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9368发布日期:2020-05-08 19:1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需求以及陆上风电场可开发量的逐步减少,海上风电场的发展越来越快。

在风电场建设和运营期间,气象和海浪情况对海上风电场的日常生产和运维有很大影响,同时极端天气也对风电场的安全生产有极大影响,因此涉及风电场及相关的人员和船舶的管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的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仅根据有限的天气预报,通过人工判断船舶出海施工计划。

因此,如何智能化地进行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成为当前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化地进行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的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

一种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用于获取并处理风电场气象数据,得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

所述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用于获取并处理采集的风电场所属海域的海洋气象数据,得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

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用于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包括: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评价作业安全等级,以及根据所述作业安全等级确定可作业区域和可作业时间;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作业时间和可作业区域,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度模块,包括: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台,用于和所述船舶进行ais通信;

甚高频vhf电台,用于和所述船舶进行vhf通信;

vhf中继台,用于转发所述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和所述船舶之间的vhf通信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气象要素的长期预报数据、第二气象要素的短时预报数据、雷电预报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气象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所述第二气象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暴雨、短时大风、冰雹、低能见度;所述雷电预报数据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闪电定位数据、短时雷电预警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包括第三气象要素的预报数据,所述第三气象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有效风浪高度、平均波向、平均波周期、有效波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船舶管理子系统,用于对风电场所属船舶进行位置跟踪,获取船舶位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船舶管理子系统,包括:

ais发送器,安装于所述船舶,用于向ais基站和/或ais卫星发送船舶位置信息;

第一ais接收器,用于接收ais基站和/或ais卫星转发的船舶位置信息,并发送给船舶监控服务器;

船舶监控服务器,用于获取所述船舶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人员管理子系统,所述人员管理子系统包括:人员跟踪卡检测装置和人员监控服务器;

人员跟踪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员跟踪卡,获得所述人员跟踪卡对应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人员监控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员管理子系统还包括:第二ais接收器,用于接收ais基站和/或ais卫星转发的落水定位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所述落水信息为人员落水应急示位标装置发出;

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还用于会根据所述落水定位信息发出落水报警,以及根据所述落水定位信息、所述船舶位置信息,确定救援船舶,并指示所述救援船舶进行救援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还用于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的可视化:风电场所属区域的地图信息、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所述船舶位置信息、所述人员位置信息、所述落水定位信息。

上述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可以集成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并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因此可以智能化信息化地进行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之图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之图二;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之图三;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人员管理子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可以应用于海上风电场,以根据更丰富的气象预报数据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可以包括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11、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12、综合管理子系统13,其中,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11可以用于获取并处理风电场气象数据,得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12可以用于获取并处理采集的风电场所属海域的海洋气象数据,得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综合管理子系统13可以用于根据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此外,上述综合管理子系统,还可以储存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作为风电场风功率预测的来源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为一种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system,mas);其中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模块可以实现为该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智能体(agent),各个智能体均可独立完成其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因为海上风电场所处的海岸或海上区域天气变化较为剧烈,常规方式获得的天气预报数据(例如通过国家气象天文台等网站)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在空间上更精细的天气预报数据,在时间上更临近当前时间的短时天气预报数据(例如预报未来0-12小时内的天气的天气预报数据),以及部分严重影响海上风电场运营的特殊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数据,如海洋气象预报数据、雷电预报数据等。其次,因为一般情况下海上风电场管理人员是通过上述常规天气预报数据进行人工判断来进行船舶和人员的调度,可能会存在人为失误,以及调度混乱等诸多调度管理不够智能化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和/或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可以从卫星、气象雷达、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气象数据采集站、海域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来源,获取各类气象资料/产品(如气象观测资料、预报预警信息、数值预报产品等、储存的长期气象数据)并对各类气象资料/产品进行解码译码、质量控制、产品加工等处理,通过短时预报方法获得短时预报数据,或者通过长期预报方法,获得长期预报数据;还可以在上述短时预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和光流法等方法进行临近预报(针对未来2小时内的气象预报),提供在时间上更精细地高质量的气象预报服务,以在时间上更精细地进行调度。其中,上述各类气象资料/产品可以包括气象雷达的雷达回波数据;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和/或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还可以对上述雷达回波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通过连续性特性滤波、形态学滤波、斑点噪音滤波等手段将不同仰角的多层雷达回波数据进行三维滤波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雷达回波数据作为输入的气象资料/产品。

