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5554发布日期:2019-11-16 00:4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关联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已逐渐普及化,为了满足信息化市场的发展,且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人们常通过手持设备对与信息相对应的事件进行记录,以此起到提醒备忘的功能。

但是,现有的记录工具仅仅局限于手持设备上原有的备忘录app,只能针对单个事件进行输入记录,各个事件处于独立状态。而基于单个事件,也只能笼统的记录事件的发展经过信息,以及记录与事件相关的所有相关的信息,例如由事件引发的想法等。而所有信息只能形成一段或多段话,用户后续查阅时,只能依靠自身记忆一一找寻各个信息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给用户来带极差的体验。

因此,设计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解决现有事件记录方法中事件的信息相互之间无法产生关联,只是起到零散记录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接收用户针对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指令;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信息框。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框。

更进一步地,所述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的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

更进一步地,所述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关联关系库中选择所述关联关系;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用户针对所述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记录用户自定义的所述关联标签;将所述关联标签以及与所述关联标签相对应的所述关联关系存储到所述关联关系库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针对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指令之后的步骤,还包括:接收用户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存储所述备注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按照预设提问路径输出提问信息;接收用户针对所述提问信息反馈的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之后的步骤,还包括:根据时间轴呈阵列式排列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并且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分别分布在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为信息为思考项、疑问项或者下一步计划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或者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第一信息框生成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第二信息框生成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关联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指令;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输出单元,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息框生成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显示区域输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第一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信息框。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信息框生成单元具体包括:第二显示区域输出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第二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框。

更进一步地,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单元具体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关联关系库中选择所述关联关系;第三显示区域输出单元,用于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更进一步地,所述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具体包括:自定义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所述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关联标签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自定义的所述关联标签;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关联标签以及与所述关联标签相对应的所述关联关系存储到所述关联关系库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更进一步地,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备注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备注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备注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备注信息接收单元包括:提问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提问路径输出提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针对所述提问信息反馈的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更进一步地,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排列单元,用于根据时间轴呈阵列式排列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并且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分别分布在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为信息为思考项、疑问项或者下一步计划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或者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装置以及存储装置,由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由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再在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相互之间形成关联关系,后续用户通过直观关联关系,能够非常明朗的了解事件的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有助于用户对事件有一定清晰的认知,便于用户梳理记忆。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事件的关联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生成第一信息框的流程框图;

图3是本发明生成第二信息框的流程框图;

图4是本发明生成关联关系库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发明显示关联关系的流程框图;

图6是本发明自定义关联标签的流程框图;

图7是本发明依次通过第一级选择指令和第二级选择指令显示关联关系的流程框图;

图8是本发明排列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的流程框图;

图9是本发明关联方法的显示界面;

图10(a)是本发明编辑经历卡片的显示界面;

图10(b)是本发明编辑认知卡片的显示界面;

图11(a)是本发明关联关系库的显示界面;

图11(b)是本发明关联关系的显示界面;

图12是本发明关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信息框生成单元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信息框生成单元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发明输出单元的具体结果框图;

图17是本发明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和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9是本发明排列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1,一种事件的关联方法,所述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用户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

步骤2、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

步骤3、接收用户针对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指令;

步骤4、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6、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用户在系统中输入事件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包括事件的过程描述信息,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根据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而内容信息和第一信息框是一一对应关系。用户在系统中输入由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行为信息,根据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而行为信息和第二信息框是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成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后,用户根据不同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性输入关联指令,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关联指令,并根据关联指令记录用户需要选择关联的不同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再向用户输出显示关联关系。

参考图9,即是执行关联方法之后的显示界面。在实际情况中,图中的经历卡片即是上述的第一信息框,位于第一信息框的对应位置即是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图中的认知卡片即是上述的第二信息框,位于第二信息框的对应位置即是用户输入的行为信息。后续,用户认为内容信息a与行为信息a有关联,则针对内容信息a对应的第一信息框和行为信息a对应的第二信息框之间生成关联指令;认为行为信息a又与内容信息c有关联,则针对行为信息a对应的第二信息框和内容信息c对应的第一信息框之间生成关联指令;认为内容信息c又与行为信息d有关联,则针对内容信息c对应的第一信息框和行为信息d对应的第二信息框之间生成关联指令。

