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4204发布日期:2019-03-02 01:5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技术,具体涉及触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在现有的硬屏AMOLED 的基础上,柔性显示将成为未来显示领域发展的趋势,可弯折,可卷曲的柔性屏有望被大量应用在手机、平板上。

在触摸屏设计中,一直希望获得更高的敏感度,当敏感度更高时,用户体验随之升高,如何提高触摸屏的敏感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以实现提高触摸屏的敏感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其中:

每条第一电极均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主体,以及第一电极主体上的第二方向上的多个指状延伸;

每条第二电极均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电极主体,第二电极主体上的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指状分支,以及各第一方向的指状分支上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指状延伸;

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指状延伸和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指状延伸组成叉指结构;

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叉的部位,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一电极或者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二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或者

所述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

可选的,所述叉指结构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浮接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浮接电极均为网格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指状延伸、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宽度大于2个网格;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之间,所述浮接电极的宽度大于1个网格。

可选的,所述网格结构中,每个网格对应一个或一组子像素,该一个或一组子像素在网格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所对应的网格中。

可选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网格为六边形网格。

可选的,所述桥接结构具体为沿着六边形网格设置的锯齿状桥接。

可选的,所述叉指结构中,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在平面内,第一电极的指状延伸和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之间不存在金属电极。

可选的,每相邻的两行或两列第一电极为一组,每一组中的两行或两列第一电极在非显示区连接;和/或

每相邻的两行或两列第二电极为一组,每一组中的两行或两列第二电极在非显示区连接。

其中,一组第一电极和一组第二电极形成的交叉点及该组第一电极的指状延伸和该组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构成叉指的部分,为一个触控单元。

可选的,在每个触控单元中,每一组中的两行或两列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的指状分支至少在一个位置电连接。

可选的,在每个触控单元中,存在4个桥接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具体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桥接结构设置在触控电极和所述发光单元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具体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桥接结构设置在触控电极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该触摸屏包括: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其中,每条第一电极均包括第一电极主体,以及第一电极主体上的第二方向上的多个指状延伸;每条第二电极均包括第二电极主体,第二电极主体上的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指状分支,以及各第一方向的指状分支上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指状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指状延伸和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指状延伸组成叉指结构;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叉的部位,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一电极或者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二电极。由于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成叉指状结构,使得二者之间的正对面积更大,二者之间的感应更加灵敏,从而提高触摸屏的敏感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格结构的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和子像素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为蚀刻出来的空间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在单位触控图案中具有三处连接的示意图;

图1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接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包括:多条第一电极101和多条第二电极102,其中:

如图1所示,每条第一电极101均包括第一电极主体1011,以及第一电极主体上的第二方向上的多个指状延伸1012;

每条第二电极102均包括第二电极主体1021,第二电极主体上的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指状分支1022,以及各第一方向的指状分支上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指状延伸1023;

第一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指状延伸1012和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的指状延伸1023组成叉指结构;

在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交叉的部位,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一电极101或者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二电极102。

由于第一电极101在第二方向上的各条指状延伸1012均正好位于第二电极102在第二方向上的各条指状延伸1023形成的缝隙中,同样的,第二电极102在第二方向上的各条指状延伸1023,也正好位于第一电极101在第二方向上的各条指状延伸1012形成的缝隙中,因此组成了叉指结构。

一般情况下,在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交叉的部位,是第一电极主体1011与第二电极主体1021交叉的部位,但不排除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的其它部位也存在交叉的情况。

通过如图1所示的叉指结构,使得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 二者的之间的正对面积更大,二者之间的感应更加灵敏,从而提高触摸屏的敏感度。

通常情况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一个为Tx(驱动)电极,另一个为Rx(感应)电极,从而二者配合完成触控反应。具体实施时,既可以第一电极为Tx电极,第二电极为Rx电极,也可以第二电极为 Tx电极,第一电极为Rx电极。

