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70986阅读:来源:国知局
[0138]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例中,影像传感器512与532的视野理论上亦为无限远。
[0139]第五实施例:
[0140]藉由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教示,可知在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中,影像传感器512与532可设计成能相对于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550的轴心而旋转一预定角度,而此预定角度小于90度。当然,红外光滤光装置514、光学镜片组516、红外光发射装置518与光学镜片520也必须随着影像传感器512的旋转角度而作相对应的适当调整;而红外光滤光装置534、光学镜片组536、红外光发射装置538与光学镜片540则必须随着影像传感器532的旋转角度而作相对应的适当调整。如此一来,当此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放置在一真实工作表面上时,影像传感器512与532的视野便能顺着旋转方向而由无限远改变为有限距离。
[0141]第六实施例:
[0142]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在采用了红外光发射装置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每一光学镜片组中的至少一光学镜片可交错涂布有多层的氧化镁(MgO)以及多层的二氧化钛(Τ?02)或二氧化硅(Si02),以使至少一光学镜片产生类似于红外光滤光装置的效果。如此一来,原有的红外光滤光装置便可予以省略。值得一提的是,原有的红外光滤光装置就是所谓的光阻(Photo Resistor),其成份包含了有机化合物、高分子(Polymer)以及塑料(Plastic)ο
[0143]第七实施例:
[0144]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在采用了红外光发射装置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每一红外光发射装置皆可以一雷射光发射装置取代之,且每一红外光滤光装置皆可予以省略。此夕卜,每一光学镜片组中的每一光学镜片也不需涂布氧化镁(MgO)、二氧化钛(Ti02)以及二氧化硅(Si02)。然必须注意的是,每一个设置在雷射光发射装置前的光学镜片必须能将对应的雷射光发射装置所发出的点光源转换成线光源,以使得对应的雷射光发射装置所发出的雷射光能至少含盖到触控区域。如此一来,每一雷射光发射装置所发出的雷射光就能照射到位于触控区域内的对象,而每一影像传感器也能取得此对象反射雷射光的影像。
[0145]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雷射光发射装置皆可采用至少一个雷射光发光二极管(laserd1de)来实现。
[0146]第八实施例:
[0147]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在采用了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每一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皆可用不可伸缩的连接装置来取代之。
[0148]第九实施例:
[0149]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处理电路可设计成能进一步在触控区域中定义一图案,以便利用此图案虚拟一使用者输入接口,而此使用者输入接口可以是一鼠标、一键盘、一触控板(Touch Pad)或是一切换开关。以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为例,其处理电路可设计成能进一步在触控区域中定义一鼠标功能的图案,以图15来说明之。
[0150]图15绘示上述处理电路在触控区域中所定义的鼠标功能图案。在图15中,由点A、点B、点E及点F依序相连而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就是所述的触控区域590。其中,点A与点B表示为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的二个影像传感器的设置位置。此外,区域L虚拟为鼠标的左键功能,区域M虚拟为鼠标的滚轮功能,而区域R则虚拟为鼠标的右键功能。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利用此触控区域590所虚拟的鼠标功能来进行操作。
[0151]第十实施例:
[0152]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在第九实施例所述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可以再增设一光发射装置,以便利用此光发射装置在触控区域所对应的真实工作表面上投射出处理电路所定义的图案,例如投射出鼠标功能图案、键盘功能图案等等。此光发射装置的光源可为可见的雷射光源或可见的红外光源。
[0153]第^^一实施例:
[0154]第一实施例指出处理电路在取得对象的坐标之后,便可通过通讯接口将所述坐标输出至一电子装置。而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若是此电子装置具有显示屏幕,例如是一笔记型计算机,那么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的处理电路更可设计成能通过通讯接口与此电子装置进行通讯,以便利用此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的光标位置来反应(Mapping)对象的坐标。
[0155]第十二实施例:
[0156]此实施例主要是说明在第十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上,也可以设置有一沟槽,以便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可设置于此沟槽中,一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设置于电子装置的沟槽中的示意图。而此图所示的电子装置1602系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
[0157]第十三实施例:
[0158]藉由第十二实施例之教示,可知若是具有显示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本身就内建有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那么此电子装置亦可称之为可携式光学触控装置。当然,在内建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中,就不需要采用到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或是不可伸缩的连接装置。此外,内建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可采用红外光发射装置或雷射光发射装置来照射位于触控区域内的对象。
[0159]第十四实施例:
[0160]藉由前述各实施例的教示,可知若是待测的对象本身可发光,例如可发出红外光或是雷射光,那么前述的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便不需采用红外光发射装置或雷射光发射装置来照射对象。当然,原本设置在红外光发射装置或雷射光发射装置前的光学镜片及其它相关组件亦可省略。