由于第一信息框中的属于外在的内容信息往往会影响第二信息框中的属于内在的行为信息,而行为信息会接着反过来影响接下来的内容信息。则用户只需输入最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基于双信息框的模式,省去其它不必要的信息,用户后续能够更为直观、快捷的选择关联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使得最终形成的关联关系更为简洁、有序。通过上述方法,可将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关联在一起,并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关联关系。从而,后续用户只需直观所述关联关系,即可得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性,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对整个事件具有清晰的认知,也便于用户梳理记忆,从中了解自己对每一重要事件的处理方式,对于用户自身也有更好的认知。并且,用户针对每一所述关联关系,在经过总结反思之后,用户能够更为理智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得到进一步地成长。往往发生的事件会影响用户的情绪,但事件所直接带来的情绪是不够理性的。通过上述关联方法,用户能够通过记录事件的各个信息,并对各个信息的实现关联,相当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更为客观的对该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而将得到的认知应用到生活、工作领域,有助于用户得到更好的成长,能够通过认知运用更为易于掌控自己的人生。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边的资源不一样,很多人会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没有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没有看到自己身边的资源而失去了一些人生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关联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把资源和个人成长联系起来,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别人的成长路径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人们达到更好的个人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可为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再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1、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

步骤12、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信息框。

其中,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需要输入内容信息时,向系统输入第一放大指令。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放大指令,并根据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然后,用户在第一显示区域中输入事件的内容信息。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并根据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

参考图9和图10(a),用户可选择经历卡片,即是输入第一放大指令。随后,系统根据用户的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显示放大后的如图10(a)所示的第一显示区域,用户再在第一显示区域中输入内容信息。

由于用户所需输入的内容信息往往较多,而受于终端设备的界面大小限制,用户不便于在同个界面中输入一个或多个内容信息。因此,在用户需要输入内容信息时,系统向用户输出显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占满终端设备的整个界面,便于用户输入内容信息。即使针对单个内容信息的文字描述较多,用户依然能够实现内容信息的快捷输入。

更具体地,参考图3,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21、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

步骤22、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框。

其中,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需要输入行为信息时,向系统输入第二放大指令。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放大指令,并根据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然后,用户在第二显示区域中输入由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行为信息,并根据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

参考图9和图10(b),用户可选择认知卡片,即是输入第二放大指令。随后,系统根据用户的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显示放大后的如图10(a)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用户再在第二显示区域中输入行为信息。

由于用户所需输入的行为信息往往较多,而受于终端设备的界面大小限制,用户不便于在同个界面中输入一个或多个行为信息。因此,在用户需要输入行为信息时,系统向用户输出显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占满终端设备的整个界面,便于用户输入行为信息。即使针对单个行为信息所需输入的文字描述较多,用户依然能够实现行为信息的快捷输入。

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述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5、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

其中,系统在记录用户选择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再根据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需要说明的是,在每次用户选择关联关系之后,系统自动将关联关系添加到关联关系库。

参考图11(a),即是生成的关联关系库的显示界面,关联关系库中包括已记录的所有关联关系。向用户输出显示关联关系库之后,用户能够在关联关系库中获取任意的已记录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

具体地,参考图5,所述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61、在所述关联关系库中选择所述关联关系;

步骤62、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在生成关联关系库之后,用户可在关联关系库中选择任意的已记录的关联关系。系统接收用户选择的关联关系之后,自动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三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中显示关联关系。

由于关联关系包括有相互关联的多个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若是将所有的关联关系都显示在显示界面中,不便于用户直观梳理所需的关联关系。因此,将用户选择的关联关系单独置于第三显示区域,用户能够更直观、更快捷的了解所需的关联关系,即是了解所需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可在图9中的任意位置添加关联关系库的对应标识,用户选择关联关系库的对应标识之后,弹出如图11(a)所示的关联关系库的显示界面。随后,用户可在关联关系库中选择任意的已记录的关联关系,参考图11(b),系统再在第三显示区域中显示已选择的关联关系。

具体地,参考图6,所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51、接收用户针对所述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步骤52、记录用户自定义的所述关联标签;

步骤53、将所述关联标签以及与所述关联标签相对应的所述关联关系存储到所述关联关系库中。

其中,用户针对关联关系,对关联关系执行自定义,即是对关联关系进行命名操作,生成关联标签,而关联关系与关联标签是一一对应关系。系统接收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并记录关联标签,以及,将关联标签和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存储到关联关系库中。

由于关联关系包括有相互关联的多个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若是将所有关联关系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即是将所有于关联关系对应的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受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大小的限制,不便于用户直观梳理关联关系。因此,用户可对每一关联关系执行自定义,显示界面中只需显示关联标签,而关联关系与关联标签是一一对应关系,用户只需选择关联标签,即可获取与关联标签相互对应的关联关系,即是获取所需的已关联的第一信息框与第二信息框。

