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38785发布日期:2021-03-12 13:1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人脸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融合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逐渐应用到了很多场景,例如将不同的人脸图像进行融合,生成融合图像。相关技术中,选择用于融合的人脸图像时较为随机,导致生成的融合图像质量较差,融合效果不自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脸融合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人脸融合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处于图像采集范围内的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通过相似度筛选人物图像,能够增加选择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像的人脸的相关程度,显示人物图像,能够丰富人脸融合场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在显示的人物图像中进行筛选,能够进一步增加确定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因此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目标图像的选择遵从了目标对象的意愿,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包括:

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并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

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和/或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以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通过提取、融合以及映射人脸特征的操作,完成了的图像融合,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融合图像,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得融合效果更加自然。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包括:

在获取多个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内选择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提取选择出的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第一人脸特征;或分别提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一人脸特征;

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包括:

在获取多个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中选择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选择出的每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

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多样化的融合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和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提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包括:

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第二人脸特征;或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二人脸特征;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包括:

将每个第一人脸特征与每个第二人脸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

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包括:

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中的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

针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多样化的融合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和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提取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指令,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指定区域的特征,作为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指定区域的位置。

通过选择目标图像的特定部位进行特征提取,能够提高特征提取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和效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包括:

从预设的图像库内的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内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库内包括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

可以根据需要只针对图像库内一类或几类图像进行选择,从而可以降低选择的基数,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准确率,另外,对图像进行分类,也便于图像库内的图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图像库包括下述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目标场所的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名人画像以及所述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

通过存储上述至少一类图像,能够丰富人物图像的待选类型,进一步提高选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而且还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包括:

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以及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和/或,

显示所述人物图像及所述人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

在展示人物图像的同时,展示了二者的相似度数据以及人物图像的标识信息,因此可以使目标用户在感性上感受人物图像与自身的相似,同时在理性上获知人物图像与自身的相似程度,更加有趣和直观,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和/或,

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以下至少一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处理包括裁减、渲染、缩放、旋转和清晰度调节。

不使用图像采集设备针对目标对象采集图像便可以得到第二人脸图像,且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处理第一人脸图像,因此能够得到多种样式的第二人脸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包括:

在所述目标对象进入所述图像采集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目标对象调整人脸角度;

响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角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

通过第一提示信息,能够提示目标对象调整人脸角度,进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第二人脸图像,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人脸图像的角度准确性,进而提高后续的融合图像的质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包括:

提取所述第三人脸图像的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图像的目标关键点;

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关键点确定第三人脸图像内的人脸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实际角度;

根据所述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确定第一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角度为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角度。

通过关键点的获取和比较,能够准确的确定第三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和目标图像中的人脸之间的实际角度,因此基于该实际角度生成的第一提示信息非常准确,且具有实时性,提高了第二人脸图像的获取效率和质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匹配的角度;和/或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角度为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角度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角度。

多种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的获取方式,使获取到的第二人脸图像丰富多样,增加了该功能的多样性,使后续的融合结果更加多样,更加有趣,同时解决了人脸角度偏差过大导致的融合效果不自然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

当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表示目标对象为合法用户时,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

通过权限验证结果能够避免非法用户使用该方法进行人脸融合,从而提高了该人脸融合方法的运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人脸融合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处于图像采集范围内的对象;

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

指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

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通过相似度筛选人物图像,能够增加选择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像的人脸的相关程度,显示人物图像,能够丰富人脸融合场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在显示的人物图像中进行筛选,能够进一步增加确定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因此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目标图像的选择遵从了目标对象的意愿,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具体用于:

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并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

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和/或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以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通过提取、融合以及映射人脸特征的操作,完成了的图像融合,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融合图像,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得融合效果更加自然。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时,具体用于:

在获取多个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内选择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提取选择出的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第一人脸特征;或分别提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一人脸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时,具体用于:

在获取多个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中选择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选择出的每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

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多样化的融合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和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提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时,具体用于:

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第二人脸特征;或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二人脸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时,具体用于:

将每个第一人脸特征与每个第二人脸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时,具体用于:

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中的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

