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管理使用的多媒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808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管理使用的多媒体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管理多媒体装置用于存储、管理信息,但是目前的信息管理多媒体装置只能存储某一特定类型的信息,功能有限,给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且目前的信息管理多媒体装置只能存储信息,而不能将已存储的信息发送到另一设备中,这给信息的传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影响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散热功能差,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热严重,而高温会影响处理器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体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信息管理使用的多媒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管理使用的多媒体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内壁依次焊接有电源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且电源接口位于数据接收接口上方,所述数据接收接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有译码器,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卡接有显示屏,所诉显示屏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底部外壁通过数据接口连接有排线,且接收器通过排线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存储器,所述箱体远离电源插口的一侧内壁依次焊接有排热扇和数据输出接口,且数据输出接口位于排热扇的下方,所述数据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有编码器,所述译码器和编码器均通过数据线与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接口和数据输出接口均通过导线与存储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线两端均设置有接口,且其中一个接口与接收器连接,另一个接口与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箱体一侧外壁开设有与排热扇配合的开口,且开口内壁焊接有网状的防护栏。

优选的,所述箱体靠近存储器的一侧外壁开设有4-10个水平设置的开孔,且开孔规则排列在箱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口、数据接收接口和数据输出接口内部均设置有USB接口。

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外壁通过铰链铰接有封门,且封门通过卡扣固定于箱体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存储器和处理器通过数据导线连接有数据接收端口和数据输出端口,两个端口又分别连接有编码器和译码器,使得装置可以接收和传输多种类型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箱体外壁开设有开孔用于散热,并且箱体在靠近发热严重的处理器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散热扇,有效降低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信息管理使用的多媒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数据接收接口、3存储器、4电源接口、5译码器、6显示屏、7处理器、8排线、9接收器、10编码器、11排热扇、12数据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信息管理使用的多媒体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一侧内壁依次焊接有电源接口4和数据接收接口2,且电源接口4位于数据接收接口2上方,数据接收接口2通过数据线连接有译码器5,箱体1顶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卡接有显示屏6,显示屏6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接收器9,接收器9底部外壁通过数据接口连接有排线8,且接收器9通过排线8连接有处理器7,处理器7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存储器3,箱体1远离电源插口4的一侧内壁依次焊接有排热扇11和数据输出接口12,且数据输出接口12位于排热扇11的下方,数据输出接口12通过数据线连接有编码器10,译码器5和编码器10均通过数据线与处理器7连接,数据接收接口2和数据输出接口12均通过导线与存储器3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排线8两端均设置有接口,且其中一个接口与接收器9连接,另一个接口与处理器7连接,箱体1一侧外壁开设有与排热扇11配合的开口,且开口内壁焊接有网状的防护栏,箱体(1)靠近存储器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4-10个水平设置的开孔,且开孔规则排列在箱体1的外壁上,电源接口4、数据接收接口2和数据输出接口12内部均设置有USB接口,箱体1底部外壁通过铰链铰接有封门,且封门通过卡扣固定于箱体1的外壁。

工作原理:从电源接口4接入电源,打开装置,通过显示屏6控制装置的工作,需要接受数据时,将外部数据存储装置通过数据接收接口12内的USB口与此装置连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通过译码器5将信息编译为适合此装置的类型后存储到存储器3中,需要传输数据时,将外部存储器通过数据输出接口12内部的USB接口与此装置连接,数据传输过程中,编码器10将数据编译为适合外部存储装置的类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