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元件的变电站内接线图的绘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7361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虚拟元件的变电站内接线图的绘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元件的变电站内接线图的绘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线损系统档案数据拥有数据量大、数据种类繁多、需实时上传更新等特点。数据在管理时难免出现管理漏洞,然而数据本身并不具备纠错的功能,且管理人员也不易察觉数据有误,便会造成档案数据的准确性逐步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直观的展示档案数据,设计了站内电网结构仿真图来展示变电站中主变,母线,开关等主要元件信息、关系。当档案数据存在漏洞时,会直接反应在图中,便于管理人员发现并修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元件的变电站内接线图的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0:后台获取需绘制的元件数据,包括变电站、主变、母线、开关、线路等;

步骤200:维护元件拓扑数据,确保元件关联正确;

步骤300:根据所述变电站的唯一身份标识,查询出与所述变电站相关的数据;

步骤400:将所有数据分成三部分:母线部分、主变部分和输电线路部分;

步骤500:后台数据传输完毕后,使用图形绘制程序按照需求封装新的基础图形;

步骤600:在前台生成图形模型并在前台显示空白图像;

步骤700:绘制变电站;

步骤800:绘制母线信息;

步骤900:绘制主变信息;

步骤1000:绘制变压器开关及与变压器与母线的连接线路;

步骤1100:绘制输电线路、配电线路;

步骤1200:绘制相连变电站;

步骤1300:绘制线路开关;

步骤1400:若上述元件之间的连接数据并不存在,则根据电压等级自行判断连接位置并连接;在数据缺失量比较大时,根据现有数据虚拟出一些元件来补充;

步骤1500:为图中元件添加注释文本框,根据所选元件进行明细数据的二次查询。

本发明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对变电站数据的勘错率,也更加直观和美观,方便电网员工快捷的判断每个变电站的重要性,发现每个变电站暂缺的数据,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勘察,减少了变电站发生错误的几率,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升了国家电网的社会形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700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步骤800的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步骤900的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步骤1000的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的步骤1100的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的步骤1200的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的步骤1300的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的步骤1400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元件的变电站内接线图的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0:后台获取需绘制的元件数据,包括变电站、主变、母线、开关、线路等;

步骤200:维护元件拓扑数据,确保元件关联正确;

步骤300:根据所述变电站的唯一身份标识,查询出与所述变电站相关的母线、主变、主变开关、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线路开关和相连变电站的数据;

步骤400:将所有数据分成三部分:母线部分、主变部分和输电线路部分;

主变部分包括主变及主变开关;

所述输电线路部分包括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线路开关和相连变电站部分;

所述主变部分数据按主变分组;

所述输电线路部分按照相连变电站和电压等级进行分组;

步骤500:后台数据传输完毕后,使用图形绘制程序按照需求封装新的基础图形;

步骤600:在前台生成图形模型并在前台显示空白图像;

如附图1所示,步骤700:绘制变电站,根据所述变电站的变压器数量及所述变电站的相连变电站数量来确定所述变电站图形的位置及大小,并绘制在绘图区域的中心,即所述变电站图形的中心与所述绘图区域的中心重合;图形的左侧上方显示所述变电站的名称;

若所述绘图区域的长为l,宽为b,则所述变电站图形的长为宽为其中nmax为所有变电站的变压器数量及相连变电站数量的最大值,nt为所述变电站的变压器数量,ncs为所述变电站的相连变电站数量,max(nt,ncs)为所述变电站的变压器数量和所述变电站的相连变电站数量的较大值;

使用这种方法来确定所述变电站图形大小的好处在于:变电站的重要性主要由变压器数量和相连变电站数量决定,二者权重基本相等,使用本方法,能够由计算机自主判断变电站在现有变电站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来决定变电站图形的大小,这样便于电力员工直观的确定变电站的重要程度,不必再去调取变电站的相关数据,节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了电力运营和决策效率,因此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变电站图形和绘图区域大小比例,中等规模(约500份)电力员工问卷调查表明,在小于30的的比例中,序列中的得票率最高,人类感观最佳,因此选择作为变电站图形和绘图区域大小比例。

