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9148发布日期:2019-11-13 02:2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许多信息都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播,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如通过用户之间的分享来传播信息,变得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信息的传播主体进行识别,以便了解掌握信息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同时,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深入,网上学习、考核和认证越来越普及。用户在参加与完成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与考核以后,就可以获得权威部门核发的学历证书、资格认证以及专业能力认定等证书。在此场景之下,对于用户身份的全过程认证,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特别地,作为留学海外的通行证、雅思和托福等全球性英语水平测试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第一道且又是最关键的一道门槛,被视为国际英语水平测试第一考。然而,由于世界各地或者不同地区考场基于法律制度、技术手段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不一致,对于考生信息难以实现完全互通,而同一位考生通常又同时具备多个合法证件,因此,内地出现一些代考机构,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考生身份信息的“鸿沟”,从而逃避监管和处罚,导致不良考生跨地、跨境甚至跨国的“替考作弊事件”时有发生。

基于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考试人员的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解决考试人员身份认证方面不足的问题,从而为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考试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考试人员身份认证的地域性问题,从而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考试监考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若获取的目标考试人员的位置信息表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已到达预设位置,基于获取的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所输入的第二身份信息;

若预设时间内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通过所述考试监考系统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发布所述替考记录。

上述方案中,所述历史考试记录包括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所述基于获取的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和身份识别码;

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查询是否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获得搜索结果,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为身份识别码相似度高于预设阈值的历史考试记录;

基于所述搜索结果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搜索结果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搜索结果未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若所述搜索结果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提取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中的历史考生姓名;

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为1,或者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完全一致,基于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不完全一致,基于预设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若预设时间内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的步骤包括:

若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和第二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发出告警信息;

若所述告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被消除,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上述方案中,所述身份识别码为步态识别标识,所述身份识别码包括考试人员单独步行通过考点标准通道的步数、步长、步频和时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生成模块、获取模块、第二生成模块和发布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若获取的目标考试人员的位置信息表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已到达预设位置,基于获取的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所输入的第二身份信息;

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若预设时间内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所述发布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考试监考系统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发布所述替考记录。

上述方案中,所述历史考试记录包括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包括:获取单元、查询单元和第一生成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和身份识别码;

所述查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查询是否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获得搜索结果,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为身份识别码相似度高于预设阈值的历史考试记录;

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搜索结果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生成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搜索结果未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若所述搜索结果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提取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中的历史考生姓名;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为1,或者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完全一致,基于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不完全一致,基于预设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包括:告警单元和第二生成单元;其中,

所述告警单元,用于若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和第二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发出告警信息;

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告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被消除,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上述方案中,所述身份识别码为步态识别标识,所述身份识别码包括考试人员单独步行通过考点标准通道的步数、步长、步频和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客观的第一身份信息;并通过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所输入主观的第二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能够对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所述身份识别码为专属于考试人员的识别标识,且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是基于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所生成的,能够客观评价考试人员的身份信息,这样,无论考试人员的地域为何,都能够保证身份信息对比基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能够解决考试人员身份认证的地域性问题,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一种带有足底压力检测功能的考点标准通道的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中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中第一生成模块的具体细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今在考试人员的身份认证方面存在地域性问题,无法准确对考试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若获取的目标考试人员的位置信息表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已到达预设位置,基于获取的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主要应用于考试监考系统上,该考试监考系统可以包括物联网设备,该物联网设备可以为摄像头、手环和智能鞋等设备,该物联网设备可以与考试监考系统的其它设备相关联,该考试监考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获取目标考试人员的位置信息。

在获取到位置信息之后,所述考试监考系统可以实时对所述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目标考试人员的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则表明目标考试人员已经到达了指定位置。

上述物联网设备可以为图像识别终端,若目标考试人员已到达指定位置,该图像识别终端对目标考试人员进行检测,获取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并基于该身份识别码,获取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

该身份识别码可以是指纹识别标识,可以是眼膜识别标识,也可以是步态识别标识,亦或是其他可以对考试人员进行识别的专属标识。以下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码将以步态识别标识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图像识别终端带有步态识别功能,并以此生成一组专属于每一位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具体操作如下:可以在所有考点铺设一段考点标准通道,要求所有考试人员都要单独步行通过所述考点标准通道,在此同时,应用图像识别终端,记录下目标考试人员从所述考点标准通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相关参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步数即总共走了多少步,记为n;步长即每一步所走距离的平均值,记为l;步频即各步之间时间间隔的平均值,记为h;时长即走完整段考点标准通道所用的时间,记为t。经过标准化的图像识别以后,每一位考试人员均获得一个专属的身份识别码,即(n、l、h、t)。

为了辅助实现检测考试人员单独步行通过考点标准通道的步态信息而生成身份识别码的功能,可以采用一种带有足底压力检测功能的考点标准通道,其结构形状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带有足底压力传感器的智能鞋垫,按照一定分布规则内置,且封装于一块具有标准设计的地毯之中,形成一条具有一定长度的可折叠、易携带和可重复使用的考点标准通道。通过各个智能鞋垫检测考试人员的足底压力以及相应的时间点等检测数据,按照预设程序,生成基于步态检测数据的身份识别码。

进一步的,所述历史考试记录包括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该图形识别终端在获取到该身份识别码之后,基于该身份识别码,获取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在具体操作上,图像识别终端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查询是否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获得搜索结果,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为身份识别码相似度高于预设阈值的历史考试记录。当查询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时,可以向该图像识别终端发送考试人员的身份认证提醒,以让监考人员对个别考试人员进行重点鉴别。

