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6166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斗谱图,工作人员根据该斗谱图进行中药上架入斗。同时系统对医生开具处方也根据中药在药斗的编排顺序进行重新编排而生成新的处方,该新的处方中中药顺序就跟其在药斗中的出现顺序一致,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不需折返而完成所有处方药的拿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斗谱编排时自动考虑了配药禁忌和形状相似药的窜斗,特别适用于中药调配机构。
[0053]本中药斗谱编排并非要求所有开药单位(如医院、中药房)都要按相同的位置对中药进行摆放,而应根据各单位中药具体的使用频率进行编排。这是因为不同的医院、药房,各自的学科优势不同,相对而言,所在单位优势学科对应的疾病诊断量就大,与该疾病治疗相关的那些中药使用频率自然就高。因此,不同医院,即使同一味中药,其使用频率也并不相同;同一医院,不同季节,同一味中药使用频率也可能不相同。由于本发明中药斗谱编排,在实际实施中,是在某具体单位展开的,因此根据该单位的处方统计各中药的使用频率及关联性才有意义。
[0054]最后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基于中药关联药和调配禁忌所生成的中药斗谱,从而控制处方顺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模块, 1)数据库模块: 建立中药名基础数据库并对每味中药按药性进行分类,得到若干大类,每味药归属于其中一大类;基础数据库中的所有中药名为规范名称;大类确定后,再根据开药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每个大类中不常用的中药和特殊中药剔除统一作为另类处理,另类中药单独放置;每个大类剔除另类后剩余的为常用中药,然后再对每个大类中的所有常用中药按药性进一步分为若干不同的小类;大类分类时,如果某大类剔除另类后剩余的常用中药味数少于8味,则重新进行大类分类,以保证每个大类剔除另类后剩余的常用中药味数至少为8味; 2)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从外部输入的开药单位所有处方信息; 3)数据标准化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处方中中药名与基础数据库中的中药名进行核对,以规范化处理形成规范名称的处方,并将所有处方录入数据处理模块; 4)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工操作,数据处理模块又包括统计模块和中药药斗匹配模块; 4.1)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出所有大类下每个小类的关键药和与每味关键药对应的三味关联药;每个小类关键药和关联药按如下方法确定: 4.1.1)先确定某大类下任意某小类需要的基本单元数,需要的基本单元数为该小类中药的味数除以4并向上取整,假设基本单元数为i ; 4.1.2)统计出该小类常用药中处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前i味中药,该前i味中药即为该小类的关键药,从高到低分别为A1、A2、A3……Ai ; 4.1.3)在该小类余下的中药中,统计出与A1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药,即为A1的关联药,从高到低分别为B1、C1和Dl ; 4.1.4)再在该小类余下的中药中,统计出与A2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药,即为A2的关联药,从高到低分别为B2、C2和D2 ; 4.1.5)依此类推,再在该小类余下的中药中,依次分别统计出与A3……Ai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药,即为A3……Ai的关联药,从高到低分别为B3、C3和D3 ;……;B1、Ci和Di ;编号中为字母B的关联药为第一关联药;编号中为字母C的关联药为第二关联药;编号中为字母D的关联药为第三关联药; 某小类统计完后,再对同大类剩余的小类其中任意一个按4.1.1)-4.1.5)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到该小类的关键药和关联药,其中关键药的编号接前一小类关键药下标顺次编排,每味关联药与对应的关键药下标相同;直到把所有小类都统计完; 4.2)中药药斗匹配模块:根据统计模块统计结果将每一大类中所有中药与大柜中的药斗 对应,以形成斗谱图; 4.2.1)本案药品柜每个大柜由上下排列的顶柜和两小柜构成,顶柜为4个药斗按1X4矩阵排列形成;每个小柜由16个药斗按4X4矩阵排列形成;其中,每个小柜又分为按2X2矩阵排列的四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由4个药斗按2X2矩阵排列形成;每一大类的常用中药放入一个或者多个大柜中,同一大柜不能混置不同大类的中药; 4.2.2)中药药斗匹配规则为:每个基本单元处于小柜中部的那个药斗为关键药斗,其余三个药斗为关联药斗,与关键药斗位于同一列的为第一关联药斗,与关键药斗位于同一行的为第二关联药斗,剩下一个为第三关联药斗;每个大柜按照关键药斗从左到右,再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放置关键药A1、A2、A3……,每味关键药对应的基本单元中的三个关联药斗对应放置与该关键药对应的三味关联药,其中第一关联药放入第一关联药斗,第二关联药放入第二关联药斗,第三关联药放入第三关联药斗;如果某小类最后一个基本单元的药斗在放置关联药时有多余,则多余药斗空置; 