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6218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达到了为IC卡供电便利的效果。该IC卡包括:卡芯片,以及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其中,上述第一受电端与上述卡芯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上述第二受电端与上述卡芯片的接地端相连;上述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用于连接充电设备,并通过上述卡芯片为上述IC卡供电。
【专利说明】
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Circuit Card,IC卡)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IC卡一般用于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并在通信过程中由读卡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为IC卡供电,这样的IC卡无需内置电源,称为无源IC卡。未来IC卡除了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外,还会实现通过内部集成的通信模块与终端设备等进行通信的功能,那么,在IC卡与读卡设备以外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就需要对IC卡进行供电。此时,可以采用超薄电池作为IC卡的内置电源,该IC卡称为有源IC卡;也可以连接外部供电设备对IC卡进行供电,该IC卡仍为无源IC卡。
[0004]连接外部供电设备对IC卡进行供电时,可以通过专门的射频装置,利用波束供电技术为无源IC卡进行供电,但是这样的供电方式成本较高,并且不便于普通用户使用。此夕卜,IC卡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而有源IC卡内置电源的容量和使用寿命有限,当内置电源的电量用尽或损坏时,仍需连接外部供电设备为有源IC卡进行充电或供电。
[0005]可见,当前存在为IC卡供电不便利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为IC卡供电不便利的问题。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IC卡,包括:卡芯片,以及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其中,
[0008]上述第一受电端与上述卡芯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上述第二受电端与上述卡芯片的接地端相连;
[0009]上述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用于连接充电设备,并通过上述卡芯片为上述IC卡供电。
[0010]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为上述IC卡充电的充电线缆,包括IC卡充电口、线缆和取电端口,其中:
[0011]上述IC卡充电口通过上述线缆,与上述取电端口连接;
[0012]上述IC卡充电口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述第一触点用于与上述IC卡的上述第一受电端连接,上述第二触点用于与上述IC卡的上述第二受电端连接;
[0013]上述取电端口,用于连接电源进行取电。
[00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IC卡进行充电的充电卡套,包括用于插入上述IC卡的卡套、取电端口、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其中:
[0015]上述取电端口、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位于上述卡套上;上述取电端口分别与上述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连接;
[0016]上述第三触点,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电源电压输入端;
[0017 ]上述第四触点,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接地端;
[0018]上述取电端口,用于连接电源进行取电。
[0019]本申请有益效果包括:
[00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IC卡上设置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后,无需借助读卡设备或射频装置,可以通过该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连接外部供电设备对IC卡进行充电或供电,并且不影响IC卡原有的供电和工作机制,达到了为IC卡供电便利的效果。
[0021]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IC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IC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IC卡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IC卡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充电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充电线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9]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充电线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充电卡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充电卡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2]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充电卡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3]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充电卡套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给出为IC卡供电便利的实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C卡、充电线缆及充电卡套,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IC卡101,包括:卡芯片102,以及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其中,
[0037]第一受电端Si与卡芯片102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二受电端s2与卡芯片102的接地端相连;
[0038]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用于连接充电设备,并通过卡芯片102为IC卡101供电。
[0039]IC卡101—般通过卡芯片102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并接受读卡设备的供电;在IC卡101上设置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并分别连接卡芯片102的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后,可以无需借助读卡设备或射频装置,通过该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连接充电设备就能实现对IC卡的供电,并且不影响IC卡原有的供电和工作机制,操作极其便利。