参考图11(a),在生成的关联关系库中,包括多个关联关系,用户可针对每一关联关系自定义关联标签。参考图11(b),后续用户选择所需的关联关系,只需选择对应的关联标签,即可获取关联关系。

再具体地,参考图7,所述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610、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

步骤620、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关联标签包括第一级关联标签以及优先级小于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关联标签,第一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第二级关联标签,第二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关联关系。用户可先输入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随后,在第三显示区域中向用户输出展示第二级关联标签。然后,用户接着输入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关联关系。随后,同样在第三显示区域中向用户输出展示多个关联关系。

从而,经过多层的归类,在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过多,以及形成的关联关系过多时,用户能够根据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归类总结,并在后续,针对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获取想要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针对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指令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31、接收用户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步骤32、存储所述备注信息。

其中,在选择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生成关联指令之后,用户针对关联的不同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输入备注信息,所述备注信息包括针对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的关联原因,即是说,用户根据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备注解释为何需要关联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系统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备注信息,并存储所述备注信息。

从而,后续用户直观关联关系时,能够清楚的了解当时为何关联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对事件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具体地,所述接收用户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311、按照预设提问路径输出提问信息;

步骤312、接收用户针对所述提问信息反馈的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其中,可以预先设置有提问路径,在用户需要输入备注信息时,按照提问路径向用户输出提问信息。然后,用户根据提问信息反馈备注信息,系统再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例如,预先设置:①为何关联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②关联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能给予你什么有益之处。在用户选择关联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后,系统自动输出问题①,用户针对问题①反馈答复信息①,系统再自动输出问题②,用户针对问题②反馈答复信息②,答复信息①和答复信息②即成备注信息。从而,后续用户看到备注信息,能够清楚的了解当时为何关联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对事件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进一步地,参考图8,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23、根据时间轴呈阵列式排列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并且

其中,系统自设有时间轴,时间轴为生成第一信息框的时间点和第二信息框的时间点所组成的实际时间线,或者,时间轴为第一信息框中发生内容信息的时间点和发生第二信息框中发生行为信息的时间点所组成的发生时间线。参考图9,系统根据时间轴,呈阵列式排列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并且,为了便于用户划分,将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分别分布在两侧,上述两侧即是说,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分别位于对立位置,可为时间轴的两侧,或者为时间轴的同侧,但位于对立位置。

可选地,所述行为信息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思考项即是由所述事件的内容信息引发的相关想法,所述疑问项即是由所述事件的内容信息引发的问题,所述计划项即是由所述事件的内容信息引发的规划,所述执行项即是当时事件发生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当时所做出的动作或者所讲出的话语。

可选地,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选择不同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形成用线条连接的线条关联指令;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线条,获取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

或者,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用相同的图形标记不同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有相同的图形标记;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相同图形,获取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

如图9至图1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具体地,参考图12,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所述关联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框生成单元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

第二信息框生成单元2,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

关联指令接收单元3,用于接收用户针对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指令;

记录单元4,用于记录用户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

输出单元6,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用户在系统中输入事件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包括事件的过程描述信息,通过第一信息框生成单元1,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根据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而内容信息和第一信息框是一一对应关系。用户在系统中输入由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通过第二信息框生成单元2,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行为信息,根据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而行为信息和第二信息框是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成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后,用户根据不同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性输入关联指令,通过关联指令接收单元3,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关联指令,并通过记录单元4,根据关联指令记录用户需要选择关联的不同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再通过输出单元6,向用户输出显示关联关系。

参考图9,即是执行关联方法之后的显示界面。在实际情况中,图中的经历卡片即是上述的第一信息框,位于第一信息框的对应位置即是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图中的认知卡片即是上述的第二信息框,位于第二信息框的对应位置即是用户输入的行为信息。后续,用户认为内容信息a与行为信息a有关联,则针对内容信息a对应的第一信息框和行为信息a对应的第二信息框之间生成关联指令;认为行为信息a又与内容信息c有关联,则针对行为信息a对应的第二信息框和内容信息c对应的第一信息框之间生成关联指令;认为内容信息c又与行为信息d有关联,则针对内容信息c对应的第一信息框和行为信息d对应的第二信息框之间生成关联指令。

