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车辆事故紧急救援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9872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事故救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RFID定位技术和自动判断事故信息的一种RFID车辆事故紧急救援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拥有量持续增加,在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时,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给人民财产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由于发生事故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报警,浪费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基于此,设计一种能定位车辆地理位置和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进行自动报警的车辆救援系统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ID车辆事故紧急救援报警系统,该系统由RFID信息传输终端、RFID读写终端、车辆信息监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事故救援管理系统、报警系统、联络系统组成。

所述的车辆信息监测系统由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车速收集器组成,车辆信息监测系统通过信息传输系统连接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汽车车头,收集实时压力信号,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内部,收集温度信号,车速收集器连接仪表盘,收集车速信息。

RFID信息传输终端由显示器、RFID标签组成,显示器接收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发出的地理位置信号,显示器显示车辆实时地理位置。

RFID读写终端安装有RFID读写器、通讯模块,RFID读写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接收RFID信息传输终端的标签信号。

事故救援管理系统由显示器、ECU、输入设备组成,ECU通过信息传输系统连接RFID读写终端和车辆信息监测系统,接收车辆位置信号和温度、压力、车速信号,当数值超出限制或接受到报警系统发出的异常信号时,ECU判断此时车辆发生事故,将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同时ECU将向拨通救援电话,并自动搜寻事故车辆附件内的车辆,并通过联络系统进行联络。

报警系统由蜂鸣器、红色闪光灯、高音喇叭、手动报警装置组成,安装在车辆内部,当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蜂鸣器将报警,红色闪光灯将启动,高音喇叭将发出求救信息,手动报警系统有报警按钮,启动按钮将向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发出异常信号。

联络系统由摄像头、语音通话装置组成,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RFID车辆事故紧急救援报警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ID车辆事故紧急救援报警系统,该系统由RFID信息传输终端、RFID读写终端、车辆信息监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事故救援管理系统、报警系统、联络系统组成。

所述的车辆信息监测系统由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车速收集器组成,车辆信息监测系统通过信息传输系统连接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汽车车头,收集实时压力信号,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内部,收集温度信号,车速收集器连接仪表盘,收集车速信息。

RFID信息传输终端由显示器、RFID标签组成,显示器接收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发出的地理位置信号,显示器显示车辆实时地理位置。

RFID读写终端安装有RFID读写器、通讯模块,RFID读写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接收RFID信息传输终端的标签信号。

事故救援管理系统由显示器、ECU、输入设备组成,ECU通过信息传输系统连接RFID读写终端和车辆信息监测系统,接收车辆位置信号和温度、压力、车速信号,当数值超出限制或接受到报警系统发出的异常信号时,ECU判断此时车辆发生事故,将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同时ECU将向拨通救援电话,并自动搜寻事故车辆附件内的车辆,并通过联络系统进行联络。

报警系统由蜂鸣器、红色闪光灯、高音喇叭、手动报警装置组成,安装在车辆内部,当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蜂鸣器将报警,红色闪光灯将启动,高音喇叭将发出求救信息,手动报警系统有报警按钮,启动按钮将向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发出异常信号。

联络系统由摄像头、语音通话装置组成,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

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时,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车速收集器的车辆信息监测系统收集车辆状态信息,压力传感器收集实时压力信号,温度传感器收集温度信号,车速收集器连接仪表盘,收集车速信息,车辆信息监测系统通过信息传输系统连接事故救援管理系统。RFID信息传输终端中的电子标签发出信号,同时RFID读写终端中的RFID读写器接收电子标签信号,显示器接收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发出的地理位置信号,显示车辆地理位置信息。事故救援管理系统ECU接收车辆位置信号和温度、压力、车速信号,当数值超出限制或接受到报警系统发出的异常信号时,ECU判断此时车辆发生事故,将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同时ECU将向拨通救援电话,并自动搜寻事故车辆附件内的车辆,并通过联络系统进行联络。联络系统由摄像头、语音通话装置组成,进行语音和视频通话。报警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蜂鸣器将报警,红色闪光灯将启动,高音喇叭将发出求救信息,手动报警系统有报警按钮,启动按钮将向事故救援管理系统发出异常信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