具体地,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气象要素的长期预报数据、第二气象要素的短时预报数据、雷电预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气象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所述第二气象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暴雨、短时大风、冰雹、低能见度;所述雷电预报数据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闪电定位数据、短时雷电预警数据。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包括第三气象要素的预报数据,所述第三气象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有效风浪高度、平均波向、平均波周期、有效波高。

示例性地,暴雨可以为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大风可以为八级及八级以上大风,低能见度可以为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气象条件,短时可以为0-3小时内或0-6小时内或其它较短时间段。其中,长期预报数据可以为未来7天内的预报数据,预报时效可以为每六小时、每三小时,甚至每一小时;因为第二气象要素为强对流等极端天气要素,因此需要其短时预报数据,短时预报数据可以为未来12小时、未来6小时,甚至未来2小时的预报数据;而因为雷电气象要素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因此需要精细化雷电预报数据,雷电预报数据可以包括闪电定位数据(位置、时间、影响范围)、0~2小时的雷电预警数据(位置、时间、影响范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气象数据采集站、风电场气象预报服务器和后台显示设备,所述气象数据采集站用于现场采集风电场气象数据,并发送给风电场气象预报服务器;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服务器用于接收、存储、处理获得的各类气象资料/产品,以及根据所述各类气象资料/产品进行天气预报,得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所述后台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具体地,气象数据采集站可以为测风塔。

其中,气象数据采集站可以设置有多个气象数据采集设备,获取现场采样得到的风电场气象数据;例如可以设置在风电场的海上升压站,负责升压站海域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雨量等实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气象数据采集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采集设备、各传感器和本地显示器;传感器可以根据现场采集的使用要求,扩展采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以实现各种气象因素的数据采集,例如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采集设备,可以用于获得各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将各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化为风电场气象数据对应的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至风电场气象预报服务器,以及将所述数字信号传输给本地显示器显示,具体可以实现为网关。

示例性地,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在对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进行显示时,可以采用如下显示规则:

风速:每10分钟取风速最强的3秒,求该时间段内的风速平均值;三秒后重新设置;风速的显示单位可以选择米/秒、英里/小时、knots(节,即海里/每小时)或千米/小时等;

风向:自动或手动进行风向标题(文字显示)调整,例如“东南风”;

气温:气温的显示单位可以为deg.c(摄氏温度)或deg.f(华氏温度);

大气压力:可以选择qfe(queryfieldelevation,场面气压)mb(毫巴,100pa)、qnh(querynormalheight,修正海平面气压)mb、qne(querynormalelevation,标准海平面气压)mb。

同样地,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和至少一个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所述气象海洋观测系统用于现场采集风电场所属海域的海洋气象数据,并发送给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用于接收、存储、处理获得的各类气象资料/产品,以及根据所述各类气象资料/产品进行天气预报,得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其中,气象海洋观测系统传输的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即一种海洋气象数据,可以存入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以方便调阅和使用;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按不同的观测点分别以图示的形式显示出来,可以每三小时更新一次,数据为1小时内数据的平均;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按不同的观测点分别给出观测要素的时序图等分析结果。

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台具备透雾功能的远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可以用于观测测风塔、风电场到陆地办公楼之间的海域船只情况,可以安装于陆上项目部办公房顶部;至少一台摄像机,可以用于监视风电场附近海域状况,可安装于风电场的测风塔上;微波发送装置,用于将上述各摄像机采集的海域图像转化为微波信号回传到微波接收装置;所述微波接收装置与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连接,用于接受所述微波信号并将所述微波信号转化为海域图像,并传输给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所述海洋气象观测系统还可以包括硬盘录像机,与所述微波接收装置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海域图像并存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海域图像可以作为一种风电场所属海域的海洋气象数据,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器可以根据图像识别、图像特征提取等图像处理方法从上述海域图像中获取风浪高度、平均波周期等海洋气象数据,以进行预报得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

