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式标签和票卡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8138发布日期:2020-03-27 13:3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桌面式标签和票卡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rfid电子标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fid电子标签和电子票卡的检测写码设备。



背景技术:

标签可以用来标志产品或对产品分类,印刷业所称的标签,通俗称为“不干胶标签”。不干胶标签在生产或者贴标使用的时候通常是以料带(料盘)的形式使用,本专利中的rfid电子标签,是指料带上成卷的具备rfid功能的不干胶标签,以下简称标签;本专利中的rfid电子票卡,是指具备rfid功能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单张标签物,比如用于服装零售领域具备rfid识别功能的吊牌、卡片和织唛等,以下简称为票卡。不管是料带形式的标签还是单张形式的票卡,在生产时都需要对其自身所带的信息(包括印刷文字和电子信息)进行读写和/或检测校验,现有技术中,针对标签和票卡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来完成上述加工,成本较高且费时费力;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料盘式标签的测试设备,其料盘张紧后展开部分的料带的张紧力相同,比如公开号为:cn2091417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卷筒标签喷码系统,其公开了标签输送装置包括弹性接触的主动输送辊和从动输送辊,主动输送辊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以带动夹持在主动输送辊和从动输送辊之间的标签前行;可见其整个料带的张紧力相同,但是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标签内都含有能够储存很多数据信息的rfid芯片,所以其在收放卷时(特别是收卷)不能过紧,太紧容易对rfid芯片造成损坏;

而且,如需对堆叠的票卡进行单张加工或者性能检测、数据读取、写入和检测校验处理,必须将其按单张分离并有序输送,现有技术中,发卡时经常会出现多张卡同时发出的情况,此时会造成rfid读取错误,造成写码或检测失败的情况;比如公告号为:cn2084499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票卡检测传送装置,其改善单张票卡生产中因双张导致写码异常,通过增加一种厚度传感器来感应双张,当通过厚度传感器检测时,若发现是双张,厚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plc,plc控制电机停机处理;若距离传感器检测到双张时,距离传感器会发出信号给plc,plc发出剔废指令,通过上方吹气装置将双张票卡剔除,此设备的剔废会产生若干需要重新码放的票卡,使用不便;测试完毕后的票卡分类收集,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机械手完成,成本较高,而且,现有技术中票卡的写码或测试设备,都是体积比较庞大的,安装调试也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桌面式标签和票卡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能够适用于料带形式的标签和单张形式的票卡,能够完成标签和票卡的写入和/或检测校验,且设备为小型的能够置于桌面工作,使用方便,适用范围较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桌面式标签和票卡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写码设备能够置于桌面上工作,所述检测写码设备包括用于将堆叠放置的票卡单张发出的发卡机构、用于收集票卡的收卡机构、连接所述发卡机构和收卡机构的传送带以及用于绕制并张紧标签料带的放卷轴和收卷轴,所述收卷轴具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件;

所述标签料带和所述票卡的传输方向相同,以所述票卡的运动方向定义上游和下游,所述发卡机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游端部,所述收卡机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游的端部,所述票卡在所述传送带上传输,所述放卷轴位于所述发卡机构的上游,所述收卷轴位于所述收卡机构的下游,所述标签料带的展开部分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传输,所述放卷轴和收卷轴之间设有用于牵引所述标签料带传输的驱动机构;

所述发卡机构和收卡机构之间设有至少1组读写装置,所述读写装置用于对所述单张票卡或所述料带上的标签进行检测写码,所述读写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或下方,所述读写装置包括扫码器和/或rfid读写器;

所述收卡机构包括用于收集良品票卡并形成堆叠的第一收卡仓、收集坏品票卡的第二收卡仓和将所述票卡送入所述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的分票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末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互贴紧的主动辊和从动辊。

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压带辊,所述压带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上游,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所述压带辊用于压紧所述标签料带,使所述标签料带靠近所述传送带。

进一步地说,所述压带辊靠近所述传送带的张紧辊,且所述张紧辊能够带动所述压带辊旋转,所述压带辊和所述张紧辊构成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说,所述主动辊为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运动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能够驱动牵引所述标签料带以及能够驱动所述传送带。