当然,图像识别码在获取到身份识别码之后可以自动,也可以在监考人员的主动确认之后对考试人员的历史考试记录进行查询搜索,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为了更加准确地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该图像识别终端还需要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

具体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中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步骤1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1,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和身份识别码;

图像识别终端可以在目标考试人员到达指定位置时通过拍照的方式获取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也可以在目标考试人员通过考点标准通道的任一时刻获取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

步骤1012,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查询是否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获得搜索结果,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为身份识别码相似度高于预设阈值的历史考试记录;

所述搜索结果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未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第二种情况为显示有一条目标历史考试记录,第三种情况为显示一条以上目标历史考试记录。

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为了保证目标历史考试记录的有效性,在设置预设阈值时可以相对严格,与身份识别码保持较小的相似度差。

步骤1013,基于所述搜索结果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步骤1013又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若所述搜索结果未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执行步骤10131;若所述搜索结果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执行步骤10132;

步骤10131,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然后,执行步骤10135;

步骤10132,提取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中的历史考生姓名;

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为1,或者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一致,执行步骤10133;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不完全一致,执行步骤10134;

步骤10133,基于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然后,执行步骤10135;

这里,基于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包括:将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与预设图像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不成功,直接发出告警信息,已告知监考人员对目标考试人员进行重点排查;若匹配成功,直接基于历史考生姓名,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包括该历史考生姓名。

步骤10134,基于预设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步骤10135,结束。

这里,基于预设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包括:将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与预设图像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不成功,直接发出告警信息,已告知监考人员对目标考试人员进行重点排查;若匹配成功,直接基于预设考生姓名,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包括该预设考生姓名;所述预设考生姓名为系统预先设置的可以识别的非法考生姓名。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所述身份识别码为专属于考试人员的识别标识,且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是基于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所生成的,因此,第一身份信息能够客观评价考试人员的身份信息。

步骤102,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所输入的第二身份信息;

所述考试监考系统还包括信息输入设备,所述信息输入设备可以是终端,目标考试人员可以在信息输入设备上主动输入和登记个人身份信息,相应的,该信息输入设备可以获取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二身份信息,可知,第二身份信息为目标考试人员主观输入的身份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由于目标考试人员的主观意愿而输入错误。本发明实施例即对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二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认证,以确保目标考试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步骤103,若预设时间内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考试报名时自动生成考生代号,有的考生即使未到达考场,该考生代号也依然存在,这样会浪费系统的资源。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常规的照片比对技术,依据当天应到场考试人员目录,可以对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与预设图像信息匹配成功的考试人员标记上相应的考生代号。所述考生代号,是考试组织机构事先给每一位考试人员编排的身份代号,不涉及考试人员的姓名等其他身份信息。

同时,所述考生代号对于同一考试人员(包括自称是同一考试人员的“替考人员”)来说,就是其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之间的连接点,以便将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进行同一性比对。

所述若预设时间内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的步骤包括:

若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和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发出告警信息;

若所述告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被消除,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以目标考试人员的考生代号为连接点,当获取到第二身份信息时,对第一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和第二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进行比对,若一致就表明目标考试人员不可疑;若不一致则表明目标考试人员有可能存在替考行为,发出告警信息,若告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未消除,生成替考记录,该替考记录包括替考人员的身份信息。

所述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以根据具体时间来进行设置,如设置为1min、2min等,也可以根据考试监考系统允许考试人员输入第二身份信息的次数所用的时间来进行设置,如设置为允许3次输入第二身份信息所用的时间。

步骤104,通过所述考试监考系统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发布所述替考记录。

所述替考记录包括替考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生姓名等信息,当该替考人员再次替考时,可以通过身份识别码获取历史考试记录,这样,其替考行为就可以很容易被识别出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客观的第一身份信息;并通过将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所输入主观的第二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能够对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进行认证。由于所述身份识别码为专属于考试人员的识别标识,且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是基于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所生成的,能够客观评价考试人员的身份信息,这样,无论考试人员的地域为何,都能够保证身份信息对比基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能够解决考试人员身份认证的地域性问题,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认证系统,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身份认证系统包括:第一生成模块21、获取模块22、第二生成模块23和发布模块24;其中,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21,用于若获取的目标考试人员的位置信息表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已到达预设位置,基于获取的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和考试监考相关的区块链节点上发布的历史考试记录,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所输入的第二身份信息;

所述第二生成模块23,用于若预设时间内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所述发布模块24,用于通过所述考试监考系统在区块链上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发布所述替考记录。

可选的,所述历史考试记录包括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中第一生成模块的具体细化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所述第一生成模块21包括:获取单元211、查询单元212和第一生成单元21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21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和身份识别码;

所述查询单元21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身份识别码,向考试监考相关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查询是否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获得搜索结果,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为身份识别码相似度高于预设阈值的历史考试记录;

所述第一生成单元213,用于基于所述搜索结果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生成单元213,具体用于若所述搜索结果未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基于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若所述搜索结果显示有目标历史考试记录,提取所述目标历史考试记录中的历史考生姓名;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为1,或者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完全一致,基于所述历史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若所述历史考生姓名的个数大于1且各个所述历史考生姓名不完全一致,基于预设考生姓名和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图像信息,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第一身份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生成模块23包括:告警单元和第二生成单元;其中,

所述告警单元,用于若对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和第二身份信息中考生姓名进行比对后获得的比对结果显示失败,发出告警信息;

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告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被消除,生成所述目标考试人员的替考记录。

可选的,所述身份识别码为步态识别标识,所述身份识别码包括考试人员单独步行通过考点标准通道的步数、步长、步频和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认证系统,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身份认证系统包括: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存储在存储器3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执行时实现上述身份认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身份认证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