针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多样化的融合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和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提取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指令,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指定区域的特征,作为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指定区域的位置。

通过选择目标图像的特定部位进行特征提取,能够提高特征提取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和效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时,具体用于:

从预设的图像库内的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内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库内包括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

可以根据需要只针对图像库内一类或几类图像进行选择,从而可以降低选择的基数,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准确率,另外,对图像进行分类,也便于图像库内的图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图像库包括下述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目标场所的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名人画像以及所述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

通过存储上述至少一类图像,能够丰富人物图像的待选类型,进一步提高选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而且还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时,具体用于:

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以及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和/或,

显示所述人物图像及所述人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

在展示人物图像的同时,展示了二者的相似度数据以及人物图像的标识信息,因此可以使目标用户在感性上感受人物图像与自身的相似,同时在理性上获知人物图像与自身的相似程度,更加有趣和直观,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和/或,

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以下至少一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处理包括裁减、渲染、缩放、旋转和清晰度调节。

不使用图像采集设备针对目标对象采集图像便可以得到第二人脸图像,且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处理第一人脸图像,因此能够得到多种样式的第二人脸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对象进入所述图像采集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目标对象调整人脸角度;

响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角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

通过第一提示信息,能够提示目标对象调整人脸角度,进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第二人脸图像,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人脸图像的角度准确性,进而提高后续的融合图像的质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时,具体用于:

提取所述第三人脸图像的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图像的目标关键点;

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关键点确定第三人脸图像内的人脸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实际角度;

根据所述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确定第一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角度为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角度。

通过关键点的获取和比较,能够准确的确定第三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和目标图像中的人脸之间的实际角度,因此基于该实际角度生成的第一提示信息非常准确,且具有实时性,提高了第二人脸图像的获取效率和质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匹配的角度;和/或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角度为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角度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角度。

多种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的获取方式,使获取到的第二人脸图像丰富多样,增加了该功能的多样性,使后续的融合结果更加多样,更加有趣,同时解决了人脸角度偏差过大导致的融合效果不自然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人脸融合装置还包括权限验证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

当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表示目标对象为合法用户时,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

通过权限验证结果能够避免非法用户使用该方法进行人脸融合,从而提高了该人脸融合方法的运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相似度筛选人物图像,能够增加选择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像的人脸的相关程度,显示人物图像,能够丰富人脸融合场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在显示的人物图像中进行筛选,能够进一步增加确定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因此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目标图像的选择遵从了目标对象的意愿,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相似度筛选人物图像,能够增加选择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像的人脸的相关程度,显示人物图像,能够丰富人脸融合场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在显示的人物图像中进行筛选,能够进一步增加确定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因此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目标图像的选择遵从了目标对象的意愿,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可以进一步获取并显示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再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从上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对象,且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最后根据确定的至少一个目标对象和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得到并显示至少一个融合图像。通过相似度筛选人物图像,能够增加选择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像的人脸的相关程度,显示人物图像,能够丰富人脸融合场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在显示的人物图像中进行筛选,能够进一步增加确定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因此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目标图像的选择遵从了目标对象的意愿,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人脸融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人脸融合的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显示人物图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人脸融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人脸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逐渐应用到了很多场景,例如将不同的人脸图像进行融合,生成融合图像。相关技术中,选择用于融合的人脸图像时较为随机,导致生成的融合图像质量较差,融合效果不自然。

基于此,第一方面,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融合方法,请参照附图1,其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

其中,该人脸融合方法可以应用于人脸图像处理的场景下,也就是对人脸图像进行处理的同时,或者人脸图像处理完成后,将人脸图像与其他图像进行融合,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活动的签到后,可以进行人脸融合。在上述人脸签到等人脸图像处理的场景下,设置有用于采集人脸图像的图像采集设备和用于显示人脸图像的显示设备,例如摄像头和显示屏等,图像采集设备具有预设采集范围,例如摄像头的视场,当对象进入到上述预设采集范围内时,图像采集设备便可以采集该对象的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以供该对象自己和/或工作人员查看,以便于对象自己和/或工作人员基于显示内容做出响应。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场景举例并非对对该人脸融合方法的应用场景的限制,例如,影视剧制作与互动宣传、个性化形象定制等场景也可以应用该人脸融合方法。

