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85689发布日期:2020-12-22 13:5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控制、交通信号优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显。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复杂多样,交通问题表征形式各不相同,优化策略、国标规范、应用案例也多种多样。

交通拥堵时,相关技术中均是专家人工分析,制定策略。然而,该方式效率低下,需要一种简单快捷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以下问题:根据问题表征现象正确识别交通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供优化策略,并依照国标规范的要求实施该优化策略来缓解交通拥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交通问题;

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

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

将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所述国标规范以及所述应用案例输出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标交通问题,包括:

获取拥堵现象特征后,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所述目标交通问题;或,

响应于对交通问题的输入操作,得到所述目标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包括:

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和多个交通问题的相关度;

根据相关度对所述多个交通问题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输出多个候选交通问题;

响应于对候选交通问题的选择操作,将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作为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匹配度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和多个交通问题的相关度:

所述匹配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所述候选交通问题的个数,每个候选交通问题对应多种拥堵现象特征;i表示第i个问题,xij表示第i个问题在第j种拥堵现象特征的量化值,所述交通问题库中的各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特征为yi,yi=0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不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yi=1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第j个拥堵现象特征上的平均值,表示所述n个交通问题在所有拥堵现象特征取值的平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对候选交通问题的选择操作,将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作为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多个候选交通问题中,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相关度并非最大值,则提高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相关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包括:

通过匹配度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拥堵现象特征与交通问题库中的各候选交通问题之间的匹配度;

所述匹配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所述候选交通问题的个数,每个候选问题对应多种拥堵现象特征;i表示第i个问题,xij表示第i个问题的第j种拥堵现象特征,所述交通问题库中的各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表征为yi,yi=0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不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yi=1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第j个拥堵现象特征上的平均值,表示所述交通问题的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匹配度,在交通问题库中选择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所述目标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一用户操作,则执行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的步骤;

若检测到确认不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二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1: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2:获取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新的目标交通问题,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能够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三用户操作,则执行所述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的操作;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不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四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3:获取新的拥堵现象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4:获取与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执行所述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的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合理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合理的第五用户操作,则执行应用所述目标处置策略的操作;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不合理的第六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5: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6:获取与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所述国标规范以及所述应用案例输出显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用于确认采用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解决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能够解决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七用户操作,则获取输入的针对目标处置策略的优化策略,将优化策略与所述目标交通之间的关联关系添加到所述对应关系中;

若检测到确认不能解决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八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7: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8:获取与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建立所述优化策略与所述目标交通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下次通过所述对应关系查找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时,优先推荐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以及所述优化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与相关技术相比,建立了全流程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为信号工程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指导优化策略落地实施,使得缓堵措施更加准确、高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处理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被配置为:

获取目标交通问题;

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

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

将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所述国标规范以及所述应用案例输出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标交通问题,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拥堵现象特征后,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所述目标交通问题;或,

响应于对交通问题的输入操作,得到所述目标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时,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和多个交通问题的相关度;

根据相关度对所述多个交通问题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输出多个候选交通问题;

响应于对候选交通问题的选择操作,将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作为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匹配度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和多个交通问题的相关度:

所述匹配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所述候选交通问题的个数,每个候选交通问题对应多种拥堵现象特征;i表示第i个问题,xij表示第i个问题在第j种拥堵现象特征的量化值,所述交通问题库中的各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特征为yi,yi=0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不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yi=1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第j个拥堵现象特征上的平均值,表示所述n个交通问题在所有拥堵现象特征取值的平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对候选交通问题的选择操作,将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作为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之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在所述多个候选交通问题中,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相关度并非最大值,则提高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相关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匹配度计算公式确定所述拥堵现象特征与交通问题库中的各候选交通问题之间的匹配度;

所述匹配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所述候选交通问题的个数,每个候选问题对应多种拥堵现象特征;i表示第i个问题,xij表示第i个问题的第j种拥堵现象特征,所述交通问题库中的各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表征为yi,yi=0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不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yi=1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第j个拥堵现象特征上的平均值,表示所述交通问题的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匹配度,在交通问题库中选择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所述目标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之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一用户操作,则执行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的步骤;

