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6601阅读:1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属于斗谱编排技术领域。
[0002]
【背景技术】
[0003]中药斗谱是指供处方调配的中药按照一定规律放置在药斗橱内的排序方法。药斗(药屉、格斗、百斗橱、百眼斗)排列,在中药调配工作中占重要的地位。药斗排列恰当,便于处方调配,缩短病人候药时间,减少调配人员体力劳动;防止药品掺混,保证用药安全;又便于清查盘点,统计补充药斗中药物;还有利于药剂人员调动,参加配方快速进入状态适应工作。
[0004]长期以来,中药饮片斗谱的编排多是凭中药调剂员的经验总结成谱以作参考,但这些经验斗谱更多是依靠调剂人员的个人喜好,往往具有局限性。随着中药饮片使用形式的变迀,特别是小包装饮片和颗粒剂的广泛使用,斗谱的格局也在不断变换。近年来,斗谱的布局日渐背离传统,多直接由非药学专业人员以与中医药文化内涵无关的拼音编码等形式完成,这种违背中医药规律的简单操作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例如解表药中发汗麻黄与止汗的麻黄根,清热解表药与散寒解表药,止血药与行血药等功效相反药编在相邻格。故创新一种通过综合传统斗谱编排规则,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斗谱编排控制的解决方案很有必要。
[0005]现阶段针对药品的采购、库管、财务、处方等计算机管理系统较成熟,面向调剂人员的管理系统不常见。在近十年的相关文献中用于中药斗谱规则的讨论较多,借助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药斗谱的报道多是主要集中在基于药材的基本属性编排新的斗谱和根据药材使用频度编排斗谱,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调剂效率,但现有方案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存在支持数据库不完善,特殊药品管理、药品禁忌、关联药物、调配禁忌等中药斗谱基本编排规则未能综合应用并将其转换为程序语言设计于中药斗谱的编排。
[0006]

【发明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兼顾抓药效率和药物配伍禁忌要求的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
[0008]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基于中药关联药和调配禁忌所生成的中药斗谱,从而控制处方顺序的系统,包括下述模块,
1)数据库模块:
建立中药名基础数据库并对每味中药按药性进行分类,得到若干大类,每味药归属于其中一大类;基础数据库中的所有中药名为规范名称;大类确定后,再根据开药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每个大类中不常用的中药和特殊中药剔除统一作为另类处理,另类中药单独放置;每个大类剔除另类后剩余的为常用中药,然后再对每个大类中的所有常用中药按药性进一步分为若干不同的小类;大类分类时,如果某大类剔除另类后剩余的常用中药味数少于8味,则重新进行大类分类,以保证每个大类剔除另类后剩余的常用中药味数至少为8味;
2)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从外部输入的开药单位所有处方信息;
3)数据标准化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处方中中药名与基础数据库中的中药名进行核对,以规范化处理形成规范名称的处方,并将所有处方录入数据处理模块;
4)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工操作,数据处理模块又包括统计模块和中药药斗匹配模块;
4.1)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出所有大类下每个小类的关键药和与每味关键药对应的三味关联药;每个小类关键药和关联药按如下方法确定:
4.1.1)先确定某大类下任意某小类需要的基本单元数,需要的基本单元数为该小类中药的味数除以4并向上取整,假设基本单元数为i ;
4.1.2)统计出该小类常用药中处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前i味中药,该前i味中药即为该小类的关键药,从高到低分别为A1、A2、A3……Ai ;
4.1.3)在该小类余下的中药中,统计出与A1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药,即为A1的关联药,从高到低分别为B1、C1和Dl ;
4.1.4)再在该小类余下的中药中,统计出与A2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药,即为A2的关联药,从高到低分别为B2、C2和D2 ;
4.1.5)依此类推,再在该小类余下的中药中,依次分别统计出与A3……Ai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药,即为A3……Ai的关联药,从高到低分别为B3、C3和D3 ;……;B1、Ci和Di ;编号中为字母B的关联药为第一关联药;编号中为字母C的关联药为第二关联药;编号中为字母D的关联药为第三关联药;