另外,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等电子设备执行,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服务器执行该方法,服务器可以为本地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等。

在步骤s101中,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处于图像采集范围内的对象。

其中,第一人脸图像可以是用于人脸图像处理的图像,也可以是本步骤中图像采集设备单独获取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了用于图像处理的待处理图像后,本步骤可以直接获取上述待处理图像作为第一人脸图像,也可以再次采集图像作为第一人脸图像。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用户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活动签到时,可以拍摄签到图像,而本步骤中可以直接将上述签到图像作为第一人脸图像,当然也可以针对目标对象再次采集图像。

其中,图像采集范围可以是图像采集设备的预设采集范围,且图像采集设备的预设采集范围内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对象,因此图像采集设备需要获取各个对象的深度信息,并将深度信息最小的对象作为目标对象,进而针对目标对象采集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深度信息最小也就是距离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最近,例如,距离摄像头最近。

另外,还可以验证目标对象的权限,并根据权限启动本步骤,也就是说,可以先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当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表示目标对象为合法用户时,再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可以先获取目标对象的签到结果,当签到成功时,再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即目标对象签到不成功时,不执行本步骤。

在步骤s102中,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

其中,可以先确定每个待选图像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接下来,确定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待选图像为人物图像。

其中,人脸图像的相似度表征的是两张图像中的人脸的相似程度,也就是说,相似度越高,两张图像中的人脸越像。因此,可以按照相似度作为选择标准选择出的人物图像,进而将选出的人物图像使用显示设备显示出来,由于与目标对象的人脸很像,因此容易引起目标对象的注意和兴趣,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兴趣所在,目标对象也容易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即输入第一指令)。

其中,可以提取第一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并提取图像库内的至少一个图像的特征信息,进而比较第一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与每个图像的特征信息,以确定第一人脸图像与上述每个图像的相似度。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一个阈值,当相似度高于或等于该阈值时,则确定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相似度地域该阈值时,则确定为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还可以是最高相似度的选择标准,也就是说与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最高的图像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图像。例如,当需要从图像库中的某个类型的图像中选择一个人物图像时,则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确定该类型的每个图像与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并确定相似度最高的图像作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人物图像。

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目标对象进行签到时,显示设备同步显示目标对象的活动场景,当本方法的本步骤执行完毕后,显示设备可以显示出筛选出的人物图像,使单调的签到场景变得更加有趣,提高了签到用户的签到体验。

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

其中,第一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用户同意进行图像融合,并且用于指示用户选择出的用于融合的人物图像,也就是用于指示用户选择出的目标图像。用于显示人物图像的界面可以具有启动图像融合的按键,每个人物图像还可以具有选择该人物图像作为目标图像的按键,上述按键可以是显示设备固有的物理按键,也可以是上述界面内的虚拟按键,用户对至少一个人物图像的选择按键的触发且和对启动图像融合的按键的触发形成了第一指令;另外,用于人物图像的界面还可以具有引导目标对象进行图像融合的引导信息,例如“想不想看看自己和他/她融合之后的样子?”等文字和/或语音提示信息,再例如,展示图像融合的示意动画,也就是两个图像逐渐靠近,最终变为一个全新的图像。

其中,第二人脸图像与第一人脸图像均是针对目标对象的图像,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第二人脸图像可以获取一个,也可以获取多个。

在步骤s104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其中,在确定了一个目标图像时,直接将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进行融合;在确定了多个目标图像时,可以将每个目标图像分别与第二人脸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多个融合图像,还可以将多个目标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进行融合,得到一个融合图像。

而且,在获取了一个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直接将该第二人脸图像与待融合的目标图像进行融合;在获取了多个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将每个第二人脸图像分别与待融合的目标图像进行融合,还可以将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和待待融合的目标图像进行融合。

