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3687发布日期:2019-12-03 23:4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对于支付系统的保护不够到位,这样支付过程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而且支付时一般都是与手机账户互相绑定,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出现大额度账户内金额被盗取的问题,这极其不利于人们使用,给人们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对于支付系统的保护不够到位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包括电子秤和支撑底脚,所述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并且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所述动态码显示器分别与扫码软件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扫码软件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支付保护中心与安全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并且安全中心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动态码显示器与动态码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并且动态码显示器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态码刷新模块与地址管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电子秤包括数据测量器,所述数据测量器的输出端与数据打印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全中心包括无线发送模块、设备检测模块、通道检测模块和软件检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无线发送模块、设备检测模块、通道检测模块和软件检测模块分别与移动终端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态码中心包括数据生成模块、支付设置模块、转款控制中心和信息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动态码中心包括数据生成模块、支付设置模块、转款控制中心和信息接收模块均与动态码显示器实现双向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通过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动态码显示器分别与扫码软件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扫码软件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支付保护中心与安全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安全中心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动态码显示器与动态码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动态码显示器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以在进行动态码支付时增加支付安全,这样就可以极大的保证使用者的支付环境,给支付者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可以避免支付账户内的金额被盗取或者支付系统被入侵的问题,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和方便,利于人们使用,这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对于支付系统的保护不够到位的问题。

(2)、该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通过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动态码显示器分别与扫码软件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扫码软件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支付保护中心与安全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安全中心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动态码显示器与动态码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动态码显示器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自动对进行扣费的动态码进行刷新,让动态码处于每个时段不统一的状态下,这样利于人们进行使用,而且旁人想通过动态码进行盗取将无法实施,利于人们使用,这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的动态码长时间处于一致状态不利于人们支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原理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安全中心系统原理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动态码中心系统原理的结构框图。

图中:1-电子秤、2-支撑底脚、3-踩踏垫、4-动态码显示器、5-数据打印器、6-扫码软件、7-支付保护中心、8-移动终端、9-安全中心、10-动态码中心、11-动态码刷新模块、12-地址管理模块、13-数据测量器、14-无线发送模块、15-设备检测模块、16-通道检测模块、17-数据生成模块、18-支付设置模块、19-转款控制中心、20-信息接收模块、21-软件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包括电子秤1和支撑底脚2,电子秤1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2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子秤1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3,电子秤1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4和数据打印器5,动态码显示器4分别与扫码软件6和支付保护中心7实现双向连接,扫码软件6与移动终端8实现双向连接,支付保护中心7与安全中心9实现双向连接,安全中心9包括无线发送模块14、设备检测模块15、通道检测模块16和软件检测模块21,无线发送模块14、设备检测模块15、通道检测模块16和软件检测模块21分别与移动终端8和支付保护中心7实现双向连接,动态码中心10包括数据生成模块17、支付设置模块18、转款控制中心19和信息接收模块20,动态码中心10包括数据生成模块17、支付设置模块18、转款控制中心19和信息接收模块20均与动态码显示器4实现双向连接,安全中心9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8的输入端连接,动态码显示器4与动态码中心10实现双向连接,动态码显示器4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动态码刷新模块11与地址管理模块12实现双向连接,电子秤1包括数据测量器13,数据测量器13的输出端与数据打印器5的输入端连接,通过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动态码显示器分别与扫码软件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扫码软件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支付保护中心与安全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安全中心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动态码显示器与动态码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动态码显示器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以在进行动态码支付时增加支付安全,这样就可以极大的保证使用者的支付环境,给支付者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可以避免支付账户内的金额被盗取或者支付系统被入侵的问题,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和方便,利于人们使用,通过电子秤底部两侧的正面与背部均与支撑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子秤表面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踩踏垫,电子秤正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动态码显示器和数据打印器,动态码显示器分别与扫码软件和支付保护中心实现双向连接,扫码软件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支付保护中心与安全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安全中心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输入端连接,动态码显示器与动态码中心实现双向连接,动态码显示器的输入端与动态码刷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自动对进行扣费的动态码进行刷新,让动态码处于每个时段不统一的状态下,这样利于人们进行使用,而且旁人想通过动态码进行盗取将无法实施,利于人们使用,这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基于电子秤的动态码聚合支付系统的动态码长时间处于一致状态不利于人们支付的问题。

工作时,然们站在电子秤1表面的踩踏垫3上,然后通过移动终端8打开扫码软件6,同时动态码刷新模块1将刷新后的动态码投入至动态码显示器4进行显示,然后支付保护中心7开设运行,通过安全中心9内部的无线发送模块14、设备检测模块15、通道检测模块16和软件检测模块21对移动终端8的内部环境进行检测,同时对扫码软件6进行检测,检测是否带有病毒和攻击性,通过后扫码软件6可以扫出动态码显示器4显示的动态码,此时的动态码支付地址由地址管理模块12机型设置,等待支付完毕后有数据测量器13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由数据打印器5进行打印凭证,而动态码验证中心10通过数据生成模块17、支付设置模块18、转款控制中心19和信息接收模块对扫码支付全程进行监控,放置意外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