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容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9604发布日期:2019-11-19 21:0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电容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电容触控屏。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年中,很多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手表等都应用到了触控屏,这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操作。随着具有触控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带动了业界触控屏的显著增长。随着目前市场对触控屏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意识到现今的触控屏在支持触控功能产品的更多需求方面存在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有的触控传感器不具备应用于弯曲表面、特别是反复弯折的柔性,而限制触控屏柔性化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屏幕所采用的电极材料方面。目前,触控屏所采用的电极材料主要为氧化铟锡(ito),但是ito薄膜本身较脆,且铟作为稀有元素在地球中的储量极少,很难满足未来显示产业的发展。因此,实现触控屏柔性化需要找寻替代ito的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柔性电容触控屏,可实现弯折并能贴合使用,解决在柔性应用下、运动感知下触控失灵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电容触控屏,包括柔性导电层,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导电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柔性透明保护层,还包括连接所述柔性导电层的线型导电电极层;所述柔性导电层包括柔性透明基底,在所述柔性透明基底的上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在所述柔性透明基底的下表面设有驱动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由若干排横向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组成,所述驱动电极层由若干排纵向间隔排列的电极驱动组成;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均由若干个菱形电极串联形成,所述菱形电极间隔设置,相邻菱形电极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相对交叉处为所述连接线,所述菱形电极和连接线均由银纳米线制备而成,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一端部的菱形电极通过位于所述柔性透明基底上的电连接节点连接线型导电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菱形电极的边长为5~10mm,所述连接线长度为1~5mm,所述连接线的线宽为0.4~1mm。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节点分别位于所述柔性透明基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公共边且两面的电连接节点位置相互不重叠,每一面的所述电连接节点与所述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的排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银纳米线的直径在10~100nm,长度与直径比值在100~5000。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透明基底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材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线型导电电极的厚度为0.001~0.1mm,线宽为0.1~1.0mm。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材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透明基底的厚度为0.005~0.01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以抗反复、高度弯折的金属纳米线薄膜为主要功能层,全部组件柔韧性好,器件结构稳定,在保持触控灵敏性的同时,可以自适应贴合于目标仪器,大大拓宽了触控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容触控屏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容触控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柔性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电容触控屏,包括柔性导电层,分别位于柔性导电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柔性透明保护层1,还包括连接柔性导电层的线型导电电极3。柔性导电层包括柔性透明基底2,在柔性透明基底2的上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4,在柔性透明基底2的下表面设有驱动电极层5。感应电极层4由若干排横向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组成,驱动电极层5由若干排纵向间隔排列的驱动电极组成。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均由若干个菱形电极串联形成,菱形电极间隔设置,相邻菱形电极通过连接线连接,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相对交叉处为所述连接线,如图2所示。菱形电极和连接线均由银纳米线制备而成,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一端部的菱形电极通过位于柔性透明基底2上的电连接节点连接线型导电电极3。电连接节点分别位于柔性透明基底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公共边且两面的电连接节点位置相互不重叠,每一面的电连接节点与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的排数相同。

其中,柔性透明基底2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材料中的一种,其厚度为0.005~0.01mm,要求可见光透过率大于92%。

组成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的菱形电极的边长为5~10mm,连接线长度为1~5mm,连接线的线宽为0.4~1mm。银纳米线的直径在10~100nm,长度与直径比值在100~5000。通过打印、喷涂或印刷的方式进行感应电极层4和驱动电极层5的制备,感应电极层4和驱动电极层5的方块电阻控制在100-200欧姆范围内。

保护层选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材料中的一种,将柔性导电层保护在中间,起到防刮擦、保护导电层的作用。

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需要线型电极将其引出,即每一横排感应电极和每一竖排驱动电极都需要一根极细且非常薄的线型导电电极将其引到fpc电路板上,从而使信号导出。同一层面上有几条横向感应电极或纵向驱动电极,就需要几条线型导电电极引出。这条线型电极的每一根与每一横向或者竖向电极的首个菱形电极相连,沿着基底的边缘到达柔性透明基底2的其中一边。线性导电电极的厚度为0.001~0.1mm,线宽为0.1~1.0mm。为了与fpc电路板连接方便,上下两层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线型引出电极应到达基底的同一边,且上下不能重合,所有线应并列。同一层面上的线型电极应并列无限靠近,且不能有接触,互相之间有绝缘空隙。

柔性透明基底2正反两面的线型引出电极通过连接柔性电路板来外接驱动芯片。如图3所示,该柔性电路板中间有裂缝,可以分叉为两边,其中一边连接感应电极层4的线型导电电极,另一边连接驱动电极层5的线型导电电极。每一根线型导电电极引出电极都对于柔性电路板上的一个引脚。然后用双面胶贴合基底四周,可以遮挡住引出电极。最后用oca光学胶或者双面胶贴上保护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