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XI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4511发布日期:2020-02-07 23:3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PXI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xi机箱。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世界里,人们对系统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不但体积要更小、速度要更快、价格也要比以往便宜,正因为如此,需要使用软硬件来进行自动化测试以及数据撷取任务的工程师们也纷纷发现,如果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必须满足严格的预算限制、以及同时表现出更具弹性的高执行力,这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并非每个工程师都能够升级至高阶的系统(例如vxi/vme系统),因此工程师们只好期盼可以找到一些较中阶的系统,compactpci的延伸---pxi,便能够提供量测及自动化领域这方面的需求。pxi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智能交通、汽车,电子信息等工业,而pxi的经常在运输或安置的过程中受到损坏,究其原因百分之九十是因为其机身保护性能不够好,缺少缓冲结构,以至于机身在放置的瞬间或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底部的强大刚性冲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pxi机箱缺少缓冲结构,以至于机身在放置的瞬间或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底部的强大刚性冲突,损坏内部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pxi机箱,保护内部结构,减小来自底部的刚性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pxi机箱,包括上顶板、两个侧板、散热底板、背部面板以及第一门板、第二门板,所述上顶板与两个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背部面板和所述上顶板、散热底板、以及两个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活动连接,所述散热底板下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散热底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四个减震管连接,四个所述减震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底板的四个角,所述减震管包括上辅助管和下辅助管,所述上辅助管和所述下辅助管活动链接;所述上辅助管一端设置有上支座,所述上支座与所述散热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辅助管内还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和所述上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上支座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使所述上辅助管和所述下辅助管气流相通;所述下辅助管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和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下辅助管由内管和外管构成,所述内管内装有油,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构成气室,所述内管壁上还设置有两个通孔b,两个所述通孔b使气室和和内管气流相通,通过液压减震管减小刚性冲突。

优选的,所述散热底板底部还开设有两个安置口,两个所述安置口内均设置有风机,两个所述安置口端口均设置有可拆卸滤网。

通过设置风机降低箱内的温度,两个所述安置口端口均设置有可拆卸滤网,方便对滤网进行拆洗,进一步减小灰尘进入机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还设置有四个减震支脚,四个所述减震支脚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四个角。

通过在支撑板的四个脚处设置四个减震脚,加强机身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小来自底部的刚性冲突。

优选的,四个所述减震脚包括上喇叭管和下喇叭管,所述上喇叭管的较大开口与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喇叭管和所述下喇叭管的较小开口通过连接块和所述下喇叭管较小的开口固定连接。

通过上喇叭管和下喇叭管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减震效果,将下喇叭管较大的开口设置在接触面加大防滑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底板、两个所述侧板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加大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底部设置有8个第一滑轨,所述散热底板上设置有8个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所述背部面板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对应的物理端接口,设计8组滑槽可插入8个模块。

通过将对应物理接口统一设置在背部面板上,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优选的,所述上顶板、两个侧板、散热底板、背部面板以及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均为金属板。

通过均设计为金属板减小电磁干扰。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边缘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门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开设有安置口a,所述安置口a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卡扣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卡件。

通过在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设置卡扣和与该卡扣配的的卡件,方便对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进行打开或关闭,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设计也进一步减小插入模块时的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底板和支撑板之间通过四个减震管连接,四个减震管分别设置于散热底板的四个角,减震管包括上辅助管和下辅助管,上辅助管和下辅助管通过活塞杆活动链接,活塞杆远离上支座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下辅助管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内管和外管之间构成气室,内管内装有油。通过构成液压减震管减小刚性冲突。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四个所述减震脚设置为上喇叭管和下喇叭管,上喇叭管较大开口与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上喇叭管和下喇叭管较小的开口通过连接块和下喇叭管较小的开口固定连接,既使机箱整体不易滑动也进一步加强了减震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第一门板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开设有安置口a,安置口a内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卡扣固定连接,弹簧远离卡扣的一端设置有凸块;第二门板上设置有与凸块配合的卡件,当插入模块时可关闭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有效加强电磁隔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和可拆卸滤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脚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卡扣和卡件示意图