进一步地说,所述发卡机构包括供票卡堆叠放置的料仓,所述料仓的下方设有用于输出票卡的发卡输送带,所述发卡输送带设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件,所述料仓的下游设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位于所述发卡输送带上方,且所述挡料板与所述发卡输送带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所述挡料板的下游设有反转轮,所述反转轮位于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反转轮与所述发卡输送带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反转轮设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件,所述反转轮的旋转方向为:所述反转轮离所述发卡输送带最近的点的运动轨迹的切向与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说,所述分票机构包括翻板,所述翻板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二收卡仓,所述翻板的下游设有所述第一收卡仓,所述翻板能够翻转,通过所述翻转形成的通道使所述票卡能够落入所述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

进一步地说,所述分票机构包括收料输送带和位于所述收料输送带上方的压料辊,所述收料输送带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游,所述第一收卡仓位于所述收料输送带的下游,所述翻板的翻转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翻板与所述传送带平行,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翻板与所述传送带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收卡仓包括接料平台和三个收料限位板,三个所述收料限位板合围设置构成落料区,收卡时,票卡落入所述落料区内,三个所述收料限位板能够根据票卡大小调整合围的面积大小。

进一步地说,所述读写装置包括扫码器和rfid读写器,且所述读写装置设有2组,其中,位于上游的1组所述读写装置用于给所述票卡或标签写入数据,位于下游的1组所述读写装置用于检测校验所述票卡或标签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桌面式标签和票卡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适用于料带形式的标签和单张形式的票卡,票卡通过发卡机构单张发出至传送带,发卡机构能够防止票卡重张发出,票卡在传送带上流转,流转时通过读写装置完成检测写码工作,根据检测写码结果分别通过分票机构送入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标签料带通过收放卷轴以及驱动机构牵引传输,并且通过写码装置对贴于所述标签料带上的标签进行检测写码,检查出坏品时,停机通过人工标记坏品,或者停机通过设备自动标记;一个设备能够完成标签和票卡的写入和/或检测校验,且设备能够置于桌面工作,使用方便,适用范围较广。

二、标签料带通过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夹持牵引驱动,虽然收卷轴具有动力,也能够完成料带的张紧传动,但是由于收卷张力、放卷阻尼和卷料旋转惯量的存在,使得单用收卷轴牵引无法均匀控制标签料带的张力,导致标签料带的传输不稳定,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将料带位于传送带上方用于测试的一段和收卷段的料带张力隔开,能够更好的控制料带传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三、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标签料带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夹持牵引驱动,此时,标签料带的张力可分为三段,一是放卷轴和压带辊之间的放卷段,二是压带辊和第一驱动机构之间的测试段,三是第一驱动机构和收卷轴之间的收卷段,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阻断放卷段的料带张力对测试段料带张力的影响(放卷轴的阻尼等影响),配合第一驱动机构使测试段的料带传动更加匀速稳定;

四、第一驱动机构与传送带共用一个驱动辊,同一个驱动辊能够实现传送带和标签料带的传送同步,起到稳定走料,阻断不均匀的料带张力的作用,而且能防止标签料带与传送带表面接触时产生摩擦而造成标签料带的污损;另外共用驱动辊能够精简设备结构,使桌面式检测写码设备体积更小。

五、发卡机构在料仓的出料口设有挡料板和反转轮,两者配合使用,通过调节挡料板第一间隙,控制票卡每次发出的数量在1至2张之间,可最大限度地增大第一间隙,降低调节难度,提高发卡顺畅度;反转轮具有弹性且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发卡输送带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当单张票卡通过反转轮和发卡输送带之间的第二间隙时,即使与反转轮接触,其传输也不会受阻,而当两张票卡同时发出时,由于反转轮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反转轮就会阻挡位于上方的票卡输出,同时位于下方的票卡通过发卡输送带能够顺利传送输出,将刚性的挡料板和柔性的反转轮结合使用,既能增强发卡机构对不同厚度和平整度的票卡的适用性,降低挡料板的调节难度,提高发卡成功率,又能防止票卡重张发出的情况出现;

六、分票机构包括能够翻转的翻板,通过翻板的翻转形成的通道使票卡能够落入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结构精简且分票动作迅速准确;还包括位于翻板下游的收料输送带和压料辊,票卡通过所述翻板的板面传输到收料输送带,再落入所述第一收卡仓,通过收料输送带能够扩大第一收卡仓的位置可设范围(给予第一收卡仓更多的设置安装空间),压料辊能够确保票卡得到较为稳定的(飞入所述第一收卡仓的)动力,减小落入第一收卡仓预设区域时的位置偏差。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的工作放置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写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隐藏收、放卷轴);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写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隐藏发卡机构);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写码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隐藏收、放卷轴);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写码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隐藏发卡机构);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3.1的a向局部视图(第一收卡机构收卡示意);

