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件及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5673发布日期:2020-06-09 19:5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电子组件及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配件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组件及保护壳。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一般显示屏都比较大,尽管外壳采用塑料或者合金等材质制成,做的比较结实了,但是出于对美观性、产品整体轻薄、携带性的考虑,一般也不会将外壳做的特别大或者特别厚重,这就导致了电子设备会存在易碎以及易刮伤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用户对电子设备外壳完整性的要求较高,综上种种原因,很多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一般会额外套设一个保护套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常规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套在与电子设备卡接配合后,常见的拆卸方式包括利用手指摩擦电子设备表面推出电子设备的方式,此种方式取出难度大,手指摩擦疼,且电子设备屏幕受力,容易对电子设备表面部件产生破坏;另外一种常见方式为手指拿着电子设备头部硬拔出,此种方式非常容易误触侧边音量开关,对电子设备本身产生伤害。由此可见,常规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套在与电子设备卡接配合后,难于分离,不方便保护套的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主壳体以及推杆组件;其中,所述主壳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电子设备;所述推杆组件嵌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与所述容置槽相邻设置,所述推杆组件的部分结构可滑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用于顶出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的电子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所述电子设备可设于所述保护壳主壳体的容置槽内,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部分结构可被所述推杆组件顶出所述容置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在装入电子设备后,可利用推杆组件将电子设备顶出,其结构以及操作方式都非常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将电子设备取出于保护壳,降低了取出过程中对电子设备造成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电子组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子设备被推杆组件顶出容置槽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保护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中保护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电子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电子组件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电子组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组件包括保护壳100以及电子设备200;其中,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为保护壳100与电子设备200安装配合在一起的状态示意图。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包括主壳体110以及推杆组件120,所述主壳体1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侧面11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具体而言,所述主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设有容置槽1111,所述容置槽1111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200。所述推杆组件嵌120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1并与所述容置槽1111相邻设置,所述推杆组件120的部分结构可滑动伸入所述容置槽1111内,用于顶出安装于所述容置槽1111内的电子设备200。请参阅图4,图4是电子设备被推杆组件顶出容置槽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在电子设备200被推杆组件120顶出容置槽1111一定距离后,使用者在再通过手将电子设备200彻底与保护壳100分离,避免保护壳100与电子设备200卡合的太紧而不容易取出电子设备200。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1中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保护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容置槽1111包括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16以及第三侧壁117。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5和所述第二侧壁116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17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5和所述第二侧壁116;所述第一侧壁115和所述第二侧壁116的长度均小于待安装于容置槽内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所述第一侧壁115和所述第二侧壁116在远离第三侧壁117的一端形成的缺口作为避让口,以方便电子设备200与保护壳100的配合和分离。所述推杆组件120部分结构可从所述第三侧壁117滑动伸入所述容置槽1111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主壳体110内还嵌设有可充电电池(图中未示),所述容置槽1111的第三侧壁117上设有连接端子114,所述连接端子114朝向垂直所述第三侧壁117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端子114的内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14的露出端用于与电子设备200的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可通过所述连接端子114为电子设备200充电。其中,所述连接端子114可以为usb端子,所述usb端子用于与电子设备200的usb接口210配合插接。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在所述第一侧壁115远离所述容置槽1111的底壁118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容置槽1111内部延伸的第一卡合壁1151;与之对应地,在所述第二侧壁116远离所述容置槽1111的底壁118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容置槽1111内部延伸的第二卡合壁1161;所述第一卡合壁1151和所述第二卡合壁1161为倒钩结构,所述第一卡合壁1151和所述第二卡合壁1161用于从电子设备200相对的两侧将电子设备200卡合固定于所述容置槽1111内。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所述容置槽1111的底壁118设有电子设备摄像头的避让槽1181,所述避让槽1181位于所述容置槽1111远离所述第三侧壁117的一端,并贯穿所述主壳体110的侧面113以及底壁118。避让槽1181的作用是,在电子设备200与保护壳100之间在x方向上插拔时,避让电子设备200的摄像头230(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9,图9是图5中保护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主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设有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三侧壁117设有第二滑槽102,所述第一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滑槽102相互连通,所述推杆组件120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01和所述第二滑槽102,且所述推杆组件120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滑槽101并可在所述第一滑槽101内滑动,所述推杆组件120的另一端可滑动伸出或者收回于所述第二滑槽102。