某小类统计完后,再对同大类剩余的小类其中任意一个按4.1.1)-4.1.5)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到该小类的关键药和关联药,其中关键药的编号接前一小类关键药下标顺次编排,每味关联药与对应的关键药下标相同;直到把所有小类都统计完;
4.2)中药药斗匹配模块:根据统计模块统计结果将每一大类中所有中药与大柜中的药斗对应,以形成斗谱图;
4.2.1)本案药品柜每个大柜由上下排列的顶柜和两小柜构成,顶柜为4个药斗按1X4矩阵排列形成;每个小柜由16个药斗按4X4矩阵排列形成;其中,每个小柜又分为按2X2矩阵排列的四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由4个药斗按2X2矩阵排列形成;每一大类的常用中药放入一个或者多个大柜中,同一大柜不能混置不同大类的中药;
4.2.2)中药药斗匹配规则为:每个基本单元处于小柜中部的那个药斗为关键药斗,其余三个药斗为关联药斗,与关键药斗位于同一列的为第一关联药斗,与关键药斗位于同一行的为第二关联药斗,剩下一个为第三关联药斗;每个大柜按照关键药斗从左到右,再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放置关键药A1、A2、A3……,每味关键药对应的基本单元中的三个关联药斗对应放置与该关键药对应的三味关联药,其中第一关联药放入第一关联药斗,第二关联药放入第二关联药斗,第三关联药放入第三关联药斗;如果某小类最后一个基本单元的药斗在放置关联药时有多余,则多余药斗空置; 4.2.3)在中药药斗匹配时,具有药物禁忌要求的两味中药或者形状相似的两味中药不能在同一列出现,以防止窜斗;如有,中药药斗匹配模块自动将排序相邻的两味中药位置调换;
5)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中药药斗匹配模块形成的斗谱图,保证药味定格定位;
6)代码导出模块:用于以代码确定每味中药及对应药斗的位置并排序后导出;每味中药在药斗的位置由六位字符表示,以形成区位码,其中前两位代表药柜号,中间两位为药斗横排号,最后两位为药斗竖列号,该区位码既是药斗代码,也是中药代码;代码排序导出时,优先按照大柜摆放顺序排序,同一大柜优先按照横排号排序,同一大柜同一横排号优先按照竖列号排序;
7)图谱显示模块:将斗谱图显示输出;
8)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医生开具处方,并将处方中的每味中药与该中药对应代码进行匹配,按照中药代码顺序重新编排处方中所有中药的排列顺序以形成取药处方,取药人员按照取药处方上出现的中药顺序取药即可。
[0009]每一大类的常用中药只放入一个大柜中,具体按如下规则进行放置:
如果某大类中药味数不超过32味,则统一用两个小柜放置,上部顶柜空置;中药与小柜药斗匹配时,如果药斗有多余的,则多余药斗空置即可;如果最后一组关键药和关联药无基本单元放置,则调配放置入前面基本单元空置药斗中;
如果某大类中药味数在33-36味之间,则启用顶柜,顶柜构成该大柜最后一个基本单元,顶柜四个药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关键药斗、第一关联药斗、第二关联药斗和第三关联药斗;中药与大柜所有药斗拉通匹配,匹配时,如果药斗有多余的,则多余药斗空置即可;如果最后一组关键药和关联药无基本单元放置,则调配放置入前面基本单元空置药斗中;
如果某大类中药数量超过36味,则按照统计模块的统计结果,统计出现在36味后的所有中药作为冷僻药处理,使该大类中药只有36味入大柜;并按照中药味数在33-36味之间的情形处理。
[0010]所有大柜整体在平面内呈U型摆放,U型内侧为上药侧,外侧为调配药侧;同一大类如果有多个大柜,则相邻放置;两大类如果药性相近,则该两大类对应的大柜相邻放置;两大类如果药性相反,则该两大类对应的大柜远距放置。
[0011 ] 本系统还包括权限管理模块、查询模块和记录模块;
权限管理模块:对用户进入本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的权限进行管理,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通过权限管理模块可进入数据库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查询模块:用户通过查询模块进入本中药处方调配顺序控制系统查询需要内容;
记录模块:保存记录过往生成的中药斗谱图谱成像数据。
[0012]每个大类需要的大柜数量按如下方法确定:
中药味数在8?39时,仅需一个大柜;当味数在8-36时,每味药均入药斗,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当味数在37-39时,其中代码靠前的36味对应放入大柜36个药斗中,剩余的作为冷僻药放入冷僻柜;
中药味数在40?71时,需要两个大柜;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
中药味数在72?103时,需要三个大柜;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 中药味数在104?135时,需要四个大柜;如果药味不够,多余的药斗空置即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改变药格布局设置,将传统药格“横七竖八”的排列方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