上述远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为长距离摄像机,可以采用观测型远距离热成像网络云台摄像机,其可以采用高灵敏度336×256分辨率非制冷型焦平面成像探测器,其先进数字电路和图像处理算法可提供细腻平滑的图像。具体地,昼间采用高清长焦可见光镜头,配合200万高清ccd感光元件摄像机,可观察昼间目标细节;夜间采用31-155mm光学变焦红外热成像,可发现零照度夜间目标,充分发挥热成像温度分析和可见光高分辨率观察的双重优势;具有可见光透雾功能,昼间光学滤波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增强在薄雾、水汽、灰尘环境下的图像细节;采用50kg重载数控云台,360°连续旋转观察,无死角,运转平稳,图像抖动小;整机采用超强铝合金外壳,ip66(一种设备外壳防护等级)防护,防淋雨、防灰尘,可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上述各摄像机和微波发射装置之间可以采用网络化设计,一根网络线即可实现所有视频数据的传输,系统组网和实施简单。

上述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和/或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进行预报时,可以采用单点预报、区域要素预报、台风预报等多种方式。其中,单点预报,是将作业海区作为一个单点进行未来7天的预报,预报结果可以为文本形式,可以短信方式发送至风电场所属人员,预报内容可以为天气现象、气压、风向、风力、气温、浪高、能见度等,预报的时间步长可以根据预报内容的时间段变化,例如3天以内的预报以12小时为步长,4-7天内的预报内容以24小时为步长;区域要素预报,是以作业海区为中心,上下各选取1.5个纬度,左右各选取2个经度,以这个矩形区域绘制气象要素预报图,通过气象显示系统来展示预报结果,气象要素预报图可以包括气压、2米气温(距地面两米处的气温)、海面10米风(距海面十米处的风速)、1000hpa(一个大气压)相对湿度、有效波高、风浪高、涌向、涌浪高、海表温度、降水量、能见度,预报的时间步长可以参照单点预报;台风预报,内容可以包括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最大风速、移动方向、移动速度、七级风半径、10级风半径、24-72小时预报位置与强度等。上述各类预报表现形式可以为数据和图片两种。

参照图2所示,以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为例,风电场气象预报服务器可以包括初步气象预报服务器和修正气象预报服务器;各气象传感器可以实况观测得到风速、气温等风电场气象数据,由数据收集服务交换机采集各气象传感器获得的风电场气象数据,并发送给初步气象预报服务器和修正气象预报服务器;初步气象预报服务器通过天气预报算法对风电场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初步预报结果;修正气象预报服务器可以根据上述风电场气象数据和储存的风电场历史气象数据,对上述初步预报结果进行修改订正,得到最终预报结果。

可选地,上述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和/或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接口,用于获取至少一个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其中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可以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或者是其他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接口,如与无人机的通信接口,可以控制无人机巡航并获取无人机的巡航数据,例如无人机可以安装有摄像头,则可以获取无人机巡航过程中采集的图像数据。

另外,综合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为一种服务器,可以从风电场气象预报子系统获取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从海洋气象预报子系统获取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并根据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即本实施例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相当于多个服务器形成的服务器集群。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可以集成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并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因此可以智能化信息化地进行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

参照图3所示,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综合管理子系统可以通过评估作业安全等级确定可作业区域和可作业时间来实现智能化调度,具体地,综合管理子系统13可以包括:评价模块131,用于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评价作业安全等级,以及根据所述作业安全等级确定可作业区域和可作业时间;调度模块132,用于根据所述可作业时间和可作业区域,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

