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87193发布日期:2019-06-22 00: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是目前最简单、方便、且广泛应用的一种人机交互模式。一般而言,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层,其中,触控层提供触控功能,显示面板提供显示功能。显示面板的一侧一般设置有触控绑定垫和显示绑定垫,触控层通过多个触控引线与触控绑定垫连接,显示面板通过多个显示引线与显示绑定垫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目前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绑定垫和显示绑定垫设置于向显示面板未设置触控层一侧弯曲的非显示区,且触控绑定垫和显示绑定垫处于显示区的同一侧。该设计方式使得触控引线和显示引线存在上下堆叠的问题,进而导致在绑定垫弯折到屏体背面时,处于弯曲区域外侧的触控引线或者显示引线受到的拉应力较大,容易发生断裂。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能够降低与显示绑定垫或者触控绑定垫连接的引线在弯曲区域发生断裂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置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区共面设置,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弯曲;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有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所述显示绑定垫和所述触控绑定垫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且处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两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置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区共面设置,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弯曲;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所述显示绑定垫和所述触控绑定垫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且处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两侧;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形成触控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第一侧设置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与显示区共面设置,第二非显示区从第一非显示区向显示面板的第二侧弯曲,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位于第二非显示区,且处于显示区的相对两侧。由于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位于显示区的相对两侧,后期与显示绑定垫连接的显示引线、与触控绑定垫连接的触控引线,相互之间不存在上下堆叠的问题;与现有设计方式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设计方式中处于弯曲区域外侧的触控引线或者显示引线受到的拉应力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后续显示引线或触控引线发生断裂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触控层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层12。

具体地,显示面板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100和第二侧102,第一侧100设置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非显示区bb位于显示区aa的外围。非显示区bb包括第一非显示区20和第二非显示区22,第一非显示区20与显示区aa共面设置,第二非显示区22从第一非显示区20向显示面板10的第二侧102弯曲。触控层12位于显示面板10的第一侧10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的第一侧100设置有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且处于显示区aa的相对两侧。

上述设计方式使得后续与显示绑定垫104连接的多个显示引线、与触控绑定垫106连接的多个触控引线,相互之间不存在上下堆叠的问题,当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弯曲到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102时,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方式,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引线和触控引线在弯曲区域所受到的拉应力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后续显示引线或触控引线发生断裂的概率。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方式还可以为后续显示引线或触控引线提供足够的空间,降低显示引线或者触控引线本身之间相互堆叠的概率,进而进一步降低在弯曲区域显示引线或者触控引线弯曲时拉应力过大发生断裂的概率。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继续参阅图1,第二非显示区22包括弯曲过渡区域220和平行延伸区域222,弯曲过渡区域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非显示区20和平行延伸区域222连接,弯曲过渡区域220自第一非显示区20向远离触控层12的方向延伸,平行延伸区域222自弯曲过渡区域220向朝向显示区aa且与第一非显示区20平行的方向延伸,其中,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位于平行延伸区域222。弯曲过渡区域220为弧形,弧形的弧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通过上述设计方式,可以将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弯曲到显示面板10的背面(即第二侧102),从而可以降低显示装置1边框的宽度,进而可以达到窄边框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micro-oled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10的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种,例如,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03,阵列基板103上设置有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绑定垫106也可设置在其他区域,例如,触控绑定垫106可以设置在触控层12的边缘位置等,只要保证触控绑定垫106和显示绑定垫104在阵列基板103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aa的相对两侧即可。阵列基板103内的薄膜晶体管层通过多个显示引线(图1中未示)与显示绑定垫104连接,而显示绑定垫104与对应的第一柔性电路板108的一端相连,第一柔性电路板108的另一端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显示驱动芯片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108对显示装置1的显示功能进行控制。触控层12内的触控电极(图1中未示)通过多个触控引线(图1中未示)与触控绑定垫106电连接,而触控绑定垫106与对应的第二柔性电路板101的一端相连,第二柔性电路板101的另一端与触控芯片连接,触控芯片通过测试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来确定用户的触摸位置信息。

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发光层105、封装层107、衬底109。发光层105位于阵列基板103靠近触控层12一侧,封装层107位于发光层105与触控层12之间,且包裹发光层105。封装层107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封装形式,例如,薄膜封装、frit-玻璃封装等。衬底109位于阵列基板103远离触控层12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09为柔性衬底(例如,聚酰亚胺等)。

