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8457747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虚拟展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难以体验,目前,主要借助于形象的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博物馆展品及现实文化景观予以展示。归纳而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元素,将其以物理的方式植入固化在一定的现实载体中,这种文化植入和展示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现有载体承载民族特色文化内容的信息量有限,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内涵难以彰显,产品化载体的文化功能与文化价值属性体现不鲜明,与传播、强化和构建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品牌之间存在矛盾;对具体特色文化内容的诠释与展示的广度、深度等不够,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单调,与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播甚至传承之间存在矛盾;受众对特色文化内容的感知缺乏趣味性、娱乐性与深度体验感,有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文化消费的功能,与公众日益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期望值之间存在矛盾。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信息量大、方式灵活、便于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及其方法。
[0004]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其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图像输出模块,其中,
[0005]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包含有文化标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并传送给处理模块;
[0006]存储模块: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
[0007]处理模块:识别现实图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根据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提取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并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将现实图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融合叠加成像;
[0008]图像输出模块:将融合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展示。
[0009]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A.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
[0011]B.采集现实图像;
[0012]C.识别现实图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
[0013]D.根据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提取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并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
[0014]E.将现实图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融合叠加成像;
[0015]F.将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展示。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及其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容转化为各种可视化、情境化的数字文化内容形态,借助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识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载体,如民族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等,集成运用增强现实、数字动画等数字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化内容粘附、融合、渗透在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载体中,形成一种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的增强信息视频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呈现给用户,承载信息量大、方式形象灵活、便于传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二维文化创意产品“传说故事绘本”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黄鹤楼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二维文化创意产品“传说故事绘本”与黄鹤楼三维模型萱加后的图像;
[00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文化旅游纪念品“黄鹤楼木质建筑模型”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故事动画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文化旅游纪念品“黄鹤楼木质建筑模型”的现实图像与故事动画叠加后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发明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处理模块2、存储模块3和图像输出模块4,其中,
[0026]图像采集模块1:采集包含有文化标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的现实图像并传送给处理模块2 ;
[0027]存储模块3: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标签数据;
[0028]处理模块2:识别现实图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根据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提取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数据并绘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将现实图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融合叠加成像;
[0029]图像输出模块4:将叠加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展示。
[0030]具体的,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包括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维平面绘图和三维立体结构产品,比如故事绘图,手工艺品、建筑、雕塑和景观。
[0031]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媒介载体与其他物体相区别的特色元素。优选的,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为二维平面绘图,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为二维平面绘图图像的色彩。如此,所述图像采集模块I采集的是二维平面绘图的现实图像,所述处理模块2通过对二维平面绘图现实图像的色彩进行识别。优选的,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为三维立体结构产品,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为三维立体结构产品的轮廓。如此,所述图像采集模块I采集的是三维立体结构产品的现实图像,所述处理模块2通过对三维立体结构产品现实图像的轮廓进行识别。现实中,可通过摄像头,采集二维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的色彩作为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标签,采集三维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的轮廓作为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标签,并存储在存储模块3中。如此,处理模块2通过提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的色彩和轮廓,并与存储在存储模块3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进行比对,从而识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媒介载体现实图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进而提取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
[0032]优选的,所述文化数字化内容包括三维模型、数字影像和动画、音频、图片、文本。现实中,可根据需要设计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建筑、雕塑三维模型,故事影像和动画,音频文件,图片与文本作为文化数字化内容进行展示。进一步优选的,当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模型,所述处理模块2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标签提取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模型数据并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模型,再计算现实图像的坐标和角度,并根据该坐标和角度调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模型使之与现实图像相匹配,二者融合叠加成像。如此,可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模型与现实图像的叠加效果。具体的,所述现实图像的坐标和角度由图像采集模块I采集现实图像时候的角度和空间位置关系决定。
[0033]优选的,所述计算模块2在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内容后对其进行渲染。具体的,可在文化数字化内容的基础上添加色彩和花纹,改善视觉效果。
[0034]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I通过摄像头采集现实图像,所述图像输出模块4通过屏幕展示图像,所述处理模块2通过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处理,所述存储模块3通过存储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如此,可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自带的摄像头和显示屏,所采集到的现实图像可以是静态的照片,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摄像头和屏幕集成在移动终端上,所述处理器和存储服务器分别为独立云处理器和云存储服务器,所述云处理器和云存储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所述云处理器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如此,所述处理器和存储服务器组成云服务系统,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模型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存储问题,防止移动终端内存不足;另一方面,可弥补移动终端在坐标和角度计算、三维模型绘制与渲染方面计算能力和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不足的缺陷,实现硬件资源共享。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云处理器与移动终端通过4G/LTE网络通信。如此,通过高速无线宽带网络,可解决因大量数据在数据处理器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问题,实现实时的数字化移动互动体验。
[0035]优选的,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5,所述人机交互模块5可供用户与计算装置2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具体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5可借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可触摸屏,通过手指滑动屏幕向处理模块2发出旋转、放大或缩小三维模型图像的指令,处理模块2根据上述指令进行交互处理。
[0036]本发明公布的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