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图像辨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787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息图像辨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全息摄影技术(Holography),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全息图象辨识系统,利用全息摄影原理再生欲识别的全息像片图形,并将其与事先储存的对比图形相比较,以并且判定所识别的全息图像图形的正确性。
全像摄影术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1948年丹尼斯·格柏(DennisGabor)所提出的同轴全息像片(In-Line Hologram)的概念。但是在当时由于缺乏良好的高相干性光源,因此一直到公元1960年代激光开发出来后,全息摄影技术才有显著的进展。公元1962年,Upatn-ineks利用激光实施全息摄影,并开发出离轴全息像片(Off-AxisHologram),克服了同轴全息像片中双重影像和未绕射光干扰等的问题,成为今日全息摄影术所常用的离轴全息摄影技术的标准方法,并证实了任意形状物体的三度空间影像是可以记录下来的,因而使全息摄影术的发展和应用日趋广泛。
全息像片的拍摄原理主要是在于感光片上记录下光的干涉条纹,而这干涉条纹是由二束相干光(激光为其一例)所造成。这两束相干光中有一束是自光源直接照射至感光片上,一般称为参考光,而另一束则是自光源射至欲记录物体上,再漫射至感光片上,称为照物光。此二光束,即参考光和照物光,会在感光片上形成与欲记录物体的立体形状有关的干涉条纹,此即是全息像片的制作。一般为获得完全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照物光,均是利用分光镜将来自光源的一束光分成一股直接照射至感光片上的参考光和一股先照射至欲记录物体上,再漫射至感光片上的照物光。这两股相干光在感光片上造成的干涉条纹可显现各种的明暗或凹凸条纹,这些条纹可视为一种光学狭缝,因为这些条纹相当细小,故当光线通过时即会产生绕射现象。
对于较大的物体,由于单一光束照物光可能会不足以覆盖整个欲记录物体,且可能会在该物体上产生阴影,因此常需要使用二束照物光,自不同的角度照射至物体上,这称为双照物光全息像片。
至于全息影像的再生,则是利用与全息像片拍摄时所用完全相同的相干光照射全息像片,当此相干光通过全息像片上的干涉条纹时,会被屈折向各种复杂的方向绕射,而此绕射的光会和拍摄时照物光自物体上漫射出来的情形一样进行,因而浮现出具有实体感的立体影像。如此藉由再生光穿过全息像片上的细致条纹而产生绕射,并利用这些绕射光通过感光片后的前进,即可使原先被记录物体的立体影像重现,这即是全息影像的再生重建。
基本上,全息像片依拍摄方法的不同,可大略分成穿透式全息像片和反射式全息像片。所谓穿透式全息像片是参考光和照物光位于感光片的同一侧所拍摄造成的全息像片,由于在影像重建时,须以影像重建的再生光照射穿透感光片而生成影像,故称为穿透式,而反射式则是在拍摄时将参考光和照物光自感光片的相反二侧投射至感光片上而完成的,在影像重建时亦是由再生光照射至感光片的反射光所形成的。
由全息像片的拍摄和再生原理可以得知全息图像的一些特性,例如(1)由于全息像片上所记录的是参考光和照物光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像片上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些肉眼所无法判读的“乱七八槽”条纹和斑点(激光的干涉条纹)。
(2)由于全息像片上所记录的是全场的干涉条纹,因此理论上全息像片上的任何一点在再生光的照射下均可显现所记录物体的影像,唯因所使用的激光的波长并未为无限短,因此此点仍有其限制,但一般而言,只需截取原来的全息像片的一小部份即可使再生物体完整地显像,所截取的面积越大,则影像越清晰。
(3)由于全息像片是参考光和照物光的干涉条纹,且其再生是利用和参考光完全相同的再生光照射全息像片,产生绕射,而使影像再生的,因此若观赏视角或再生光角度不正确,均无法正确地观赏到原先记录的影像。此外,其亦可在同一全息像片上记录下由不同参考光角度所产生的不同干涉条纹,因此可在一张全息像片上记录相当多的影像,且不互相干扰;因此在重建一全息影像时,所使用的再生光束波长必须是和拍摄时的参考光束波长完全相同的相干光,且其照射角度亦必须和参考光相同,方可使物体的影像正确地显现,且物体影像所呈现出的位置是该物体拍摄时的共轭位置。
(4)因所记录的是激光的细致干涉条纹,因此全息像片具有相当高的储存密度。