可选地,所述推杆组件120包括推杆121以及滑块122;所述推杆121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滑槽101,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01内并与所述滑块122连接;所述滑块122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102内,并可在所述推杆121的带动下滑动伸出或者收回于所述第二滑槽102。其中,所述推杆121和所述滑块122可以是粘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在装入电子设备后,可利用推杆组件将电子设备顶出,其结构以及操作方式都非常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将电子设备取出于保护壳,降低了取出过程中对电子设备造成损伤的风险。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电子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子组件保护壳100的主壳体110的第二表面112还嵌设有电子绘图板130,所述电子绘图板130与所述连接端子140连接,并可通过所述连接端子140实现与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其中,电子绘图板130上的信息可以存储或者说发送到电子设备200中,或者电子设备200的处理器可以被用作为电子绘图板130的控制电路。

可选地,电子绘图板130可以为液晶手写板或者数位板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其中,液晶手写板的主要结构包括液晶屏(膜)131以及pcba(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的简称,也就是说pcb空板经过smt上件,或经过dip插件后形成控制电路板,简称pcba)等。其中液晶屏131从上到下分别由雾膜,ito,液晶,ito,黑膜组成,膜材的选择和液晶的配方决定着产品的字迹粗细,颜色,亮度,对比度,耐书写性,耐老化性。液晶屏131里的液晶一般为双稳态胆甾型液晶,胆甾型液晶呈扁平状,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fc态:分子长轴垂直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p态: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沿层的法线方向便会排列成螺旋状结构。胆甾相液晶的螺纹距离可通过手性聚合物调节,当达到450nm-530nm的时候,字迹呈蓝绿色,当达到530-600的时候呈黄绿色,通过手性聚合物的不同比例来调成想要的颜色。fc态时,光线直接穿过液晶层,被最下层的黑膜吸收,呈现出来的就是完全的黑态;当我们的手指按压液晶屏131时,液晶受压力挤压翻转,翻转后的区域就是p态,自然光线照射液晶层被翻转区域的时候,只有和液晶螺纹距离一样波长的光线被反射出去,其余颜色被吸收,形成相应颜色的字迹。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110的第二表面112还设有按键132,所述按键132与pcba连接,用于控制液晶屏131的工作状态。其中,按键132可以包括清空键、保存键、电源键等(电源键控制电子绘图板的通断电,清空键用于液晶屏131已经绘制的图像擦除,保存键用于实现保存文本的功能)。当按下电子绘图板130上的清空键时,pcba(图中未示)对液晶屏131进行通电,翻转后的区域受电压刺激回复到fc态。fc态和p态就是所谓的双稳态,fc态和p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都可通过驱动电压来实现。

其中,数位板通常是由一块板子和一支压感笔(即手绘笔133)组成,请参阅图11,图11是图10中电子组件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数位板硬件上采用的是电磁式感应原理,在光标定位及移动过程中,完全是通过电磁感应来完成的。数位板的板子内,有一块电路板,俗称天线板,上面有横竖均衡排列的铜线条,将数位板切割成一定数量的正方形,板面上方产生均衡的纵横交错的磁场,笔尖在数位板上移动的时候,切割磁场,从而产生电信号,通过多点定位,数位板芯片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数位板笔尖的位置。因此数位板光标移动过程中笔不需要接触数位板就可以移动,感应高度一般为15毫米。有源无线的数位板原理和无源无线的有一定区别,有电池的手绘笔133本身可以释放出一定的磁场,而无电池的手绘笔133则通过将数位板产生的磁场反射来完成。压感产生于笔中的压力电阻,压感通过磁场信号反馈到数位板上。在本实施例中,主壳体110的侧面113设有容纳孔1131,所述手绘笔133可插设于所述容纳孔1131内,其中,图10中为手绘笔133插设于容纳孔1131内的状态;图11中为手绘笔133位于容纳孔1131外部的状态。当然,在电子绘图板130为液晶手写板的结构中,也可以配合手绘笔133使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保护壳,一方面可以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防止因跌落、撞击等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具有电子绘图板的功能,方便用户开会时记录会议记录,外出时绘制美好风景等等,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乐趣,拓展了保护壳的功能,满足了用户更多的需求,使得保护壳功能多元化。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壳可以同时实现充电宝、电子绘图板以及对电子设备保护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