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033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彩色边框的单片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因应消费者对于触控显示产品短小轻薄化的需求,以及节省工艺成本的考虑,将触控元件与显示面板的表面玻璃整合于同一片玻璃上的单片式触控面板(WindowIntegrated Sensor)技术正积极的发展当中。
[0003]一般而言,为了遮蔽触控显示面板于边框的金属线路,通常是于触控面板的边框上形成光阻,以达到具有遮蔽效果的边框。然而,若以光阻材料做为遮蔽金属线路的边框目前所形成的边框颜色仅为黑色。若欲形成彩色的边框,需使用耐高温的彩色油墨作为遮蔽金属线路的材料。然而,若使用彩色油墨,其涂布的油墨需达到5-25 μ m的厚度,否则无法提供足够的遮蔽效果。为此,通常需以蚀刻或机械性切割的方式,薄化玻璃边框的厚度,并进行化学强化工艺后,再以网版印刷的方法,将彩色油墨涂布于玻璃边框,以制备具有足够厚度的彩色边框。
[0004]然而,由于机械性破坏整片玻璃的结构,会导致产品本身强度下降外,薄化的玻璃边框所产生的断差,将复杂化触控元件线路的工艺,且容易导致触控元件的失效,故通常玻璃边框薄化的厚度需小于或等于2 μ m,以减少衍生的良率问题,为此,涂布的油墨厚度又受到了限制,难以实现制备彩色边框的目的。
[0005]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具有彩色边框的单片式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形成彩色边框时所遭遇的问题,且可控制彩色边框颜色,使得单片式触控面板的边框颜色更具多样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彩色边框的单片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包括一显示区以及一边框区,该边框区位于该显示区外侧,且该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边框区的一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边框区的一第二表面上,且相对于该第一遮光层;其中,该第一遮光层以及该第二遮光层具有一重叠区,且该重叠区的吸光值(optical density ;0D)为4至8,其中该吸光值是于面向该基板俯视方向上量测该重叠区所得。
[0007]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遮光层的厚度可为0.1至5微米,其中,又以I至3微米为较佳;而该第二遮光层的厚度可为0.1至3微米,其中又以I至2微米为较佳。
[0008]此外,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遮光层以及该第二遮光层的吸光值可各自独立为I至8,且较佳是各自独立为2至8的范围内。且该第一遮光层以及该第二遮光层是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另外,该第一遮光层以及该第二遮光层具有相同颜色或不同的颜色,且第一遮光层以及该第二遮光层是各自独立为至少一选自由金属、金属氧化物、及高分子化合物所组成。
[0009]再者,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中,该显示面板可还包括一保护层,设置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以及第一遮光层上,并具有5H至9H的铅笔硬度。该保护层可提供抗污、抗刮痕、或抗指纹等的性质。
[0010]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中,该基板可为一透明板材,且包括一触控元件,其中,该基板较佳为单片式触控面板。
【附图说明】
[0011]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0012]图1至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至5的制备方法剖视图。
[0013]图6至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0016]实施例1
[0017]首先,提供如图1所示的基板10,包括显示区I以及边框区2,且基板10包括第一表面101以及第二表面102。图2是图1所示的基板10的俯视图,由图2所示,边框区2是围绕显示区I。其中,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位于基板10下方的显示元件(图未示),其提供信号路由的金属线路是较佳设置于相对于基板10的边框区2的位置,如此一来,当于边框区2形成遮光层时,可由此遮蔽金属线路。于本实施例中,基板10是使用于单片式触控面板的透明基板,其中可包括一触控元件。然而于其他实施态样中,该基板10可为本领域中,显示面板的保护玻璃或其他设置用于遮蔽显示面板的金属线路的板材。再者,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01是使用者操作触控面板时的操作面。接着,如图3所示,于第一表面101的边框区2内形成一第一遮光层11,以及于第二表面102的边框区2内形成一第二遮光层12,且第一遮光层11以及第二遮光层12是于基板10的板厚方向彼此重叠。其中,第一遮光层11为二氧化钛,其厚度为I μ m,吸光值为2,且呈现乳白色;第二遮光层12为白色油墨,其厚度为2 μ m,吸光值为1.5,且呈现米白色,第一遮光层11与第二遮光层12于边框区2中重叠的部份,由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朝第二表面102的方向观察时,是呈现暖白色的边框,且吸光值为3。然而于其他实施态样中,第一遮光层11或第二遮光层12可为金属层、金属氧化层、或高分子化合物所组成,且其中,第一遮光层11的厚度可为0.1至5 μ m,并具有I以上的吸光值;第二遮光层12的厚度可为0.1至3 μ m,并具有I以上的吸光值。此外,由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朝第二表面102的方向观察时,于边框区2中,第一遮光层11与第二遮光层12重叠的区域为重叠区3,于面对基板10的俯视方向上量测所得该重叠区3的吸光值较佳为4至8,方可提供足够的遮蔽性以遮蔽位于边框区2中的金属线路。
[0018]于本发明中,吸光值(optical density)是使用透光式光密度仪量测,其光源是使用C光源(C光源CIE-C:CN/4725)或A光源(A光源CIE-A:CN/4726),且量测波段为400至700纳米的范围内。而吸光值的定义为log(1/T),其中T为所量测的穿透率。
[0019]此外,于本发明其他实施态样中,若第一遮光层11与第一表面101间的黏着力、或第二遮光层12与第二表面102间的黏着力不足时,可于第一遮光层11与第一表面101间、或第二遮光层12与第二表面102间形成一黏着层13,是如图4所示,以改善第一遮光层11或第二遮光层12与基板10之间的贴附性质。
[0020]再者,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态样中,可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以及第一遮光层11上形成一保护层1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