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513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触控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效提高制造良率与触控精确度的 触控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近来,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游客导览系统、 自动柜员机、销售点终端机、工业控制系统、电玩娱乐平台等。一般而言,触控面板可分为下 列几种;电阻式(resistive)、电容式(capacitive)、光学式(optics) W及音波式(surface acoustic wave),其中,又W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应用最为普遍。
[0003]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基板是两面都涂上导电材料,外侧再覆上防刮涂膜。基板上的 电极会产生均匀的低压电场。当手指接触到屏幕时,会与电场产生电容禪合,而吸去微小的 电流。各电极负责测量电流,再由控制器计算出手指的坐标。
[0004] 于现有技术中,电容式触控模块包括基板W及多个H角形电极。H角形电极通过 印刷、蚀刻或姗锻等制造工艺形成于基板上。由于上述制造工艺的质量问题,常导致H角形 电极的尖端成形良率不高,从而影响电容式触控模块边缘二侧的触控精确度。此外,电容式 触控模块是根据手指与相邻二H角形电极的接触面积比例来计算触控位置。若手指只接触 到一个H角形电极,电容式触控模块将无法正确计算出触控点的位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 制造良率与触控精确度的触控模块,W解决上述问题。
[0006] 本发明的触控模块采用W下技术方案:
[0007] 所述触控模块包括基板;电极层,其中所述电极层包括有至少一个W上沿第一方 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其中所述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极列,包括有多 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W及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第一预定比率规则 进行改变。
[0008] 所述电极层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每一个所述第二 电极列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密度依第二预 定比率规则进行改变。
[0009] 所述第一电极列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列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 所述第二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主要电极列。
[0010] 所述主要电极列的一侧具有突出部,另一侧具有凹入部。
[0011] 所述电极层还包括二个第H电极列,分别位于全部所述主要电极列的二侧。
[0012] 所述第一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电极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排列。
[0013] 至少二所述第一电极列连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导线,至少 二所述第二电极列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导线。
[0014] 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皆呈非H角形的多边形。
[0015]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一预定比率规则递减,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密 度依所述第二预定比率规则递增。
[0016]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一预定比率规则同时向上向下递增。
[0017]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密度依所述第一预定比率规则同时向上向下递减。
[0018] 所述第一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电极列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上。
[0019] 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触控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 每一个第一电极单元与每一个第二电极单元皆呈非H角形的多边形(例如,矩形),也就是 说,本发明的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不具有现有技术的H角形电极的尖端,因此本 发明的触控模块可有效提高制造良率与边缘部分的触控精确度。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触控 模块的判断,是W面积线性变化的感测图形(例如:方形、矩形或多边形)内进行密度的判 断,而非如现有技术中角形电极(包括尖端)的有限面积进行感测,因此,可W确保每 一电极单元与手指指腹间有最大的面积接触(例如,手指接触点完全位于矩形单位感测面 积内),获得最充分的感测数据,从而提高感测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2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4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5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6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7的示意图。
[0026]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 2、3、4、5、触控模块 20、50 基板
[0028] 6、7
[0029] 22、52 电极层 220、520 第一电极列
[0030] 221 感测单位 222、522 第二电极列
[0031] 224 主要电极列 226 第H电极列
[0032] 524 第一连接部 526 第二连接部
[0033] 528 第一导线 530 第二导线
[0034] 2200、5200第一电极单元2220、5220第二电极单元
[0035]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0036] P1、P2、P3 触控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2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极层 22可包括至少一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电极列220,其中第一电极列220由多个沿第二 方向D2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2200相连所组成,且多个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密度依第一预 定比率规则进行改变。
[003引如图1所示,触控模块2包括基板20 W及电极层22。电极层22形成于基板20 上。电极层22可由透明的氧化钢锡、氧化键锡或其它电极材料通过印刷制造工艺或其它制 造工艺形成于基板20上。
[0039] 电极层22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电极列220 W及至少一个沿第 一方向D1排列的第二电极列222。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层22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1排列 的第一电极列220 W及多个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二电极列222。每一个第一电极列220 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一电极单元2200,其中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密度依第一 预定比率规则进行改变,所述的第一预定比率规则,于本优选实施例中是沿第二方向D2固 定递减的比率。每一个第二电极列222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二电极单元2220, 其中第二电极单元2220的密度依第二预定比率规则进行改变,所述的第二预定比率规则, 于本优选实施例中是沿第二方向D2固定递增的比率。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密度 可沿第二方向D2等比率递减,且第二电极单元2220的密度可沿第二方向D2等比率递增, 但不W此为限。上面所述r密化J,具体解说可W是;一个第一电极单元2200与一个第二电 极单元2220形成一个感测单位221,假设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面积是A,且第二电极单元 2220的面积是B,则每一个A加B的总和面积单位的总和是定值,如此而分别成立;第一电 极单元2200的密度是A/(A+B);第二电极单元2220的密度是B/(A+B)。举例而言,在一个 感测单位221中,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密度是90%,则第二电极单元2220的密度是10%; 在另一个感测单位221中,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密度是80%,则第二电极单元2220的密度 是20% 此类推。此外,如图1中的右侧所示,同一第一电极列220内每一个第一电极单 元2200间的面积比值定义如下,假设一面积是N且密度是100%,第一电极单元2200的面 积是A等于0. 8N,且相邻的另第一电极单兀2200面积是B等于0. 6N,则A的密度是80 % (A/N),B的密度是60%炬/脚,W此类推。
[0040] 唯所述的r密!亞J概念并不W上述为限,举例而言,当电极单元由网状结构构成 (如图4所示),则单一电极单元可形成一个感测单位,其密度可基于其网状结构的疏密程 度而定,当网状结构越疏则密度越低,而当网状结构越密则密度越高。
[0041]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电极列220的第一电极单元2200与每一个第二电极列 222的第二电极单元2220沿第二方向D2交错排列,从而形成多个主要电极列224。换句话 说,每一个主要电极列224是由一个第一电极列220与一个第二电极列222组成。通过感 测手指接触到的第一电极列220与第二电极列222的电容变化量,就可W准确地计算出触 控位置。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电极单元2200与每一个第二电极单元2220皆呈矩形。 由于本发明的第一电极单元2200与第二电极单元2220不具有现有技术的H角形电极的尖 端,因此本发明的触控模块2可有效提高制造良率与触控精确度。需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单 元2200与第二电极单元2220并不W矩形为限,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计为非H角形的多边 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
[0043]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模块3的示意图。触控模块3与上 述的触控模块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模块3的每一个主要电极列224的一侧具有突 出部,另一侧具有凹入部,如图2所示。当触控点位于相邻二主要电极列224之间时(也就 是,触控点同时接触相邻二主要电极列224的突出部与凹入部),相邻二主要电极列224的 电容皆会发生变化。因此,可有效提高第一方向D1上的触控准确度。此外,电极层2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