全息摄影技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它的应用领域相当的广泛。在艺术上应用自不待言,例如立体电视、立体电影等,甚至可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科学上,全息摄影技术的应用和贡献更是不可限量。例如在非破坏性检验上,全息摄影技术可用以检测材料表面微缝、材料内部胶合不良等,其它非破坏性检测的应用尚包括有光学镜片的几何面和曲率与析射系数的检测、物体椭圆度和平直度的检测、塑性变形和残留应力的检测、热流场分布的分析、等高线的测量、树脂纤维结晶底面状态的检测等。
至于其它方面的应用,例如三度空间显示上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信用卡上的识别图像,此外三度空间图像的应用在广告上、展示说明上、证件上、以及医疗诊断影像处理上等均可加以应用。另外在数据储存上,全息摄影技术可用以记录储存彩色照片,或以微缩影片形式储存数据。
除上述应用方式之外,全息摄影技术尚有许多其它的应用,例如图形的识别等。
目前已使用全息像片在证件上做防伪之用(如信用卡上的全息图案),但其判别均是以肉眼为之,无法正确确定入射光角度和绕射重现像角度,并未能发挥全息像片特有的优点,且近来全息像片亦有人加以仿制,但如前所述,要获得同时具有相同参考光角和影像绕射位置的全息像片是相当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图象辨识系统,其利用全息摄影技术的原理来鉴别证件或识别卡片的全息像片的正确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此种系统对于真假辨识的可靠度是相当的高,对于身份证明或信用卡的鉴别是相当有用的。
本发明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包含有全息图像再生台,其具有一可移动的全息像片夹持座,以供夹持全息像片,和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可投射激光至夹持在全息像片夹持座上的待识别全息像片上,以产生全息影像;全息图像读取装置,包含有电荷耦合装置或扫描装置,以及光学聚像组件或投影屏,用以传感检测所生成的全息影像,并将转换成电信号;以及电脑系统,可接收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所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和存储体内所储存的图像数据相比较,以判别所读取的影像是否正确,此计算机系统亦可用以控制可移动光源的动作,以便将激光以正确角度投射至待识别全息像像片上。
为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配合附图,针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应了解,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些范例而已,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此。在附图中

图1显示穿透式全息摄影的基本拍摄配置。
图2显示穿透式全息像片再生的配置情形,此种配置可产生虚像。
图3显示穿透式全息像片再生的另一种置配情形,此种配置可产生共轭实像。
图4显示反射式全息摄影的基本拍摄配置。
图5显示镀有反射层的全息像片的部份剖面图。
图6显示本发明的穿透式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的穿透式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的反射式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A、B、C)显示本发明所应用的图形对比方法之一优选实施例,其中A部份为内存于电脑存储单元内的对比图形,B部份为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欲辨识图形,C部份为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另一欲辨识的图形。
图10(A、B)显示本发明中的光栅条码的一实施例,其中A部份是光栅条纹放大图形,而B部份为其绕射光点。
图11(A、B)显示本发明中的光栅条码的另一实施例,其中A部份是光栅条纹放大图形,而B部份为其绕射光点。
图12(A、B)显示本发明中的光栅条码的再一实施例,其中A部份表示光栅条纹放大图形,而B部份为其绕射光点的一部份。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在对本发明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加以说明之前,先配合图1至图4概略地说明穿透式全息像片和反射式全息像片的拍摄及再生的基本配置。首先参阅图1,其示意地显示穿透式全息像片拍摄的基本配置。在图中可以看到,由激光光源10发出的一束激光LB经由分光镜12将其分成参考光束RB和照物光束OB。参考光RB穿过一透镜14后,直接投射至全息底片160上,而照物光束OB则通过透镜18后投射至欲加以记录的物体20上,然后再漫射至全息底片160上,其中参考光RB和照物光OB均投射至全息底片160的同一侧表面上。由照物光束OB与参考光束RB在全息底片160上形成干涉条纹即可记录物体20的立体图像。图1中的参考符号M是代表反射镜。如此所拍摄而得到的全息底片160中的影像的再生则可用图2所示的配置进行。
