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82976发布日期:2020-01-14 17:3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责任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在从失范到规范、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会集中迸发。

风险因子是促使或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风险因子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是造成损失的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评估并解决。

目前,风险评估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着眼点仅是风险评估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评估体系,各个环节各自为战严重地削弱了评估方法的系统性。忽现有的评估方法,几乎将全部评估重点都放在物、环境等的因素上,并没有通过责任方式来避免发生。所以对于风险因子的处理不仅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也要通过责任方式来避免发生。如果风险因子得不到解决,则存在的隐患也会随之大。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隐患发生风险的风险因子梳理,从风险到隐患乃至事件(根据包括安全生产事件、安全小事故、安全大事故)的发生,其中如何通过责任方式来避免发生,同时使安全责任模型更完善,可实现以往案例的验证;同时必要时可以生成各岗位的更完整的责任清单。

现有技术无法做到通过责任来避免或降低风险因子的发生,也不能实现及时的防范和追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及方法,可以通过责任的方式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责任模型。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

转换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

评估模块,用于评估所述二次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评估模块中包括评估责任信息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

防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估结果确定防范措施,并生成防范结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范结果判断所述防范措施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进一步的,若未达到预设目标,则重构风险因子评估及防范的过程;若达到预设目标,则不作处理。

进一步的,若未达到预设目标后还包括所述二次风险因子转换为责任隐患和责任事故,并计算责任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和责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风险因子评估的相应数据;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存储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的数据具体包括风险信息、与风险信息相对应的责任信息、评估结果、防范措施、防范结果、重构结果。

相应的,还提供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

s2.将获取到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

s3.评估所述二次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包括评估责任信息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通过责任的方式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责任模型;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以往案例的验证,同时可以生成各岗位的更完整的责任清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及方法。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责任的自动评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

转换模块12,用于将获取到的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

评估模块13,用于评估二次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在获取模块11中,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

一次风险因子包括人、物、环境、管理等,与其相关联的风险信息包括心理、生理、设备设施、气候、职业安全等信息。

具体为,如一次风险因子为物,风险类型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中类型为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风险因子的风险信息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等。例如设施工具缺陷包括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其他缺陷。

在转换模块12中,将获取到的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

将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是通过责联网(责联网是指基于责任的物联网,也可称物联网)转换的。

二次风险因子包括人、岗位、任务等信息。

一次风险因子是发生的事件,将一次风险因子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是将事件通过岗位责任来承担,每个事件对应一个或多个岗位,同时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本实施例将风险因子转换为岗位的责任,通过责任的方式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若一次风险因子的事件为物,会产生的一次风险因子包括高温、高压、设备等,将一次风险因子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即二次风险因子的责任信息包括质量责任(保证产品质量:确保设备完好;压力、温度在规定范围内)等。

本实施例将风险因子归类到岗位责任,生成责任集。责任集包括职业责任集、法律责任集等。

职业责任包括目标责任、经济责任、契约责任、质量责任、创新责任等;

法律责任有:行政(党纪)、民事、刑事等。

责任之间是有相关性、有条件的,对于风险因子来说是“严重性”。

ai是某法律责任,aj是某职业责任,法律责任和职业责任之间会有所转变,当职业责任的严重性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从职业责任aj转到法律责任ai。

在评估模块13中,评估所述二次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根据二次风险因子来对该责任进行评估。

其中,评估模块13中包括评估责任信息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

具体为,对二次风险因子的评估包括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预测该风险因子的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等。其中,事件的严重性包括隐患、事故、重大事故等。

在本实施例中,设风险因子集为{rlist};评估各责任集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责任集为alist,第i个责任项为ai;

风险因子的可能性为:p(ai|{rlist}),在风险因子集中包括关键的风险因子,将该关键的风险因子发生的可能性转换为责任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因子的严重程度:s(ai|{rlist}),将风险因子转化为责任,该风险因子的严重程度即为职业责任、法律责任的严重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评估结果随着风险因子的变化而变化。风险因子具有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因子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则此时对评估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化,各风险因子的变化导致的评估也需要变化。