图4.2是图3.1的a向局部视图(第二收卡机构收卡示意);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发卡机构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发卡机构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卡机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b部放大图;

图12.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收卡仓的结构示意图(收卡仓内有票卡);

图12.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收卡仓的结构示意图(收卡仓内无票卡);

图13是第一收卡仓的收料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发卡机构1、料仓11、发卡输送带12、张紧辊121、反转轮13、调节板14、调节螺杆15、挡料板16、挡板固定块161、调节块162、调节螺栓163、料仓底板171、料仓侧板172、调节导柱173;

收卡机构2、第一收卡仓21、接料平台211、缺口2111、滑轨212、收料限位板213、214、215、限位部2151、立柱2152、安装部2153、驱动件216、光电传感器217、第二收卡仓22、分票机构23、翻板231、第一状态2311、第二状态2312、弧面2313、输送带232、导向板233、转轴234、压料辊235、夹角α;

传送带3、驱动辊31;

读写装置4、扫码器41、rfid读写器42、抽拉板43;

放卷轴51、收卷轴52;

驱动机构6、第一驱动机构61、主动辊611、从动辊612、压带辊62、滑块641、安装座642、定位杆643、压力弹簧644;

机座7;

工作台8;

票卡91和标签料带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桌面式标签和票卡两用型检测写码设备,如图1、图2.1和图2.2所示:检测写码设备能够置于工作台8的桌面上工作,所述检测写码设备包括用于将票卡91单张发出的发卡机构1、用于收集票卡的收卡机构2、连接所述发卡机构和收卡机构的传送带3以及用于绕制并张紧标签料带92的放卷轴51和收卷轴52,其中所述收卷轴设有驱动其转动收料的驱动件;

所述放卷轴、发卡机构、传送带、驱动机构、收卡机构和收卷轴排列设置于机座7,所述标签料带和所述票卡的传输方向相同,以所述票卡的运动方向定义上游和下游,所述发卡机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游端部,所述收卡机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游的端部,所述票卡在所述传送带上传输,所述放卷轴位于所述发卡机构的上游,所述收卷轴位于所述收卡机构的下游,所述标签料带的展开部分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传输,所述放卷轴和收卷轴之间设有用于牵引所述标签料带传输的驱动机构6;

如图2.1所示:所述发卡机构和收卡机构之间设有至少1组用于对所述单张票卡或所述料带上的标签进行检测写码的读写装置4,所述读写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或下方,所述读写装置包括扫码器41和/或rfid读写器42;

本实施例中,所述读写装置包括扫码器41和rfid读写器42,且所述读写装置设有2组,其中,位于上游的1组所述读写装置用于给所述票卡或所述标签写入数据,位于下游的1组所述读写装置用于检测校验所述票卡或所述标签的数据(rfid存储的数据)。

所述扫码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rfid读写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所述rfid读写器安装于抽拉板43,所述抽拉板能够收纳至所述传送带的下方以及能够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抽出,抽拉式结构设计,方便frid读写器的安装和调试。

如图2.2、图3.2和图3.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6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的末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互贴紧的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

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标签内都含有能够储存很多数据信息的rfid芯片,所以其在收放卷时(特别是收卷)不能过紧,太紧容易对rfid芯片造成损坏,而且,虽然收卷轴具有动力,也能够完成料带的张紧传动,但是由于收卷张力、放卷阻尼和卷料旋转惯量的存在,使得单用收卷轴牵引无法均匀控制标签料带的张力,导致标签料带的传输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能够将标签料带的张力分隔为多段,标签料带通过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夹持牵引驱动,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将料带位于传送带上方用于测试的一段和收卷段的料带张力隔开,能够更好的控制料带传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写码设备能够分别完成票卡和标签的检测写码,票卡的工作步骤为:票卡到达上游的1组读写装置,通过扫码器扫描票卡上的一维码或二维码,再(从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数据通过rfid读写器写入到票卡内;完成后票卡会通过下游的1组读写装置,同样先通过扫码器扫描票卡上的一维码或二维码,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出票卡内的数据,与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检测,最后按照测试结果放入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