在图2中显示穿透式全息影像的再生方式。其中设置一个激光光源24,它可发出和全息像片拍摄所用的激光光源10完全相同的再生光DB,亦即再生光DB和图1中的参考光RB是完全相同的相干光。再生光DB经过透镜26后,与和参考光RB同一方向照射至全息像片16上,观察者H自全息像片16的前方观察时,即可看到物体20的虚像20′呈现在全息像片的后方。
若是再生光DB以和参考光相反的方向照射至全息像片16上,亦即将全息像片16反转180度,则可在全息像片16的前方产生物体20的共轭实像20″,如图3所示。
反射式全息像片的拍摄配置则显示在图4中。如同图1中所示的穿透式全息像片的配置一样,反射式全息像片的拍摄配置中亦包含有一激光光源10,其上发射出的激光光束LB将经过一分光镜12分成参考光RB和照物光OB。参考光RB经过一透镜14后,直接照射至全息底片160上,而照物光OB则在通过一透镜18后,先照射至欲拍摄的物体20,然后再自该物体20上反射至全息底片160上。须特别注意的是,在反射式全息像片中,参考光RB和照物光OB是不同方向投射至全息底片160上的,也就是说是分别投射至全息底片160的相反的二侧上,而在其上形成干涉条纹的。反射式全息像片的影像的再生原理和穿透式一样,是利用一束和参考光相同的再生激光,以相同角度投射至全息底片160即可使物体20的影像显现出来。在此不再赘述。
若是在全息片上有干涉条纹的一面上镀上一层反射层,例如金属反射层,如图5所示,因为此反射层所造成的反射作用,全息片所再生生成的影像,不论是实像或虚像均会呈现在和原先未镀上反射层时相反的位置上。以图2的虚像情形为例,若全息片260上镀上一层金属反射层270,则原先生成在全息片260后方的虚像20′将会因反射层270的反射作用而被反射至全息片260的前方。使用镀有金属反射层的全息像片的好处是,若全息片后方的空间有限,不适于架设影像投影屏,则可将影像呈现在空间较大的前方,如此可节省空间。
在说明本发明所应用的原理后,下文中将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硬件设置及其操作原理。
首先请参阅图6,其中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全息图像辨识装置,主要包含三部份,一全息图像再生台30、一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和一计算机系统50。全息图像再生台30的台面31上架设有一可上下左右平行移动的全息像片夹持座32,可在全息图像再生台30上移动,以将全息像片16(如图1至图3中所示的穿透式全息像片)移动至辨识部位上。全息像片夹持座32的移动可以是由计算机50加以控制的,例如全息像片夹持座32是利用步进马达(未显示)来加以驱动,而该步进马达则是经由线路52由电脑50加以控制而运转的。全息像片16则是以一种可随意取下或装上的方式夹持在此全息像片夹持座32上,其夹持或固定全息像片16的装置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装置,例如夹子,或仅是一细槽供全息像片插入其内,或其它合用的伟送装置,可连续地将待辨识的全息像片逐一地移动至辨识部位上。
另一方面,为产生全息影像,在全息图像再生台30的台面31上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干光源33,以便投射再生光DB至全息像片16上,此相干光源33可以是任何适用的激光光源或是其它的相干光,例如激光二极管等,下文为方便起见,以激光或激光光源来代表全息摄影技术所用的相干光及相干光源,但应了解,适合本发明所使用的相干光并不仅限于激光,而本文中所述的相干光,是指能供全息摄影技术使用的任何适用光线。为能取得正确的激光入射角度,激光源33装置在一移动座34(下文中称为激光固定座)上,而此激光固定座34则可绕一个大致上以全息像片16的辨识部位为中心的弧形路径作双向移动,如图6中箭头A所示。激光固定座34的移动亦经由一导线54由计算机50加以控制。而激光再生光束DB的投射则亦可由计算机50经由导线组54加以控制,或是以手动操控方式进行。
产生正确入射角度激光的另一种方式是使用多个激光光源33,将其分别固定在某些固定角度上,如图7所示,而可选择性地产生所需角度的激光光束DB,以此方式可以省略激光固定座34的设置。这些激光光源33的启动亦可由计算机50经由导线组54加以控制,或是以手动操作。
