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6174发布日期:2019-05-24 21:1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全面屏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电子器件占据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非显示区的位置,不能真正实现全面屏,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难以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因此,如何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屏占比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围接件、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及包围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围接件围接所述显示屏的边缘,所述发射元件设于所述围接件上,所述接收元件设于所述显示屏内,且所述接收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当所述发射元件发射用于检测生物特征信息或距离信息的探测信号时,所述接收元件接收被待检测主体反射的所述探测信号。

通过将发射元件设于显示屏之外的围接件上,及将接收元件设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显示区,发射元件与接收元件相配合能够检测生物特征或距离信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生物特征识别及距离检测等功能,而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均未设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故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促进所电子设备的全面屏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5是图4沿B-B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7是图4沿C-C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例如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电子阅读器、电视器、智能家电、智能操作屏幕、智能家居、可穿戴电子设备、车载显示器等具有触控和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其中,箭头表示正向。

请参阅图2,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围接件2、发射元件3和接收元件4。其中,所述显示屏1具有显示区101及包围所述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所述显示区101用于显示图像。非显示区102可以是显示区101周侧设置油墨层的区域。所述显示屏1具体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

请参阅图2,所述围接件2围接所述显示屏1。围接件2包围所述显示屏1并连接所述显示屏1的侧壁。所述围接件2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边框、电子设备100的边框及连接边框的附件、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电子设备100的边壳体和壳体上的附件等。

请参阅图2,所述发射元件3设于所述围接件2上。也就是说,发射元件3设于显示屏1之外,这样发射元件3不占据显示屏1上非显示区102的空间,故而可以增大显示屏1的屏占比(显示区101占整个显示屏1面积的比例)。所述接收元件4设于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区101内,接收元件4不占据显示屏1上非显示区102的空间,故而可以进一步地增大显示屏1的屏占比。请参阅图3,当所述发射元件3发射用于检测生物特征信息或距离信息的探测信号a时,所述接收元件4接收被待检测主体5反射的所述探测信号a,所述接收元件4将探测信号a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可以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得生物特征信息或距离信息。可以理解的,所述发射元件3朝向所述待检测主体5发射所述探测信号a。其中,所述探测信号a包括但不限于可见光、不可见光、超声波、激光等。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关节纹识别、耳纹识别、人脸识别及虹膜识别等。所述接收元件4通过检测生物特征信息以识别生物特征是否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进行电子设备100的解锁、电子设备100中应用软件的登录、支付等。所述距离信息可以是显示屏1与所述待检测主体5之间的距离,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所检测的距离信息进行点亮显示屏1或熄灭显示屏1等行为。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探测信号a为光信号时,所述发射元件3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发光三极管等能够发射光信号的元件。所述接收元件4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及光敏元件等。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3,所述显示屏1具有显示面11。当用户正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观看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图像时,所述显示面11朝向用户。当需要进行生物特征检测或距离检测时,所述显示面11朝向所述待检测主体5。同时,显示面11也是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与电子设备100之外的空气相接触的面。所述接收元件4位于显示屏1的显示区101时,发射元件3所发射的探测信号a被所述待检测主体5反射回来后经显示面11被所述显示区101内的接收元件4接收。

通过将发射元件3设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之外的区域,及将接收元件4设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的显示区101,发射元件3与接收元件4相配合能够检测生物特征或距离信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生物特征识别及距离检测等功能,而发射元件3和接收元件4均未设于显示屏1的非显示区102,故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促进所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全面屏发展,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对于围接件2的具体结构列举了以下的实施方式,围接件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结构。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屏1相对设置的后壳6及连接所述后壳6与显示屏1的边框7。所述围接件2为边框7。所述围接件2具有朝向所述待检测主体5的前侧壁71。所述前侧壁71所述发射元件3设于所述前侧壁71上。当用户正对电子设备100观看显示屏1时,所述前侧壁71可以朝向用户。所述边框7还包括连接前侧壁71的中侧壁72及后侧壁73。所述前侧壁71、所述中侧壁72及所述后侧壁73依次连接。具体的,前侧壁71连接于显示屏1的边缘。所述后侧壁73连接所述后壳6的边缘。其中,所述前侧壁71朝向Z方向的正向,所述后侧壁73朝向Z方向的反向。而且,所述前侧壁71、所述中侧壁72及所述后侧壁73可以都为弧面,所述前侧壁71、所述中侧壁72及所述后侧壁73可以形成一个顺滑的弧形面。