成卷的料带上的标签的工作步骤为:标签料带通过收放卷轴以及驱动机构牵引传输,并且通过写码装置对贴于所述标签料带上的标签进行检测写码,检查出坏品时,停机通过人工标记坏品,或者停机通过设备自动标记(图未示出自动标记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多种方法能够实现自动标记的装置,比如采用双轴或三轴模组、或者机械手等技术手段);

其中,从数据库调取数据进行写码和校对,是本行业技术人员都了解的软件操作,也不是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内容,故不在此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辊为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运动的驱动辊31,所述驱动辊能够驱动牵引所述标签料带以及能够驱动所述传送带,即第一驱动机构与传送带共用一个驱动辊,同一个驱动辊能够实现传送带和标签料带的传送同步,起到稳定走料,阻断不均匀的料带张力的作用,而且能防止标签料带与传送带表面接触时产生摩擦而造成标签料带的污损;另外共用驱动辊能够精简设备结构,使桌面式检测写码设备体积更小。

为了使料带位于传送带上方的一段更加贴近传送带,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压带辊62,所述压带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上游,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所述压带辊用于压紧所述标签料带,使所述标签料带靠近所述传送带,所述进料端是指票卡进入传送带一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标签料带的传输稳定性,所述压带辊靠近所述传送带的张紧辊121,且所述张紧辊能够带动所述压带辊旋转,所述压带辊和所述张紧辊构成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标签料带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夹持牵引驱动,标签料带的张力可分为三段,一是放卷轴和压带辊之间的放卷段,二是压带辊和第一驱动机构之间的测试段,三是第一驱动机构和收卷轴之间的收卷段,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阻断放卷段的料带张力对测试段料带张力的影响(放卷轴的阻尼等影响),配合第一驱动机构使测试段的料带传动更加匀速稳定。

如图3.2和3.3所示:所述从动辊的两端穿套于滑块641,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安装座642,且所述滑块能够带动所述从动辊靠近或远离所述驱动辊31,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还设有定位杆643和压力弹簧644,垂直向上拔起定位杆,然后旋转90度,能够抬起所述从动辊使之远离所述驱动辊31并锁定抬起状态,便于穿料操作,压力弹簧用于提供从动辊与驱动辊之间的压力,可以通过更换弹簧得到不同的压力。

所述收卡机构,如图3.1、图4.1和图4.2所示:包括用于收集良品票卡的第一收卡仓21、收集坏品票卡的第二收卡仓22和将所述票卡送入所述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的分票机构23,票卡通过发卡机构单张发出至传送带,票卡在所述传送带上流转,流转时通过读写装置完成检测写码工作,然后根据检测写码结果分别通过分票机构送入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

所述分票机构包括翻板231,所述翻板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二收卡仓,所述翻板的下游设有所述第一收卡仓,所述翻板能够翻转,通过所述翻转形成的通道使所述票卡能够落入所述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

本实施例中的翻板也可以为伸缩结构(图未示出),通过伸缩改变翻板的位置,从而构成不同的通道实现票卡的分类放置。

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调整所述第一收卡仓的位置(给予第一收卡仓一定的设置安装空间),所述分票机构包括收料输送带232和压料辊235,所述收料输送带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游,所述第一收卡仓位于所述收料输送带的下游,所述翻板的翻转具有第一状态2311和第二状态2312,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翻板与所述传送带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或略低,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翻板与所述传送带具有夹角α;

本实施例中,如图4.1所示:所述压料辊235设有三个,分别位于所述收料输送带的进票端、出票端和中间段,压料辊的作用是保证票卡在收料输送带上的稳定传输,尤其是位于出票端的压料辊,其作用是确保票卡得到较为稳定的(飞入所述第一收卡仓的)动力,减小落入第一收卡仓预设区域时的位置偏差,实际压料辊235的数量是不限的,只要有至少一个也能够实现;

当用于票卡的检测写码时,所述压料辊工作,当用于料带式标签的检测写码时,所述压料辊需要抬起(使其离开输送带)或者拆下。

如图4.1所示:第一状态下,所述票卡通过所述翻板的板面传输到所述收料输送带,再落入所述第一收卡仓;

