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4004发布日期:2022-06-02 03:3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日常生活可见的各式电子装置为了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多会设置有相关的操控面板及按钮,包括触控面板,以同时提供用户视觉上的识别且方便据以直觉式的操作。
3.再者,为了同时符合使用者观视与操作时的视角,现有操控面板大都铰链枢纽方式设置于机体上,但因其结构属于单轴枢纽设置,一方面其成本高、操作不易及仰角易松脱,另一则是操作面板易摇晃,尤其对于须同时需搭配按键触控操作者,其面板晃动程度更为明显。
4.基于上述,如何以简单结构提供稳固且可调整的操控面板,以增益使用者操作时的便利性,便成为相关技术人员于设计电子装置时所需思考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一种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用以增加操控显示模块于操作时的结构耐受性与稳定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包括机体、操控显示模块、第一连动件以及第二连动件。操控显示模块枢接于机体以相对于机体枢转开阖。操控显示模块具有彼此相对的操控显示面与背面。第一连动件枢接于背面。第二连动件枢接第一连动件与机体,以使机体通过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而支撑操控显示模块的背面。
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机体、操控显示模块、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形成四连杆机构。
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第二连动件与机体的枢接处相对于操控显示模块保持间距。
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机体具有侧墙与支架,支架固定于侧墙的内表面且朝机体内部延伸。第二连动件枢接于支架,操控显示模块枢接于侧墙且朝机体的外部掀转。
1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操控显示模块的背面、第一连动件、第二连动件与支架通过枢接柱与枢接槽的对接结构而完成枢接。
1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操控显示模块还具有从背面背离操控显示面延伸出的至少一翼部,翼部可移动地耦接于机体内的至少一承载部。
1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翼部呈扇形,且操控显示模块还具有位于扇形末缘的多个定位凸部,承载部具有凹陷,随操控显示模块的枢转,凹陷位于这些定位凸部的动作路径,定位凸部的其中之一卡置于凹陷,以定位操
控显示模块。
1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操控显示模块具有一对翼部,第一连动件在背面的枢接处位于这对翼部之间。
1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分别是板件。
1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旋转式操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是事务机或打印机,具有开口以供纸张馈入或馈出,操控显示模块可掀转地设置于开口处。
16.基于上述,电子装置的操控显示模块除了自身枢接于机体而达到相对于机体枢转开阖之外,还进一步地以第一连动件、第二连动件搭建起操控显示模块的背面至机体之间的枢接机构并形成支撑关系,以让操控显示模块承受用户触控按压的同时,其受力能从背面通过第一点动件与第二连动件传送至机体。此举相当于提供操控显示模块在受力时的力分散途径,以将所述受力转嫁至耐受程度较高的机体,据以有效地避免操控显示模块因受力所可能造成的变形,也因背面受支撑而能提高受力时的稳定性,避免晃动的发生。
附图说明
17.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19.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20.图4是图3所示构件的爆炸图;
21.图5至图7示出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下,操控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23.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事务机或打印机,其包括机体110与操控显示模块120,机体110具有位在侧墙112处的开口111以及可拆装的馈纸匣113,且开口111适用以供纸张(未示出)馈入或馈出,在此,纸张可置于馈纸匣113并通过相关传动构件而馈入机体110,并完成相关的打印或扫描后再从开口111处馈出机体110。操控显示模块120沿x轴枢接于机体110并位于开口111处,以相对于该机体110进行旋转开阖,其中图1所示为操控显示模块120闭阖于机体110的状态,其实质上可视为收纳于机体110的侧墙112而使二者轮廓一致,相当于操控显示模块120的操控显示面121与侧墙112的外表面是呈现共平面的状态。图2所示即是用户欲操作电子装置100时,为了便于观视及操作,因此使用者能通过将手伸入开口111而将操控显示模块120掀转,以使操控显示面121上扬并相对于侧墙112的外表面夹一角度。在此,以使用者或以纸张馈送处作为参考基准,侧墙112可视为靠近使用者的前侧墙。操控显示模块120包括触控显示面板,甚至可为具有实体按键的触控显示模块,以利用户通过操控显示模块120而操作电子装置100。