第一电极主体和第二电极主体可以相互垂直,也可以不垂直,但二者不能平行,一般实施中,触控屏幕为矩形,此时,二者垂直较佳。

如图1所示,在叉指结构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可以设置有浮接电极(floating pattern)103,浮接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浮接电极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之间均存在缝隙,浮接电极不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浮接电极均可以通过金属网格实现,在通过金属网格制作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浮接电极的网格结构当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采用浮接电极较佳,如图3所示,图3中示出的网格结构仅为图1所示的结构中具有桥接结构的一部分,图3中较粗线条为第一电极101,较细线条为第二电极102,双线条或者三线条为浮接电极103,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叉处,第二电极直接连通,第一电极为断开状态,并通过桥接结构104连接断开的第一电极,图3中有三条桥接线,通过虚线框出,桥接线通过过孔105连接第一电极,通常,第一电极本体及其指状延伸、第二电极本体及其指状延伸的宽度大于2个网格,如图3中较粗线条和较细线条所示;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之间,浮接电极的宽度大于1个网格,此处用网格数目来衡量电极的宽度只是一种直观的衡量方法,并不限定电极一定对应若干完整的网格,其可以包括不完整的网格,, 如图3中双线条或者三线条所示。由于网格的位置与子像素存在对应关系,所以分辨率越大,网格越密集,第一电极本体及其指状延伸、第二电极本体及其指状延伸的宽度以及浮接电极的宽度对应的网格数就越多,但即使分辨率较低,第一电极本体及其指状延伸、第二电极本体及其指状延伸的宽度也要大于2个网格较佳,从而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图3中的网格为六边形网格,此时,桥接结构具体为沿着六边形网格设置的锯齿状桥接,从而使得桥接结构和触控电极的重合面积更小,感应量更大。

优选的,网格结构中,网格的位置与子像素存在对应关系,一个网格可以对应一个或一组子像素,该一个或一组子像素在网格所在平面的投影落入所对应的网格中。例如RBGB排列或pentile排列,网格的形状可以根据子像素进行变化。

例如,如图4所示,在GGRB结构中,网格形状可以为六边形,与B(蓝色)子像素对应的网格最大,与R(红色)子像素对应的网格次之,两个G(绿色)子像素最小,并且位于同一个网格中。

如图5和图6所示,在real RGB的结构中,网格形状可以为矩形,该结构中,每个像素中有RGB三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对应一个网格,图5中,R、G、B子像素依次排列,图6中,每个像素中包括两个B 子像素,两个B子像素在同一个网格中。

如图7所示,在pentile RGB的RBGB结构中,网格形状为矩形或菱形,奇数行每隔一个网格设置一个R子像素,偶数行每隔一个网格设置一个B子像素,或者偶数行每隔一个网格设置一个R子像素,奇数行每隔一个网格设置一个B子像素,R子像素和B子像素不相邻,其它网格中均设置G子像素。

如图8所示,在叉指结构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也可以为蚀刻出来的空间,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在平面内,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在的触摸控制层中,在第一电极的指状延伸和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之间不存在任何浮接电极,可以明显提升感应量。

为降低电极的电阻,可以将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和/或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相连,具体的:

每相邻的两行或两列第一电极为一组,每一组中的两行或两列第一电极在非显示区连接;和/或

每相邻的两行或两列第二电极为一组,每一组中的两行或两列第二电极在非显示区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可以具体为屏幕边缘,屏幕边缘指第一电极主体及第二电极主体的两端,即触控区域的边缘。

为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可以在指状分支处,连接相邻的两条电极。

具体的,在每个触控单元中,每一组中的两行或两列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的指状分支至少在一个位置电连接。

图9示出了一个触控单元,其中位于同一组中的两列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的指状分支在三个位置存在电连接,图9中虚线圈起来的部分即为指状分支电连接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每个触控单元中,存在4个桥接结构,即仅在第一电极主体和第二电极主体交叉的部位存在桥接结构,从而获得较大的感应量,若在其它部位例如叉指部位增加桥接,则会减小感应量,降低感应敏感度。

通过4个桥接结构连接第一电极,可以有效降低阻抗,从而使得该触控电路可以应用较大面积的触摸屏。

一组第一电极和一组第二电极形成的交叉点及该组第一电极的指状延伸和该组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构成叉指的部分,为一个触控单元,触控单元中还包括将这些指状延伸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主体、第二电极主体和指状分支。例如,如图1所示的范围,即为一个触控单元。

若一组第一电极包括两条第一电极,一组第二电极包括两条第二电极,那么,在一个触控单元中,可以认为包括四个子触控单元,一条第一电极和一条第二电极交叉的部分,以及该条第一电极的指状延伸和该条第二电极的指状延伸构成叉指的部分,为一个子触控单元,每个子触控单元中具有一个第一电极主体和第二电极主体的交叉部位,该交叉部位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第一电极主体或者第二电极主体。

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叉的部位,通过桥接结构104连接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

在该触摸屏中,还可以包括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可以采用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此时,发光单元中包括阴极、发光层和阳极,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桥接结构104 连接第一电极为例,桥接结构可以如图10中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平面的下方,靠近发光单元,也可以如图11中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平面的上方,远离发光单元,当桥接结构靠近发光单元时,即桥接结构设置在触控电极和发光单元之间时,桥接结构位于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能够增加触控电极和发光单元中的阴极之间的距离,减小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产生的耦合电容,从而提高触摸屏的性能。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触控电极设置在在桥接结构和发光单元之间,即桥接结构位于触控电极远离阴极的一侧,此时,触控电极在桥接结构和阴极之间,如图11所示。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使触控电极结构更平整,从而提高触控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相应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