如图4.2所示:第二状态下,由于翻板翻起,所述票卡从传送带的末端与所述翻板之间的缝隙落入所述第二收卡仓。

本实施例实施时,为了使票卡能够准确的落入第二收卡仓,所述第二收卡仓的上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233,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方,所述导向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翻板,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收卡仓;票卡离开所述传送带落入第二收卡仓,由于惯性的作用,票卡容易飞出,通过所述导向板能够引导所述票卡落入第二收卡仓。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板如图5所示:翻板23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34,所述翻板以及所述转轴能够整体沿所述转轴的轴线往复转动,所述转轴连接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件,所述翻板的下表面为弧面2313。

所述发卡机构,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供票卡堆叠放置的料仓11,所述料仓的下方设有用于输出票卡91的发卡输送带12,所述发卡输送带设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件(图未示出);

所述料仓设有挡料板16,所述挡料板位于所述发卡输送带上方,所述挡料板与所述发卡输送带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且所述挡料板能够上下位移,以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定义,在所述挡料板的下游设有反转轮13,所述反转轮位于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反转轮与所述发卡输送带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反转轮设有驱动其旋转的驱动件(图未示出),所述反转轮的旋转方向为:所述反转轮离所述发卡输送带最近的点的运动轨迹的切向与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反;

简单的说,如图10和图11所示:反转轮13与挡料板16配合使用能够防止重张发卡的情况出现,票卡通过发卡输送带传输发卡,首先通过调节挡料板第一间隙对票卡进行第一步阻挡,控制票卡发出的数量在1至2张之间,然后再通过反转轮阻挡重张;

由于反转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反,且反转轮具有弹性以及发卡输送带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并且票卡与发卡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比票卡与反转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如果单张票卡通过第二间隙,即使与反转轮接触,其传输也不会受阻,而如果有两张票卡同时发出时,由于反转轮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反转轮就会阻挡位于上方的票卡输出,同时位于下方的票卡通过发卡输送带能够顺利传送输出,以此实现防止票卡重张发出的情况,将刚性的挡料板和柔性的反转轮结合使用增强了发卡机构对不同厚度和平整度的票卡的适用性,降低了挡料板的调节难度,且提高发卡成功率。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料仓包括调节板14和调节螺杆15,所述调节板设有2个且对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具有相反旋向的螺纹,两个所述调节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能够驱动两个所述调节板分别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可以调节两块调节板的间距(调节料仓的宽度),以此,使之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票卡,并且此调节并不会改变料仓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料仓还包括料仓底板171和两个料仓侧板172,两个所述料仓侧板平行且对向设置,两个所述料仓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导柱173,两个所述调节板可滑动安装于所述调节导柱且能够沿所述调节导柱滑动,再通过所述调节螺杆能够顺畅的调节所述调节板之间的距离。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板的上下移动的结构为:包括挡板固定块161和调节块162,所述挡板固定块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料仓侧板,所述挡料板固定连接与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连接于所述挡板固定块,且通过调节螺栓163调节调节块的上下位置,具体调节结构为:调节螺栓的头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挡板固定块,且所述调节螺栓能沿其轴线旋转,所述调节螺栓于所述调节块螺纹连接,旋动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来调节所述调节块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所述挡料板的上下位置(即调节第一间隙的大小);

第一间隙的调整尺寸是大于单张所述票卡且略小于两张所述票卡的厚度,优先确保发卡顺畅,在未使用反转轮的情况下,允许偶尔出现票卡重张发出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板为刚性材料,为了使票卡在到达料仓的出料口之前在传输方向错开位置,避免卡票的情况,所述挡料板靠近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为朝所述发卡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弯曲。

所述反转轮与所述发卡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第二间隙的调整尺寸为略大于单张所述票卡的厚度且小于两张所述票卡的厚度。

所述反转轮的外周包覆有硅胶。

所述发卡输送带为高导电性橡胶皮带。

如图12.1和图12.2所示:所述第一收卡仓21包括接料平台211和三个收料限位板213、214、215,三个所述收料限位板合围设置构成落料区,收卡时,票卡落入所述落料区内,三个所述收料限位板能够根据票卡大小调整合围的面积大小;

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收料限位板可拆卸连接于机座7的底板或侧板上,所述可拆卸为磁铁吸附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接料平台211具有避开所述收料限位板的缺口2111,接料平台上下移动接料,而收料限位板是固定不动的;

