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1072发布日期:2018-09-14 22:4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鼠标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设备,其种类和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无线鼠标基于其便携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关注。当前的鼠标的电力主要来自普通的电池,那么无论电池的续航能力有多强,其电能终有耗尽的时候,最终还是需要连接充电线或者更换电池,这成为限制无线鼠标推广应用的障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需要更换电池,不需连接外部电源,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实现充电的鼠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用以解决现有鼠标不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包括圆柱状的外壳,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卡接有太阳能电池板,于所述外壳内用螺栓固定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TP4056充电电路,于所述外壳内卡接有与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电连接的锂电池,于所述外壳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锂电池电连接的LM1117充电电路。

其中,所述TP4056充电电路包括TP4056器件、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可变电阻R5、NTC热敏电阻传感器、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锂离子充电电池、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1管脚通过第七电阻R7接电源VCC,所述第1管脚和第七电阻R7的公共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电源VCC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第1管脚通过NTC热敏电阻传感器接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负极,锂离子充电电池和NTC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2管脚通过可变电阻R5接地;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3管脚接地;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4管脚通过第三电阻R3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VCC;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5管脚通过第三电阻R4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VCC;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7管脚接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VCC之间;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均通过电容C3接地;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的第8管脚接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8管脚和所述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4接地。

其中,所述LM1117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LM1117器件,用于将输入的3.7V电压转换为1.5V输出;

所述LM1117充电电路的第3管脚接3.7V电源输入端,所述第3管脚和所述3.7V电源输入端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1接地;

所述LM1117充电电路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1接第2管脚,所述第1管脚和所述电阻R1的公共端通过电阻R2接地;

所述LM1117充电电路的第2管脚通过电容C2接地,用于输出1.5V电压。

其中,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卡接有第一按键、滚轮和第二按键。

其中,于所述外壳的侧面卡接充电指示灯。

其中,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包裹有起到缓冲保护作用的海绵层。

其中,于所述外壳的下端沿着其轴向卡接有开关。

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第一电池板块、铰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板块的一侧的第二电池板块和铰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板块的另一侧的第三电池板块;所述第一电池板块和所述第三电池板块的结构一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包括圆柱状的外壳,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卡接有太阳能电池板,于所述外壳内用螺栓固定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TP4056充电电路,于所述外壳内卡接有与所述TP4056充电电路电连接的锂电池,于所述外壳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锂电池电连接的LM1117充电电路;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所述TP4056充电电路将5.5V电压转换为3.7V电压并供给到锂电池;所述锂电池通过LM1117充电电路将3.7V电压转换为1.5V电压并供给鼠标;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不需要更换电池,也不需要外接电源,仅仅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提供电源,在阳光照射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LM1117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TP4056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1-外壳;2-滚轮;3-海绵层;4-第二按键;5-太阳能电池板;6-第一按键;7-TP4056充电电路;8-锂电池;9-充电指示灯;10-LM1117充电电路;11-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的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包括圆柱状的外壳1,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卡接有太阳能电池板5,于所述外壳1内用螺栓固定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电连接的TP4056充电电路7,于所述外壳1内卡接有与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电连接的锂电池8,于所述外壳1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锂电池8电连接的LM1117充电电路10。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通过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将5.5V电压转换为3.7V电压并供给到锂电池8;所述锂电池8通过LM1117充电电路10将3.7V电压转换为1.5V电压并供给鼠标;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的手握式鼠标不需要更换电池,也不需要外接电源,仅仅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就可以提供电源,在阳光照射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充电。

实施例2

在进一步,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如下特征和连接关系: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包括TP4056器件、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可变电阻R5、NTC热敏电阻传感器、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锂离子充电电池、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1管脚通过第七电阻R7接电源VCC,所述第1管脚和第七电阻R7的公共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电源VCC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第1管脚通过NTC热敏电阻传感器接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负极,锂离子充电电池和NTC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公共端接地;通过可变电阻R5可以改变电阻大小,进而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

所述第1管脚是电池温度检测输入端,将第1管脚接到NTC热敏电阻传感器的输出端;如果第1管脚的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45%表示电池温度过低,第1管脚的电压大于输入电压的80%表示电池温度过高,则充电被暂停。

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2管脚通过可变电阻R5接地;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3管脚接地;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4管脚通过第三电阻R3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VCC;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5管脚通过第三电阻R4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VCC;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7管脚接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VCC之间;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均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TP4056充电电路7的第8管脚接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8管脚和所述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4接地。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发光表示正在充电,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灭表示已充满电。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输入进来的电流接VCC;电源VCC提供的5.5V的电压经过所述TP4056器件后转换为3.7V电压供给到锂离子充电电池;

NTC材料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材料。该材料是利用锰、铜、硅、钴、铁、镍、锌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进行充分混合、成型、烧结等工艺而成的半导体陶瓷,可制成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电阻率和材料常数随材料成分比例、烧结气氛、烧结温度和结构状态不同而变化。

实施例3

在进一步,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如下特征和连接关系:

所述LM1117充电电路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LM1117器件,用于将输入的3.7V电压转换为1.5V输出;所述LM1117充电电路10的第3管脚接3.7V电源输入端,所述第3管脚和所述3.7V电源输入端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1接地;所述LM1117充电电路10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1接第2管脚,所述第1管脚和所述电阻R1的公共端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LM1117充电电路10的第2管脚通过电容C2接地,用于输出1.5V电压。

于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从上至下依次卡接有第一按键6、滚轮2和第二按键4。于所述外壳1的侧面卡接充电指示灯9。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包裹有起到缓冲保护作用的海绵层3。于所述外壳1的下端沿着其轴向卡接有开关1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包括第一电池板块、铰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板块的一侧的第二电池板块和铰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板块的另一侧的第三电池板块;所述第一电池板块和所述第三电池板块的结构一致。

所述LM1117器件将3.7v锂电池降压至1.5v为鼠标供电。LM1117是一个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系列。其压差在1.2V输出,对应负载电流为800mA。它与国家半导体的工业标准器件LM317有相同的管脚排列。LM1117有可调电压的版本,通过2个外部电阻可实现1.25V~13.8V输出电压范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