[0161]统合上述采用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的各实施例,可以归纳出一种感测对象位置的方法的基本流程,一如图17所示。图17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测对象位置的方法的基本流程。所述方法适用于一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此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包括有第一影像感测模块、第二影像感测模块、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处理电路与通讯接口。其中,上述二个影像感测模块的感测范围为部份重叠,而此部分重叠的区域用来定义一触控区域。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连接第一影像感测模块与第二影像感测模块,用以调整第一影像感测模块与第二影像感测模块的间的距离。此方法包括有:藉由上述二个影像感测模块获取位于触控区域内的对象的影像(如步骤S1702所示);藉由处理电路依据上述二个影像感测模块所获取的对象的影像来计算对象的坐标(如步骤S1704所示);以及藉由通讯接口输出对象的坐标(如步骤S1706所示)。其中,所述的处理电路可利用三角函数法或两线交点法来计算出上述对象的坐标。
[0162]藉由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可取代目前的鼠标、键盘、触控板…等使用者输入接口,且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随处置放、低成本的优点。此外,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不像目前鼠标会受限于工作表面需平坦的限制,也不像电阻或电容式触控板一样需要有一实体触控区域的限制。而藉由上述各实施例的说明,也可知本发明的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可与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相结合或沟通,并可控制显示屏幕内的光标的动作,甚至可以实现目前市面上的触控屏幕所有可达成的功能,如单点触控、多点触控等。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光学方式侦测对象的技术可称为光学稱合(Optical Coupling)技术,即由至少一影像传感器感测对象所反射的光信号,再将此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最后将这些影像传感器所计算出的电子信号进行相关性(correlat1n)处理,以求得对象的特征信息。
[0163]第十五实施例:
[0164]图1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1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立体图。电子设备1800包括电子装置1830与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电子装置1830具有辅助装置1832与沟槽1834。并且,辅助装置1832具有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而沟槽1834用以收纳辅助装置1832。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连接辅助装置1832。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装置1832例如以移动的方式,使得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可在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作转换。因此,辅助装置1832可定义成移动装置。
[0165]具体来说,在使用状态时,如图18所示,辅助装置1832移动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至沟槽1834的外部。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欲使用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时,藉由辅助装置1832移动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使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暴露于电子装置1830的外部,以便进行影像感测的操作。在收纳状态时,如图19所示,辅助装置1832移动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至沟槽1834的内部。也就是说,当使用者不使用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时,可藉由辅助装置1832移动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使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收纳至电子装置1830的内部。
[0166]进一步来说,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包括第一影像感测模块510、第二影像感测模块530、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550、通讯接口 560与处理电路570,如图7所示。影像感测模块510、530的感测范围为部份重叠,而此部分重叠的区域用以定义触控区域590。长度可调整连接装置550连接第一影像感测模块510与第二影像感测模块530,用以调整第一影像感测模块510与第二影像感测模块530之间的距离。
[0167]当有一对象502位于触控区域内,处理电路570便依据影像感测模块510、530所感测到的对象502的影像来计算对象502的坐标,并通过通讯接口 560输出所述坐标。
[0168]在图18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830更包括滑轨1836与卡扣组件1838。滑轨1836位于沟槽1834内,用以配置辅助装置1832与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而辅助装置1832沿着滑轨1836将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移出沟槽1834的外部或移入沟槽1834的内部。卡扣组件1838用以当辅助装置1832将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移入沟槽1834的内部时,扣住辅助装置1832。另外,在图19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830还包括弹性组件1840。此弹性组件1840设置在滑轨1836上,用以带动辅助装置1832将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移出沟槽1834的外部。
[0169]此外,图18中,电子装置1830进一步包括推动组件1842。推动组件1842暴露于电子装置1830外且与卡扣组件1838连接。当推动组件1842推动卡扣组件1838时,卡扣组件1838与辅助装置1832分离,使弹性组件1840带动辅助装置1832将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移出沟槽1834的外部。
[0170]在图18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830更包括限位组件1844。限位组件1844配置于滑轨1836的相对两侧,用以限定辅助装置1832的移动位置。也就是说,当辅助装置1832将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移动至沟槽1834的外部时,藉由限位组件1844,可将辅助装置1832限位在沟槽1834的内部(即电子装置1830的内部),而仅将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暴露出电子装置1830的外部。
[0171]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例如枢设于辅助装置1832,如图20所示。也就是说,当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移动至沟槽1834的外部时,可携式光学触控系统500可相对辅助装置1832枢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