通过将发射元件3设于围接件2上朝向待检测主体5前侧壁71,以使发射元件3朝向待检测主体5发射探测信号a,而无需额外调节发射元件3的安装角度,简化了安装工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请参阅图4,所述围接件2包括边框21和连接在所述边框21和显示屏1之间的连接部22。所述显示屏1的一侧壁具有缺口12。所述缺口12贯穿所述显示面11。所述连接部22位于所述缺口12内。所述显示屏1和所述连接部22位于所述边框21围接形成的包围区域内。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显示屏1及所述边框21。所述发射元件3设于所述连接部22上。

通过将发射元件3设于位于所述显示屏1与边框21之间的连接部22上,发射元件3不占据显示屏1的非显示区102的位置,可以减少非显示区102的面积,进而提高屏占比,且本实施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显示屏1与边框21之间的空间,以使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连接部22具有连接所述显示面11与所述边框21的连接面221,所述连接面221使得所述显示面11与所述边框21密封连接。所述连接面221可以与所述显示面11相平行或近似平行。将发射元件3安装于连接面221上,以便于发射元件3发射的探测信号a朝向待检测主体5,而无需额外地调节发射元件3的安装角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面221上设有凹槽222。所述凹槽222的底壁223与所述显示面11相平行或接近平行。所述发射元件3设于所述凹槽222的底壁223上。具体的,所述发射元件3可以位于凹槽222内,即所述发射元件3不超出连接面221,故而发射元件3可以隐藏在连接部22内,以使电子设备100的可以有更好的外观形貌。连接部22为发射元件3提供了一个收容空间,且为发射元件3提供了信号射出的开口,以使发射元件3发射的探测信号a经开口可以射向待检测主体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部22还具有贯穿所述凹槽222的底壁223的通孔224。所述通孔224在所述凹槽222的底壁223上形成的开口与所述发射元件3相邻设置。所述连接部22还具有与所述连接面221相对设置的底面226。所述通孔224自所述凹槽222的底壁223贯穿至所述连接部22的底面226。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受话器9。所述受话器9位于所述通孔224背离所述凹槽222的一侧。换而言之,受话器9可以与所述连接部22的底面226相对设置。所述受话器9的出音孔91与所述通孔224相导通,以使所述受话器9发出的声音信号通过出音孔91、通孔224及凹槽222扩散至显示屏1外,以便于用户接收到声音信号。

通过在连接部22下方设置受话器9(如图所示),并在连接部22内设置通孔224,以使连接部22形成受话器9发射声音信号的导音通道,同时连接部22可以收容发射元件3,实现了连接部22的一物二用,减少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节省了电子设备100的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部22还包括遮盖件226。所述遮盖件226覆盖所述凹槽222的开口。所述遮盖件226可以密封连接凹槽222的内壁。所述遮盖件226上设有多个网孔227。所述发射元件3通过所述多个网孔227发射探测信号a。所述受话器9发出的声音信号经所述多个网孔227传出。

