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6929发布日期:2021-05-11 17:0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鼠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标装置。



背景技术:

鼠标装置作为计算机的一种重要的外接输入设备,其允许用户通过移动鼠标装置来达到快速的移动计算机屏幕上的鼠标(cursor),以及允许用户通过鼠标装置的操作,来对计算机进行确认、取消等快捷的输入操作。因此,鼠标装置极大的提高了用户操作计算机的便利性。

现有的鼠标的按键一般使用悬臂式设计。用户在按压按键时,可利用以塑料制成的按键本身的弹性使按键变形而触发开关;放开按键后,可利用按键本身的弹性使按键恢复到初始位置。然而,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容易因为零件的制造公差及组装公差的累积,在大量生产时出现空行程或过压的问题,造成按键触发力量及手感不稳定。同时,使用者若想成功触发开关,所施加的力量必须大于可触发开关的力量加上按键弹性变形的应力,使得追求轻量按键触感的设计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鼠标装置,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鼠标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种鼠标装置包含壳体、开关、按键以及偏置组件。壳体于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开关位于容置空间。按键覆盖壳体,并包含枢接部以及触发部。枢接部与壳体枢接。触发部延伸至容置空间。偏置组件位于枢接部与触发部之间,并对按键在鼠标装置的前后轴向施加推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鼠标装置进一步包含抵靠结构。抵靠结构在容置空间外位于按键的一侧。偏置组件接触抵靠结构与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按键进一步包含延伸部。抵靠结构连接延伸部。偏置组件抵接于抵靠结构与壳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抵靠结构可移动地衔接延伸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延伸部为螺杆。抵靠结构为螺帽。偏置组件抵接于抵靠结构与壳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偏置组件为弹簧,套设于延伸部外。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含挡墙。延伸部朝向挡墙延伸。偏置组件抵接于抵靠结构与挡墙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抵靠结构为按键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通孔。按键进一步包含凸柱。凸柱经由通孔延伸至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具有两导引壁。两导引壁突伸至容置空间,并分别连接通孔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外表面局部地朝向容置空间下陷而形成凹陷部。壳体还具有枢接孔位于凹陷部内。枢接部在凹陷部内与枢接孔枢接。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鼠标装置中,按键是以枢接部枢接壳体,因此用户在按压按键时不需克服采用悬臂式设计的现有按键所产生的弹力。即使有零件的制造公差及组装公差的累积,本发明的按键也可凭借本身的重力与开关维持接触的状态。由此,本发明的按键不仅不会有空行程跟过压的问题,还可达成轻量触感的设计要求。再者,通过在本发明的鼠标装置中设置偏置组件以对壳体与按键施力,可以使得按键保持接触开关。由此,即便本发明的鼠标装置被晃动或倒置,仍可以使按键保持接触开关而不会晃动。

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想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显而易见,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示出图1中的鼠标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示出图1中的鼠标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示出图1中的鼠标装置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鼠标装置

110壳体

111底壳

112顶壳

112a挡墙

112b通孔

112c导引壁

112d凹陷部

112d1枢接孔

113外盖

120电路板

121开关

130、230按键

131枢接部

132触发部

133、233延伸部

134凸柱

140偏置组件

150、235抵靠结构

a1前后轴向

a2上下轴向

s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00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示出图1中的鼠标装置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绘示图1中的鼠标装置100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与图2所示,鼠标装置100包含壳体110、电路板120、按键130以及偏置组件140。壳体110包含底壳111、顶壳112以及外盖113。底壳111与顶壳112可拆卸地组装,且容置空间s形成于底壳111与顶壳112之间。外盖113可拆卸地组装于顶壳112远离底壳111的一侧,并构成鼠标装置100的外观面的至少一部分。电路板120位于容置空间s,且其上设有开关121。按键130覆盖顶壳112,并包含枢接部131以及触发部132。枢接部131与顶壳112的枢接孔112d1(见图3)枢接。具体来说,顶壳112的外表面(即,顶壳112相反于容置空间s的表面)局部地朝向容置空间s下陷而形成凹陷部112d(见图2),而枢接孔112d1位于凹陷部112d内。换言之,按键130的枢接部131是在凹陷部112d内与枢接孔112d1枢接。另外,顶壳112的外表面的前段与后段分别由按键130与外盖113所覆盖,因此按键130与外盖113共同构成了鼠标装置100的平滑上外观面,并遮住于下方的凹陷部112d。触发部132延伸至容置空间s。偏置组件140位于容置空间s外以及枢接部131与触发部132之间,并对按键130在鼠标装置100的前后轴向a1朝前施力,致使触发部132保持接触开关121。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偏置组件140对按键130相对于枢接部131施以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因此会使得按键130的触发部132在鼠标装置100的上下轴向a2提供稳定的向下力。

通过前述结构配置,用户在按压按键130时并不需克服采用悬臂式设计的现有按键所产生的弹力,因此,即使有零件的制造公差及组装公差的累积,本实施方式的按键130也可凭借本身的重力与开关121维持接触的状态。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按键130不仅不会有空行程跟过压的问题,还可达成轻量触感的设计要求。