其中,评价模块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设备或者服务器,可以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评价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的作业安全等级。评价模块可以预先设置作业安全等级评价表,该作业安全等级评价表可以包括不同气象要素的不同等级对应的安全权重。

示例性地,评价模块可以根据各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如一天)内的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作业安全等级评价表进行评价,得到各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累加安全权重;若某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累加安全权重大于或等于预设安全权重,则评估该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为不可工作区域,即作业安全等级低;若某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累加安全权重小于预设安全权重,则评估该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为可工作区域,即作业安全等级高。同样地,评价模块还可以根据风电场区域在各时间段(如一小时)内的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海洋气象预报数据、作业安全等级评价表进行评价,得到风电场区域在各时间段内的累加安全权重;若风电场区域在某时间段内累加安全权重大于或等于预设安全权重,则评估风电场区域在该时间段内为不可工作时间,即作业安全等级低;若风电场区域在某时间段内累加安全权重小于预设安全权重,则评估风电场区域在该时间段内为可工作时间,即作业安全等级高。当然,评估模块还可以对某区域某时间段的作业安全等级进行评价。例如,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可知:15时至16时在甲区域有6级风,浪高5米,伴有短时雷暴,而15时至16时在乙区域有2级风,浪高两米;其中,风、浪、雷暴分别为气象要素,风等级和浪高为气象要素的等级,根据作业安全等级评价表可知,6级风对应安全权重为6,2级风对应安全权重为2,浪高5米对应安全权重为8,浪高2米对应安全权重为3.2,雷暴对应的安全权重为20(无等级区别),则甲区域在15时至16时累计安全权重为34,乙区域在15时至16时累计安全权重为5.2;若预设安全权重为10,则甲区域在15时至16时安全等级为“危险”;乙区域在15时至16时安全等级为“安全”,为可作业时间和可作业区域。

其中,调度模块可以根据所述可作业时间和可作业区域,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也就是说,在可作业时间和可作业区域,可以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进行风电场运行和维护工作;而在非可作业时间和非可作业区域,禁止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进行风电场运行和维护工作,以保障船舶和人员安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可以包括: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台,用于和所述船舶进行ais通信;甚高频vhf电台,用于和所述船舶进行vhf通信;vhf中继台,用于转发所述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和所述船舶之间的vhf通信信息。其中,调度模块的ais电台可以和船舶上设置的ais电台直接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岸基ais基站或者ais卫星转发实现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和船舶之间的ais通信信息;调度模块的vhf电台可以和船舶上设置的vhf电台直接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在岸边或者岛屿或者风电场特定位置等预先设置的vhf中继台转发实现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和船舶之间的vhf通信信息。所述风电场特定位置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风电场所属船舶、风电场所属风机、风电场所属升压站。

具体地,船舶可以标配vhf电台,可实现项目管理部与海域船舶的联网通信;工程人员可以配备个人手持vhf终端,可以实现陆地、海上人员之间的对讲,因此调度模块可以包括:vhf电台两台,一台在16信道值守,一台负责与人、船的通话,还可以包括:vhf中继台两台,包括相应的定向天线,可以分别安装于风电场的测风塔和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所在的项目管理部,用于转发陆地vhf电台、手持终端与海上船用对讲台、手持终端之间的通信,对讲范围应覆盖项目管理部、陆上集控中心、陆上施工区域、海上测风塔、海上施工区域、海陆交通通道等,使得即使在长距离下陆地和海上的终端仍可实现跨区域终端的联网,不受传输条件的限制。通信频率可以选择非同频信道,作为风电场专用通话信道;如果vhf电台/终端过多,频道拥塞的情况下,可考虑另加中继台,以增加信道。调度模块还可以包括ais一台,与vhf电台配合使用,对危险船舶直接选通呼话。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和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评估作业安全等级,确定可作业区域和可作业时间来智能化调度风电场所属船舶和人员,因此可以更智能化、更安全、更直观地进行海上风电场调度管理,降低了过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而且提高了调度的效率。

