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262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箱标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货物箱内的产品装箱出错,通常需要逐个扫描获取货物箱内的产品的DSN码,并将各个DSN码排版后打印出来形成货物箱标签。然后在货物箱标签上手动抄写上箱号,并将货物箱标签贴设在货物箱外侧壁。如此,当货物箱内的产品较多,扫描获取货物箱内的各产品的DSN码所花费的时间较多,在货物箱上设置货物箱标签的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它能够提高货物箱上设置货物箱标签的工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包括:RFID识别机构,所述RFID识别机构用于获取货物箱内的各个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RFID识别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标签数据;及打印模块,所述打印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打印模块根据所述标签数据打印出用于贴装至货物箱的货物箱标签,或者所述打印模块根据所述标签数据在所述货物箱上喷涂形成货物箱标签。

上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RFID(射频识别技术)识别机构能够较快速地获取到货物箱内的各个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而无需如传统的人工将货物箱打开,并逐个扫描获取各产品上附带的标签的标签数据信息的操作方式;另外,打印模块能够将接收到的各个产品的标签数据信息打印出用于贴设至货物箱的货物箱标签,或者3D喷涂形成货物箱标 签。如此,能够大大提高货物箱上设置货物箱标签的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识别机构具有RFID识别通道,所述RFID识别通道的侧壁设有屏蔽层,所述RFID识别机构包括能够用于获取送入至所述RFID识别通道内的所述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的RFID识别器。如此,RFID识别机构仅仅能够获取送入至RFID识别通道内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屏蔽层能够避免RFID识别机构获取RFID识别通道外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从而能够避免造成标签数据混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货物箱送入至所述RFID识别通道。如此,无需人工将货物箱送入至RFID识别通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输带、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所述传输带绕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轮及所述第二驱动轮上,所述传输带穿过所述RFID识别通道。如此,货物箱放入至传输带上后,驱动第一驱动轮或第二驱动轮转动,传输带将货物箱送入至RFID识别通道中后,货物箱内的各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获取完毕,货物箱再由传输带从RFID识别通道中送出。可选地,输送机构也可以是机械手抓取结构、移动平台、气缸推动结构或丝杠驱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传输带送出的所述货物箱。如此,通过定位机构定位住传输带送出的所述货物箱后,这样将货物箱标签贴设在货物箱上或喷涂至货物箱上的位置准确,货物箱标签设置效果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电机与感应模块,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或第二驱动轮转动,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传输带上是否放入货物箱,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所述感应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到所述传输带放入所述货物箱时控制所述电机工作预设时间段。如此,当传输带上放入货物箱时,控制模块启动电机,电机便驱动传输带转动将货物箱输送至RFID识别通道,电机运行预设时间段后,货物箱从RFID识别通道送出,便可以对传输带上的货物箱进行贴标 签或喷涂标签操作。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2s至4s,只要能满足于将货物箱穿过RFID识别通道并移送至待贴标签或喷涂标签操作的位置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标签吸附机构与移动机构,所述标签吸附机构用于吸附住待贴装至所述货物箱的货物箱标签,所述标签吸附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相连;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标签吸附机构从所述打印模块的出标签区移动至所述传输带上方的货物箱的侧部,并使所述货物箱标签贴装至所述货物箱上。如此,标签吸附机构将打印模块的出标签区的货物箱标签吸附住后,移动机构将标签吸附机构移动至所述传输带上方的货物箱的侧部,并使货物箱标签贴装至货物箱上,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标签吸附机构之间的翻转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标签吸附机构相连。如此,翻转机构能够将标签吸附机构翻转例如90度,使得吸附机构能够便于吸附住打印模块的出标签区的货物箱标签,标签吸附机构吸附住货物箱标签后,翻转机构再将标签吸附机构翻转90度,将货物箱标签由水平状态切换至竖直状态。这样在移动机构将标签吸附机构移动至所述传输带上方的货物箱的侧部时,移动机构只需推送货物箱标签,便能够实现将货物箱标签按压贴附至货物箱的侧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图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图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RFID识别机构,11、RFID识别通道,20、打印模块,21、出标签区,30、货物箱,40、输送机构,50、定位机构,60、电机,70、标签吸附机构, 80、移动机构,81、支架,82、第一滑轨,83、第一滑座,84、第二滑轨,85、第二滑座,86、推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包括RFID识别机构10、控制模块及打印模块20。所述RFID识别机构10用于获取货物箱30内的各个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RFID识别机构1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标签数据。所述打印模块20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打印模块20根据所述标签数据打印出用于贴装至货物箱30的货物箱标签,或者所述打印模块20根据所述标签数据在所述货物箱30上喷涂形成货物箱标签。

