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083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屏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屏。



背景技术:

显示屏属于电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等。近年来,无论是哪种显示屏均在朝向轻薄化发展,特别是液晶显示屏因其重量轻、体积小、无辐射、低耗能等诸多优势,已得到广泛地应用,近年更是向大尺寸、轻薄化发展,因而,显示屏的轻薄化成为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屏不够轻薄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后壳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背板,于所述背板的前侧,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板上;于所述背板的后侧,所述背板上安装有多个电子元件,且各所述电子元件位于所述背板的下侧;所述后壳倒扣于所述背板上以封盖各所述电子元件;所述后壳包括底板,于靠近所述背板上侧的侧端,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具有边倒角,所述边倒角由所述背板的下侧向所述背板的上侧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于靠近所述背板上侧的一端,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区,于所述安装区内,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以将所述后壳连接于所述背板上的连接孔;所述安装区经过所述边倒角处理。

进一步地,于靠近所述后壳下侧的一侧,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区邻接的过渡区,所述过渡区经过第一倒圆角处理,且所述第一倒圆角与所述边倒角圆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还包括左侧板、上侧板、与所述左侧板相对设置的右侧板和与所述上侧板相对设置的下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上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依次首尾相接,并与所述底板共同围合形成一收容各所述电子元件的容纳腔;所述底板具有所述边倒角的一端与所述上侧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均经过第二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地,各所述连接孔间隙设置且一字排开,所述安装区为四边形,且所述安装区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侧板上开设有多组第一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板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所述安装区和所述过渡区之外的区域内开设有第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显示屏通过在背板的后侧安装多个电子元件,其中,各电子元件均位于背板的下侧,将后壳倒扣于背板上以封盖各电子元件,显然,相比现有的背板,该背板比较轻薄,另外,因该背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因而能有效地解决因轻薄化而带来的散热不良问题;最重要的是,于靠近背板上侧的侧端,对后壳的底板的外侧壁进行边倒角处理,其中,该边倒角由背板的下侧向背板的上侧向下倾斜,也即,后壳的厚度在靠近背板上侧的一端变薄,这样,在外在感官上,整个显示屏会更加轻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光模组的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后壳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后壳的左视图;

图6是图2中后壳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后壳、110-底板、111-安装区、1111-边倒角、1112-连接孔、112-过渡区、1121-第一倒圆角、120-左侧板、130-上侧板、131-第二散热孔、140-右侧板、150-下侧板、151-第一散热孔、160-第二倒圆角、170-第三散热孔;

200-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本文下述的“上”、“下”、“左”、“右”、“前”和“后”是以显示屏垂直于地面,显示面板(图未示)正对着使用者为基准来描述的。

如图1所示,该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图未示)、后壳100和背板200,其中,为确保显示屏比较轻薄,背板200由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屏体内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背板200散发出去,而不需要另外通过散热器等散热装置来散热,因而,减少了显示屏内的元器件,故,该背板200可以轻薄化。

再如图1所示,通常,于背板200的前侧,显示面板(图未示)设于背板200上。于背板200的后侧,背板200上安装有多个电子元件(图未示),且各电子元件位于背板200的下侧,后壳100倒扣于背板200上以封盖各电子元件,这样,背板200的上侧可直接裸露在外,整个屏体只需在背板200的下侧加厚即可,由此,该显示屏实现了局部轻薄化。

如图1至图6所示,后壳100包括底板110,于靠近背板200上侧的侧端,底板110的外侧壁上具有边倒角1111,边倒角1111由背板200的下侧向背板200的上侧向下倾斜。也即是说,具体如图4所示,底板110的上侧端做了边倒角1111处理,由此,消减了底板110的上侧端的局部厚度,这样,尤其对于大尺寸的显示屏来说,从外在的视觉效果来看,该显示屏相对比较薄,且节省了底板的耗材,使得底板110更轻,进而显示屏整体更轻。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将后壳100安装在背板200的后侧上,于靠近背板200上侧的一端,也即于底板110的上侧端,底板110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区111。优选地,该安装区111为四边形,且安装区111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下述的左侧板120和右侧板140上。

同理,再如图1至图3所示,为便于将后壳100连接于背板200上,于安装区111内,底板1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12,优选地,各连接孔1112间隙设置且一字排开。可以理解地,借用螺钉等固定件(图未示)穿过底板110上对应的连接孔1112并连接到背板200上对应的安装孔(图未示)内即可将后壳100安装在背板200上。当然,实际上,为方便后壳100和背板200之间的对位,安装区111内,底板110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定位孔(图未示)。

需重点说明的是,底板110的安装区111对齐于底板110的上侧端,且底板110的安装区111经过边倒角1111处理,也即是说,如图4和图6所示,底板110的安装区111呈倾斜状,各连接孔1112位于该倾斜壁上。因必然会在底板110上开设各连接孔1112,可以理解地,将各连接孔1112所占用的区域单独地划分出来,并将该安装区111进行边倒角处理,一定程度上,尤其对于大尺寸的显示屏而言,可以有效地消除后壳100和背板200连接时以及该显示屏使用过程中后壳100的内应力,以使后壳100、背板200乃至整个显示屏能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形状和平面度,从而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还需说明的是,具体该安装区111设置多宽多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对应地,连接孔1112的大小和孔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对应地,边倒角1111处理中的倒角大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地减小内应力,以及确保安装区111的边倒角1111能平稳地过渡,于靠近后壳100下侧的一侧,也即在安装区111的下方,底板11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与安装区111邻接的过渡区112,过渡区112经过第一倒圆角1121处理,且第一倒圆角1121与边倒角1111圆滑连接。可以理解地,如图4所示,过渡区112的横截面呈圆弧状。同上,该过渡区112的宽度和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对应地,本次倒圆角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后壳100还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左侧板120、上侧板130、右侧板140和下侧板150,其中,右侧板140于左侧板120相对设置,下侧板150与上侧板130相对设置,且左侧板120、上侧板130、右侧板140、下侧板150与底板110共同围合形成一收容各电子元件的容纳腔(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左侧板120、上侧板130、右侧板140、下侧板150和底板110一体成型而成,具体地,通过模具成型而成。显然,如图2所示,底板110具有边倒角1111的一端与上侧板130相连,也即,底板110的上侧端与上侧板130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后壳100乃至显示屏整体看上去更加轻薄,以及减小后壳100的内应力,确保后壳100能长期地维持其形状,左侧板120和右侧板140均经过第二倒圆角160处理。也即,左侧板120和右侧板140均经过倒圆角。需说明的是,本次倒圆角的大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左侧板120和右侧板140的倒圆角的大小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确保屏体内的各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尽快地散发出去,后壳100的下侧板150上开设有多组第一散热孔151。同理,如图2所示,上侧板130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31,且第二散热孔131与第一散热孔151相通,这样,第二散热孔131与第一散热孔151之间形成对流来扩散各电子元件散发的热量。同理,如图1至图3所示,底板110的安装区111和过渡区112之外的区域内开设有第三散热孔170。其中,第一散热孔151、第二散热孔131和第三散热孔170的形状、大小以及具体开设的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