另外,显示融合图像的界面内还可以具有对融合结果进行说明的说明信息,例如“看看自己和他/她融合之后的样子吧!”等文字和/或语音提示信息。

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通过与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或名人画像进行人脸融合,可以将自己变为画像,增加了用户与展品的趣味互动,向用户传递了强烈的科技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可以进一步获取并显示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再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从上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对象,且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最后根据确定的至少一个目标对象和获取的第二人脸图像得到并显示至少一个融合图像。通过相似度筛选人物图像,能够增加选择出的人物图像与目标对像的人脸的相关程度,显示人物图像,能够丰富人脸融合场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在显示的人物图像中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能够进一步增加确定的目标图像与目标对象的人脸的相关程度,因此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目标图像的选择遵从了目标对象的意愿,因此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融合方法,不仅能够增加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与待融合图像(例如目标对象)的相关程度,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使融合效果变得自然;而且能够丰富人脸签到等人脸图像处理场景下的功能,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首先,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并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接下来,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和/或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以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其中,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包括目标图像内原人脸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包括第二人脸图像内原人脸所在的区域。可以将第一人脸特征和第二人脸特征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融合特征,也就是说,融合特征中既包括一定的第一人脸特征的成分,也包括一定的第二人脸特征的成分。当然,融合特征还可以为第一人脸特征(即第一人脸特征的权重为1,第二人脸特征的权重为0)或第二人脸特征(即第二人脸特征的权重为1,第一人脸特征的权重为0)。当融合特征为第一人脸特征时,后续映射融合特征的步骤中,就可以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因为映射至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还是第二人脸图像,当融合特征为第二人脸特征时,后续映射融合特征的步骤中,就可以映射至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因为映射至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还是目标图像。

获取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获取一个第二人脸图像,也可以获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因此,在融合一个第二人脸图像与至少一个目标图像时,提取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可以直接提取该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将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可以直接将至少一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该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在融合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时,提取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可以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内选择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并提取选择出的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以及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均作为一个第一人脸特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关于第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角度的条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第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角度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另外,选择出的第二人脸图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提取的第一人脸特征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在融合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时,提取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还可以分别提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一个第一人脸特征。在融合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时,将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可以先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中选择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再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选择出的每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即任意一个融合特征与任意一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均执行映射动作。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可以关于第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角度的条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第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角度确定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另外,选择出的第二人脸图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选择出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在融合一个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时,提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可以直接提取该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将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可以直接将每个融合特征均映射至该目标图像。在融合多个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时,提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可以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一个第二人脸特征;在融合多个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时,提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还可以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二人脸特征。在融合多个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时,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可以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中的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即依次取出至少一个融合特征,且每取出一个融合特征后,均将该融合特征映射至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

根据第一人脸特征和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时,可以将每个第一人脸特征与每个第二人脸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其中,当第一人脸特征为多个,第二人脸特征为一个时,将每个第一人脸特征均与该第二人脸特征融合,每次融合得到一个融合特征,当第一人脸特征为一个,第二人脸特征为多个时,将每个第二人脸特征均与该第一人脸特征融合,每次融合得到一个融合特征,当第一人脸特征为多个,第二人脸特征为多个时,依次取出每个第一人脸特征,并在每取出一个第一人脸特征后,均将该第一人脸特征与每个第二人脸特征融合,每次融合得到一个融合特征。

其中,提取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时,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指令,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指定区域的特征,作为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指定区域的位置。

其中,指定区域可以人脸的特定部位,例如五官中某一个,也就是说,提取指定区域的特征就是提取人脸的特定部位的特征,例如提取鼻子的特征,提取眼睛的特征等。通过选择目标图像的特定部位进行特征提取,能够提高特征提取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当融合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融合目标图像中的人脸的特定部位,进而当融合多个目标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且第二人脸特征融合了多个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时,可以在不同的目标图像中选择不同的人脸部位进行融合,例如,融合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选择第一目标图像中的鼻子,选择第二目标图像中的眼睛,因此从第二人脸图像提取第一人脸特征,提取第一目标图像中的鼻子的特征,再提取第二目标图像中的眼睛的特征,融合上述鼻子的特征和上述眼睛的特征,得到第二人脸特征,再融合第一人脸特征与第二人脸特征得到融合特征,最后将融合特征映射至第一目标图像、第二目标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中至少一个的人脸区域,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请参照附图2,其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人脸融合的效果图,其中,目标图像201和第二人脸图像202融合得到融合图像203,该融合图像203是通过提取第二人脸图像202的第一人脸特征和目标图像201的第二人脸特征,并且以第一人脸图像的权重为1和第二人脸特征的权重为0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融合特征,再将融合特征映射至目标图像201的人脸区域内形成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提取、融合以及映射人脸特征的操作,完成了的图像融合,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融合图像;且针对一个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一个或多个目标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多样化的融合方式,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从预设的图像库内的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内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库内包括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