如附图2所示,步骤800:绘制母线信息;根据母线数量和所述变电站图形的大小判断每根母线的位置和长度,当母线数量小于等于3根时,按照上、下、右的位置顺序在所述变电站图形中依次绘制,当母线数量大于3根时,在右侧依次补充母线,且右侧母线长度依次递减,避免与母线相连的其他图形重叠;

若右侧母线共有m条,第i条母线记为mli,i∈[1,m],第一条母线长度记为l1,则第i条母线长度为第i条母线与第i+1条母线间的距离为

使用这种方法来确定所述变电站图形大小的好处在于:理论上来说,无论右侧母线有多少条,都可以由计算机唯一确定每一条母线的长度,以及任意两条相邻母线间的距离,从而在提高绘图效率的同时,保证右侧母线绘制的有序与条理;中等规模(约500份)电力员工问卷调查表明,在小于30的的比例中,序列中的得票率最高,人类感观最佳,因此选择作为第一条母线长度和变电站图形长度的比例。

如附图3所示,步骤900:绘制主变信息;依据主变数量等分本变电站图形内部空间,并按照主变压器的绕组类型绘制;具体的,双绕组变压器和三绕组变压器为用户自定义的两个不同的绘图元素;

如附图4所示,步骤1000:绘制变压器开关及与变压器与母线的连接线路;根据开关的电压等级和母线电压等级判断开关在变压器哪一侧,并从变压器的此侧绘制一条穿过开关,连接至代表母线的线;当开关在低压侧时,连接线需要根据变压器位置以及所连接母线位置来补充拐点;

如附图5所示,步骤1100:绘制输电线路、配电线路;首先判断线路类型,再根据电压等级和同电压等级线路的数量判断线路的位置、长度、颜色,从母线引出一根线(输电/配电)路至本变电站外;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使用自定义的两个不同的绘图元素;

如附图6所示,步骤1200:绘制相连变电站:根据电压等级及同电压等级侧变电站的数量确定位置、尺寸及颜色;在图形中心显示变电站的名称;

如附图7所示,步骤1300:绘制线路开关;

具体方法为:在输电/配电线路上进行绘制,位置确保在同电压母线和本变电站此母线侧边缘的中间;

如附图8所示,步骤1400:若上述元件之间的连接数据并不存在,则根据电压等级自行判断连接位置并连接。在数据缺失量比较大时,根据现有数据虚拟出一些元件来补充;

具体方法包括:当主变开关和线路开关之间连接数据不存在的时候,添加一条虚拟母线;

当母线和主变之间连接数据不存在的时候,添加一个虚拟主变开关;

当线路开关外侧的连接数据不存在的时候,添加一个相连变电站;

当所述变电站图形存在孤立元件的时候,添加一条或多条输电/配电线路;

使用虚拟元件的好处在于:第一保证了电网的连通性,使得电网可以正常运行;第二提醒电力员工此处缺少数据,需要进一步核查获取;第三为后续核查获取的元件预留了绘图空间,便于以后对图形进行编辑修改。

步骤1500:为图中元件添加注释文本框,优选为经点击后弹出的文本框,根据所选元件进行明细数据的二次查询。

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绘制变电站内接线图之前,只能依靠人工来绘制变电站内接线图,并且也只能依靠人工来核查变电站内接线图,由于每个绘制接线图的工作人员习惯并不相同,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来核查变电站内接线图的数据,只能依靠核查人员的经验,往往从绘图到核查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造成效率低下,发现数据错误的概率较低的情况。本方法可以批量绘制变电站的站内接线图,每个变电站大概只需平均花费5s左右的时间,同时可以发现变电站接线图的暂缺数据,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对变电站数据的勘错率,也更加直观和美观,方便电网员工快捷的判断每个变电站的重要性,发现每个变电站暂缺的数据,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勘察,减少了变电站发生错误的几率,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升了国家电网的社会形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准确地判别用户对停电状况的敏感程度,为采取不同的安抚和引导策略提供参考,减少客户来电风险,树立了电力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