参照图4所示,在上述图3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船舶的管理,具体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船舶管理子系统14,用于对风电场所属船舶进行位置跟踪,获取船舶位置信息。所述船舶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在风电场海域、220kv海缆安全范围内,对船舶进行实时位置跟踪,并传输给综合管理子系统;相应地,综合管理子系统可以根据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海洋气象预报数据以及船舶实时位置,实现船舶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管理,为运维检修提供建议。总之,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风电场所属船舶的位置监控,并可以通过调度使得船舶在气象适合的时间段和区域进行作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船舶管理子系统,可以包括:ais发送器,安装于所述船舶,用于向ais基站和/或ais卫星发送船舶位置信息;第一ais接收器,用于接收ais基站和/或ais卫星转发的船舶位置信息,并发送给船舶监控服务器;船舶监控服务器,用于获取所述船舶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船舶上的ais发送器可以将船舶的位置信息实时或者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发送到ais基站和/或ais卫星,所述第一ais接收器可以位于岸上的项目管理部,可以接收所述ais基站和/或ais卫星转发的船舶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实现对人员的管理,还可以包括:人员管理子系统15;所述人员管理子系统15可以包括:人员跟踪卡检测装置和人员监控服务器;人员跟踪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员跟踪卡,获得所述人员跟踪卡对应的人员位置信息,并发送给人员监控服务器。其中,人员跟踪卡可以标识携带所述人员跟踪卡的人员的身份。例如,在海上升压站紧急避难处,可以设置人员应急管理电子t卡箱(即一种人员跟踪卡检测装置),运用成熟的t卡管理模式,采用rfid、网络、数据库技术,完成人员信息、人员签到、应急集合全程数据跟踪记录、显示、查询统计等,从而提高应急效率、降低了统计难度;而且人员信息全部电子化,方便系统的扩展和移植。

所述人员管理子系统15还可以包括:固定二维码,包括有所述人员监控服务器的网络地址;固定二维码可以固定于风电场特定位置,例如海上升压站,当风电场所属人员采用终端扫描所述固定二维码时,终端可以根据该固定二维码向所述人员监控服务器上传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固定二维码的标识和所述终端的标识;因为人员监控服务器中可以预设固定二维码的标识与固定二维码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标识和人员的对应关系,因此人员监控服务器可以根据上述固定二维码的标识获知人员的位置信息。

人员管理子系统可以通过人员跟踪卡实现风电场人员信息管理,实现出海任务、出海人员的全过程跟踪,建立有效的跟踪管理机制,增强人员防范应对安全风险和避险应急的能力,达到人员安全管理的目的;以此系统为基础可以建立出海人员跟踪管理制度,实现人员出海过程中的位置跟踪,准确定位人员所处的设施,在日常情况下用于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人员管理,紧急情况下便于应急管理、调度、救援。人员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人员管理:读取身份信息,录入其它信息;验证人员信息后,为其制作人员跟踪卡;人员跟踪卡可分为长期卡和临时卡,应对不同权限;(2)任务申请:由任务负责人使用人员跟踪系统新建并提交任务申请,登记任务人员;(3)登离乘管理:任务人员乘船或登升压站平台、风机时需到刷卡终端处进行登乘刷卡,离开船或升压站平台、风机时需进行离乘刷卡;(4)人员跟踪管理:进行人员信息、位置、登(离)乘情况查询、统计和管理,了解现场人员分布、任务情况等信息,为人员安全管理和应急事件处置提供支撑。上述人员监控服务器可以通过任务报表等形式实现人员任务管理,以及进行人员、任务权限、任务的人员配置等系统管理。总之,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风电场所属人员的位置监控,并可以通过调度使得人员在气象适合的时间段和区域进行作业。

可选地,所述人员管理子系统还包括:第二ais接收器,用于接收ais基站和/或ais卫星转发的落水定位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所述落水信息为人员落水应急示位标装置发出;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还用于会根据所述落水定位信息发出落水报警,以及根据所述落水定位信息、所述船舶位置信息,确定救援船舶,并指示所述救援船舶进行救援操作。