[0040]具体地,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可以位于IC卡101的表面,并与卡芯片102保持适当间距,以免对卡芯片102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短路。较佳地,如图1所示,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可以靠近IC卡101的一侧短边缘,并与该短边缘平行。一方面,这样的受电端安排,可以方便对与IC卡101相匹配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进行配置;另一方面,在IC卡101接受供电时,受电端与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相连时不易脱落。
[004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卡芯片102具体可以包括接触式电极膜片,第一受电端Si与接触式电极膜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第二受电端s2与接触式电极膜片的接地端相连。
[0042]IC卡包括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其中,非接触式IC卡的卡芯片集成在IC卡内部,从IC卡的表面不可见;接触式IC卡的卡芯片包括接触式电极膜片及其它部分,该接触式电极膜片的8个触点位于IC卡的表面。
[0043]具体地,如图2所示的接触式电极膜片,其一号触点Cl为卡芯片102的电源电压输入端,五号触点c5为卡芯片102的接地端,因此,IC卡101的第一受电端Si与Cl相连,第二受电端s2与c5相连。此外,由于接触式电极膜片在IC卡101的位置是精确固定的,并靠近IC卡101的一侧短边缘,较佳地,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可以远离该侧短边缘,靠近IC卡101的另一侧短边缘,并与该另一侧短边缘平行。此时,当IC卡101通过接触式电极膜片连接读卡设备时,通过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对IC卡101进行供电不会影响IC卡101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0044]进一步地,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具体可以为过孔触点或平面触点。
[0045]为实际实施时操作方便,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触点形式一般应统一。需要注意的是,过孔触点或平面触点仅为示例,其他任意可以实现导电的触点形式均可以作为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具体实现方式。
[004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101,还可以包括防呆装置kl,用于防止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连接充电设备时,电源极性接反;其中,防呆装置kl与第一受电端Si之间的第一距离,和防呆装置kl与第二受电端s2之间的第二距离不相等。
[0047]为了便于IC卡101与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相连接,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一般与IC卡101的一侧短边缘平行,此时,极易造成在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连接充电设备时,电源极性接反。在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附近加入防呆装置kl后,由于防呆装置kl与第一受电端Si之间的第一距离,和防呆装置kl与第二受电端s2之间的第二距离不相等,因此,防呆装置kl与第一受电端S1、第二受电端s2共同构成了不对称结构,可防止电源极性接反的情况出现。如图3所示,即为防呆装置kl位置分布的一个示例。
[0048]具体地,由于防呆装置kl对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正常工作起辅助性作用,因此,防呆装置kl的具体形式可参照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触点形式,进行相匹配的安排。例如,当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为平面触点时,防呆装置kl可以为缺口形式;当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为过孔触点时,防呆装置kl页可以为过孔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如上所述仅为示例,其他任意可以实现防呆的结构形式均可以作为防呆装置kl的具体实现方式。
[0049]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101,还可以包括蓄电池103;蓄电池103的正极连接第一受电端s I;蓄电池103的负极连接第二受电端s2。
[0050]IC卡101可以为无源IC卡,通过卡芯片102接受读卡设备的供电,或者通过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接受外部供电设备的供电;也可以内置蓄电池103后称为有源IC卡,此时,当蓄电池103电量用尽或者发生损坏时,仍可以通过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由外部供电设备进行充电或供电。
[0051]可见,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无需借助读卡设备或射频装置,可以通过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连接外部供电设备,接受供电或充电,并且不影响IC卡原有的供电和工作机制,操作便利,成本较低。
[0052]实施例2:
[0053]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101充电的充电线缆201,包括IC卡充电口 202、线缆203和取电端口 204,其中:
[0054]IC卡充电口 202通过线缆203,与取电端口 204连接;
[0055]IC卡充电口 202包括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如图6所示,第一触点rl用于与IC卡101的第一受电端Si连接,第二触点r2用于与IC卡101的第二受电端S2连接;
[0056]取电端口 204,用于连接电源进行取电。
[0057]由于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充电线缆201具体用于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101进行充电,因此,充电线缆201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尤其是IC卡充电口 202部分的技术方案,是与IC卡101相适应和匹配的,从而可以实现IC卡101与外部供电设备的连接,对IC卡101进行供电或充电。具体地,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的位置分布,可以根据IC卡101的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位置分布,进行适应性的安排。
[0058]同时,采用线缆的结构,占据空间较小,便于携带,还可以在IC卡101连接读卡设备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IC卡101的供电影响到IC卡101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0059]具体地,取电端口204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USB接口应用范围较广,实际实施时,将USB接口形式的取电端口 204插入具有USB接口的电源装置即可取电,操作极其便利。需要注意的是,上述USB接口仅为示例,其他任意可以用于取电的装置均可作为取电端口 204的具体实现方式。
[0060]进一步地,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具体可以为活动探针或平面触点。
[0061]具体地,同理于对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位置分布的安排,对其结构形式的安排,也需要参考IC卡101的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的结构形式。例如,当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为过孔触点时,第一触点rI和第二触点r2可以为活动探针;当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为平面触点时,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也可以为平面触点。