其中,图像库内的图像提前进行分类,选择人物图像时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类型的图像中进行选择,从而提高了选择人物图像的效率和准确率。例如,当仅仅需要图像库内全部类型中的一类或几类(小于全部类型的数目)中的图像时,则可只针对上述一类或几类图像进行选择,从而可以降低选择的基数,提高选择的效率和准确率。另外,对图像进行分类,也便于图像库内的图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针对目标场所的到访对象进行图像采集,目标对象可以是正在被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到访对象,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场景中,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对到访对象进行图像采集,以进行人脸签到。因此图像库内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目标场所的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名人画像以及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其中,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可以是在预设的时间内被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过的到访对象的图像,例如可以是在目标对象被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第一人脸图像前所采集的其他到访对象的图像,在一场文旅展会或画展的人脸签到场景下,历史到访对象就是在目标对象之前完成签到的所有到访对象的图像;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可以与历史到访对象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例如历史签到人员的图像与该签到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可以是画展中的人物画作对应的电子图像,或者是文旅展会中作品、主题或内容相关的人物电子图像;名人画像可以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的画像,例如历史名人的画像对应的电子图像(杨贵妃、唐玄宗等)、各国明星的画像对应的电子图像(须取得相关人员的肖像使用许可)等。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从每个类型的图像中分别选择一个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人物图像(例如,可以分别从每个类型的图像中选择一个与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最高的图像作为人物图像)。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可以从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中选择一个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人物图像,从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中选择一个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人物图像,从名人画像中选择一个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人物图像。

另外,可以提前向图像库内录入各种类型的图像。

基于上述以相似度作为选择标准选择人物图像的方式,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按照下述方式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在预设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以及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

也就是说,在展示与目标对象的相似度高的人物图像的同时,展示了二者的相似度数据,因此可以使目标用户在感性上感受人物图像与自身的相似,同时在理性上获知人物图像与自身的相似程度,更加有趣和直观,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人脸签到的场景下,用户在人脸签到的同时可以看到同一空间内与自己长相最接近的陌生人,仿佛展馆中的另一个自己,给用户新奇感;也可以看到展馆内和自己相似的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或名人画像。

另外,还可以在显示人物图像与相似度之外,进一步显示人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也就是根据人物图像生成标识信息。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在人物图像为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在预设的显示设备上显示人物图像对应的历史到访对象的标识信息,例如,可以生成“本次活动中,张三与您的相似度达到70%,有没有兴趣和他/她认识一下?”等文字或语音形式的说明信息,其中的张三就是历史到访对象的标识信息;在人物图像为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在预设的显示设备上显示人物图像对应的作品的标识信息,例如,可以生成“本次活动中,《田野中的老人》中的老人与您的相似度达到65%,有没有兴趣去参观一下?”等文字或语音形式的说明信息,其中的《田野中的老人》就是作品的标识信息;在人物图像为名人画像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在预设的显示设备上显示人物图像对应的名人画像的标识信息,例如可以生成“明星赵某某与您的相似度达到75%,您也可以试着当明星了。”等文字或语音形式的说明信息,其中的赵某某就是名人画像的标识信息。