若检测到确认不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二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1: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2:获取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新的目标交通问题,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之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能够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三用户操作,则执行所述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的操作;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不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四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3:获取新的拥堵现象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4:获取与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执行所述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的操作之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合理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合理的第五用户操作,则执行应用所述目标处置策略的操作;

若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不合理的第六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5: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6:获取与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所述国标规范以及所述应用案例输出显示之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输出用于确认采用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解决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

若检测到确认能够解决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七用户操作,则获取输入的针对目标处置策略的优化策略,将优化策略与所述目标交通之间的关联关系添加到所述对应关系中;

若检测到确认不能解决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第八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7: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8:获取与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所述输出用于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建立所述优化策略与所述目标交通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在下次通过所述对应关系查找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时,优先推荐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以及所述优化策略。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全流程交通优化知识体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方式1获得与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问题推荐显示界面;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问题推荐显示界面;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方式2获得与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是否采用目标交通问题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界面;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程师在输入框输入新的拥堵问题特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目标处置策略是否合理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策略优化界面中给出目标处置策略及优化策略输入框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采用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解决目标交通问题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置策略推荐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整体流程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显。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复杂多样,交通问题表征形式各不相同,优化策略、国标规范、应用案例也多种多样。人工分析这些信息必然效率低下,且对人员的知识要求较为严格。故此,建立快速、高效的优化策略推荐知识体系是交通信号优化的重要模块,也是交通组织精细化与信号配时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如何根据导致拥堵的交通问题,能够自动的智能的有针对性地提供优化策略,并进一步的可依照国标规范的要求实施该优化策略来缓解交通拥堵,是交通行业面临的重点及难点工作。

有鉴于此,本申请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目的,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本申请的主要发明构思为:定位到交通问题之后,基于预先建立的知识体系,匹配相应的处置策略,并尽可能提供一些与该处置策略相关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并输出给用户显示,以便于用户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到参考信息来解决拥堵问题,例如实时处置策略时可参考相关国际规范和应用案例以便于全面到了解该处置策略到适用情况,能够更好到理解如何根据处置策略指定详细到实施方案,便于能够准确快速到解决拥堵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图中包括:

车辆101,路段102;

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显,如图1中所示,进而,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根据正确识别交通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供优化策略,并依照国标规范的要求实施该优化策略来缓解交通拥堵。

在实施以下步骤之前,搭建基于知识图谱结构的全流程交通优化知识体系,如图2所示,该知识体系包括:知识基础层、知识管理层、知识匹配层、知识应用层。其中:

知识基础层通过交通舆情与巡检的方式,获得拥堵问题特征与交通问题,形成现象表征库与交通问题库。其中,舆情信息来源包含12345热线、市长信箱、博客、即时通讯工具、交警交办等方式,巡检信息包括路口巡检与路段巡检。知识基础层是知识匹配层与知识应用层的基础;

知识管理层将知识基础层的问题特征与交通问题信息进行关键字、句、段提取,将不同的问题特征进行专业化解读,转换为交通问题术语,形成交通行业一致认可的问题关键字、句、段单元。同时,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多目标雷达等),新的问题特征、交通问题、典型案例会逐步呈现,相关国标规范也会逐步健全,工程师可有选择的定期更新知识管理层内容,及时完善充实知识体系。

知识匹配层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核心模块,通过设定知识关联和策略推荐规则,将问题特征、交通问题与优化策略、国标规范、应用案例进行规则匹配,利用知识检索和知识推理,推荐最优化策略,确保知识库内容切实有效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该层包括:问题特征库、交通问题库、策略推荐库、国标规范库、应用案例库;其中:

问题特征库拥有记录交通问题特征,问题特征库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对象均有相应到特征表达。包括:

1、交通对象为机动车,相应的特征表达包括:路口溢出、路口死锁、路口打结、路口等待时间长,路口排队长度长、停车次数多、绿灯时间短、红灯时间长、右转与行人冲突、右转排队长、路口掉头半径小、标志不清晰、标牌看不到、限速过小、信号灯与标牌不一致、标志与标线不一致、车道宽度太窄、乱停车、机动车加塞、变道、压实线、闯红灯、逆行等;