[0062]实际实施时,如果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为活动探针,IC卡充电口 202还可以包括一个活动装置,该活动装置和活动探针是联动的。例如,在需要将IC卡充电口 202连接IC卡101的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时,按下活动装置,活动探针抬起,以便IC卡101能够插入IC卡充电口 202;将活动探针对准IC卡101的过孔触点,也即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后,松开活动装置,此时,活动探针分别插入过孔触点,也即第一触点rl插入第一受电端Si,第二触点插入第二受电端s2,完成IC卡充电口201与IC卡101的连接;当充电或供电结束,需断开IC卡充电口 201与IC卡101的连接时,同理按下活动装置即可。
[0063]实际实施时,如果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为平面触点,将IC卡101的第一受电端Si对准第一触点rl,第二受电端s2对准第二触点r2,将IC卡101插入IC卡充电口 201即可。
[0064]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IC卡充电口202还可以包括防呆定位装置k2,用于防止在第一触点r I和第二触点r2与IC卡1I连接时,电源极性接反。
[0065]具体地,同理于对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位置分布的安排,对防呆定位装置k2的位置安排,需要参考IC卡101的防呆装置kl位置分布的安排。以图3所示的防呆装置kl的位置分布为示例,如图7所示,为防呆定位装置k2的位置分布的一个示例。
[0066]具体地,同理于防呆定位装置k2的位置安排,对其结构形式的安排,也需要参考IC卡101的防呆装置kl的结构形式。例如,当防呆装置kl为过孔结构时,防呆定位装置k2可以为活动探针;当防呆装置kl为缺口结构时,防呆定位装置k2可以为固定探针。
[0067]实际实施时,如果防呆定位装置k2为活动探针,此时,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般也为活动探针。那么,为了防反接和防呆定位功能的实现,防呆定位装置k2的活动探针一般应略长于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的探针。例如,将防呆定位装置k2、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分别对准IC卡101的防呆装置kl、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时,由于防呆定位装置k2的活动探针略长,因此将先插入防呆装置kl实现定位,而后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再分别插入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实现了防反接的功能。
[0068]实际实施时,如果防呆定位装置k2为固定探针,那么,只有当IC卡101的防呆装置k I的缺口结构精确对准防呆定位装置k2的固定探针时,IC卡101才能够插入IC卡充电口201。此时,第一受电端Si和第二受电端s2也就当然地对准了第一触点rl和第二触点r2,实现了防反接的功能。
[0069]可见,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充电线缆,与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相匹配,在对IC卡进行供电时,不影响IC卡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同时,该充电线缆便于携带,成本较低,达到了对IC卡供电便利的效果。
[0070]实施例3:
[0071]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一种对IC卡进行充电的充电卡套,包括用于插入上述IC卡的卡套301、取电端口 302、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其中:
[0072]取电端口 302、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位于卡套301上;取电端口 302分别与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连接;
[0073]第三触点r3,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电源电压输入端;
[0074 ]第四触点r 4,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接地端;
[0075]取电端口 302,用于连接电源进行取电。
[0076]具体地,卡套301可以为三面封闭、一面开口的双层结构,两层之间留有插入IC卡的空间。采用卡套的结构,占据空间较小,便于携带,同时还能够对IC卡进行保护。将IC卡插入卡套即可进行供电或充电,操作极其便利。
[0077]具体地,取电端口302可以位于卡套301的边缘,以便插入线缆连接电源进行取电。取电端口 302—般包括正极和负极,其中,正极连接第三触点r3,负极连接第四触点r4,以实现正确对插入卡套301的IC卡进行供电。
[0078]具体地,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可以为平面触点,位于卡套301内层的表面,当IC卡正确插入卡套301时,即分别与IC卡的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相连,为IC卡进行供电或充电。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的位置分布可以参考IC卡的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的触点位置分布,如图8所示为一种示例,以接触式IC卡的接触式电极膜片的触点位置分布为参考基准。
[0079]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三触点r3,具体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卡芯片的电源电源输入端;第四触点r4,具体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卡芯片的接地端。
[0080]具体地,上述卡芯片可以为接触式IC卡的接触式电极膜片。当接触式IC卡正确插入卡套301时,第三触点r3即与接触式电极膜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第四触点r4与接触式电极膜片的接地端连接,实现对接触式IC卡的供电或充电;当接触式IC卡插入卡套301的方向或正反有误时,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无法连接接触式电极膜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不能对接触式IC卡进行供电或充电,并无任何安全隐患。
[0081]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三触点r3,具体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第一受电端;第四触点r4,具体用于连接上述IC卡的第二受电端;其中,上述第一受电端与上述IC卡的卡芯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上述第二受电端与上述IC卡的卡芯片的接地端相连。
[0082]具体地,当IC卡的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具有其他位置分布时,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的位置分布也可进行适应性安排。如图9所示为另一种示例,以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IC卡的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的触点位置分布为参考基准。