请参照附图3,其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显示人物图像的显示页面,从图3中可以看出,显示页面包括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和标识信息,即“张三”及其对应的图像(图中显示为张三上方的图像);显示页面还包括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与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及标识信息和说明信息等,即标识信息“王x一”及与其对应的图像(图中显示为王x一上方的图像)、相似度(即图中的“相似度:70%”),以及针对该历史到访对象的说明信息“人海茫茫,能在相同的地点遇到长相相似的人也是缘分呐~快去找找他认识一下吧”;显示页面还包括名人画像、与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及标识信息和说明信息等,即标识信息“展馆内和您最相似的是:杨贵妃”及其对应的图像(图中显示为标识信息上方的图像)、相似度(即图中的“相似度:60%”),以及针对该名人画像的说明信息“这么像真的没有血缘关系吗”,同时,显示页面还包括启动人脸融合的按键“点我换脸”,该按键指示与名人画像(即杨贵妃的画像)进行人脸融合。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下述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

第一种方式,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和/或,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以下至少一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处理包括裁减、渲染、缩放、旋转和清晰度调节。

也就是说,本步骤中不使用图像采集设备针对目标对象采集图像,而是通过对步骤s101中获取到的第一人脸图像处理,得到第二人脸图像,具体的处理方式可以提前预设,也可以由目标对象实时进行选择。

第二种方式,首先,在所述目标对象进入所述图像采集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目标对象调整人脸角度;接下来,响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角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

其中,还可以在所述目标对象进入所述图像采集范围内之前生成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目标对象进入所述图像采集范围。另外,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文字提醒消息、语音提醒消息以及动画提醒消息。也就是说,第一提示消息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也可以是语音提醒消息,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消息,也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和语音提醒消息,也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和动作提醒消息,还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语音提醒消息以及动画提醒消息;第二提示消息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也可以是语音提醒消息,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消息,也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和语音提醒消息,也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和动作提醒消息,还可以是文字提醒消息、语音提醒消息以及动画提醒消息。

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使目标对象得知,需要重新进行图像采集,因此在指引下进入到图像采集范围内。第三人脸图像可以是目标对象的实时图像,也就是目标对象进入到图像采集范围内,图像采集设备实时采集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生成第三人脸图像,因此第三人脸图像并非一个图像,而是一个时间段内所拍摄的图像的总称。

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使目标对象调整至图像采集所需的角度,也就是拍照所需的角度。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二提示信息,包括:首先,提取所述第三人脸图像的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图像的目标关键点;接下来,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关键点确定第三人脸图像内的人脸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实际角度,最后,根据所述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确定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目标角度为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角度。通过关键点的获取和比较,能够准确的确定第三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和目标图像中的人脸之间的角度,因此可以按照第四预设条件中的角度要求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另外,还可以根据人脸关键点确定第三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相对于图像采集设备的角度,并根据第四预设条件中的角度要求生成第一提示信息。

由于第三人脸图像是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实时图像,也就是说第三人脸图像是多个,因此每个第三人脸图像均会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提示信息,目标对象根据第一提示信息调整人脸角度后,会再次生成新的第一提示信息,直至目标对象的人脸角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也就是第三人脸图像中的人脸角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可以是一个角度要求或多个角度要求,每个角度要求对应一个第二人脸图像。可选的,获取下述角度的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与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匹配的角度;和/或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角度为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角度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角度。获取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在获取到第三人脸图像时根据其人脸关键点确定出目标对象的人脸与图像采集设备的角度,并进一步生成第一提示信息,以使目标对象将人脸调整至与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匹配的角度,例如,所述第一角度为与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匹配的角度,为正对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的角度,第三人脸图像的人脸关键点显示目标对象的人脸相对图像采集设备的正对方向左偏45°,因此第二提示消息提示目标对象向右转脸。获取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可以在获取到第三人脸图像时,根据人脸关键点和目标图像的目标关键点确定出目标对象的人脸与目标图像的人脸之间的角度,并进一步生成第一提示信息,以使目标对象将人脸调整至与目标图像的人脸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角度,例如,第五预设条件可以是和目标图像中的人脸的角度之差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如10°)之内。