2、交通对象为非机动车:机非干扰严重、没有非机动车道、右转车与非机动车冲突、非机动车闯红灯等;

3、交通对象为行人:行人无法过街、行人绿灯时间短、红灯时间长、右转与行人冲突、行人闯红灯、无行人道等;

交通问题库,用于用专业对语言描述交通问题,包括:

1、交通控制类:时段划分不合理(较多或较少)、信号周期设置不合理(较大或较小)、相位设置不合理(较多或较少)、相序设置不合理、信号配时不合理等;

2、交通组织类:车道数量不匹配、车道过宽或过窄、车道功能设置不合理、掉头位置不合理、安全岛大小或位置不合理、|交叉口视距不足、交叉口无障碍处理不当、非机动车/行人道宽度不足、非机动车/行人道应设未设等;

3、交通秩序类:机动车秩序混乱、行人秩序混乱、非机动车秩序混乱、机非混行..交通设施:信号灯设置不合理、标志设置不合理、标线设置不合理等;

策略推荐库包括,用于根据交通问题推荐处置策略,包括:

1、交通组织类:逆向可变车道、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左转待行区、直行待行区、综合待行区、禁左组织、禁右组织、全待行交通组织、环岛控制、左转外置组织、交叉口展宽、非机动车待行区、公交专用道等;

2、信号控制类:重复放行、双周期单点优化、感应控制、半感应控制、匝道控制、瓶颈控制、感应式绿波、协调优化、区域需求控制、区域绿波等;

3、交通秩序类:行人二次过街、行人协调过街、行人专用相位等;

国标规范库包括,用于根据处置策略推荐相关联的国标规范,包括:

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gat8512009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b2528020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t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cjjc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ga5272005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cji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db11t11632015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at8502009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1152020道路交通拥堵度评价方法、gbt331712016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等;

应用案例库包括,用于根据处置策略推荐相关联的应用案例,包括:

逆向可变车道:青岛市山东路延吉路;可变车道:银川市贺兰山路-泰康街;潮汐车道:青岛市延安三路;全待行交通组织:佛山市佛山大道亲仁路;禁左组织:广州市滨江东路车辆环岛控制:青岛市海信立交桥;非机动车待行:南昌市孺子路系马桩路;公交优先:南昌市北京西路;重复放行:广州市观澜大道环观南路;单点优化:烟台市幸福路幸福中路;单点感应:烟台市双河西路-虎山南路;系统优化:银川市贺兰山路;需求控制:武汉市江汉区;感应式绿波:青岛市银川西路;热成像:银川市长城中路;行人协调过街:烟台市山海路等。

知识应用层根据用户的查询请求,通过知识检索和知识推理对外提供知识服务,针对拥堵问题表征,协同交通问题库、策略推荐库、国标规范库、应用案例库等知识,做出最优策略推荐。同时还可将应用成功策略作为典型案例补充至知识匹配层,充分发挥知识匹配层的应用价值。

为了便于理解,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在步骤301中:获取目标交通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交通问题的步骤如下1-2两种方式:

1、采用双向匹配的方法获取目标交通问题,具体实施为:

获取拥堵现象特征后,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具体实施为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1: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中:通过匹配度计算公式确定拥堵现象特征与交通问题库中的各候选交通问题之间的匹配度;

匹配度计算公式为:其中,

n为候选交通问题的个数,每个候选问题对应多种拥堵现象特征;i表示第i个交通问题,xij表示第i个问题的第j种拥堵现象特征,交通问题库中的各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表征为yi,yi=0表示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不能匹配到交通问题,yi=1表示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能匹配到交通问题,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第j个拥堵现象特征上的平均值,表示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特征的平均值;上述匹配结果常使用的评价指标是查全率re与准确率ap。查全率反映整个检索结果的全面性,指检索时待检索属性相关数据与数据库中所有相关数据的百分比,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关键词,是否将导致该现象的问题检索出来,反之亦然。准确率反映待检索结果的精确性,指根据筛选规则剔除异常数据后的有效数据与待检索属性相关数据的百分比。