如图13所示:其中限位板215包括限位部2151、立柱2152和安装部2153,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立柱的一端,且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座,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立柱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为从所述立柱向水平方向延伸构成,所述延伸方向为一个或2个方向,通过立柱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接料平台上缺口的大小,以防止缺口过大造成接料平台上票卡堆叠不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卡仓设有滑轨212,所述接料平台21能够沿所述滑轨上下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收卡仓设有能够驱动接料平台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件216,本实施例中,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件为皮带驱动,但不限于此。

如图12.2所示:所述第一卡仓的口部设有检测票卡堆叠高度的光电传感器217,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对所述票卡堆叠产生的遮挡进行感应,第一收卡仓能够根据其内的票卡堆叠的厚度来调整下降位移,使已经堆叠的票卡与收料输送带的落差始终固定,即每张票卡下落的距离是固定的。所述第一收卡仓还配备了三个收料限位板。收料限位板通过底部安装的磁铁固定在设备底板或侧板上,可以根据票卡大小调整位置。这三个可调挡板与收卡仓靠近传送带一侧的仓壁在接料平台上方形成一个在票卡平面四个方向都有限位作用的落料区,能够有效的控制票卡的堆叠整齐度。当一张票卡落入该区域,即能与之前落下的票卡形成堆叠。

本实施例中用于传输所述票卡的所述传送带为真空吸附式传送带,真空吸附式传送带能够保证票卡在传送带上传输时的稳定性,不会由于空气流动等影响发生偏移,或者掉出传送带;

另外,标签料带传输时,开启真空功能,将料带吸附于传送带,使料带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并且贴紧于传送带能够使检测写码更加可靠(标签靠读写器更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检测写码设备能够分别完成票卡和标签的检测写码,票卡的工作步骤为:如图3.1所示,票卡91到达上游的1组读写装置,通过扫码器扫描票卡上的一维码或二维码,再(从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数据通过rfid读写器写入到票卡内;完成后票卡会通过下游的1组读写装置,同样先通过扫码器扫描票卡上的一维码或二维码,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出票卡内的数据,与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检测,最后按照测试结果放入第一收卡仓或第二收卡仓;

成卷的料带上的标签的工作步骤为:标签料带通过收放卷轴以及驱动机构牵引传输,并且通过写码装置对贴于所述标签料带上的标签进行检测写码,检查出坏品时,停机通过人工标记坏品,或者停机通过设备自动标记;

其中发卡机构的工作步骤,如图10和图11所示:票卡91堆叠放置于料仓,在发卡输送带的驱动下往下游传输,在前进过程中会遇到挡料板16的阻碍,由于挡料板底端弧形结构的阻挡作用,票卡会在传输方向错开,最下层的票卡受到的驱动力最大而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最先到达料仓的出料口。理论上,只要挡料板与发卡输送带之间的第一间隙大于一张票卡且小于两张票卡的厚度,票卡就能以单张发出。但实际上票卡的厚度并不是固定的,边缘平整度也可能不佳,且发卡输送带有弹性,导致第一间隙是变化的,为避免卡票,第一间隙不易过小,一般设为大于一张票卡且略小于两张票卡厚度。优先确保发卡顺畅,在未使用反转轮的情况下,允许偶尔出现票卡重张发出的情况。反转轮的作用是将重张发出的票卡挡在出料口内。反转轮的旋转方向与发卡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反,与发卡输送带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由于反转轮具有弹性并且票卡与发卡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比票卡与反转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单张票卡通过第二间隙时,即使与反转轮接触,其传输也不会受阻,而当两张票卡同时发出时,由于反转轮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票卡之间的摩擦力,反转轮就会阻挡位于上方的票卡,不让其完全发出,直至下方的票卡顺利通过第二间隙。以此实现防止票卡重张发出的情况;第二间隙的调整尺寸为略大于单张票卡且小于两张票卡的厚度。

如图4.1和图4.2所示:分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翻板通过其翻转具有第一状态2311和第二状态2312,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翻板与所述传送带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或略低,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翻板与所述传送带具有夹角α;如图4.1所示:第一状态下,所述票卡通过所述翻板的板面传输到所述收料输送带,再落入所述第一收卡仓;如图4.2所示:第二状态下,由于翻板翻起,所述票卡从传送带的末端与所述翻板之间的缝隙落入所述第二收卡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