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单手持握时的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329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单手持握时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单手持握时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苹果iPhone6Plus以及Ipad等移动终端的屏幕越来越大,带给用户更好的感官体验。但随着屏幕的增大,此类移动终端更多的采用窄边框技术,由此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利于单手持握操作。因为边框太窄,所以手指很容易会碰到触摸屏,这样会导致对触摸屏的误操作。并且为了防备触摸屏误操作,用户会让持握的手指尽量靠近边缘,这样会增加移动终端跌落的风险。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为用户用手持握移动终端的示意图,用户右手食指的本意并非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而仅是用于持握,但往往移动终端会将其视为一次触屏事件,造成误操作。

【发明内容】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单手持握时的操作方法,包括步骤:
[0004]A、移动终端获取当前触屏事件,确定该触屏事件的所碰触的屏幕位置;
[0005]B、根据所碰触的屏幕位置确定出该触屏事件中包含的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
[0006]C、将所述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视为无效碰触,将当前触屏事件中其他的碰触视为有效碰触进行响应。
[0007]由上,当确定出对于移动终端的操作属于单手持握时,便忽略单手持握对于移动终端屏幕的触碰,避免了用户在单手持握大屏幕窄边框的移动终端时,尽量靠近边缘的持握。以此用户可以较为牢固的持握而无需担心误操作问题。
[0008]可选的,步骤B包括:将所碰触的屏幕位置到屏幕一侧边缘的距离小于一设定值的碰触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
[0009]由于用户单手持握移动终端时,通常采用持握边沿且动作较为固定,因此,本步骤采取以一设定值为条件进行判断持握状态,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也更加准确。
[0010]可选的,步骤B包括:
[0011]判断所述所碰触的屏幕位置包括位于屏幕边缘的第一位置,与第一位置的连线构成与屏幕边缘的夹角角度小于一设定值的第二位置;
[0012]将该两位置对应的碰触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
[0013]由上,该设定满足于人体工程学原理,符合常态下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持握手的作业域,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0014]可选的,步骤B包括:
[0015]判断所述所碰触的屏幕位置包括位于屏幕边缘的第一位置,与第一位置的距离小于一设置值的第二位置;
[0016]将该两位置对应的碰触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
[0017]由上,针对用户持握时有手指以及手掌内侧两部分持握的特点,手指以及手掌内侧两点间的距离作为参照,准确判断持握状态。
[0018]可选的,步骤B后还包括:对步骤B中所述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的碰触位置与前次触屏事件该碰触的碰触位置进行判断,将两次碰触位置差小于设定值的碰触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将两次碰触位置差大于设定值的本次碰触视为当前触屏事件中的有效碰触。
[0019]由上,对于在持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用户调整姿势的问题,通过前后两次碰触间的距离确认,增加了判断准确性。
[0020]可选的,步骤B后还包括:对所述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各个碰触的碰触面积进行判断,将碰触面积大于一设定值的碰触视为对应持握操作的碰触,将碰触面积小于该设定值的碰触视为当前触屏事件中的有效碰触。
[0021]可选的,还包括:
[0022]移动终端检测当前触屏事件时屏幕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0023]所述设定值的大小根据所述夹角角度的减小而增大的方式进行调整。
[0024]由上,当移动终端的横、竖状态不同时,便于持握的稳定性,持握所需要的力也不相同,即手指在屏幕上的触碰面积也不相同。触碰面积的设定便随着移动终端位置,即根据屏幕与水平夹角角度的减小而增大的方式变化。通过上述在持握过程中用力的细微变化导致的碰触面积变化进行判断,增加了判断准确性。
[0025]可选的,步骤A所述获取当前触屏事件后还包括:判断所述触屏事件持续时间超过一设定值时,确认为有效的触屏事件。
[0026]对于当前触屏事件设置最短时间限制,例如将最短时间限制设置为5秒,即用户手指与移动终端接触事件超过5秒后,方确定有可能是持握操作,由此可避免忽略用户的真实操作情况。
【附图说明】
[0027]图1中(A)为用户用手持握移动终端,且一点与移动终端边沿接触的示意图;
[0028]图1中(B)为用户用手持握移动终端,且两点与移动终端边沿接触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单手持握时的操作方法。
[0031]如图2所示为提高移动终端单手触控准确性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SlO:获取当前触屏事件。
[0033]现有移动设备多为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当手指触碰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碰点的位置。基于该触碰点位置确定为一触摸事件。
[0034]进一步的,对于当前触屏事件设置最短时间限制,例如将最短时间限制设置为5秒,即用户手指与移动终端接触事件超过5秒后,方才进行步骤S10。由此可避免忽略用户的真实操作情况。
[0035]步骤S20:判断所获取的触屏事件的属性,当判断为持握操作时,进入步骤S30,否则进入步骤S40。
[0036]步骤S20判断触屏事件的属性具体包括:
[0037]步骤S201:通过确认当前触屏事件是否发生于屏幕边缘,以判断触屏事件是否为持握。
[0038]本实施例中,以屏幕宽度的四分之一为界限,判断当前触屏事件是否发生于屏幕边缘。例如移动终端的屏幕分辨率为768*1024,则屏幕宽度为768,则预存768/4为边界条件。首先,记录并缓存当前触屏事件的坐标。其次,判断所记录的当前触屏事件是否发生于像素横坐标(O?192)或(576?768)范围内,若是,则认为当前触屏事件发生于屏幕边缘,属于持握操作,进入步骤S30,否则进入步骤S40。
[0039]由于用户单手持握移动终端时,通常采用持握边沿,因此,本步骤采取以屏幕宽度的四分之一为界限设置边沿条件进行判断。
[0040]步骤S202:计算发生于屏幕边缘的触屏事件数量。
[0041]如图1中(A)所示,用户的持握手仅有A部分所代表的第一位置与移动终端的屏幕边缘接触,则仅记录A部分的像素坐标,进入步骤S203 ;当出现如图1中(B)所示情况,即用户右手的A、B两部分均与移动终端的屏幕边缘相接触,则分别计算A所代表的第一位置和B所代表的第二位置两部分的像素坐标,若两部分坐标均位于屏幕边缘处,则分别存储,进入步骤S204。
[0042]步骤S203:计算当前触屏事件相比于前次触屏事件是否发生位移,以判断触屏事件是否为持握。
[0043]每次触屏事件发生时,移动终端均会缓存其触屏像素。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