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加工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82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各个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0030]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钣金加工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0031]步骤101,将钣金件的产品三维模型中特征的关联关系解除,生成钣金三维工艺模型。
[0032]步骤102,创建工艺规程树,基于工艺规程树中的工艺节点调整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特征的位置和关联关系,并进行工艺信息的标注。
[0033]步骤103,将工艺规程树中的工艺节点与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的特征进行关联。
[0034]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钣金加工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产品三维模型构建钣金三维工艺模型,可以实现钣金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基于同一数据源,解决了目前钣金工艺二维设计信息表达不直观,难以管理等问题,钣金三维工艺模型是用于指导钣金生产制造的三维模型,是钣金加工成形过程中所有工艺特征的集合体,能够提高钣金工艺设计效率,能有效缩短钣金件生产制造的准备周期。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三维设计软件PR0/E或UG等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本发明的钣金加工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PRO/E(Pr0/Engineer)是一套由设计至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是一个参数化、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系统,并且具有单一数据库功能。Pro/E是采用基于特征(例如:凸台、槽、倒角、腔、壳等)驱动去生成模型,具有参数化(参数=尺寸、图样中的特征、载荷、边界条件等)特点,通过零件的特征之间,载荷/边界条件与特征参数之间(如表面积等)的关系来进行设计。Pro/E的基于特征方式,能够将设计至生产全过程集成到一起,实现并行工程设计。
[0036]在一个实施例中,钣金设计模型特征约束解除基于Pro/E参数化设计软件实现,例如,通过Pro/E建立钣金件的产品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获取产品三维模型中特征的参照关系,对参照关系进行离散处理,将产品三维模型中特征的相对坐标位置转换为绝对坐标位置,消除参照关系。
[0037]由于Pro/E三维建模过程中建立的几何特征都是关联特征,存在父子参照关系的约束关系,例如,钣金件具有相互垂直的型面,在2个型面上分别有螺纹孔和方孔,型面特征与螺纹孔、方孔特征具有父子关系,实际设计过程中无法随意调整这特征的顺序,添加、删除特征会造成关联特征的重生失败。
[0038]为实现特征顺序的调整,应用坐标转换技术,使用Pro/ToolkitAPI自动获取当前特征的参照关系,并对参照关系进行离散,将相对坐标位置转换为绝对坐标位置,改变特征(型面、螺纹孔、方孔)间的父子参照关系,保证特征顺序更改后重生不会失败,实现特征顺序的自由调整。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坐标转换解除特征(型面、螺纹孔、方孔)间的父子参照关系,并以钣金设计模型副本为基础创建钣金三维工艺模型,钣金三维工艺模型自动添加了展平特征,钣金三维工艺模型创建界面如图3所示。
[0040]基于解除特征约束关系的钣金设计模型副本,创建初始钣金三维工艺模型,初始钣金三维工艺模型是包含展平特征的设计模型副本,并按照钣金加工成形顺序,手动调整展平特征、坡口特征、孔特征、等的节点位置关系,实现钣金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准确表达钣金加工成形过程。
[0041]可以在钣金三维工艺模型的模型树区域拖动特征节点的位置,创建工艺规程树。工艺规程树中的节点体现钣金加工成形过程的全部工序或工步内容,通常包括:下料、调平、弯曲、整形、坡口加工、孔加工等。
[0042]可以按照钣金加工成形顺序组织调整工艺规程树中钣金特征节点位置,也可以按照工艺过程调整特征节点顺序,工艺树上的特征节点包括:下料、拉伸、铣边、打孔等等,如图4所示。例如,对拉伸孔之前的倒角特征可以进行调整,由于钣金三维工艺模型的倒角特征可以拖动到孔拉伸特征之后,而不会导致其他特征的再生失败,此特征节点的调整表明工艺过程是先加工孔特征、再加工坡口(倒角)。
