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屏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5795发布日期:2018-08-31 23: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触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边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触控面板在各个领域中应用也极其广泛,尤其在手机领域中。

为了适应电子设备触控面板窄边框及超窄边框,实现2.5D以及3D无边框的需求,就需要触控屏边框布线空间越来越小。

那么如何有效减小触控屏边框布线区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边框,该触控屏边框结构极大程度的减小了触控屏边框布线区域,更容易实现2.5D以及3D无边框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屏边框,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触控屏边框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横向电极结构;

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两边的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

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两边的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间隔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包括第一预设数量的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电极引线;

其中,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触控屏边框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与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之间的油墨保护层。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油墨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5um-8u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触控屏边框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一侧的油墨保护层。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油墨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5um-8u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的厚度范围为 3um-8u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的厚度范围为 3um-8u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触控屏边框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纵向电极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触控屏边框中,所述纵向电极结构为氧化铟锡纵向电极结构,所述横向电极结构为氧化铟锡横向电极结构。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边框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横向电极结构;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两边的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两边的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间隔设置。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向电极结构两边的电极引线,均设置成双层结构,并且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分别与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间隔设置,极大程度的减小了触控屏边框布线区域,更容易实现2.5D以及3D无触控屏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边框上横向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边框一侧的布线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框一侧的布线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边框上纵向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边框上横向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所述触控屏边框包括:

基板11;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横向电极结构12;

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12两边的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

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12两边的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并未画出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以及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以整体的电极引线进行示例说明,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以及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均与电子设备中的柔性电路板FPC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向电极结构12两边的电极引线,均设置成双层结构,并且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分别与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间隔设置,极大程度的减小了触控屏边框布线区域,更容易实现2.5D以及3D无触控屏边框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包括第一预设数量的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电极引线。

其中,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之间。

具体的,以横向电极结构一边的电极引线结构为例说明,如图2所示,若横向电极结构12一边的电极引线有11根,当采用现有技术中单层走线的方式进行排布时,横向电极结构12一边的触控屏边框距离为11根电极引线平行排布的距离,且包括线宽。

如图3所示,当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走线方式进行排布时,横向电极结构12一边首先设置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该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包括6根电极引线,之后再设置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该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 14包括5根电极引线,且该5根电极引线,分别设置在第一层6根电极引线的线宽之间,那么横向电极结构12一边的触控屏边框距离为6根电极引线平行排布的距离,且包括线宽。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向电极结构12两边均采用双层走线的方式,极大程度的减小了触控屏边框布线区域,进而减少显示屏幕或触控屏幕的触控屏边框,增加显示屏或触控屏的使用面积,视觉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屏边框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与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之间的油墨保护层15。

具体的,由于各个电极引线之间并不能接触,因此每一层电极引线结构 13中的电极引线均需要满足设定的线宽距离,且由于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 中的电极引线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中电极引线的线宽之间,那么为了保证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与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绝缘,因此在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与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之间设置油墨保护层 1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与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之间设置有油墨保护层,因此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并不需要与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中的电极引线间隔设置,间隔设置只是一种最优的设置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进一步的,该油墨保护层15的厚度范围为5um-8um,包括端点值。例如,该油墨保护层15的厚度可以为5um 或6um或8u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屏边框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背离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一侧的油墨保护层16。

具体的,当设置完成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之后,需要对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的表面进行绝缘保护,因此在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背离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一侧设置油墨保护层16。

进一步的,该油墨保护层16的厚度范围为5um-8um,包括端点值。例如,该油墨保护层16的厚度可以为5um或7um或8u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的厚度范围为3um-8um,包括端点值。例如,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的厚度可以为3um或4um或6um或8u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的厚度范围为3um-8um,包括端点值。例如,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的厚度可以为3um或5um或7um或8u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基于该触控屏边框结构,在形成该触控屏边框的过程中,首先在基板11 上采用网版丝印技术使用银浆搭配网版张力为20N-26N、乳剂厚度为 6um-10um、目数为140T的网版印刷,形成预设厚度的银浆图案,且银浆图案的附着力大于4B,采用激光光刻技术使用激光能量为45mj-55mj、频率为 250HZ-350HZ,将该银浆图案光刻成所需图案,或采用网版丝印技术直接印刷成所需图案,即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

之后采用网版丝印技术使用银浆搭配网版张力为20N-26N、乳剂厚度为 6um-10um、目数为140T的网版印刷,形成预设厚度的油墨保护层15,且该油墨保护层15的附着力大于4B。

之后采用网版丝印技术使用银浆搭配网版张力为20N-26N、乳剂厚度为 6um-10um、目数为140T的网版印刷,形成预设厚度的银浆图案,且银浆图案的附着力大于4B,采用激光光刻技术使用激光能量为45mj-55mj、频率为 250HZ-350HZ,将该银浆图案光刻成所需图案,或采用网版丝印技术直接印刷成所需图案,即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

最后采用网版丝印技术使用银浆搭配网版张力为20N-26N、乳剂厚度为 6um-10um、目数为140T的网版印刷,在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14背离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13的一侧形成预设厚度的油墨保护层16,且该油墨保护层16的附着力大于4B。

需要说明的是,制作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使用的银浆网版与制作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使用的银浆网版可以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边框上纵向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触控屏边框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横向电极结构12背离所述基板11一侧的纵向电极结构41。

具体的,纵向电极结构41中每个电极也均设置有电极引线,用于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以及柔性电路板FPC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纵向电极结构41与横向电极结构12的相对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做限定,也就是说,纵向电极结构41也可以位于所述横向电极结构12与基板11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纵向电极结构为氧化铟锡纵向电极结构,所述横向电极结构为氧化铟锡横向电极结构,但是并不进行限定,仅仅以举例的形式进行说明。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向电极结构两边的电极引线,均设置成双层结构,并且第二层电极引线结构分别与第一层电极引线结构间隔设置,极大程度的减小了触控屏边框布线区域,进而减少显示屏幕或触控屏幕的触控屏边框,增加显示屏或触控屏的使用面积,视觉效果更佳,更容易实现2.5D以及3D无触控屏边框设计。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