病患者;所述处方填写工具及所用文字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所述药物分类说明采用传统的药物说明文字印刷类,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药品说明电子屏幕类,或者,采用药品说明实物类,并由病患者所在医院或病患者所选有执业资质的药房、药店负责提供;

作为优选,所述处方第一、二、三、四项填写完成后,病患者即可根据诊断医生用药建议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支付能力直接到有执业资质的药店、药房进行有选择的认定、购买所需药品;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分类说明须细化至同种同类药物作用与价格间的即时比对,已利于病患者根据自身实际即时选择药品、及时进入医治流程;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分类说明采用药品说明实物类,如此有益于病患者即时根据诊断医生建议选择自身所需药品,并尽快进入医治流程,尽快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由病患者根据诊断医生自行选择,同时根据病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治愈程度即时进行药物的调整和更替、更换,以满足病患者自身对身体尽快诊疗、尽快康复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通过医疗处方开具程序和方法的完善,可以更实质体现或标明社会在进步,人的素养也在提升,明明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然也需要明明白白看病,明明白白用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改善或巩固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

2、通过医疗处方开具程序和方法的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医患关系的实质,因为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特定区域的甲乙双方的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合作或合同关系,甲方提出为自己诊治疾病,乙方则接受甲方约请并为甲方诊断病情,同时提出使用或服用药品的范围和治疗周期的建议,而由甲方根据乙方建议自主确定应用药品的具体类别与药品价位,如此即可一定程度上杜绝明明白白看病,糊里糊涂吃药,从而达到了明明白白就医、明明白白用药、明明白白康复;

3、建立健全了新常态下新型的“药患关系”,这有益于药物的加工生产企业更注重于病患者的选择,更注重于自己生产药物的产品质量、实际疗效,更注重于病患者对于药物开支的承载能力,并以廉价高效赢得医药市场的市值和开拓空间;

4、建立健全了新常态下新型的医患关系,这有益于通过改进或完善现有的医药流程,改善现存的医患关系,改善现有的医药关系,提升病患者对于就诊医院、医生和药物生产厂家、特定药房、药店的信任度;

5、本发明有益于医、药的真正实质性分离,有益于病患者自觉提升对自身所用药物的了解与认知,自觉提升自身对医疗费用的自我掌控,切实把握自身在患病、诊疗、用药方面的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本平衡;

6、本发明设置了新常态下的新型的医患关系、药患关系,病患者就医——诊断医生确诊病情——诊断医生建议使用药物——病患者自身选定药物——诊断医生或药房、药店药剂人员给予认定的程序或流程,改变了传统的就诊、确诊、开药、买药、用药程序或流程,给予了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的就诊、选药、买药、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如此,将会一定程度上平衡医院、医生与病患者之间、药房、药店与病患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平衡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有益于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提升医患双方彼此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构筑新常态下新型的医患关系、药患关系,并切实拓展新常态下的新型医药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疗处方全视图。

附图中,1为处方,2为处方的第一项内容组合,登记医院全称、病类科别、病人姓名、病人性别、病人年龄、医疗保险类别、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处方开具日期等,3为处方的第二项内容组合,登记病患者患病种类,4为处方的第三项内容组合,登记诊断医生建议病患者使用药物类别,即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5为处方的第四项内容组合,登记诊断医生姓名,6为处方的第五项内容组合,登记病患者实际选定药物类别,即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7为处方的第六项内容组合,登记病患者姓名、诊断医生姓名、药剂人员姓名、药物计价人员姓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医疗处方,包括处方1及处方1的第一项内容组合2、第二项内容组合3、第三项内容组合4、第四项内容组合5、第五项内容组合6、第六项内容组合7。

实施例1,诊断医生接诊后,负责登记处方1的第一项内容组合2,即登记医院全称、病类科别、病人姓名、病人性别、病人年龄、医疗保险类别、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处方开具日期;诊断医生通过询问病患者以往病史、现时病感或查看病患者提供的现时体检结果,做出诊断结论后,负责登记处方1的第二项内容组合3,即登记病患者患病种类;诊断医生根据自身对病患者患病种类的认定,负责登记处方1的第三项内容组合4,即登记诊断医生建议病患者使用药物类别,如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同时,负责登记处方1的第四项内容组合5,即登记诊断医生姓名;病患者接收诊断医生的诊断和使用药物的建议后,自带处方1通过所在医院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药物分类说明或到有执业资质的药房、药店进行查询,并实际选定用药类别,负责登记处方1的第五项内容组合6,同时,负责登记处方1的第六项内容组合7,即病患者请诊断医生或药剂人员、药物计价人员认定自身选定的药品,如此,即完成了本发明设定的病患者就诊、开药、选药流程,同时,病患者可对自身选定的药品根据疗效即时进行调整,并商得诊断医生或有执业资质的药房、药店药剂人员同意或认可。

上述具体实施例,亦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