风险因子有一个时间相关性,r’=r(t),t是时间;所以评估结果需要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责联网(物联网)也会实时更新动态变化。

本实施例将风险因子转换为责任,通过责任的方式来降低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生成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减低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

转换模块12,用于将获取到的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

评估模块13,用于评估所述二次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防范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评估结果确定防范措施,并防范执行结果;

判断模块15,用于根据所述防范结果判断所述防范措施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存储模块16,用于存储风险因子评估的相应数据;

显示模块17,用于显示存储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获取模块11、转换模块12、评估模块13与实施例一类似。

本实施例在获取模块11中,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其中,风险信息内容如下表1:

表1

在转换模块12中,将获取到的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其中,风险责任集如下表2:

表2

本实施例将风险因子转换为岗位责任,通过责任的方式预测风险因子的发生及确定风险因子的严重性。

在评估模块13中,评估所述确定的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对风险因子的评估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

在防范模块14中,根据所述评估结果确定防范措施,并生成防范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采用一定的措施后来降低评估模块中评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当对风险因子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会生成相应的防范结果,将该防范结果存储于系统中。

在判断模块15中,根据所述执行结果判断所述防范措施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其中,预设目标是指消除或降低风险因子隐患的目标。

若达到预设目标,则不作处理。

若未达到预设目标,则重构风险因子评估及防范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若未达到预设目标后还包括二次风险因子转换为责任隐患和责任事故,并计算责任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和责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若未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因子的目标,则表示风险防范并未到位,此时风险因子的严重程度会加重,例如:若防范不到位,则会将一个小问题变成隐患再变成事故。

本实施例的隐患如: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巡回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未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等等隐患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风险因子与岗位责任相关联,因此若防范不到位则表示岗位责任也存在相应的不到位的情况,可以对相应的岗位及人员进行追责。在本实施例中,重构风险因子评估及防范的过程是根据事故的直接原因(设备、建筑相关)、间接原因(人相关等),重构以上风险因子的过程,指出防范不足导致的责任事故。

根据上述的风险信息、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及执行防范措施的过程通过分类建模,来验证需要有哪些防范内容。

在存储模块16中,存储风险因子评估的相应数据。

存储的数据具体包括风险信息、与风险信息相对应的责任信息、评估结果、防范措施、防范结果、重构结果。

本实施例将存储的数据存储至知识库中,包括:因子库、风险责任库、风险责任发生概率计算方法库、防范措施集、事故分析验证库;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制度、责任结果。

本实施例的责联网用于责任能力主动分析、责任行为指导、责任结果动态保障、责任制度评估式。

在显示模块17中,显示存储的数据。

通过将相应的防范措施,即责任能力;该责任对应的岗位需要的工作内容,即责任行为;本实施例还可对各风险因子相应的防范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结果,形成责任成果。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责任的方式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责任模型;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以往案例的验证,同时可以生成各岗位的更完整的责任清单。

相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步骤:

s11.获取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

s12.将获取到与一次风险因子相关联的风险信息转换为二次风险因子,其中,所述二次风险因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责任信息;

s13.评估所述二次风险因子,并生成评估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中包括评估责任信息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责任的方式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责任模型;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以往案例的验证,同时可以生成各岗位的更完整的责任清单。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责任的风险因子评估系统与实施例一、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以某车间加热班组为例详细说明:

加热班组用的是反应釜:

常见风险(一次风险因子)包括:高温、高压、动力电、设备完好(包括限压装置,即超压时自动释压)。

常见风险责任有:质量责任(保证产品质量:确保设备完好;压力、温度在规定范围内);目标责任(反应釜无隐患:无异响、无温度超限、无压力超限、无人员靠拢、无漏电);经济责任(一个月正常工作400小时,每班200小时)

则二次风险因子为:保证设备外观完好、保证压力在可控范围内、保证温度在可控范围内、关注反应釜有无异响、保证用电无漏电、统计正常累计时间、统计异常累计时间、警示靠近危险醒目、统计靠近人员及数量。

