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轨迹撷取装置及其移动轨迹撷取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238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取模块G包括一发光兀件4、一分光元件5、一第一反光元件6、一第二反光元件7、一透镜组件8及一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
[0047]首先,配合图1及图3所示,外壳体2设置在电路基板1上,其中外壳体2的顶端具有一顶端开口 20,并且透光元件3设置在外壳体2上。由于透光元件3的尺寸可设计成与外壳体2的顶端开口 20相同大小,所以透光元件3刚好可以容置在顶端开口 20内,以封闭外壳体2的顶端开口 20。举例来说,电路基板1可以是在表面设计有一预定电路布局的基板,外壳体2是由不透光的材料所制成,并且透光元件3可以是由玻璃或塑料材料所制成的透明板,以供任何一种物体F (例如用户的手指)可在透光元件3上任意移动。
[0048]再者,配合图2及图3所示,发光元件4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1。分光元件5设置在发光兀件4的前方。第一反光兀件6设置在分光兀件5的其中一侧旁且相距分光兀件5一第一预定距离,并且第一反光元件6具有一反光曲面610。更进一步来说,发光元件4 (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是被横向摆放在电路基板1上,所以发光兀件4所产生的投射光束L是以大致平行于电路基板1的方式来进行横向照射。分光兀件5(或称分光板)具有一分光部50及一连接于分光部50且定位在外壳体2内的第一定位部51,并且分光兀件5的分光部50是以大致垂直于电路基板1的方式设置在发光兀件4的前方位置。第一反光兀件6具有一基部60、一可通过电锻方式以成形在基部60上的电锻反光部61、及一连接于基部60且定位在外壳体2内的第二定位部62,并且第一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就是形成在电镀反光部61上。当然,除了电镀反光部61之外,本发明亦可使用其它的方式来形成反光曲面610。
[0049]另外,配合图2及图3所不,第二反光兀件7设置在分光兀件5的另外一侧旁且相距分光元件5—第二预定距离。透镜组件8设置在分光元件5及第二反光元件7之间。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设置在第二反光元件7的下方且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1。更进一步来说,透镜组件8包括一由至少一透镜单元80 (本发明的图式以至少两个透镜单元80为例子来做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所组成的光学镜头8A及一紧靠光学镜头8A的孔径光阑8B (或称为光瞳),其中每一个透镜单元80具有一透镜部800及一连接于透镜部800且定位在外壳体2内的第三定位部801,并且孔径光阑8B具有一遮光部810及一穿过遮光部810的穿孔部811。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可为任何种类的光学指向传感器(Optical Finger Navigat1n,0FN)。
[0050]因此,配合图2及图3所示,发光元件4所产生的一投射光束L会依序通过分光元件5及第一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的反射,以形成一预先穿过透光元件3后再“向上”投向一在透光元件3上进行移动的一物体F上的照明光束R。由于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的使用,所以照明光束R能够以广角的方式来照明物体F,使得照明光束R能够含盖到较大的物体F范围。照明光束R会通过物体F的反射而折回,以形成一“向下”投向反光曲面610且被反光曲面610所反射的影像光束M。影像光束Μ预先依序穿过分光元件5及透镜组件8后,会再通过第二反光元件7的反射以“向下”投向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藉此,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可通过感测影像光束Μ,以得到在透光元件3上进行移动的物体F的移动轨迹,例如图1所显示在透光元件3上移动时所产生的S形移动轨迹。
[0051]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2及图3所示,发光元件4所产生的投射光束L会通过分光元件5的反射,以形成一 “向前”投向第一反光元件6的第一反射光束R1 (如图2所示)。第一反射光束R1会通过第一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的反射,以形成一预先穿过透光元件3后再“向上”投向物体F的第二反射光束R2(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投射光束L及第一反射光束R1都为近似水平移动光束(亦即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光束),而第二反射光束R2则为近似垂直移动光束(亦即向垂直方向移动的光束)。
