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风扇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978发布日期:2018-09-14 22:4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固定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风扇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商显整机散热方式都是采用后壳开散热孔,让风形成流动并将整机散发的热量带走,从降低整机温度达到使用标准。这种后壳开孔散热方式,对于散热较大的整机无法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导致整机问题偏高,无法满足整机的温升要求。为提高散热性能,一般采用配置风扇的方式,主要采用如下方式对风扇进行固定:使用螺丝穿过风扇罩、后壳、风扇过孔再使用螺母将这几部分固定;或者采用自攻螺丝穿过风扇罩、后壳、直接通过自身的牙攻经风扇过孔中达到固定目的。以上两种安装固定方式会导致风扇的控制线与后壳连在一起,在后壳安装到整机时,需要将后壳抬起部分,以便将风扇的控制线和整机部分连接好并整理好线后才能盖后盖,非常不便于安装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风扇固定结构,不仅能有效解决风扇固定后线难整理的问题,而且方便安装工艺。

一种风扇固定结构,包括支架、背板、风扇及后壳,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背板上且位于背板与后壳相对的侧面上,所述风扇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后壳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后壳设在所述背板外,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扇对应设置,所述风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架上。

该风扇固定结构,通过在背板上设置支架,使风扇固定在支架上,同时在与风扇对应位置的后壳上设置出风口,用于风扇排出热量。装配时先将支架固定在背板上,然后将风扇放置在支架上,与此同时可以先将风扇的控制线插接好,再将后壳盖上,有效解决风扇固定后线难整理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风扇安装结构,无需在装配后壳时腾出手来,将风扇的控制线和整机部分连接好并整理好线后才能盖后盖,装配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的风扇固定结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风扇罩,所述风扇罩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壳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风扇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第四安装孔,将风扇罩、后壳、风扇及支架锁紧。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螺丝、螺钉或者螺栓。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靠板、第一承板、第二承板及第一连板、第二连板,所述靠板的中部开设有流通孔,所述第一承板、第一连板分别与所述靠板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二承板、第二连板分别与所述靠板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一承板、第二承板且朝远离背板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一连板、第二连板朝靠近背板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一连板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板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上均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支架固定在背板上。

进一步,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靠板的左侧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靠板的右侧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朝远离背板的一侧伸出。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流通孔底侧的靠板向外90°翻折形成所述第一承板,所述流通孔顶侧的靠板向外90°翻折形成所述第二承板,所述第一连板由靠板的底侧向内90°翻折形成,第二连板由靠板的顶侧向内90°翻折形成,第一限位板由靠板的左侧向外90°翻折形成,第二限位板由靠板的右侧向外90°翻折形成。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本体及所述的风扇固定结构,所述背板与所述显示本体连接。

该显示设备采用上述风扇固定结构,不仅能有效解决风扇固定后线难整理的问题,而且方便安装工艺,同时增加风扇对显示本体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散热,避免显示本体内部热量过多影响使用性能。

进一步,所述背板上设有两个所述支架,每个支架上对应设有所述风扇,所述后壳上对应设有两个所述出风口,每个风扇口处对应设有风扇罩,紧固件依次穿过风扇罩、后壳及风扇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风扇固定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风扇固定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本体,10、支架,110、第四安装孔,120、靠板,122、流通孔,130、第一承板,140、第二承板,150、第一连板,152、第一安装板,160、第二连板,162、第二安装板,170、第一限位板,180、第二限位板,20、背板,30、风扇,310、第三安装孔,40、后壳,410、出风口,420、第二安装孔,430、散热孔,50、紧固件,60、风扇罩,610、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风扇固定结构,包括支架10、背板20、风扇30及后壳40,所述支架10固定在所述背板20上且位于背板20与后壳40相对的侧面上,所述风扇30置于所述支架10上,所述后壳40上设有出风口410,所述后壳40设在所述背板20外,且所述出风口410与所述风扇30对应设置,所述风扇30通过紧固件50固定在支架10上。