本发明全息图像辨识装置的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包含有一电荷耦合装置41,其上具有一传感元件42,可供检测激光光束DB绕射经过全息像片16而生成的全息影像,此影像经由电荷耦合装置41读取并转换成电信号后,将经由导线组56传送至计算机50上。请特别注意,由于图6和图7中所示的装置是供穿透式全息像片使用的,因此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和激光光源33位于全息像片16的相反二侧上,对于镀有金属反射层的全息像片而言,这二组元件将位于同一侧,如图8中所示。
此外为使再生的全息影像能清晰地显现于传感元件42上,在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和全息像片16之间可以设置一光学聚光元件,如一透镜43。
由于激光光源33所发出的激光光束的功率可能因任何因素而不稳定,为使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可更确实地读取由激光绕射所生成的全息影像,因此在激光光源33上可加设一光强度传感器35,例如一光敏电阻器,以供提供激光光束DB不稳定的信息至电荷耦合装置41上,以修正其所传感的绕射影像光强度。
计算机系统50可以是任何适用的计算机装置,例如一个人计算机,其内包含有适当的中央处理器,可处理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所传送来的影像数据,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全息像片夹持座32和激光固定座34的动作,以及存储单元,可供储存对比用的影像数据和在中央处理器内进行影像对比所需的计算机软件。为便于监控,计算机50上可连接一显示器57,以显示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形。
若全息像片后方不具有足以设置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的空间,则如前面配合图5所示,可在全息像片上镀上一层金属反射层,而使全息影像成像于与激光光源同一侧(对穿透式全息像片而言)。
图8中显示本发明全息图像辨识系统供反射式全息像片所使用的装置。反射式全息像片的辨识装置和图6或图7中所示的穿透式全息像片辨识装置相类似,具有一全息像片夹持座32,可由计算机50控制而将全息像片16′(如图4中所述的反射式全息像片)移动至辨识部位上;激光光源33,可由计算机控制激光固定座34而沿路径B做双向弧形移动,以便将激光光束DB以正确角度投射至全息像片16′上;一聚像透镜43,可将全息影像聚集至全息图像读取装置40的传感元件42上,以供由电荷耦合装置41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至计算机50上,加以对比。当然,如图7所示的方式一样,反射式装置中的激光光源33亦可具有多个发光源,分别固定在全息图像再生台30的台面31上给定的位置。
在使用上,上述全息图像辨识装置的工作方式是先将待辨识全息像片16或16′由全息像片夹持座32经由计算机50控制而移动至辨识部位上,再将激光光源33自不同角度投射激光光束DB至全息像片16或16′上,并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读取所生成的全息影像,由计算机逐一与存储单元内存的对比图形相对比。在对比正确时,并记录激光光束DB的入射角度,将其与存储单元的入射角度数据相对比。只有当图形和角度二者的数据均吻合时,对比才算完全正确。
上述激光光束DB的入射角度的改变可以(1)由人工设定,而由计算机50控制,或是由手动来控制;或者是(2)由计算机软件设定,由计算机50控制激光固定座34逐步移动,找寻不同的入射再生激光光束角度,依所绕射出的影像与存储单元的数据相对比的结果而记录当时的角度,再做角度的对比。
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对比的技术在今日已相当成熟,因此在此仅以一简单的说明来解释一种优选的图形对比方式。请参见图9,其显示本发明所使用的图形对比方法的一例。图9中的A部份是代表内存于计算机存储单元内的对比图形,其中白色部份为背景,而黑色部为对比图形,依据一般计算机图形表示方式,此图形可视为由许多象素所构成,其每一个均代表图形上的一点,若以光强度的灰度数值表示,则每一象素依据读取装置上的传感元件所检测到影像各象素的光强度值,可以计算机的灰度值来表示其光强度的大小。而当灰度数值为0时,表示最暗点的象素,而灰度数值为255时,表示最亮点的象素。以图9A中的二点为例,设其座标分别是(1,1)和(n,n),其中(1,1)点位在非图形的背景部份上,而(n,n)点则在图形部份上,因此若以灰度值表示,设(1,1)点象素的值为X,而(n,n)点象素的值为Y。图9的B部份代表自全息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欲加以对比的图形亦可视为由多个象素所构成的,而每一象素则和图9A中的图素相对应。在图9B上亦标示出二象素(1,1)和(n,n),以供对应之用。在进行对比时,可将A部份的图形减去B部份的图形。在相减过程中,若A图形和B图形中任何相对应的同一点有着不同的数值而使其差值不为零,则将误差值加1,若两者具有相同的数值而使其差值为零,则不加1。如此一直检测所有的象素之后,若所得误差值累加结果不大于某一设定值,则表示二图形(A和B)之间的误差不大,代表对比成功。简单地说,以图形A和B中的(n,n)点为例,由于二者中(n,n)点的值均为Y,因此在检测此点时,误差值不增加1,但对于图形A和C中的(m,m)点而言,由于二者光强度灰度数值不同,因此检测此点后,误差值须增加1。由此可知,此误差值即代表二者图形A和C间数值不同的象素的数目。
