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6181发布日期:2019-05-24 21:1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应用该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包括盖板和贴设在盖板下方的显示面板。显示屏具有正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边框区域。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周边且正对边框区域的指纹识别模组。由于指纹识别模组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使得边框区域的宽度较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小。而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占比较大的显示屏及应用所述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出光区及非出光区,所述多个出光区阵列排布,所述非出光区与所述多个出光区交替排布;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且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多组识别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多组识别器件正对所述非出光区排布,各组所述识别器件均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朝向所述盖板的发光侧。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和上述显示屏,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显示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正对所述非出光区,所述非出光区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因此包括所述多组识别器件的识别模组能够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中,识别模组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的边框区域的空间,使得所述显示屏的边框区域的宽度相较于传统显示屏能够减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面积相较于传统显示屏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显示屏及应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显示屏在A-A线处的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显示屏的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显示屏在A-A线处的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显示屏的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显示屏在A-A线处的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显示屏的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设备。本实施例以所述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和控制器20。本申请中电连接包括电源连接和信号连接。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30包括边框和后盖。所述显示屏10安装于所述壳体30。所述显示屏10和所述壳体30共同围成整机内腔。所述控制器20收容于所述整机内腔。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所述显示屏10。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整机内腔的主板(图未示出)和电池(图未示出)。所述控制器20可安装于所述主板且电连接所述主板。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0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显示屏10在A-A线处的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显示屏10包括显示面板1、盖板2及多组识别器件3。所述显示面板1具有多个出光区11及非出光区12。本申请中“多个”为至少两个。所述多个出光区11阵列排布。所述显示面板1的所述多个出光区11射出光线,以共同实现图像显示。所述非出光区12与所述多个出光区11交替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区11之间被所述非出光区12隔开。所述非出光区12不射出光线。各所述出光区11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个子像素。一个所述出光区11用于显示一种颜色,相邻的三个或四个所述出光区11共同形成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个像素单元。例如,相邻的三个所述出光区11共同形成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个像素单元,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三个所述出光区11分别用于显示红色、蓝色及绿色。或者,相邻的四个所述出光区11共同形成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个像素单元,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四个所述出光区11分别用于显示红色、蓝色、绿色及黄色(或白色)。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多个出光区11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的彩色色阻块所在区域,所述非出光区12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的黑色矩阵所在区域。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

所述盖板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且覆盖所述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发出的光线射向所述盖板2。所述盖板2可以为玻璃盖板。所述盖板2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与所述盖板2之间。本申请中“多组”为至少两组。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正对所述非出光区12排布。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与所述多个出光区11错位排布。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不会遮挡所述多个出光区11的出光路径,从而保证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质量。各组所述识别器件3均包括发光二极管31及光电传感器32。所述光电传感器32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31朝向所述盖板2的发光侧。所述光电传感器32相对所述发光二极管31靠近所述盖板2。所述发光二极管31发出的检测光线被待测对象反射后形成目标光线,所述光电传感器32能够检测所述目标光线,从而识别所述待测对象。所述待测对象可以是用户指纹、用户掌纹或用户触摸动作。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用于识别用户指纹时,相当于传统电子设备100的指纹识别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光电传感器32和所述发光二极管31正对所述非出光区12,所述非出光区12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因此包括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的识别模组能够设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中,识别模组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10的边框区域的空间,使得所述显示屏10的边框区域的宽度相较于传统显示屏能够减小,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相较于传统显示屏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显示屏10及应用所述显示屏10的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由于所述发光二极管31及所述光电传感器32位于所述盖板2与所述显示面板1之间,在所述显示屏10进行识别时,待测对象与所述发光二极管31及所述光电传感器32与待测对象之间的间距较小,所述检测光线射向所述待测对象的光程较短,且所述目标光线进入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光程较短,因此所述检测光线和所述目标光线的损耗较小,进入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光线光强充足,使得所述光电传感器32能够实现高精度识别。

由于所述光电传感器32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31朝向所述盖板2的发光侧,所述光电传感器3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31堆叠设置,因此所述识别器件3所需的排布面积较小,从而有利于降低将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集成于所述显示屏10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保证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质量。

