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8051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



背景技术:

电脑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电脑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电脑机箱一般起到电磁辐射屏蔽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比较干燥的情况下,比如像冬季,计算机容易发生静电现象,容易造成计算机出现卡顿和卡死,严重的情况下会损坏机箱内部的元器件,比如像主板,会导致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包括机箱和防静电侧板,所述机箱的上表面嵌接有电源开关,所述机箱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机箱正面的顶部嵌接有干燥盒,所述机箱的两侧面开有侧板卡槽,所述机箱的底端嵌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机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内铰接有滚轮,所述侧板卡槽的一端开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嵌接有电极板,所述电极板上连接有地线,所述防静电侧板的一端设置有 连接插头,所述防静电侧板通过连接插头与插接口卡接,所述侧板卡槽共设置有两个,且侧板卡槽对称分布于机箱的两侧,所述侧板卡槽与防静电侧板互相配合,所述防静电侧板包括保护层和防静电层。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共设置有四个,且支脚固定于机箱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支脚底端开有过槽。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共设置有三个,且散热风扇成一字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盒的中部卡接有吸附海绵,所述干燥盒为抽拉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层设置于防静电侧板上靠近侧板卡槽的一侧,所述防静电层的一侧面紧贴机箱的一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合理对机箱的表面进行设计,可以让机箱的表面与防静电侧板的防静电层直接接触,进而通过电极板和地线的作用,将机箱中的电荷引出,为此来达到防静电的作用,在不用时,可以拆卸防静电板,对其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该种机箱还具有散热和干燥的作用,可见该种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实用性较高,非常适合大范围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侧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侧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侧板卡槽;3、绝缘层;4、干燥盒;5、电源开关;6、吸附海绵;7、滚轮;8、散热风扇;9、支脚;10、电极板;11、地线;12、插接口;13、连接插头;14、防静电侧板;15、保护层;16、防静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包括机箱1和防静电侧板14,所述机箱1的上表面嵌接有电源开关5,所述机箱1的内壁设置有绝缘层3,所述机箱1正面的顶部嵌接有干燥盒4,所述机箱1的两侧面开有侧板卡槽2,所述机箱1的底端嵌接有散热风扇8,所述机箱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脚9,所述支脚9内铰接有滚轮7,所述侧板卡槽2的一端开有插接口12,所述插接口12内嵌接有电极板10,所述电极板10上连接有地线11,所述防静电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13,所述防静电侧板14通过连接插头13与插接口12卡接,所述侧板卡槽2共设置有两个,且侧板卡槽2对称分布于机箱1的两侧,所述侧板卡槽2与防静电侧板14互相配合,所述防静电侧板14包括保护层15和防静电层16。

其中,所述支脚9共设置有四个,且支脚9固定于机箱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支脚9底端开有过槽。

其中,所述散热风扇8共设置有三个,且散热风扇8成一字形排列。

其中,所述干燥盒4的中部卡接有吸附海绵6,所述干燥盒4为 抽拉结构。

其中,所述防静电层16设置于防静电侧板14上靠近侧板卡槽2的一侧,所述防静电层16的一侧面紧贴机箱1的一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静电计算机主机箱,工作时,工作人员首先将防静电侧板14的防静电层16正对机箱1两侧的侧板卡槽2,然后将防静电侧板14中的连接插头13与插接口12固定连接,若机箱1中存在静电,此时电荷会通过电极板10和地线11的作用,被引出机箱1,而且该种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散热风扇8和干燥盒4,可以实现机箱1的散热和干燥作用,进一步对机箱1内部的元器件进行保护。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