查全率re可表示为:其中:rt表示待检索属性相关数据,db表示数据库中所有相关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查全率表示根据拥堵现象特征检索出的交通问题在交通问题库中所占的百分比。

准确率ap可表示为:其中:st表示剔除异常数据后的有效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准确率表示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剔除异常数据后检索出的有效交通问题在交通问题库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建立知识体系时可以参照查全率和准确率来训练获得该知识体系。

在步骤402中:根据匹配度从大到小将各候选交通问题排序;

在步骤403中:在各候选交通问题选择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

在各候选交通问题选择匹配的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时,具体实施时包括如下所示的a1、a2两种方案: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候选交通问题可以为交通问题库中所有问题也可以为对交通问题库中所有问题进行初筛(可根据关键词对交通问题库中所有问题进行筛选)之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a1如图5所示,根据该排序,在显示界面按匹配度从大到小向用户推荐n个交通问题,用户从n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交通问题;

a2如图6所示,根据匹配度的大小,依次从匹配度最高的交通问题向用户推荐,例如:向用户推荐匹配度最高的交通问题,若用户选择该交通问题则将该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若用户不选择该交通问题则将该交通问题作为目标交通问题,则向用户推荐其他交通问题中匹配度最高的问题。

方式2:

如图7所示,在步骤701中:获取预先确定的拥堵现象特征和多个交通问题的相关度;

在步骤702中:根据相关度对多个交通问题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输出多个候选交通问题;

该相关度由匹配度计算公式确定,该匹配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所述多个交通问题的个数,每个交通问题对应多种拥堵现象特征;i表示第i个交通问题,xij表示第i个交通问题在第j种拥堵现象特征的量化值,所述量化值与所述拥堵特征对应的所述候选交通问题点击、推荐次数成正相关关系;所述交通问题库中的各交通问题的拥堵现象特征为yi,yi=0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不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yi=1表示所述拥堵现象特征在所述交通问题库中能匹配到所述交通问题,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第j个拥堵现象特征上的量化值的平均值,表示n个交通问题在所有拥堵现象特征取值的平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化值确定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所示:

例如:一种拥堵现象表征匹配到3个交通问题,第一个交通问题的点击、推荐次数为5次,第二个交通问题的点击、推荐次数为3次,第三个交通问题的点击、推荐次数为2次,

则x11=5/(5+3+2)=0.5;x12=3/(5+3+2)=0.3;x13=2/(5+3+2)=0.2。

在步骤703中:响应于对候选交通问题的选择操作,将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作为与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

若在所述多个候选交通问题中,选择的候选交通问题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相关度并非最大值则根据所述候选交通问题的点击、推荐次数,提高所述候选交通问题与所述拥堵现象特征的相关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匹配度计算的交通问题的排列顺序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点击、推荐次数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排列顺序也会发生变化。2、根据用户对交通问题的输入,得到目标交通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对交通问题的输入可为:输入框输入、语音输入、问题选项输入等其他输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302中: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

在步骤303中:查找与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

在步骤304中:将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输出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获得与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交通问题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借助专家经验来优化推荐,例如可让用户对输出对结果进行检验,可实施以下步骤:

在步骤801中:如图9所示,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若采用则进入步骤802中,若不采用则进入步骤803中;

在步骤802中:检测到确认采用该目标交通问题的用户操作,执行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的步骤;

在步骤803中:检测到确认不采用该目标交通问题的用户操作,则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1: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如图10所示,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时可以人工输入或重新获取;具体实施为如下所示的b1、b2两种方案:

b1由工程师人工修改,如图11所示,工程师可在输入框输入新的拥堵问题特征;

b2从问题特征库中重新获取文字描述信息,并将该文字描述信息作为新的拥堵问题特征。

操作2:获取与拥堵现象特征匹配的新的目标交通问题,并返回执行输出用于确认是否采用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相同对构思,如图12所示,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该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之后,也可以进一步借助专家经验,优化推荐结果,可实施以下步骤:

在步骤1201中:输出用于确认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若能则进入步骤1202,若不能则进入步骤1203;

在步骤1202中:检测到确认目标处置策略能够缓解目标交通问题的用户操作,执行查找与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的操作;

在步骤1203中:检测到确认所述目标处置策略不能缓解所述目标交通问题的用户操作,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1:获取新的拥堵现象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该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2:获取与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输出用于确认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执行查找与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的操作之后,实施以下步骤:

在步骤1301中输出用于确认目标处置策略是否合理的提示若合理则进入步骤1302,若不合理则进入步骤1303;

在步骤1302中:检测到确认目标处置策略合理的用户操作,执行应用目标处置策略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策略优化界面中给出目标处置策略及优化策略输入框,例如目标处理策略中给出在目标路段中增设交通信号灯,工程师则根据路段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在路段的那个位置增设交通信号灯,并对增设信号灯后的路段进行调试,得出优化策略。

在步骤1303中:检测到确认目标处置策略不合理的用户操作,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1: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2:获取与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输出用于确认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将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输出显示之后,实施以下步骤:

在步骤1501中:输出用于确认采用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解决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若能解决则进入步骤1502,若不能解决则进入步骤1503;

在步骤1502中:检测到确认能够解决目标交通问题的用户操作,获取输入的针对目标处置策略的优化策略,将优化策略与目标交通之间的关联关系添加到对应关系中;

在下次通过对应关系查找获取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时,优先推荐目标处置策略以及优化策略。

在策略推荐库中每个交通问题均对应多个处置策略,每个处置策略的均有对应该交通问题的匹配度,该匹配度可由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1)推荐值:如图16所示,计算各处置策略与交通问题之间的匹配度,将该匹配度从大到小排列,按匹配度的排序向用户推荐1个或多个处置策略;

2)应用次数或点击次数:根据针对该交通问题的各个处置策略的应用次数/点击次数,将处置策略按应用次数排列,根据该排列向用户推荐1个或多个处置策略。

在步骤1503中:检测到确认不能解决目标交通问题的用户操作;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任一种:

操作1: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并返回执行根据拥堵现象特征在交通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处理的步骤;

操作2:获取与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新的目标处置策略,并返回执行输出用于确认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目标交通问题的提示的步骤。

为了便于理解,如图17所示,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整体流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1701中:获取拥堵现象特征;

在步骤1702中:根据拥堵现象特征获取目标交通问题;

在步骤1703中:对该目标交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采用该交通问题,若采用则进入步骤1704,若不采用则进入步骤1705;

在步骤1704中:获取与该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

在步骤1705中:判断是否获取新的拥堵问题特征,若获取则进入步骤1701,若不获取则根据具体步骤确定进入步骤1702、1704;

在步骤1706中判断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能缓解目标交通问题若能则进入步骤1707,若不能则进入步骤1705;

在步骤1707中:判断目标处置策略是否合理,若合理则进入步骤1708,若不合理则进入步骤1705;

在步骤1708中:将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输出显示;

在步骤1709中:判断是否该目标处置策略是否解决该目标交通问题,若能解决则进入步骤1710,若不能则进入步骤1705。

在步骤1710中:对该目标处置策略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策略;

在步骤1711中:对该优化策略进行调试与实施;

在步骤1712中:优化完成。

如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8001,获取目标交通问题;

处置策略获取模块18002,根据预先建立的交通问题与处置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交通问题对应的目标处置策略;

查找模块18003,查找与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关联的国标规范以及应用案例;

显示模块18004,将所述目标处置策略及其关联的所述国标规范以及所述应用案例输出显示。

在介绍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之后,接下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可以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下面参照图19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30。图19显示的电子设备1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9所示,电子设备130以通用电子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132和处理器131)的总线133。

存储器1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1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1323。

存储器1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324的程序/实用工具1325,这样的程序模块1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电子设备1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电子设备13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3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3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36通过总线133与用于电子设备1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电子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电子设备上部分在远程电子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电子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电子设备的情形中,远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一连接到用户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电子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单元或子单元,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