此外,由上述亦可得知,激光的不稳定亦可能会影响到绕射影像光强度的灰度数值,因此有必要在激光光束射出口处设置一分光镜,分出一小部份的激光,并利用光敏电阻来检测其变化情形,输入至计算机内,以供修正灰度数值。
由于全息图像摄影技术所拍摄的图形无法用肉眼直接判读,必须以和拍摄时的参考光相同的再生光,以相同的角度照射全息像片才能使影像再生,而其所重建的影像是位在和所拍摄的物体相同的角度和位置上,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可做三重对比(1)激光入射角度的对比。
(2)重建的影像绕射位置和角度的对比。
(3)影像本身的对比。
由于此种数据无法用肉眼判读,因此可具有高保密性。且因全息像片储存记录密度相当高,因此无须使用太大的面积,一般而言只需3mm×3mm即可。此外全息像片的干涉条纹须在特定状况下,方可获得所欲图形,因此不易于仿制。故此种系统在需较高保密性而又需易于携带的识别证件,如信用卡上的应用,是相当有利的,对于仿冒有极佳的防制能力。
由于全息像片上所记录的是光波的干涉条纹,而此种干涉条纹在全息影像的重建时则可视为一种光栅,在再生光照射在其上时可产生绕射现象,因此除了记录物体的立体影像之外,此种全息摄影技术亦可用以“设定”某种符号,例如数目字。对于具有平行排列干涉条纹的光栅而言,其经激光照射后所产生的绕射图像为一列光点,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A部份表示具有平行排列干涉条纹放大的光栅片,假设条纹间的间距为定值d,则所产生的绕射光点显示于图10的B部份,而任二相邻光点间的距离L亦是定值,且是由d的值决定。同理,若光栅片上具有二组平行的光栅条纹,一组为水平排列,另一组为垂直排列,如图11A所示,则其所得的光点排列呈矩阵状,如图11B所示,同样地光点间的距离亦是由光栅的间距决定的。因此若在给定的条件下,例如光栅片与投影屏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则可由光栅的密度来做为一种条码,代表某种符号,如数目字,因不同间距的光栅会产生不同间距的光点,而不同的光点间距可用以代表不同的数字。由前所述,全息像片基本上就是一种由激光干涉条纹所构成的光栅,因此本发明可进一步地提供光栅条码的阅读装置。因此本发明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可更进一步包含有光栅条码的应用,这对于证件上编号的设定更具保密性。
对于同时设有全息图像图形和光栅条码的证件而言,根据本发明,其辨识方式将先读取其光栅条码,解读出其所代表的数字或符号,接着再进行前文中所描述的全息图像辨识。
光栅条码的一个特点是其可将多个数字或符号集中在单一的一光栅图内。请参见图12,其中A部份为其密集式光栅条码图形,B部份显示其绕射光点的一部份。在图12A中,箭头G1、G2、G3和G4分别代表具有不同密度的平行光栅的方向,其中G1光栅的密度假设为每毫米100条光栅条纹,G2为200条,G3为300条,G4为400条,若假定G1的绕射光点间距为1单位,则各光栅条纹在各自角度上所呈现的绕射光点间距分别为1、2、3和4单位,如图12B所示。因此在将全息光栅图形按照不同角度读取其绕射光点间距,即可解读出四个数字或四种符号。以上所述的四个方向分别相隔45度,但亦可使用不同的间隔角度,而使一光栅图中可存储不同数目的数字或符号,如间隔30度即可存入六种数字或符号,因此可增加信息的储存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任何熟知此技术的人员可推衍出许多其它相关的应用或装置,因此对于不脱离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的各种变化或修改,均应视为本申请案所欲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包含有一全息图像再生台,具有一可移动的全息像片夹持座,以供夹持全息像片,和激光光源系统,可投射激光至夹持在全息像片夹持座上的待识别全息像片上,以产生全息影像;全息图像读取装置,包含有电荷耦合装置或扫描装置,其上包含有一传感元件,可用以传感检测因激光光束投射至待识别全息像片而生成的全息影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以及计算机系统,可接收