可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1发出的检测光线为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或紫外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电传感器32所识别的光线与所述检测光线的类型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10可以集成显示功能与触摸感应功能。此时,所述显示屏10的触摸感应功能可以与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的识别功能彼此单独作用,也可以彼此协同作用。

可选的,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呈阵列排布。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可以大致布满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以使所述显示屏10实现全屏识别。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也可以排布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的某个区域,以使所述显示屏10实现局部识别。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10还包括透明粘接层4。所述透明粘接层4可采用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材料。所述透明粘接层4位于所述盖板2与所述显示面板1之间。所述多组识别器件3设于所述透明粘接层4内。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3所示显示屏10的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可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31包括朝向所述盖板2的发光面311。所述光电传感器32位于所述发光面311上。所述光电传感器32在所述发光面311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发光面311范围内。此时,所述光电传感器32不会完全遮挡所述发光面311,所述发光二极管31能够从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周围发射出检测光线。

可选的,所述光电传感器32在所述发光面311上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发光面311的面积的比小于或等于0.5。例如,所述光电传感器32在所述发光面311上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发光面311的面积的比小于或等于0.3。此时,所述发光二极管31具有足够的发光面311积,以保证有足够的检测光线参与所述显示屏10的识别过程,被所述待测对象反射所形成的目标光线的光强充足,使得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可选的,所述光电传感器32在所述发光面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发光面11的中心区域。此时,所述发光二极管31能够从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四周较为均匀地发出待测光线。

可选的,所述光电传感器32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发光面311的第一电极层321、光敏层322及第二电极层323。所述第一电极层321采用遮光导电材料且覆盖所述光敏层322。所述光敏层322在不可见光(与所述发光二极管31所发射的检测光线的类型相对应)的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所述第二电极层323采用透明的导电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321能够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31直接射向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光线,以避免因光线直射而导致检测结果失真,使得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识别准确度较高。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2所示显示屏10在A-A线处的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显示屏10的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各组所述识别器件3还包括遮挡层33。所述遮挡层33位于所述光电传感器32与所述发光面311之间。所述遮挡层33在所述发光面311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光电传感器32在所述发光面311上的投影。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33能够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31所发出的检测光线。所述检测光线为不可见光,所述遮挡层33可以为金属挡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33能够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31发出的直接射向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检测光线,以避免所述光电传感器32因感应到所述检测光线而导致检测结果失真,使得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识别准确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321可以采用遮光导电材料,也可以采用透光导电材料。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2所示显示屏10在A-A线处的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显示屏10的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所述发光二极管31包括朝向所述盖板2的发光面311。所述发光面311上设有向所述发光二极管31内部凹陷的容纳槽312。所述光电传感器32部分或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3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传感器32复用所述发光二极管31的部分厚度空间,使得所述识别器件3的厚度较小,从而降低所述显示屏10的厚度,有利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所述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以所述光电传感器32全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312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所述容纳槽312的开口的面积与所述发光面311的面积的比小于或等于0.5。例如,所述容纳槽312的开口的面积与所述发光面311的面积的比小于或等于0.3。此时,所述发光二极管31所发出的检测光线的光强足够,使得所述目标光线的光强也较为足够,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可选的,各组所述识别器件3还包括遮光罩34。所述光电传感器32具有朝向所述盖板2的识别面324。所述光电传感器3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321、光敏层322及第二电极层323。所述第一电极层321位于所述光敏层322与所述显示面板1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323位于所述光敏层322与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323的远离所述光敏层322的表面为所述识别面324。所述遮光罩34包裹在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外侧且暴露出所述识别面324。也即,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外表面的除所述识别面324以外的区域均被所述遮光罩34所覆盖。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罩34能够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31所发出的检测光线。所述检测光线为不可见光,所述遮光罩34可以为金属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罩34能够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31发出的直接射向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检测光线,以避免所述光电传感器32因感应到所述检测光线而导致检测结果失真,使得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识别准确度较高。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