由于第一信息框中的属于外在的内容信息往往会影响第二信息框中的属于内在的行为信息,而行为信息会接着反过来影响接下来的内容信息。则用户只需输入最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基于双信息框的模式,省去其它不必要的信息,用户后续能够更为直观、快捷的选择关联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使得最终形成的关联关系更为简洁、有序。通过上述装置,可将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关联在一起,并向用户输出展示所述关联关系。从而,后续用户只需直观所述关联关系,即可得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性,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对整个事件具有清晰的认知,也便于用户梳理记忆,从中了解自己对每一重要事件的处理方式,对于用户自身也有更好的认知。并且,用户针对每一所述关联关系,在经过总结反思之后,用户能够更为理智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得到进一步地成长。往往发生的事件会影响用户的情绪,但事件所直接带来的情绪是不够理性的。通过上述关联装置,用户能够通过记录事件的各个信息,并对各个信息的实现关联,相当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更为客观的对该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而将得到的认知应用到生活、工作领域,有助于用户得到更好的成长,能够通过认知运用更为易于掌控自己的人生。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边的资源不一样,很多人会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没有看到事情的可能性,没有看到自己身边的资源而失去了一些人生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关联装置可以帮助人们把资源和个人成长联系起来,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别人的成长路径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人们达到更好的个人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可为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再具体地,参考图13,所述第一信息框生成单元1具体包括:

第一显示区域输出单元1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

第一输入单元12,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输入的事件的内容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信息框。

其中,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需要输入内容信息时,向系统输入第一放大指令。通过第一显示区域输出单元11,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放大指令,并根据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然后,用户在第一显示区域中输入事件的内容信息。通过第一输入单元12,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内容信息,并根据内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框。

参考图9和图10(a),用户可选择经历卡片,即是输入第一放大指令。随后,系统根据用户的第一放大指令,向用户显示放大后的如图10(a)所示的第一显示区域,用户再在第一显示区域中输入内容信息。

由于用户所需输入的内容信息往往较多,而受于终端设备的界面大小限制,用户不便于在同个界面中输入一个或多个内容信息。因此,在用户需要输入内容信息时,系统向用户输出显示放大后的第一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占满终端设备的整个界面,便于用户输入内容信息。即使针对单个内容信息的文字描述较多,用户依然能够实现内容信息的快捷输入。

更具体地,参考图14,所述第二信息框生成单元2具体包括:

第二显示区域输出单元2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放大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

第二输入单元22,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输入的由所述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框。

其中,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需要输入行为信息时,向系统输入第二放大指令。通过第二显示区域输出单元21,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放大指令,并根据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然后,用户在第二显示区域中输入由内容信息引发的行为信息。通过第二输入单元22,系统接收用户输入的行为信息,并根据行为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框。

参考图9和图10(b),用户可选择认知卡片,即是输入第二放大指令。随后,系统根据用户的第二放大指令,向用户显示放大后的如图10(a)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用户再在第二显示区域中输入行为信息。

由于用户所需输入的行为信息往往较多,而受于终端设备的界面大小限制,用户不便于在同个界面中输入一个或多个行为信息。因此,在用户需要输入行为信息时,系统向用户输出显示放大后的第二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占满终端设备的整个界面,便于用户输入行为信息。即使针对单个行为信息所需输入的文字描述较多,用户依然能够实现行为信息的快捷输入。

进一步地,参考图15,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5,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

其中,通过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5,系统在记录用户选择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再根据关联关系,生成关联关系库。需要说明的是,在每次用户选择关联关系之后,系统自动将关联关系添加到关联关系库。

参考图11(a),即是生成的关联关系库的显示界面,关联关系库中包括已记录的所有关联关系。向用户输出显示关联关系库之后,用户能够在关联关系库中获取任意的已记录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关联关系。

具体地,参考图16,所述输出单元6具体包括:

选择单元61,用于在所述关联关系库中选择所述关联关系;

第三显示区域输出单元62,用于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通过选择单元61,在生成关联关系库之后,用户可在关联关系库中选择任意的已记录的关联关系。通过第三显示区域输出单元62,系统接收用户选择的关联关系之后,自动向用户输出放大后的第三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中显示关联关系。

由于关联关系包括有相互关联的多个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若是将所有的关联关系都显示在显示界面中,不便于用户直观梳理所需的关联关系。因此,将用户选择的关联关系单独置于第三显示区域,用户能够更直观、更快捷的了解所需的关联关系,即是了解所需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可在图9中的任意位置添加关联关系库的对应标识,用户选择关联关系库的对应标识之后,弹出如图11(a)所示的关联关系库的显示界面。随后,用户可在关联关系库中选择任意的已记录的关联关系,参考图11(b),系统再在第三显示区域中显示已选择的关联关系。

具体地,参考图17,所述关联关系库生成单元5具体包括:

自定义单元51,用于接收用户针对所述关联关系自定义的关联标签;