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所产生的电信号,并利用一对比程序将其和存储单元内所储存的对比图形数据相比较,以判别所读取的影像是否正确,该计算机系统亦可用于控制激光光源系统动作,以便将激光以所欲角度投射至待测全息像片上,并可控制全息像片夹持座的移动,以便将待识别的全息像片移至识别的部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进一步包含有一光学聚像装置,可将自待识别全息像片上所产生的全息影像聚集至全像读取装置的传感元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进一步包含有一投影屏,可将自待识别全息像片上所产生的全息影像投影至投影屏上,再由全息图像读取装置检测其上的全息影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该激光光源系统包含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固定座,可供激光光源装置在其上,并可由计算机系统加以控制移动至所需位置,以便按所需的角度将激光光束投射至待识别全息像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该激光光源系统包含有多个激光光源,分别固定在全息图像再生台上不同的给定位置上,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其明暗,按所需的角度将激光光束投射至待识别全息像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该计算机系统包含有一监视器,可供监控全息图像辨识系统的操作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储存于计算机系统存储单元内的对比图形包含有多个象素,其每一个均由一光强度灰度数值代表,其中灰度值0代表最暗点的象素,而灰度值255则代表最亮点象素,该待识别全息图形经全息图像读取装置转换成电信号后,亦包含有多个具有灰度数值的象素信号,二者的对比是将相对应的象素灰度数值相比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待识别图形和原始图形的对比程序包含有将待识别图形的象素转换成其光强度灰度数值,并将二图形的各对应象素的灰度数值相对比,若二者的差值不为零,则将一误差值的数值累加1,若其值为零,则不对该误差值的数值累加,在所有象素均对比过后,将误差值与一误差参考值相比较,若小于误差参考值,则表示对比正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在图形识别成功后,记录激光光束入射至待识别全息像片上的角度,并将此角度与计算机存储单元内的原始角度数据相比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其中该激光光源进一步具有一光强度传感器,以检测激光光源的不稳定,据以修正电荷耦合装置所检测的绕射影像光强度。
11.一种全息图象识别卡片,其上具有一识别用的全息图形,并具有一光栅条码全息像片,以供进一步识别,其中该光栅条码包含多组平行的光栅,每一组光栅均是由多条等间距的平行光栅条纹所构成的,在经由激光光束照射后可在屏幕上形成等间距光点,该光点等间距是由光栅的间距所决定的,因此不同的光栅间距可代表不同的数字或符号的信息,而多组光栅即可构成一串由不同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字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识别卡片,其中该等间距光栅条码是由全息图像干涉条纹所构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识别卡片,其中该等间距多组光栅是互相分隔开的,且其光栅延伸的方向是互相平行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识别卡片,其中该等间距多组光栅的延伸方向是以特定角度间隔互相交错而不平行的,且各组光栅是互相叠置在一起的。
全文摘要
一种全息图像辨识系统,包含全息图像再生台,具有一可移动的全息像片夹持座,和一可移动激光光源,投射激光至待识别全息像片上,产生全息影像;全息图像读取装置,包含电荷耦合装置或扫描装置,以及光学聚像组件或投影屏,用以检测所生成的全息影像,并转换成电信号;计算机系统,接收该电信号并将之和存储体内的数据比较,以判别所读取的影像是否正确,计算机系统还可控制光源的移动,以将激光按所需角度投射至待识别全息像片上。
文档编号G06K19/16GK1114441SQ9410659
公开日1996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茂己 申请人:张茂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