如图1与图2所示,鼠标装置100进一步包含抵靠结构150。抵靠结构150连接按键130,并位于容置空间s外。偏置组件140接触抵靠结构150与壳体110的顶壳112。具体来说,请参照图3以及图4。图4为示出图1中的鼠标装置100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按键130进一步包含延伸部133位于容置空间s外。抵靠结构150连接延伸部133。具体来说,延伸部133在鼠标装置100的前后轴向a1实质上朝后延伸。延伸部133在鼠标装置100的上下轴向a2较枢接部131靠近上方。另外,壳体110的顶壳112包含挡墙112a位于容置空间s外。挡墙112a位于凹陷部112d内,并由凹陷部112d的底部在鼠标装置100的上下轴向a2朝上延伸。如图2所示,挡墙112a实质上呈片状。延伸部133朝向挡墙112a延伸。偏置组件140抵接于抵靠结构150与挡墙112a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墙112a位于按键130的枢接部131与延伸部133之间。通过此结构配置,可有效缩短挡墙112a与按键130的延伸部133之间的距离,从而可缩小偏置组件140而达到节省零件成本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130的延伸部133为螺杆。抵靠结构150为螺帽。螺杆与螺帽相互螺合。换言之,按键130的延伸部133与抵靠结构150相互螺合。偏置组件140可抵接于螺帽与顶壳112的挡墙112a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偏置组件140为弹簧(例如,压缩弹簧),且套设于按键130的延伸部133外。由此,偏置组件140可对壳体110的顶壳112与按键130(经由抵靠结构150)施以可使两者相靠近的力量,且按键130的延伸部133也可对偏置组件140进行限位。

通过前述结构配置,可以使得按键130的触发部132保持接触开关121,因此即便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00被晃动或倒置,仍可以使按键130保持接触开关121而不会晃动。

另外,由于按键130的延伸部133与抵靠结构150相互螺合,代表抵靠结构150可移动地衔接延伸部133。因此,通过相对于延伸部133转动抵靠结构150,用户即可调整抵靠结构150与顶壳112的挡墙112a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偏置组件140施加在壳体110的顶壳112与按键130(经由抵靠结构150)的力量。

在实际应用中,鼠标装置100可进一步包含垫圈(图未示)。垫圈可抵接于偏置组件140与抵靠结构150/挡墙112a之间。由此,即可有效地避免偏置组件140与抵靠结构150/挡墙112a之间的磨损。

另一方面,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110的顶壳112具有通孔112b。按键130进一步包含凸柱134。凸柱134经由此通孔112b延伸至容置空间s。由图2与图3可以看出,由于按键130被按压时是以枢接部131为转轴相对于顶壳112摆动,因此顶壳112的通孔112b在垂直于枢接部131的轴向的平面(例如,图2所呈现的平面)上具有最大宽度,以容许穿过通孔112b的凸柱134在随着按键130摆动时不会碰撞通孔112b的内壁。

如图2与图4所示,壳体110的顶壳112还具有两导引壁112c。导引壁112c突伸至容置空间s,并分别连接通孔112b的相对两侧。通过此结构配置,可以有效地辅助限位按键130的凸柱134,从而避免按键130进行非以枢接部131为转轴的摆动。为了达到前述限位功能,两导引壁112c之间的距离小于通孔112b的前述最大宽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键130也可取消凸柱134的配置。在顶壳112上且与容置空间s连通的通孔112b可形成于容置空间s外的挡墙112a上,并供按键130的延伸部133穿过。在顶壳112上且位于容置空间s的两导引壁112c也可设置于容置空间s外的挡墙112a上,并分别连接通孔112b的相对两侧。由此,同样可达到前述避免按键130进行非以枢接部131为转轴的摆动的目的。

请参照图5。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2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抵靠结构235为按键23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抵靠结构235构成凹陷部112d的壁面。偏置组件140抵接于抵靠结构235与顶壳112的挡墙112a之间。偏置组件140为压缩弹簧,套设于按键130的延伸部233外,且其一端抵接于顶壳112的挡墙112a。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延伸部233不具有外螺纹。通过对按键230在鼠标装置100的前后轴向a1朝前施力,偏置组件140即可对按键230相对于枢接部131施以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因此会使得按键230的触发部132在鼠标装置100的上下轴向a2提供稳定的向下力。

需说明的是,偏置组件140并不限于以上述的方式设置于鼠标装置100中。在实际应用中,偏置组件可为包含可相互吸引的两磁吸件的组件,且此两磁吸件分别设置于顶壳112与按键130上,同样可达到对顶壳112与按键130施以可使两者相靠近的力量的目的。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本发明的鼠标装置中,按键是以枢接部枢接壳体,因此用户在按压按键时不需克服采用悬臂式设计的现有按键所产生的弹力。即使有零件的制造公差及组装公差的累积,本发明的按键也可凭借本身的重力与开关维持接触的状态。由此,本发明的按键不仅不会有空行程跟过压的问题,还可达成轻量触感的设计要求。再者,通过在本发明的鼠标装置中设置偏置组件以对壳体与按键施力,可以使得按键保持接触开关。由此,即便本发明的鼠标装置被晃动或倒置,仍可以使按键保持接触开关而不会晃动。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而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