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494发布日期:2018-06-19 23: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笔记本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普及。笔记本电脑因其小巧紧凑、携带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然而,由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结构较复杂,其散发的热量排出机箱之外的难度也较大,长期运行的笔记本电脑内部积聚了大量的热量,很容易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甚至会出现蓝屏、死机等现象,严重时会损害电脑。因此,需要为笔记本电脑配置散热器,传统的笔记本散热器多采用固定风扇,带动内部空气流动,从而达到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热量排出的散热效果,传统的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散热速度较慢,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又由于散热器风扇长时间的运转,使用寿命较短,当风扇损害时只能更换新的散热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散热器,其通过乙醇受热挥发实现对笔记本散热,节能环保,且散热效果较好,同时设置了可调节放置笔记本的壳体的倾斜角度的支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随时、灵活的调节笔记本的倾斜角度。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笔记本散热器,其包括:

四个底座,其沿水平方形排布,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底座的后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块;

壳体,其为封闭的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壳体位于四个所述底座的上方,四个所述底座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底座的上端铰接,上表面的靠近前侧面的位置处对称地设一对橡胶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内接有与所述壳体的顶面平行的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下部空间中容纳有无水乙醇;

第一海绵体,其位于所述上部空间中,所述第一海绵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多个第一毛细管和多个第二毛细管,任一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上端紧贴于所述上部空间的顶面,下端插入所述第一海绵体内部;任一所述第二毛细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一海绵体内部,下端穿过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下部空间中,任一所述第二毛细管与任一所述第一毛细管互不影响;

多个导管,其位于所述壳体外部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任一所述导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部空间内部连通,下端与所述下部空间内部连通;

多个盒体,其为固设于所述壳体下表面的上部敞口的长方体状结构,多个所述盒体沿所述壳体的左侧面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所述盒体的长边所在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平行,所述盒体的后侧面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卡槽;所述盒体的上端边缘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内部设有多个沿所述盒体长边延伸的方向均匀排布的风扇;

支架,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体以及将两个所述第一杆体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一杆体垂直设置的第二杆体;两个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形成门框状结构;任一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平行,一个所述第一杆体的后端与位于后侧的一个所述底座的中部铰接,前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平行且可搁置在两个所述凸块上,所述第二杆体的前侧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滑块,任一所述滑块与所述凸块互不干涉;一个所述滑块可容纳于一个所述卡槽中,任一所述滑块的后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杆体内部且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内壁通过一个弹簧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通过一个与所述第二杆体平行的第三杆体固定连接,任一所述第三杆体的中部固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杆体垂直设置的第四杆体,两个所述第四杆体的自由端穿出所述第二杆体并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杆体外部的把手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还包括:

多个温度传感器,其均固设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任一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盒体内部,一个所述风扇的正上方对应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其固设于所述壳体外表面,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多个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有与电脑匹配的USB接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底座的上端分别水平设有一个吸盘。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任一所述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盒体的前侧面的长度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的长度比为0.9:1,所述盒体的高度与所述底座的高度比为0.2:1。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的长度比为0.8:1。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的长度比为1:1。

优选的是,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下部空间中设有第二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乙醇受热挥发实现对笔记本散热,节能环保,且散热效果较好,同时设置了可调节放置笔记本的壳体的倾斜角度的支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随时、灵活的调节笔记本的倾斜角度;

2、下部空间的乙醇通过多个第二毛细管传输给第一海绵体,第一海绵体通过多个第一毛细管将乙醇传输至壳体的顶面的内壁,当放置在壳体上表面的笔记本因长时间运行,产生大量热量时,乙醇受热蒸发,从而对笔记本进行散热降温,乙醇蒸发的气体通过多个导管冷凝并流回至下部空间中,实现乙醇的循环重复利用的目的;能够对笔记本进行持续性散热,本实用新型利用液体蒸发吸热的原理对笔记本散热,与常规技术中通过风扇抽风、吸风散热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更好,散热速度较快,能够对笔记本整体进行降温,满足CPU处于不同位置的多种型号的笔记本的散热需求;

3、通过USB接口将控制器与电脑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有多个风扇的盒体,风扇可以起到对壳体二次散热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下部空间的乙醇蒸汽冷凝成液体,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和加快散热速度,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壳体下表面的温度,若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壳体下表面的温度超过45℃时,控制器控制该温度传感器正下方的风扇转动,若温度不超过45℃时,风扇不转动,降温散热具有针对性,大大节省能源;

