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文档序号:8223983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林木管理领域,尤其设及一种应用密度控制图的方法进行杉木人工林 管理。
【背景技术】
[0002] 杉木作为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维护趋于生 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意义,具有水源涵养、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 气环境、固±保肥等价值。鉴于杉木人工林在我国南方大面积种植W及杉木重要的生态与 经济效益,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好坏,势必决定我国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整体的成败。
[0003] 我国杉木人工林经营模式比较粗放,一般按照经验模式进行,即固定的主伐(皆 伐)年龄,W及林木生长过程中固定的2-3次抚育采伐,并没有做到针对具体立地、具体培 育目标的具体林分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杉木经营过程中,按照作业级进行组织,而作业级 的划分本身就比较粗放,相同的作业级乃至不同的作业级都执行相同的经营措施,而没有 做到具体林分具体分析,比如不同立地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0004] 目前我国杉木人工林经营周期包括如下几个阶段;造林-未成林抚育-抚育间 伐-主伐该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目前都是按照传统的经验进行,未考虑在林分经营过程 中林分的具体变化,W及林分立地等差异,存在W偏概全的嫌疑。此外,上述4个阶段中的 造林和抚育间伐都设及到林分密度的问题,具体造林密度W及抚育间伐强度也是主要凭借 着W往的经验执行,没有考虑到具体林分的情况。
[0005] 林分密度调控是通过最初的造林间距和随后的采伐来控制林分密度,进而实现不 同的经营目标,因此是森林经营关键技术之一。确定最优密度调控方案,目前主要有两种方 法;首先,是实验观测法。即对林分采取不同密度调控措施,并对调控效果进行长期观测,最 终确定最优密度调控方案,即经验。该方法是确定最优密度调控方案的重要方法,但是存在 耗时长、工作量大、结果受立地条件及经营目标的限制,不能广泛推广等缺点。其次,是密度 控制图法。密度控制图,即平均林分模型,从图面上形象地展示了林分不同阶段中,林木收 获量、林木死亡量和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密度控制图是设计、展现和评估不同密度调控措 施的有效方法。
[0006] 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经营中,对于密度控制上,也是凭借传统经验进行。当前存 在的问题是某一密度调控经验过度推广,即对于不同的经营目标及立地条件下的杉木人工 林,采取相同的密度调控措施,而没有做到具体林分具体分析。忽视了某一区域的密度调控 经验会受到立地及经营目标的限制,其推广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因此,传统经验存在盲 目操作,利用率低,灵活性差等缺点。
[0007] 本发明W福建杉木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福建杉木的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 旨在不同初始密度下杉木人工林密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发明内容】

[000引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的杉木人工 林的伐育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杉木人工林的调查,根据调查后得到的林分密度和平方平均 胸径,应用杉木林分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确定杉木适应密度调控方式,对杉木人工林进行 采伐或补植,从而达到较优的经营目标。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应用杉木林分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对杉木人工林密度进 行实时调节,使杉木林各发展阶段均可W形成合理的林分密度直到最后的皆伐收获,W保 证充分发挥杉木个体的生产力,并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较优的经营目标。
[0010]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11] 通过对待规划的杉木人工林的样地调查,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 数据;
[0012] 根据预先建立的用于表示平方平均胸径和密度关系的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和得 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平方胸径和密度值,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规划调控方式;
[0013] 根据得到的杉木人工林的密度调控方式,对杉木人工林进行伐育。
[0014] 其中,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是W平均胸径为横坐标、W密度为纵坐标的二维 图,并且包括:
[001引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 = 13. 139-1. 6611n(QMD);
[0016] 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 = 12. 628-1. 6611n(QMD);
[0017] 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 = 11. 935-1. 6611n(QMD) ; W及
[0018] 郁闭时的密度稀疏线 ln(N) = 11. 530-1. 6611n(QMD);
[0019] 其中,In (脚为林分密度的自然对数转换值,N为林分密度,In (QMD)为胸径的自然 对数转换值,QMD为胸径。
[0020] 其中,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规划调控方式包括:
[0021] 确定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值在所述二维图中的交叉点位置;
[002引根据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In㈱=12. 628-1. 6611n (QMD)、最 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In㈱=11.935-1.6611n(QMD)和郁闭时的密度线In㈱= 11. 530-1. 6611n(QMD)与所述交叉点位置确定规划调控方式,其中;
[002引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 = 12. 628-1. 6611n(QMD)之上,贝U 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采伐;
[0024]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 = 11. 935-1. 6611n(QMD)之下,贝U 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补植;
[0025]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 = 12. 628-1. 6611n(QMD)之下和最 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In (脚=11. 935-1. 6611n(QMD)之上,则林分密度处于最优不需要 规划调控。
[0026] 优选地,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 = 13. 139-1. 6611n(QMD)通过W 下步骤获得;
[0027] 根据区域杉木林的密度和平均胸径的统计数据,通过RMA回归,得到所述杉木人 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 = 13. 139-1. 6611n(QMD),其中,ln(N)为林分密度对数转换值,N 为林分密度,QMD为林分平方平均胸径,In (QMD)为平方平均胸径的对数转换值。
[002引优选地,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 = 13. 139-1. 6611n(QMD),其相应 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该平方平均胸径下最大密度值。
[0029] 优选地,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 = 12. 628-1. 6611n(QMD)通过W 下步骤获得:
[0030]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经验上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 的自然稀疏线In(脚=13. 139-1. 6611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上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 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 = 12. 628-1. 6611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 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上限值,避免由于林分密度过高而导致的自然枯 死。
[0031] 优选地,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 = 11. 935-1. 6611n(QMD)通过W 下步骤获得;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经验下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 工林的自然稀疏线In(脚=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