[0083]实际实施时,由于卡套301具有双层结构,本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卡套也可以包括上述两种位置分布不同的触点,每组触点相互错开,分别位于卡套301第一层的内表面和第二层的内表面,以便为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位置分布不同的IC卡进行供电或充电。
[0084]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卡套,还包括蓄电池303;蓄电池303的正极连接第三触点r3;蓄电池303的负极连接第四触点r4。
[0085]当充电卡套不包括蓄电池303时,可以作为电源转换装置使用,通过取电端口302连接电源后,为IC卡进行供电或充电;当充电卡套包括蓄电池303时,除作为电源转换装置使用以外,也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使用,为蓄电池303充电以后,无需通过取电端口 302连接电源,采用蓄电池303内存储的电量即可为IC卡进行供电或充电,使得充电卡套也可以便携使用。
[0086]具体地,蓄电池303可以为超薄电池,蓄电池303的正极通过第三触点r3连接取电端口 302的正极,蓄电池303的负极通过第四触点r4连接取电端口 302的负极;当蓄电池303的电量用尽时,可以通过取电端口 302连接电源进行充电。
[0087]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卡套,还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304,用于显示上述充电卡套的工作状态。
[0088]具体地,指示灯304可以通过常灭、常亮、闪烁以及灯光的颜色来显示充电卡套的工作状态或充电卡套中的蓄电池303的电量状态。例如,当充电卡套未进行工作,或者IC卡未正确插入卡套301时,指示灯304为常灭状态;当IC卡正确插入卡套301,与第三触点r3和第四触点r4准确连接,接受充电卡套的供电或充电时,指示灯304闪烁,灯光颜色为绿色;当蓄电池303的电量不足时,指示灯304常亮,灯光颜色为红色;当蓄电池303正在充电时,指示灯304闪烁,灯光颜色为红色;当蓄电池303的电量充满时,指示灯304常亮,灯光颜色为绿色;等等。
[0089]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卡套,可以达到对IC卡供电便利的效果,便于携带,同时还能够对IC卡进行保护。
[0090]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IC卡上设置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后,可以无需借助读卡设备或射频装置,通过该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连接外部供电设备对IC卡进行充电或供电,并且不影响IC卡原有的供电和工作机制,达到了为IC卡供电便利的效果。
[0091]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9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集成电路IC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卡芯片,以及带金属导体的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其中, 所述第一受电端与所述卡芯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受电端与所述卡芯片的接地端相连; 所述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用于连接充电设备,并通过所述卡芯片为所述IC卡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芯片包括接触式电极膜片,所述第一受电端与所述接触式电极膜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受电端与所述接触式电极月吴片的接地端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为过孔触点或平面触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呆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受电端和第二受电端连接充电设备时,电源极性接反;其中,所述防呆装置与所述第一受电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所述防呆装置与所述第二受电端之间的第二距离不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受电端; 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受电端。6.—种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充电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IC卡充电口、线缆和取电端口,其中: 所述IC卡充电口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取电端口连接; 所述IC卡充电口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用于与所述IC卡的所述第一受电端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所述IC卡的所述第二受电端连接; 所述取电端口,用于连接电源进行取电。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为活动探针。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为平面触点。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充电口还包括防呆定位装置,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IC卡连接时,电源极性接反。10.—种对IC卡进行充电的充电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所述IC卡的卡套、取电端口、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其中: 所述取电端口、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位于所述卡套上;所述取电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连接; 所述第三触点,用于连接所述IC卡的电源电压输入端; 所述第四触点,用于连接所述IC卡的接地端; 所述取电端口,用于连接电源进行取电。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卡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触点,具体用于连接所述IC卡的卡芯片的电源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四触点,具体用于连接所述IC卡的卡芯片的接地端。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卡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触点,具体用于连接所述IC卡的第一受电端; 所述第四触点,具体用于连接所述IC卡的第二受电端; 其中,所述第一受电端与所述IC卡的卡芯片的电源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受电端与所述IC卡的卡芯片的接地端相连。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充电卡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触点; 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触点。14.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充电卡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充电卡套的工作状态。
【文档编号】G06K19/07GK106022438SQ20161032096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6日
【发明人】李国国, 李龙, 董胜龙, 魏磊, 路子鹏
【申请人】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