4.2.3)在中药药斗匹配时,具有药物禁忌要求的两味中药或者形状相似的两味中药不能在同一列出现,以防止窜斗;如有,中药药斗匹配模块自动将排序相邻的两味中药位置调换; 5)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中药药斗匹配模块形成的斗谱图,保证药味定格定位; 6)代码导出模块:用于以代码确定每味中药及对应药斗的位置并排序后导出;每味中药在药斗的位置由六位字符表示,以形成区位码,其中前两位代表药柜号,中间两位为药斗横排号,最后两位为药斗竖列号,该区位码既是药斗代码,也是中药代码;代码排序导出时,优先按照大柜摆放顺序排序,同一大柜优先按照横排号排序,同一大柜同一横排号优先按照竖列号排序; 7)图谱显示模块:将斗谱图显示输出; 8)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医生开具处方,并将处方中的每味中药与该中药对应代码进行匹配,按照中药代码顺序重新编排处方中所有中药的排列顺序以形成取药处方,取药人员按照取药处方上出现的中药顺序取药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大类的常用中药放入一个大柜中,具体按如下规则进行放置: 如果某大类中药味数不超过32味,则统一用两个小柜放置,上部顶柜空置;中药与小柜药斗匹配时,如果药斗有多余的,则多余药斗空置即可;如果最后一组关键药和关联药无基本单元放置,则调配放置入前面基本单元空置药斗中; 如果某大类中药味数在33-36味之间,则启用顶柜,顶柜构成该大柜最后一个基本单元,顶柜四个药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关键药斗、第一关联药斗、第二关联药斗和第三关联药斗;中药与大柜所有药斗拉通匹配,匹配时,如果药斗有多余的,则多余药斗空置即可;如果最后一组关键药和关联药无基本单元放置,则调配放置入前面基本单元空置药斗中; 如果某大类中药数量超过36味,则按照统计模块的统计结果,统计出现在36味后的所有中药作为冷僻药处理,使该大类中药只有36味入大柜;并按照中药味数在33-36味之间的情形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大柜整体在俯视平面内呈U型摆放,U型内侧为上药侧,外侧为调配药侧;同一大类如果有多个大柜,则相邻放置;两大类如果药性相近,则该两大类对应的大柜相邻放置;两大类如果药性相反,则该两大类对应的大柜远距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限管理模块、查询模块和记录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对用户进入本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的权限进行管理,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通过权限管理模块可进入数据库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查询模块:用户通过查询模块进入本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查询需要内容; 记录模块:保存记录过往生成的中药斗谱图谱成像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大类需要的大柜数量按如下方法确定: 中药味数在8?39时,仅需一个大柜;当味数在8-36时,每味药均入药斗,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当味数在37-39时,其中代码靠前的36味对应放入大柜36个药斗中,剩余的作为冷僻药放入冷僻柜; 中药味数在40?71时,需要两个大柜;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 中药味数在72?103时,需要三个大柜;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 中药味数在104?135时,需要四个大柜;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块:建立中药名基础数据库并对中药进行分类,得到若干大类和小类;数据处理模块:用于统计出所有大类下每个小类的关键药和对应的关联药并根据统计结果将每味中药与药斗对应,以形成四叶草型斗谱图;匹配时,如有禁忌要求,则需调换;代码导出模块:用于以代码确定每味中药及对应药斗的位置并排序后导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医生开具处方,按照中药代码顺序重新编排处方顺序,取药人员按照取药处方上出现的中药顺序取药即可。本发明兼顾配方路径,建立既保持畅通又缩短距离的双通道;所生成中药斗谱不仅考虑特殊药品的放置,还将禁忌药和形状相似药等编排规则融入计算机编排,科学方便。
【IPC分类】G06F17/30, G06Q10/08, G06Q50/22
【公开号】CN105373911
【申请号】CN201510978173
【发明人】文洪宇, 张文森, 覃德春, 何瑞文, 徐建众, 张太君, 黄彦, 宋健
【申请人】重庆市中医院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