上述两种方式可以择一使用或组合使用,也就是说,可以只采用第一种方式,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确定第二人脸图像;也可以只获取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也可以只获取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也可以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一个第二人脸图像,且获取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也可以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一个第二人脸图像,且获取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也可以获取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且获取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还可以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一个第二人脸图像,且获取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获取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上述多种第二人脸图像的获取方式,使获取到的第二人脸图像丰富多样,增加了该功能的多样性,使后续的融合结果更加多样,更加有趣,同时解决了人脸角度偏差过大导致的融合效果不自然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于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获取到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因此在融合至少一个目标对象与人脸图像时,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内选择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或第三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可以从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生成的第二人脸图像、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和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中进行选择,即第二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可以和上述获取第二人脸图像的方式相关。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存储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并与所述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

其中,在获取了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后,可以将其存储于图像库内,并将其与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目标对象即为签到人员,标识信息即为身份信息,因此将签到人员的第一人脸图像进行存储,并与该签到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目标对象的图像处理和人脸融合结束后便会成为历史到访对象,因此将上述第一人脸图像的存储结果归入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的类型之下。

其中,在获取了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后,可以将其存储于图像库内,并将其与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例如在文旅展会和画展等活动中常出现的人脸签到的场景下,目标对象即为签到人员,标识信息即为身份信息,因此将签到人员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存储,并与该签到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目标对象的图像处理和人脸融合结束后便会成为历史到访对象,因此将上述第二人脸图像的存储结果归入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的类型之下。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人脸图像和/或第二人脸图像的存储,能够进一步丰富图像库内的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同一个对象的图像可以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加图像库的基数和形式,进而可以在针对后续的目标对象获取人物图像时得到更满意的结果,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附图4,其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人脸融合的过程,该过程运行在画展的人脸签到场景。如附图4所示,首先,步骤411:展馆画像及名人画像录入图像库;然后,步骤421:签到用户人脸识别签到;然后,步骤431:第一人脸图像录入图像库;步骤432:与图像库赵工图像进行相似度比对;然后,步骤433:显示相似的历史签到人员、展馆画像;然后,步骤422:签到用户选择画像进行人脸融合;然后,步骤434:拍照及语音提醒签到人员调整角度;然后,步骤435:人脸融合;然后,步骤436:显示融合图像。其中,步骤411为后台人员擦操作;步骤421和步骤422为签到人员的操作;步骤431、432、433、434、435和436为软件内部自动执行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人脸融合装置,请参照附图5,其示出了该人脸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对象为处于图像采集范围内的对象;

显示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

指令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指令,从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

融合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并显示所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具体用于:

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并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

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和/或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以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第一人脸特征时,具体用于:

在获取多个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内选择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提取选择出的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第一人脸特征;或分别提取多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一人脸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时,具体用于:

在获取多个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情况下,从多个第二人脸图像中选择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第二人脸图像,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选择出的每个第二人脸图像的人脸区域。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提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第二人脸特征时,具体用于:

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到的每个人脸特征作为第二人脸特征;或提取每个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并融合提取到的多个人脸特征,以得到第二人脸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特征和所述第二人脸特征生成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时,具体用于:

将每个第一人脸特征与每个第二人脸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融合特征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时,具体用于:

将每个融合特征分别映射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图像中的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区域。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融合模块用于提取每个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指令,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指定区域的特征,作为所述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指定区域的位置。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时,具体用于:

从预设的图像库内的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内获取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人物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库内包括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图像库包括下述至少一个类型的图像:目标场所的历史到访对象的图像、名人画像以及所述目标场所内的作品的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至少一个人物图像时,具体用于:

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以及显示所述人物图像与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和/或,

显示所述人物图像及所述人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和/或,

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以下至少一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确定为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处理包括裁减、渲染、缩放、旋转和清晰度调节。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对象进入所述图像采集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目标对象调整人脸角度;

响应于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角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生成第一提示信息时,具体用于:

提取所述第三人脸图像的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图像的目标关键点;

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和所述目标关键点确定第三人脸图像内的人脸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实际角度;

根据所述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确定第一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角度为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角度。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指令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朝向匹配的角度;和/或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至少一个第二角度的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角度为与所述目标图像内的人脸的角度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的角度。

结合本公开提供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人脸融合装置还包括权限验证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

当目标对象的权限验证结果表示目标对象为合法用户时,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第一方面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第三方面,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请参照附图6,其示出了该设备的结构,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基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人脸融合。

第四方面,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