风险责任包括隐患、事故。

隐患的可能性为:p(ai|{rlist}),定时对二次风险因子检查,并计算相应的各种隐患、事件形成的可能性;

隐患的严重程度:s(ai|{rlist}),定时对二次风险因子检查,并计算相信的各种隐患事故的严重程度。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隐患可能性、隐患事故可能性来计算,事故可能性大说明严重程度也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时检查,发现常见的隐患有:异响、温度超限、压力超限、漏电、人员靠近不阻止。

其常见隐患所对应的常见隐患责任有:听到异响一定要查清原因,查清原因针对性地检修(质量责任、目标责任);温度超限要停机检修(目标责任);压力过高要停机检修(目标责任);漏电要停机检维(目标责任);警示牌要明显,人员靠近要阻止,事后要教育相关人员(目标责任);检修人员有没有漏电、防烫伤等安全防护(目标责任)。经济责任让位于安全关键目标责任。

其中,隐患责任也加入到二次风险因子中,会有一些多岗位责任在里面,比如对主体责任人的问责监管,检修人员的责任。

例如:主体责任人员在有警示牌的情况下依然靠近设备,则该主体责任人员的上级领导需要对该人员提醒及警告;所该上级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下未作任何处理,则该领导的上一级领导对其作出提醒并警告;若检修人员没有做漏电、防烫伤等安全防护,需要对该检修人员进行提醒或警告。

本实施例对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提醒或警告,降低将隐患变成事故的可能性。

事故的可能性为:p(ai|{rlist}),定时对二次风险因子检查,计算后面的各种事件、事故形成的可能性;

事故的严重程度:s(ai|{rlist}),定时对二次风险因子检查,计算后面各种事件事故的严重程度。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事件可能性、事故可能性来计算,事故可能性大说明严重程度也大。

在本实施例中,常见事件有:反应釜温度或压力不在规定要求内,产品质量不达标;反应釜爆裂;人员触电;人员烫伤。

其常见事件所对应的常见事件责任:检修设备,保证质量(目标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民事法律责任);人员靠近告警标识、护栏(目标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民事法律责任)。

本实施例会有其他人员的相应责任(监管责任、领导责任),比如检修费用,反应釜爆裂需要及时停工,以及未及时停工或停不下来会造成事故。在购买或设计反应釜时,需要有防爆的设计,以确保此事故不会发生。

其中,事件责任也加入到二次风险因子中,会有更多岗位责任在里面,比如对相关责任人群的追责监管,检修人员、设计人员的责任。

本实施例通过对存在的事件进行追责并监管,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级事故的可能性为:p(ai|{rlist}),定时对二次风险因子,计算后面的各种事故形成的可能性;

分级事故的严重性为:s(ai|{rlist}),定时对二次风险因子,计算后面各种事故的严重程度。

本实施例通过分级事故可能性来计算,级别高事故可能性大说明严重程度也大。

常见事故有:产品质量严重不达标,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反应釜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财务损失;人员电伤亡;人员烫伤严重

常见事故责任:民事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其他人员的相应的责任(监管、领导的法律责任)。

通过将二次风险因子以智能硬件检查的方式设计到反应釜中,包括传感器和二次风险因子安全评估计算设计到反应釜中或责联网中,形成一个更安全、更有动态判断的智能反应釜或智能责联网,将过程中的责任相关的数据采集上来,并与实际的岗位人员对应,能有效对岗位到位进行有效评估。

通过以上分析,对风险转化成隐患甚至事故的责任分析,结合到责任类别可以找出容易失责的漏洞点,比如要把产品设计成防爆型,以确保紧急情况下没时间或没能力来负责任的情况;也可以生成更详细的岗位责任清单,或应急预案;另外可以通过设计物联网感知风险和隐患,通过责联网感知责任风险,并可以不断地计算责任演变,提前预警可能的演变规律,做好过程防范。一旦有一个快速从风险转事故(隐患、事件处置没法承担责任行为),则需要进一步的产品设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