[0052]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2及图3所示,第二反射光束R2会通过物体F的反射而折回,以形成一预先穿过透光元件3后再“向下”投向反光曲面610且被反光曲面610所反射的第一移动影像光束Ml (如图3所示)。第一移动影像光束Ml会依序穿过分光元件5及透镜组件8,以形成一投向第二反光元件7的第二移动影像光束M2 (如图2或图3所示)。第二移动影像光束M2会通过第二反光元件7的反射,以形成一“向下”投向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的第三移动影像光束M3 (如图3所示)。藉此,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可通过感测第三移动影像光束M3,以得到物体F在透光元件3上移动时的移动轨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移动影像光束Ml及第三移动影像光束M3都为近似垂直移动光束,而第二移动影像光束M2则为近似水平移动光束。
[0053]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光元件4、分光元件5、第一反光元件6、第二反光元件7、透镜组件8及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之间的特殊排列设计,所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轨迹擷取装置S可达到薄型化的要求,使得移动轨迹擷取装置S可应用于任何需要薄型化要求的电子产品内,例如智能型手机、MP4/MP3、MID、遥控器、笔记本电脑等相关产品。
[0054]第二实施例
[0055]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轨迹擷取模块G,其包括一发光元件4、一分光元件5、一第一反光元件6、一第二反光元件7、一透镜组件8及一移动轨迹感测兀件9。其中,分光兀件5设置在发光兀件4的前方。第一反光兀件6设置在分光元件5的其中一侧旁且相距分光元件5 —第一预定距离,其中第一反光元件6具有一反光曲面610。第二反光元件7设置在分光元件5的另外一侧旁且相距分光元件5 —第二预定距离。透镜组件8设置在分光元件5及第二反光元件7之间。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设置在第二反光元件7的下方。
[0056]因此,配合图4及图5所示,发光元件4所产生的一投射光束L会依序通过分光元件5及第一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的反射,以形成一预先穿过透光元件3后再“向上”投向一在透光元件3上进行移动的一物体F上的照明光束R。由于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的使用,所以照明光束R能够以广角的方式来照明物体F,使得照明光束R能够含盖到较大的物体F范围。照明光束R会通过物体F的反射而折回,以形成一“向下”投向反光曲面610且被反光曲面610所反射的影像光束M。影像光束Μ预先依序穿过分光元件5及透镜组件8后,会再通过第二反光元件7的反射以“向下”投向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藉此,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可通过感测影像光束Μ,以得到在透光元件3上进行移动的物体F的移动轨迹。
[0057]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4及图5所示,发光元件4所产生的投射光束L会通过分光元件5的反射,以形成一 “向前”投向第一反光元件6的第一反射光束R1 (如图4所示)。第一反射光束R1会通过第一反光元件6的反光曲面610的反射,以形成一预先穿过透光元件3后再“向上”投向物体F的第二反射光束R2(如图5所示)。第二反射光束R2会通过物体F的反射而折回,以形成一预先穿过透光元件3后再“向下”投向反光曲面610且被反光曲面610所反射的第一移动影像光束Ml (如图5所示)。第一移动影像光束Ml会依序穿过分光元件5及透镜组件8,以形成一投向第二反光元件7的第二移动影像光束M2 (如图4或图5所示)。第二移动影像光束M2会通过第二反光元件7的反射,以形成一“向下”投向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的第三移动影像光束M3 (如图5所示)。藉此,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可通过感测第三移动影像光束M3,以得到物体F在透光元件3上移动时的移动轨迹。
[0058]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光元件4、分光元件5、第一反光元件6、第二反光元件7、透镜组件8及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之间的特殊排列设计,所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轨迹擷取模块G可达到薄型化的要求,使得移动轨迹擷取模块G可应用于任何需要薄型化要求的电子产品内。
[0059]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006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轨迹擷取装置S及其移动轨迹擷取模块G,其可通过发光元件4、分光元件5、第一反光元件6、第二反光元件7、透镜组件8及移动轨迹感测元件9之间的特殊排列设计,以使得本发明的移动轨迹擷取装置S及其移动轨迹擷取模块G可达到薄型化的要求,并可应用于任何需要薄型化要求的电子产品内。
[00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