[004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钣金三维设计环境下,根据钣金工艺要求,通过增加材料的方式在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创建加工余量特征,例如,在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采用交互式方式添加板材加工余量特征,准确表达钣金制造过程加工余量信息,可以通过钣金模块的“延伸壁”功能创建加工余量特征,如图5所示。
[004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创建钣金件的展平特征,获取在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钣金件的型面信息,包括原始面、偏移面和侧面。将偏移面、侧面进行屏蔽,通过识别原始面确定折弯面。在钣金件处于折弯状态时,带有折弯特征的原始面为折弯型面,当钣金件处于展平状态时,判断原始面对应的展平特征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是,则此原始面为折弯型面。
[0045]例如,利用程序函数获取钣金零件所有的几何面信息,包括原始面、偏移面和侧面。原始面类似于驱动面,偏移面指基于原始面以板厚的尺寸偏移产生的,侧面是指除原始面和偏移面外的非形成板厚方向的面。将偏移面、侧面进行屏蔽,折弯面存在于原始面上,只注重原始面即可。当零件为折弯状态时,识别非平面的原始面(带有折弯特征)。当钣金件为展平状态时,由于创建了展平特征,原折弯面ID发生变化,且不可见(实际存在,只是被隐藏了),此时根据展平特征,获取展平特征中平面的原始面即可获得折弯面。
[0046]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自动识别钣金设计模型副本所有的折弯面信息。对获取的所有折弯面进行顺序调整,按照调整后的顺序自动创建针对每道折弯工序的折弯回去特征。识别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的多个折弯型面,基于折弯工序将每道折弯工序的折弯回去特征进行排序,创建多个折弯型面的折弯顺序特征。
[0047]折弯特征顺序的确定和调整,基于自动识别的折弯特征信息,考虑折弯工艺加工要求、折弯过程干涉问题,确定合理的折弯顺序、折弯方向。具体折弯特征的顺序调整方法为:对获取的所有折弯特征指定固定面,手动调整折弯特征ID号,按照调整后的顺序自动创建针对每道折弯面的折弯回去特征。例如,使用Pro/e软件中的钣金模块创建展平或折弯回去特征时,需要指定固定几何形状(固定的平面或边)。固定面是指当钣金模型创建展平或折弯回去特征时,保持固定的平面,也就是折弯的基准面。若不指定固定面,程序可默认判断钣金面积最大的面为固定面;在工具界面窗口中选择获取的折弯面时,钣金模型上对应的折弯面高亮显示,为调整顺序提供显示参考。
[0048]例如,如图6所示,通过“获取折弯面”功能,显示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所有的折弯面ID信息;选择相应的折弯面ID,在模型区域可以查看高亮显示的折弯面;通过“前移”、“后推”功能,调整“折弯回去特征”创建的顺序,可以为每个折弯面选择折弯时的固定面,若不选,则默认以最大平面为固定面;调整好折弯顺序后,生成“折弯回去特征”(即折弯顺序特征),如图7所示,即工艺模型树中的“组BENDBACK”特征,即多个折弯工序的顺序为折弯顺序特征。
[0049]三维钣金工艺规程设计是通过在Pro/E软件模型树表达区构建钣金三维工艺规程结构树实现,钣金工艺规程结构树包含当前钣金件加工成形过程的所有工序或工步节点,并以工序或工步节点组织表达钣金工艺设计过程。钣金工艺规程工序或工步信息与钣金工艺特征的关联,是通过工艺规程工序或工步节点与对应的钣金工艺特征关联挂接的形式实现,可以实现在三维环境下基于工艺特征进行钣金工艺过程组织、设计的目的。
[0050]例如,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的特征包括:展平特征、坡口特征、孔特征等;工艺规程树中的工艺节点包括:下料、调平、弯曲、整形、坡口加工、孔加工等。工艺规程树中的下料节点与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的特征相关联,例如,展平特征、加工余量特征等,以及对特征进行的工艺信息标注,如尺寸等等。
[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创建初始钣金三维工艺模型过程中,会生成初始的钣金工艺规程树,基于初始工艺规程树,按照该钣金件工艺加工过程,创建钣金工艺过程工序或工步节点,该钣金件包括下料、调平、铣边、折弯、刨倒角、检验6道工序,在工艺规程树上创建上述6道工序节点,通过节点“包含特征”功能,将钣金三维工艺模型中的几何特征和注释特征包含在对应的工序节点下,进行关联,实现钣金工艺规程结构树的创建,创建完成的钣金工艺规程结构树。
[0052]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钣金成型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装置21。工艺模型生成单元31将钣金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