一般地,风电场所属人员身上可以携带人员落水应急示位标装置,用于在所述人员落水时广播落水定位信息,如经纬度坐标,该落水定位信息可以被ais基站和/或ais卫星接收并转发给第二ais接收器;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在接收到所述第二ais接收器发送的落水定位信息后,会进行落水报警,以警告风电场管理人员进行处理,还可以根据所述落水定位信息、所述船舶位置信息,确定距离所述落水定位信息对应的落水位置最近的船舶作为救援船舶,通过ais电台通知所述船舶进行救援,并将所述落水定位信息发送给所述救援船舶,以指示所述救援船舶前往所述落水位置。上述落水定位信息除了包括经纬度坐标等落水位置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落水人员身份信息,因此综合管理子系统可以获知落水人员身份信息,便于针对性地实施救援,例如落水人员水性、体重、性别、身体强健与否等均会影响救援措施。总之,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风电场所属人员的落水事件的监控,并可以高效调度船舶营救落水人员。当然,监控人员收到落水报警后可根据系统上报的落水定位信息和身份信息及时组织安排救援等工作。

参照图5所示,所述人员管理子系统还可以包括监控主机、串口服务器、交换机,其中,第二ais接收器可以与串口服务器连接,串口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交换机通过网络与监控主机连接,相当于实现了监控主机与至少一个第二ais接收器网络连接,该监控主机可以接收第二ais接收器发出的落水定位信息,并发出声光、短信等告警信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救援,并通过网络将落水定位信息等传输到综合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当然,上述第一ais接收器和上述的第二ais接收器可以共用ais接收机,同样地,船舶管理子系统可以和人员管理子系统可以共用ais接收机、串口服务器、交换机和监控主机构成的ais信号传输通路。因此,上述监控主机还可以获取风电场所属船舶的船舶位置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船舶位置信息等传输到综合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此外,其它系统可以分别与监控主机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连接,其它系统可以为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等,因此监控主机可以根据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来获取落水人员的具体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综合管理子系统还用于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的可视化:风电场所属区域的地图信息、所述风电场气象预报数据、所述海洋气象预报数据、所述船舶位置信息、所述人员位置信息、所述落水定位信息。具体地,可以包括:

基于webgis(web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海上风电场目标区域的自动站、卫星、雷达、台风、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与海浪预报数据可视化;能够支持移动、缩放、地形图卫星图切换等基本的操作;

实现气象和海浪精细化预报数据、气象和海洋灾害监测及预报预警数据和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数据等的可视化;

实现海上风电场的自有行业数据(风机、施工船舶等设施的位置信息、图标等)与地图图层的叠加展示,提升风电场海域气象与海浪精细化预报系统在实际生产和运维中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实现对风电场海域内指定船舶进行实时位置显示、跟踪轨迹显示;对风电场所属船舶进行分类编组管理功能,不同逻辑分组的船舶采用不同图标显示;

雷达资料可视化实现雷达回波动态显示;

台风资料可视化实现气旋信息显示、节点信息显示、动画显示;

卫星资料可视化实现卫星资料显示、卫星云图动画;

预先处理地理信息电子图、卫星图、地形图等地理信息数据,以提供标准化的gis服务;提供常用的气象相关算法,支持内部通信机制和交互操作,面向单位内部应用、上层业务系统提供高效的服务接口;

实现基于数据库和文件系统对汇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存储和管理;

具有数据存储管理功能和封装统一的数据服务接口,支持单位内部应用、上层业务系统对气象和海浪数据的灵活调用;

实现人员落水+全真场景功能,可对落水人员进行准确定位,并开启相应的求救信息,可显示人员的具体联系方式和落水位置信息。

总之,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对气象数据、地理数据、风电场的自有行业数据、人员落水数据等多种信息的整合和可视化,可以便于管理人员对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进行全面管理和高效决策。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