图中:1-上顶板,2-侧板,3-第一门板,4-卡扣,5-第一滑轨,6-散热底板,7-背部面板,8-第二门板,9-卡件,10-第二滑轨,11-支撑板,12-减震管,14-安置口,13-减震脚,121-上支座,122-上辅助管,123-活塞杆,124-限位块124,125-通孔,126-通孔b,127-外管127,128-下支座128,129-内管,1210-下辅助管,1211-气室,131-上喇叭管,132-连接块,133-下喇叭管,141-可拆卸滤网,142-风机,401-凸块,402-弹簧,403-安置口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pxi机箱,包括上顶板1、两个侧板2、散热底板6、背部面板7以及第一门板3、第二门板8,上顶板1与两个侧板2固定连接,背部面板7和上顶板1、散热底板6、以及两个侧板2可拆卸连接,第一门板3、第二门板8分别与两个侧板2活动连接,散热底板6、两个侧板2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加大散热效果。散热底板6下设置有支撑板11,散热底板6和支撑板11之间通过四个减震管12连接。如图2所示,四个减震管12分别设置于述散热底板6的四个角,减震管12包括上辅助管122和下辅助管1210,上辅助管122和下辅助管1210活动链接。上辅助管122一端设置有上支座121,上支座121与散热底板6固定连接,上辅助管122内还设置有活塞杆123,活塞杆123一端和上支座121固定连接,活塞杆123远离上支座121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24,限位块124上开有若干通孔125,若干通孔125使上辅助管122和下辅助管1210气流相通,此通孔125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个数,以调整缓冲的效果。

下辅助管1210远离限位块124的一端设置有下支座128,下支座128和支撑板11固定连接;下辅助管1210由内管129和外管127构成,内管129内装有油,内管129和外管127之间构成气室1211,内管129壁上还设置有两个通孔b126,两个通孔b126使气室1211和和内管129气流相通,通过构成液压减震管,减小刚性冲突,保护内部结构。

如图3所示,散热底板6底部还开设有两个安置口14,两个安置口14内均设置有风机142,两个安置口14端口均设置有可拆卸滤网141,方便对滤网进行清洗。支撑板11底部还设置有四个减震脚,四个减震脚分别位于支撑板11的四个角。如图4所示,四个减震脚13包括上喇叭管131和下喇叭管133,上喇叭管131较大开口与支撑板11底部固定连接,上喇叭管131和下喇叭管133较小的开口通过连接块132和下喇叭管133较小的开口固定连接。通过两个喇叭管的设计既使机箱整体不易滑动也进一步加强了减震效果,还可在下喇叭管的接触端加防滑套进一步加大摩擦力,防止机箱滑动。

上顶板1底部设置有8个第一滑轨5,散热底板6上设置有8个与第一滑轨5对应的第二滑轨10,背部面板7设置有与第一滑轨5和第二滑轨10对应的物理端接口,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本pxi机箱可适用于8槽和4槽接入模块还可根据需要外扩另外的插槽。上顶板1、两个侧板2、散热底板6、背部面板7以及第一门板3、第二门板8均为金属板,加强电磁隔离,减小来自外部电磁干扰以及对外部的电磁干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门板3和第二门板8分别与两个侧板2边缘活动连接,第一门板3上设置有卡扣4,卡扣4开设有安置口a14,安置口a14内设置有弹簧402,弹簧402一端与卡扣4固定连接,弹簧402远离卡扣4的一端设置有凸块401;第二门板8上设置有与凸块401配合的卡件9,当插入模块时,可将卡扣4伸入卡件9,凸块401受到向下的压力,弹簧402收缩,当凸块401穿出卡件9时,弹簧402向上弹起,卡件9与卡扣4卡合,第一门板3和第二门板8将箱体关闭,进一步加强电磁隔离,阻隔灰尘;当用完模块需要取出时,只需按下凸块401,给第一门板3施加向外的拉力即可打开第一门板3和第二门板8,再将插入的模块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当pxi总线应用时,操作人员将机箱安置在合适位置,在放置机箱的瞬间减震脚首先被接触,受到来自接触面的向上的弹力,进一步的,下辅助1210管受到向上的弹力向上辅助管122内收缩,内管129内的油通过通孔125以及通孔b126缓慢进入上辅助管122和气室1211,在进入的过程中产生向下的缓冲力,以此减小来自底部的刚性冲突。同理,可通过拉伸支撑板11使油进入下辅助管1210恢复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