关联标签记录单元52,用于记录用户自定义的所述关联标签;

存储单元53,用于将所述关联标签以及与所述关联标签相对应的所述关联关系存储到所述关联关系库中。

其中,用户针对关联关系,对关联关系执行自定义,即是对关联关系进行命名操作,生成关联标签,而关联关系与关联标签是一一对应关系。系统通过自定义单元51接收用户自定义的关联标签,并通过关联标签记录单元52记录关联标签,以及,通过存储单元53将关联标签和与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存储到关联关系库中。

由于关联关系包括有相互关联的多个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若是将所有关联关系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即是将所有于关联关系对应的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受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大小的限制,不便于用户直观梳理关联关系。因此,用户可对每一关联关系执行自定义,显示界面中只需显示关联标签,而关联关系与关联标签是一一对应关系,用户只需选择关联标签,即可获取与关联标签相互对应的关联关系,即是获取所需的已关联的第一信息框与第二信息框。

参考图11(a),在生成的关联关系库中,包括多个关联关系,用户可针对每一关联关系自定义关联标签。参考图11(b),后续用户选择所需的关联关系,只需选择对应的关联标签,即可获取关联关系。

再具体地,参考图18,所述输出单元6具体包括:

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610,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第二级关联标签;

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620,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第二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所述关联关系,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向用户输出显示所述关联关系。

其中,关联标签包括第一级关联标签以及优先级小于第一级关联标签的第二级关联标签,第一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第二级关联标签,第二级关联标签包括多个关联关系。通过第一级选择指令单元610,用户可先输入第一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一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一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级关联标签。随后,在第三显示区域中向用户输出展示第二级关联标签。然后,通过第二级选择指令单元620,用户接着输入第二级选择指令,根据第二级选择指令获取与第二级关联标签相对应的多个关联关系。随后,同样在第三显示区域中向用户输出展示多个关联关系。

从而,经过多层的归类,在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过多,以及形成的关联关系过多时,用户能够根据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归类总结,并在后续,针对第一级关联标签和第二级关联标签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获取想要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备注信息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用户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备注信息存储单元32,用于存储所述备注信息。

其中,在选择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生成关联指令之后,用户针对关联的不同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输入备注信息,所述备注信息包括针对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的关联原因,即是说,用户根据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备注解释为何需要关联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系统通过备注信息接收单元31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备注信息,并通过备注信息存储单元32存储所述备注信息。

从而,后续用户直观关联关系时,能够清楚的了解当时为何关联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对事件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具体地,备注信息接收单元31具体包括:

提问单元311,用于按照预设提问路径输出提问信息;

接收单元312,用于接收用户针对所述提问信息反馈的针对选择关联的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其中,可以预先设置有提问路径,在用户需要输入备注信息时,通过提问单元311,按照提问路径向用户输出提问信息。然后,通过接收单元312,用户根据提问信息反馈备注信息,系统再接收用户所输入的备注信息。

例如,预先设置:①为何关联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②关联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能给予你什么有益之处。在用户选择关联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后,系统自动输出问题①,用户针对问题①反馈答复信息①,系统再自动输出问题②,用户针对问题②反馈答复信息②,答复信息①和答复信息②即成备注信息。从而,后续用户看到备注信息,能够清楚的了解当时为何关联该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对事件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进一步地,参考图19,所述关联装置还包括:

排列单元23,用于根据时间轴呈阵列式排列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并且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分别分布在两侧。

其中,系统自设有时间轴,时间轴为生成第一信息框的时间点和第二信息框的时间点所组成的实际时间线,或者,时间轴为第一信息框中发生内容信息的时间点和发生第二信息框中发生行为信息的时间点所组成的发生时间线。参考图9,通过排列单元23,系统根据时间轴,呈阵列式排列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并且,为了便于用户划分,将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分别分布在两侧,上述两侧即是说,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分别位于对立位置,可为时间轴的两侧,或者为时间轴的同侧,但位于对立位置。

可选地,所述行为信息为思考项、疑问项、下一步计划项或者执行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思考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相关想法,所述疑问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问题,所述计划项即是由所述事件引发的规划,所述执行项即是当时事件发生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当时所做出的动作或者所讲出的话语。

可选地,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线条连接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线条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选择不同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形成用线条连接的线条关联指令;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线条,获取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

或者,所述关联指令为用于相同图形标记不同所述第一信息框和所述第二信息框之间的图形关联指令,即是说,用户可通过先后用相同的图形标记不同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所选择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之间有相同的图形标记;在显示关联结果之后,用户可根据相同图形,获取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框和第二信息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的关联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关联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