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废弃地土地功能置换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45569发布日期:2020-06-09 20: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矿业废弃地土地功能置换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矿业废弃地的目标用地以及影响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指标因素;其中,所述目标用地为将所述矿业废弃地进行再生利用转化为的用地;

根据所述指标因素建立将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可拓决策模型,进而得到将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

根据所述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实现所述矿业废弃地的功能置换决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指标因素建立将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可拓决策模型,进而得到将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包括:

采集所述指标因素的实地勘测数据,根据所述实地勘测数据计算所述指标因素的数值;

根据所述指标因素的数值构建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物元模型;

根据所述物元模型计算所述指标因素与各个适宜性等级的关联程度;

构建关联度矩阵,计算所述指标因素的权重;

根据所述指标因素与各个适宜性等级的关联程度和所述指标因素的权重,计算得到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标因素的数值构建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物元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指标因素的适宜性分级规则,确定所述指标因素的适宜性等级;

根据所述指标因素的数值与所述适宜性等级,确定所述指标因素的经典域和节域;

根据所述指标因素的经典域和节域构建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物元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物元模型计算所述指标因素与各个适宜性等级的关联程度,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指标因素与各个适宜性等级的关联程度km:

其中,vn代表第n个指标因素,vpn代表实测数值vn经离差标准化后的标准值,[αn(x),βn(x)]代表所述指标因素的经典域,[αpn(x),βpn(x)]代表所述指标因素的节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关联度矩阵,计算所述指标因素的权重,包括:

将所述指标因素与各个适宜性等级的关联程度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采用改进的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关联度矩阵,并采用e0/5~e8/5指数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a,以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标因素与各个适宜性等级的关联程度和所述指标因素的权重,计算得到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包括:

通过下式计算得到所述矿业废弃地置换为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

其中,ωn为所述指标因素vn的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实现所述矿业废弃地的功能置换决策,包括:

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和所述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确定所述矿业废弃地隶属的适宜性等级,并通过所述隶属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反映所述矿业废弃地属于该适宜性等级的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住宅建设用地、公园旅游用地、科研办公用地、商业服务用地;

所述住宅建设用地、科研办公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指标因素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社会因素、区位因素、生态因素、建筑因素;

所述公园旅游用地的指标因素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社会因素、区位因素、生态因素、文化因素;

所述住宅建设用地的社会因素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人口分布,所述住宅建设用地的区位因素包括:公共交通覆盖和商业集聚度,所述住宅建设用地的生态因素包括:地形坡度、地质灾害风险度和重金属污染度,所述住宅建设用地的建筑因素包括:结构可实施性;

所述公园旅游用地的社会因素包括:商业服务可达性和文化旅游集聚度,所述公园旅游用地的区位因素包括:公共交通覆盖和距道路距离,所述公园旅游用地的生态因素包括: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地质灾害风险度和景观优美度,所述公园旅游用地的文化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教育价值;

所述科研办公用地的社会因素包括:商业服务可达性和人口服务,所述科研办公用地的区位因素包括:公共交通覆盖和距主要公路距离,所述科研办公用地的生态因素包括:地形坡度、地质灾害风险度和地质条件,所述科研办公用地的建筑因素包括:结构可实施性;

所述商业服务用地的社会因素包括:商业集聚度和人口服务,所述商业服务用地的区位因素包括:公共交通覆盖和距镇中心距离,所述商业服务用地的生态因素包括:地形坡度、地质灾害风险度和地质条件,所述商业服务用地的建筑因素包括:结构可实施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所述指标因素的实地勘测数据,根据所述实地勘测数据计算所述指标因素的数值,包括:

所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或商业服务可达性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a=各个公共设施权重,l=公共设施到基地距离,d=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

所述商业集聚度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dmax=商业与地块最大距离,di=地块与商业距离;

所述地质灾害风险度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s=基地周边标准距离灾害点数量,d=标准面积;

所述景观优美度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山水环境权重,l=山水环境到基地距离,la=感知不敏感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因素的适宜性分级规则包括: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业废弃地土地功能置换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矿业废弃地的目标用地以及影响矿业废弃地置换为目标用地的指标因素;其中,目标用地为将矿业废弃地进行再生利用转化为的用地;根据指标因素建立将矿业废弃地置换为目标用地的可拓决策模型,进而得到将矿业废弃地置换为目标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根据适宜性等级的关联度实现矿业废弃地的功能置换决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矿业废弃地土地功能置换的评价方法较为主观,缺少量化依据的问题,为矿业废弃地功能置换决策提供量化比较依据,提高矿业废弃地功能置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满潮;李晓丹;杨灏;戴华阳;冯焕坤;李昕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满潮
技术研发日:2020.01.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