上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RFID(射频识别技术)识别机构能够较快速地获取到货物箱30内的各个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而无需如传统的人工将货物箱30打开,并逐个扫描获取各产品上附带的标签的标签数据信息的操作方式;另外,打印模块20能够将接收到的各个产品 的标签数据信息打印出用于贴设至货物箱30的货物箱标签,或者3D喷涂形成货物箱标签。如此,能够大大提高货物箱30上设置货物箱标签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识别机构10具有RFID识别通道11。所述RFID识别通道11的侧壁设有屏蔽层,所述RFID识别机构10包括能够用于获取送入至所述RFID识别通道11内的所述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的RFID识别器。如此,RFID识别机构10仅仅能够获取送入至RFID识别通道11内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屏蔽层能够避免RFID识别机构10获取RFID识别通道11外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从而能够避免造成标签数据混乱。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40。所述输送机构40用于将所述货物箱30送入至所述RFID识别通道11。如此,无需人工将货物箱30送入至RFID识别通道11中。

具体地,所述输送机构40包括传输带、第一驱动轮及第二驱动轮。所述传输带绕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轮及所述第二驱动轮上,所述传输带穿过所述RFID识别通道11。如此,货物箱30放入至传输带上后,驱动第一驱动轮或第二驱动轮转动,传输带将货物箱30送入至RFID识别通道11中后,货物箱30内的各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获取完毕,货物箱30再由传输带从RFID识别通道11中送出。可选地,输送机构40也可以是机械手抓取结构、移动平台、气缸推动结构或丝杠驱动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50。所述定位机构50用于固定所述传输带送出的所述货物箱30。如此,通过定位机构50定位住传输带送出的所述货物箱30后,这样将货物箱标签贴设在货物箱30上或喷涂至货物箱30上的位置准确,货物箱标签设置效果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电机60与感应模块。所述电机6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或第二驱动轮转动。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传输带上是否放入货物箱30。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机60、所述感应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到所述传输带放入所述货物箱30时控制所述电机60工作预设时间段。如此,当传输带上放入货物箱30时,控制模块启动电机60,电机60便驱动传输带转动将货物箱30输送至RFID识 别通道11,电机60运行预设时间段后,货物箱30从RFID识别通道11送出,便可以对传输带上的货物箱30进行贴标签或喷涂标签操作。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2s至4s,只要能满足于将货物箱30穿过RFID识别通道11并移送至待贴标签或喷涂标签操作的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标签吸附机构70与移动机构80。所述标签吸附机构70用于吸附住待贴装至所述货物箱30的货物箱标签,所述标签吸附机构70与所述移动机构80相连。所述移动机构80用于将所述标签吸附机构70从所述打印模块20的出标签区21移动至所述传输带上方的货物箱30的侧部,并使所述货物箱标签贴装至所述货物箱30上。如此,标签吸附机构70将打印模块20的出标签区21的货物箱标签吸附住后,移动机构80将标签吸附机构70移动至所述传输带上方的货物箱30的侧部,并使货物箱标签贴装至货物箱30上,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80与所述标签吸附机构70之间的翻转机构。所述移动机构80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标签吸附机构70相连。如此,翻转机构能够将标签吸附机构70翻转例如90度,使得吸附机构能够便于吸附住打印模块20的出标签区21的货物箱标签,标签吸附机构70吸附住货物箱标签后,翻转机构再将标签吸附机构70翻转90度,将货物箱标签由水平状态切换至竖直状态。这样在移动机构80将标签吸附机构70移动至所述传输带上方的货物箱30的侧部时,移动机构80只需推送货物箱标签,便能够实现将货物箱标签按压贴附至货物箱30的侧部上。

具体地,移动机构80包括支架81、设置在支架81上的第一滑轨82、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轨82上的第一滑座83、驱动第一滑座83沿着第一滑轨82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座83上的第二滑轨84、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轨84上的第二滑座85、驱动第二滑座85沿着第二滑轨84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及设置在第二滑座85上的推送机构86。推送机构86与标签吸附机构70相连。如此,移动机构80能够实现标签吸附机构70三维方向移动,并将标签吸附机构70贴装至货物箱30侧部。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00、通过所述RFID识别机构10获取所述货物箱30内的各个产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的标签数据;

S110、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标签数据,并将所述标签数据传输给所述打印模块20;

S130、所述打印模块20根据所述标签数据打印出用于贴装至货物箱30的货物箱标签,或者所述打印模块20根据所述标签数据在所述货物箱30上喷涂形成货物箱标签。

上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方法与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箱标签加工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之后以及步骤S130之前还包括步骤S120:将接收到的所述标签数据按照预设要求排版成待打印文件;

其中,步骤S130具体为:所述打印模块20根据所述待打印文件打印出用于贴装至货物箱30的货物箱标签,或者所述打印模块20根据所述待打印文件在所述货物箱30上喷涂形成货物箱标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