该风扇固定结构,通过在背板20上设置支架10,使风扇30固定在支架10上,同时在与风扇30对应位置的后壳40上设置出风口410,用于风扇30排出热量。装配时先将支架10固定在背板20上,然后将风扇30放置在支架10上,与此同时可以先将风扇30的控制线插接好,再将后壳40盖上,有效解决风扇30固定后线难整理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风扇安装结构,无需在装配后壳40时腾出手来,将风扇30的控制线和整机部分连接好并整理好线后才能盖后盖,装配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该风扇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可靠,且支架抬高,部分线材可走支架底部,并且进风口不受影响。

进一步,如图1、3、4所示,所述的风扇固定结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出风口410处的风扇罩60,所述风扇罩6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610,所述后壳4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20,所述风扇3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310,所述支架10上设有第四安装孔110,所述紧固件5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610、第二安装孔420,第三安装孔310及第四安装孔110,将风扇罩60、后壳40、风扇30及支架10锁紧。通过在后壳40的出风口410处设置风扇罩60,一方面起到保护风扇30的作用,另一方面避免外部物件由出风口410进入后壳40内,保护后壳40内部器件,而且本实施例中采用同一紧固件50同时将风扇罩60、后壳40、风扇30及支架10锁紧在一起,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且节约成本。可选的,所述紧固件50为螺丝、螺钉或者螺栓。

进一步,如图1、2所示,所述支架10包括靠板120、第一承板130、第二承板140及第一连板150、第二连板160,所述靠板120的中部开设有流通孔122,所述第一承板130、第一连板150分别与所述靠板120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二承板140、第二连板160分别与所述靠板120的顶侧连接,所述第一承板130、第二承板140且朝远离背板20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一连板150、第二连板160朝靠近背板20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一连板150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安装板152,所述第二连板160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安装板162,所述第一安装板152及第二安装板162上均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支架10固定在背板20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52、第二安装板162贴合在背板20上,从而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安装板152、第二安装板162锁紧在背板20上,所述第一连板150、第二连板160设置在背板20与靠板120之间,从而使背板20与靠板12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风扇30置于第一承板130上,且靠板120及第二承板140对风扇30进行限位,风扇30启动后,热量经进风通道及流通孔122后由出风口410排出。

可选的,所述支架10还包括第一限位板170与第二限位板180,所述第一限位板170与所述靠板120的左侧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80与所述靠板120的右侧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板170及第二限位板180朝远离背板20的一侧伸出。靠板120、第一承板130、第二承板140、第一限位板170及第二限位板180形成的安装空间,风扇30置于安装空间内,能快速实现定位,便于后续紧固件50的安装,同时安装空间对风扇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风扇30滑出。

进一步,本实施例所述支架1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流通孔122底侧的靠板120向外90°翻折形成所述第一承板130,所述流通孔122顶侧的靠板120向外90°翻折形成所述第二承板140,所述第一连板150由靠板120的底侧向内90°翻折形成,第二连板160由靠板120的顶侧向内90°翻折形成,第一限位板170由靠板120的左侧向外90°翻折形成,第二限位板180由靠板120的右侧向外90°翻折形成。内、外、上、下、顶、底的方位是以如图4视角而定,靠近背板20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本实施例所述支架10由钣金件弯折一体成型,结构紧凑,设计巧妙,方便加工。

如图4所述,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本体1及所述的风扇固定结构,所述背板20与所述显示本体1连接。该显示设备采用上述风扇固定结构,不仅能有效解决风扇30固定后线难整理的问题,而且方便安装工艺,同时增加风扇30对显示本体1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散热,避免显示本体1内部热量过多影响使用性能。

进一步,所述背板20上设有两个所述支架10,每个支架10上对应设有所述风扇30,所述后壳40上对应设有两个所述出风口410,每个风扇30口处对应设有风扇罩60,紧固件50依次穿过风扇罩60、后壳40及风扇30与支架10连接。所述显示设备同两个所述风扇30对显示本体1内的热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进一步,所述后壳4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430。散热孔430与风扇30相结合对显示设备进行散热,可极大地改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