24.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构件的爆炸图。请同时参
考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操控显示模块120具有枢接部124,而机体110具有对应的枢接部112a,因此通过枢接部124、112a沿x轴的对应枢接,以顺利完成将操控显示模块120枢接于侧墙112的目的。再者,操控显示模块120还有相对于操控显示面121的背面122,而电子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连动件130与第二连动件140,其中第一连动件130枢接于背面122,第二连动件140枢接第一连动件130与机体110,以使机体110通过第一连动件130与第二连动件140而支撑操控显示模块120的背面122。进一步地说,机体110还具有支架114,操控显示模块120枢接于侧墙112,支架114固定于侧墙112的内表面且朝机体110的内部延伸。第二连动件140枢接于支架114,枢接于侧墙112的操控显示模块120适于朝机体110的外部掀转。
25.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操控显示模块120的背面122、第一连动件130、第二连动件140与支架114皆设置有枢接柱与枢接槽的至少其一种的对接结构特征,以利于完成彼此间的枢接。在此,操控显示模块120具有位在背面122的枢接槽125,用以对应枢接于第一连动件130的枢接柱131,第一连动件130的枢接槽132则用以对应枢接于第二连动件140的枢接柱142,而第二连动件140的枢接柱141则用以对应枢接支架114的枢接槽114a。据此,机体110及其支架114、操控显示模块120、第一连动件130与第二连动件140便形成四连杆机构。上述枢接柱与枢接槽仅为简单示例,其可依据需求而对应调整,凡能完成上述四连杆机构者,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26.另外,操控显示模块120还具有从背面122背离操控显示面121延伸出的至少一翼部123可移动地耦接于机体110内的至少一承载部115。在此以一对翼部123分别耦接于一对承载部115为例。第一连动件130在背面122的枢接处位于这对翼部123之间。翼部123呈扇形,且操控显示模块120还具有位于扇形末缘的多个定位凸部123a,而承载部115具有凹陷115a,且特别是图3所示的弹臂式凹陷,随操控显示模块120的枢转,凹陷115a位于这些定位凸部123a的动作路径,通过让定位凸部123a的其中之一卡置于凹陷115a,便能定位操控显示模块120,且随着不同的定位凸部123a卡置于凹陷115a而提供操控显示模块120多个定位处,而让操控显示模块120达到掀转角度可调整的效果。
27.图5至图7示出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下,操控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5至图7,所述不同状态即是操控显示模块120相对于机体110枢转并定位于不同角度的状态。请先参考图5,在此以侧墙112为基准分为外侧s2与内侧s1,前述支架114、第一连动件130、与第四连动件140皆位于内侧s1,而操控显示模块120则用以向外侧s2掀转,但其翼部123再如图5所示的收纳状态是位于机体110之内。再者,如图4所示,正因支架114是以锁附件p1固定在侧墙112的内侧s1并朝向机体110的内侧s1延伸,而操控显示模块120适于朝向外侧s2掀转,故在二者结构方向类似互为相反的情形下,机体110即能通过支架114、第二连动件140与第一连动件130而对操控显示模块120提供支撑效果。
28.特别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连动件130与第二连动件140分别是板件,且位于翼部123之间,而图5所示支架114远离侧墙112的末端相对于操控显示模块120存在间距g1,且所述间距g1相当于前述末端与操控显示模块120在机体110上的旋转轴心之间的距离,且如前述,操控显示模块120实质上是枢接于机体110的侧墙112,因此相当于所述旋转轴心是固定于侧墙112而不会改变,故在图6或图7的状态下,用户操作操控显示模块120而施力于操控显示面121时,所述施力得以因如此的四连杆机构而得到支撑,加诸于操控显示模块120的施力也同时因第一连动件130、第二连动件140是呈板件结构而更得以耐受前述施力。
29.如此一来,对于操控显示模块120而言,其背面122的相对两侧存在翼部123作为支撑,而翼部123之间的区域便可因第一连动件130与第二连动件140因上述结构配置而获得支撑(且避免因悬空而成为结构弱化处),进而使背面122的全区域大致皆能获得支撑的情形下,有效提高操控显示模块120受力时的耐受程度及稳固程度。
30.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操控显示模块除了自身枢接于机体而能相对于机体枢转开阖之外,还进一步地以第一连动件、第二连动件搭建起操控显示模块的背面至机体之间的四连杆枢接机构并形成支撑关系,以让操控显示模块承受用户触控按压的同时,其受力能从背面通过第一点动件与第二连动件传送至机体。
31.再者,机体进一步包括侧墙与支架,其中操控显示模块枢接于侧墙,支架固定于侧墙且朝机体内延伸而让第二连动件枢接于支架,第一连动件枢接于第二连动件与操控显示模块的背面,操控显示模块适于往机体外部掀转。操控显示模块还具有一对翼部,可移动地耦接于机体内的一对承载部。同时,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是呈现位于翼部之间的板件结构。如此一来,操控显示模块的背面能获得上述这些结构的支撑。
32.换句话说,此举相当于提供操控显示模块在受力时的力分散途径,以将所述受力转嫁至耐受程度较高的机体,据以有效地避免操控显示模块因受力所可能造成的变形,也因背面受支撑而能提高受力时的稳定性,避免晃动的发生。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