下面从触控层12的角度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作进一步阐述。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触控层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层12上设置有多个触控区域120,每个触控区域120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1200。其中,不同触控区域120的触控电极1200之间彼此断开,同一个触控区域120内的触控电极1200之间也彼此断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触控电极120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发射电极a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接收电极b,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触控层12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划分成至少两个(例如,2个、3个、4个等)触控区域120。与传统方式相比,通过上述多个触控区域120的设计方式,每个触控电极1200与显示面板10(例如,发光层105的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从而可以降低触控芯片的驱动负载。优选地,触控层12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分别划分成至少两个(例如,2个、3个、4个等)触控区域120。触控层12沿第一方向x划分为p个触控区域120,触控层12沿第二方向y划分为q个触控区域120,上述p和q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也可以不垂直,即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采取非平行的设置方式即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触控区域120内,每一个发射电极a由m个互相连接的第一电极块a组成,每一个接收电极b由n个互相连接的第二电极块b组成;m、n是正整数;其中,触控区域120由n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发射电极a、和m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接收电极b组成。m和n的取值可以为10-40(例如,10、20、30、40)等。对于单个触控区域120而言,上述m和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相邻触控区域120而言,相邻触控区域120的第一电极块a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邻触控区域120的第二电极块b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第一电极块a可以位于多个第二电极块b的间隙中,多个第一电极块a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桥接部分连接,多个第二电极块b之间直接电连接,以形成单层触控电极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电极块a也可与多个第二电极块b形成双层触控电极结构。第一电极块a与第二电极块b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电极块a和第二电极块b可以是菱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射电极a和接收电极b也可以是一整个条状电极。

图2中触控层12的结构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为自容式,也可以为互容式。当其采用自容式工作模式时,发射电极a和接收电极b均作为感应通道,触控芯片通过检测感应通道对地的电容值有无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摸发生。当其采用互容式工作模式时,触控芯片可以逐列输入驱动信号至发射电极a,然后触控芯片逐行接收电极b的感应信号,触控芯片判断发射电极a和接收电极b之间的互电容是否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摸发生。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还包括:多个第一引线30,第一引线30的一端与发射电极a连接,第一引线30的另一端从触控区域120内直接引出至触控绑定区106;多个第二引线32,第二引线32的一端与接收电极b连接,第二引线32的另一端从触控区域120内直接引出至触控绑定区106。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32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触控引线。传统的将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32引出至触控绑定区106的方法为,将第一引线20和第二引线32的另一端先延伸至触控层12的边缘,然后从其边缘再连接到触控绑定区106。与传统方式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32从触控区域120内直接引出至触控绑定区106的方式,可以降低显示装置1边缘的宽度,为实现窄边框提供技术支持。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再次参阅图2,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32的另一端从触控区域120内直接引出至触控绑定垫106时,需要避开发光区,以避免对发光效果产生影响。当发射电极a和接收电极b为非透明导电材质(例如,金属材质等)时,第一引线30从发射电极a的内部或者边缘引出,第二引线32从接收电极b的内部或者边缘引出,只要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32避开发光区即可;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引线30从发射电极a的内部引出。当然,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发射电极a和接收电极b也可为透明导电材质(例如,ito等),此时第一引线30需从发射电极a的边缘引出,第二引线32也需从接收电极b的边缘引出,且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32需避开发光区;即图2中的第一引线30需更改为从发射电极a的边缘引出。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制备方法包括:

s101:提供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设置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外围,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与显示区共面设置,第二非显示区从第一非显示区向显示面板的第二侧弯曲。

具体地,请结合图1,形成显示面板10的方式可为现有技术中任一种,在此不再详述。例如,上述步骤s101具体包括:提供衬底109;在衬底109一侧形成阵列基板103;在阵列基板103远离衬底109一侧形成发光层105;在阵列基板103远离衬底109一侧形成封装层107,封装层107覆盖发光层105。

s102:在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设置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位于第二非显示区,且处于显示区的相对两侧。

具体地,请结合图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绑定垫104和触控绑定垫106可以位于阵列基板103上。形成显示绑定垫104或触控绑定垫106的方法可以是:先在阵列基板103上待形成显示绑定垫104或触控绑定垫106的绑定面进行等离子清洗以及研磨处理;然后在绑定面形成导电银胶,至此显示绑定垫104或触控绑定垫106形成。

s103:在显示面板的第一侧形成触控层。

具体地,请结合图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显示面板10的封装层107远离阵列基板103一侧形成触控层12。请结合图2,上述步骤s103具体包括:将待形成的触控层12划分出多个触控区域120;在每个触控区域120内形成触控电极1200,不同触控区域120内的触控电极1200之间彼此断开。形成触控电极1200的方式可以是:在封装层107上先形成透明导电材质层或者非透明导电材质层,然后在该透明导电材质层或者非透明导电材质层形成一层光阻;利用掩膜板对该光阻进行曝光显影;利用蚀刻工艺蚀刻透明导电材质层或者非透明导电材质层,以去除掉未被光阻覆盖的区域;去除剩余的光阻。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前将显示面板进行弯曲,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上述步骤s103之后将衬底的两端向远离触控层的方向弯曲,以将显示绑定部和触控绑定部弯曲到触控层的另一侧。

总而言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第一侧设置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与显示区共面设置,第二非显示区从第一非显示区向显示面板的第二侧弯曲,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位于第二非显示区,且处于显示区的相对两侧。由于显示绑定垫和触控绑定垫位于显示区的相对两侧,显示绑定垫连接的引线与触控绑定垫连接的引线相互之间不存在上下堆叠的问题;与现有设计方式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设计方式中处于弯曲区域外侧的触控引线或者显示引线受到的拉应力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后续引线发生断裂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