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支架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灵活地调节壳体的倾斜角度,从而达到调节笔记本的倾斜角度;当壳体处于水平位置时,壳体的位于后侧的下表面与后侧的两个底座通过吸盘连接,吸盘与盒体互不干涉,支架的第二杆体恰好搁置在两个凸块上,此时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形成的门框水平位于盒体下方;当需要调节壳体倾斜角度时,将支架的两个第一杆体相对底座向上转动,同时将壳体相对底座向上转动,通过拉动把手将第二杆体前侧的三个滑块拉动至第二杆体内部,并将支架的第二杆体容纳于相对应的两个盒体之间的凹槽空间中,松开把手使得三个滑块分别卡设在,此时位于第二杆体前侧的盒体侧面上的三个卡槽中,从而实现支架与壳体的定位,避免支架的滑动,多个盒体形成有可容纳第二杆体的凹槽空间,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凹槽空间的具体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设计结构简单,易操作,支撑牢固,可满足用户对不同倾斜角度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散热器,其包括:

四个底座1,其沿水平方形排布,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底座1的后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块;

壳体,其为封闭的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壳体位于四个所述底座1的上方,四个所述底座1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底座1的上端铰接,上表面的靠近前侧面的位置处对称地设一对橡胶挡块23;所述壳体的内部内接有与所述壳体的顶面平行的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上部空间21和下部空间22,所述下部空间22中容纳有无水乙醇;

第一海绵体,其位于所述上部空间21中,所述第一海绵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多个第一毛细管和多个第二毛细管,任一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上端紧贴于所述上部空间21的顶面,下端插入所述第一海绵体内部;任一所述第二毛细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一海绵体内部,下端穿过所述隔板位于所述下部空间22中,任一所述第二毛细管与任一所述第一毛细管互不影响;

多个导管3,其位于所述壳体外部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任一所述导管3的上端与所述上部空间21内部连通,下端与所述下部空间22内部连通;

多个盒体4,其为固设于所述壳体下表面的上部敞口的长方体状结构,多个所述盒体4沿所述壳体的左侧面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所述盒体4的长边所在的两个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平行,所述盒体4的后侧面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卡槽;所述盒体4的上端边缘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盒体4内部设有多个沿所述盒体4长边延伸的方向均匀排布的风扇;

支架,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体51以及将两个所述第一杆体51连接的且与所述第一杆体51垂直设置的第二杆体52;两个所述第一杆体51与所述第二杆体52形成门框状结构;任一所述第一杆体51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平行,一个所述第一杆体51的后端与位于后侧的一个所述底座1的中部铰接,前端与所述第二杆体52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52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平行且可搁置在两个所述凸块上,所述第二杆体52的前侧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滑块53,任一所述滑块53与所述凸块互不干涉;一个所述滑块53可容纳于一个所述卡槽中,任一所述滑块53的后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杆体52内部且与所述第二杆体52的内壁通过一个弹簧54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块53通过一个与所述第二杆体52平行的第三杆体55固定连接,任一所述第三杆体55的中部固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杆体52垂直设置的第四杆体56,两个所述第四杆体56的自由端穿出所述第二杆体52并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杆体52外部的把手57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乙醇受热挥发实现对笔记本散热,节能环保,且散热效果较好,同时设置了可调节放置笔记本的壳体的倾斜角度的支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随时、灵活的调节笔记本的倾斜角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多个温度传感器,其均固设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任一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盒体4内部,一个所述风扇的正上方对应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其固设于所述壳体外表面,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多个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有与电脑匹配的USB接口6。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底座1的上端分别水平设有一个吸盘1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任一所述盒体4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盒体4的前侧面的长度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的长度比为0.9:1,所述盒体4的高度与所述底座1的高度比为0.2: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第一杆体51的长度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的长度比为0.8: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第二杆体52的长度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的长度比为1: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笔记本散热器,所述下部空间22中设有第二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笔记本放置在壳体上表面,当笔记本因长时期运行产生大量热量时,壳体受热,使得乙醇受热挥发,乙醇在挥发时吸收壳体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笔记本降温散热的效果;吸附在第二海绵体内部的乙醇会顺着第二毛细管、第一海绵体和第一毛细管持续引流至壳体的顶面,乙醇挥发的气体会通过多个导管3回到下部空间22中,使得乙醇能够无限循环的重复使用;多个盒体4内部的风扇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对壳体下表面温度过高的局部位置进行散热;当需要调节笔记本倾斜角度时,将支架的两个第一杆体51和搁置在两个凸块上的第二杆体52相对底座1向上转动,同时将壳体也向上转动,通过拉动把手57将第二杆体52前侧的三个滑块53拉动至第二杆体52内部,并将支架的第二杆体52容纳于相对应的两个盒体4之间的凹槽空间41中,松开把手57使得三个滑块53分别卡设在,此时位于第二杆体52前侧的盒体4侧面上的三个卡槽中,从而实现支架与倾斜至一定角度的壳体的定位,最终实现笔记本的倾斜角度的调节。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