所述遮盖件226可以用于遮挡所述发射元件3及通孔224,以使电子设备100具有更好的外观形貌,此外,网孔227的孔径可以设置较小,以使遮盖件226起到防尘作用,以防止灰尘通过通孔224进入受话器9而影响受话器9的出音效果,故而提高受话器9的出音音质;遮盖件226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发射元件3而影响发射元件3发射探测信号a。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2上还可以设置摄像头、闪光灯等电子元件,以便于摄像头和闪光灯可以与连接部22模组化后安装至显示屏1上,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安装效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及图7,所述围接件2包括壳体23及伸缩件24。所述壳体23围接所述显示屏1。所述壳体23内具有收容腔231。所述伸缩件24经所述收容腔231伸出或缩回至所述壳体23内。所述伸缩件24具有朝向所述待检测主体5的伸缩面241。所述发射元件3设于所述伸缩面241上,以使所述发射元件3随着伸缩件24伸出或缩回至收容腔231。

具体的,请参阅图6及图7,壳体23的一侧壁具有连通所述收容腔231的开口232,伸缩件24通过所述开口232伸出或缩回至收容腔231内。壳体23内还设有驱动件(未图示),驱动件推动所述伸缩件24伸出壳体23,以使伸缩面241上的发射元件3露出壳体23或隐藏至壳体23内。

可以理解的,伸缩件24上还可以设置摄像头、闪光灯等电子器件,以避免摄像头、闪光灯占据非显示区102,减少非显示区102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00具有控制器(未图示)。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件驱动所述伸缩件24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23。当所述发射元件3随着所述伸缩件24伸出所述壳体23时,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发射元件3发射所述探测信号a。当所述发射元件3随着所述伸缩件24缩回至所述壳体23时,所述发射元件3不再发射所述探测信号a。

电子设备100内可以设置检测器(未图示),检测器电连接发射元件3和控制器。当检测器检测到发射元件3伸出壳体23时,检测器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电信号控制发射元件3发射探测信号a及接收元件4接收探测信号a。当检测器检测到发射元件3缩进壳体23时,检测器发送第二电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电信号控制发射元件3停止发射探测信号a及接收元件4停止接收探测信号a。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探测信号a用于检测指纹信息时,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将手指放置于发射元件3上方、用户指纹开启电子设备100及用户进入指纹支付等,控制器控制发射元件3发射探测信号a和接收元件4接收探测信号a。当探测信号a用于检测显示屏1与待检测主体5之间的间距信息时,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开启拨打电话等,控制器控制发射元件3发射探测信号a和接收元件4接收探测信号a。

结合以上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屏1的显示区101具有安装区103。所述安装区103靠近所述发射元件3。所述接收元件4设于所述安装区103。即接收元件4靠近所述发射元件3,以使发射元件3所发射的探测信号a在被待检测主体5反射后可以被接收元件4所接收。此外,当探测信号a检测指纹信息时,用户的手指可以同时覆盖发射元件3及接收元件4,以使发射元件3所发射的探测信号a被指纹纹路反射后被接收元件4接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元件4还可以设于整个显示区101,以使显示区101既可以显示图像还可以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和检测显示屏1与待检测主体5之间的间距。

结合以上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所述显示屏1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7。所述接收元件4可以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7上。

具体的,请参阅图8,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7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71及电连接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71的多条数据线72和多条扫描线73。所述多条数据线72和所述多条扫描线73围设形成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区74。一个所述子像素区74内具有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71。所述接收元件4设于所述子像素区74内,所述接收元件4可以与薄膜晶体管71设于同一层。且接收元件4电连接所述数据线72或所述扫描线73。

通过设置接收元件4与薄膜晶体管71同一层,接收元件4可以与薄膜晶体管71在同一制程中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单独设置控接收元件4的制程,减少成本和节省时间,同时,通过设置接收元件4电连接数据线72或所述扫描线73,数据线72或所述扫描线73既可以驱动接收元件4还可以驱动薄膜晶体管71,以实现数据线72或所述扫描线73的复用,简化电连接线路,减少薄膜晶体管71阵列基板7上的金属走线,提高所述显示屏1组件的开口232率。

所述显示屏1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1还包括彩膜基板及背光组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元件4还可以设于彩膜基板上或背光组件上。所述接收元件4通过电连接结构电连接薄膜晶体管71上的数据线72或扫描线73。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