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589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屏。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触控屏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触控产品外观及触控感受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触控屏方案厂商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希望将触控屏的黑边框做得越来越窄,甚至无边框。
[0003]传统的触控屏通过在视窗侧边设置导电金属线作为触控感应电极与外部处理器间电信号传递的媒介。为了掩盖此导电金属线,触控屏上需要增加一个不透明的、用来遮挡走线区的边框。例如,传统的单层感应电极结构的触控屏,各感应电极从视窗上下两端伸出,距离柔性电路板(FPC)较近一端的感应电极通过透明导电材质,如氧化铟锡(ΙΤ0)线路与FPC上的引脚绑定,距FPC较远一端的感应电极通过ΙΤ0线路自该较远一端引出视窗后再续接金属,如金属线路,使金属线路从视窗两侧引向FPC,并与FPC上的引脚绑定。视窗两侧需丝印油墨,对相应位置的金属线路进行遮挡,此为边框较宽的主要因素。
[0004]触控屏方案厂商为营造无视界的显示效果,以期提高市场竞争力,均希望将金属线路所占据的面积减小,也即将边框所占据的面积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触控屏的黑边框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设置更小边框的触控屏。
[0006]—种触控屏,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互相绝缘,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一引线和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二引线,以及金属转接线,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引线、第二电极、第二引线、金属转接线均形成在基板的同一表面,其中多个第二电极与一个第一电极形成一个电极对,每一电极对沿基板的第一轴向延伸,多个电极对沿基板的与第一轴向垂直的第二轴向互相间隔分布,第一引线的一端由第一电极的一端引出并位于电极对的相应一端,第一引线的另一端连接至位于电极对的所述一端的金属转接线,第二引线的一端由第二电极的一侧或一端引出并延伸至电极对的所述一端,第二引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金属转接线,第二电极的所述一端靠近所述电极对的所述一端。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触控屏的视窗内的第一、第二电极的引线通道,将所有引线通道均从距离柔性电路板较近的一端引出,则距离柔性电路板较远一端无引线通道伸出,不需要通过金属线路从视窗两侧再引向柔性电路板,因而视窗两侧无金属线路需要进行遮挡,可以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效果。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电极对中,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形成嵌套结构,每一第二电极均被第一电极形成的具有缺口的封闭结构包围,第二引线从所述电极对的所述一端延伸,并自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封闭结构与第二电极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所述缺口位于第一电极的封闭结构一侧的中央位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电极对中,除邻近电极对的所述一端的缺口外,其他所述缺口交替设置于电极对的两侧,多个第二引线交替从电极对的两侧缺口进入所述封闭结构与第二电极连接。
[001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补偿电极,所述补偿电极设置在基板上并绝缘分布于电极对的两侧,所述补偿电极的分布区域远离电极对的所述一端,所述补偿电极沿基板的第一轴向延伸,且所占宽幅朝着远离电极对的所述一端的方向变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电极之间存在走线空隙,所述走线空隙朝着靠近电极对的所述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多,至少部分的第二引线分布于所述补偿电极的空隙中。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电极对中,所述第一引线位于多个第二引线的中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极对的所述一端,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引脚,每一金属转接线连接相应一引脚与第一引线或第二引线。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间距为0.2mm-0.3mm。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转接线为设置在基板上的丝印银胶,所述丝印银胶一端搭接第一引线或第二引线,另一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所述引脚连接。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触控屏中的第一电极及第一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触控屏中的第二电极及第二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触控屏中的补偿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所示第一电极及第一引线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3所示第二电极及第二引线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3]图7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组合结构放大图。
[0024]图8为图1中圈A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9为图1所示触控屏中的柔性电路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可应用于手机等终端产品上,其包括一基板1、设置在基板1其中一表面的触控感应层2、若干电极引线3、若干金属转接线4及一柔性电路板5。
[0027]基板1由具有高的光透射率的电绝缘材料如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其组合制成。基板1通常为矩形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不排除其他形状。基板1具有第一轴向和垂直于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向为其长度方向,也即图1中的上下端方向。第二轴向为其宽度方向,也即图1中的左右侧方向。
[0028]触控感应层2包括若干第一电极7及若干第二电极8,第一电极7可用作驱动电极,而第二电极8可用作感应电极。第一电极7和第二电极8可以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ΙΤ0等,也可以用其他导电材料纳米化以形成肉眼非可视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7沿基板1的第一轴向延伸,且基板1上设置11个第一电极7,这些第一电极7在第二轴向方向上互相间隔分布。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极。
[0029]同时参考图2和图5,第一电极7具有镂空的图案形状,并形成多个具有缺口 72的封闭结构71,图中所不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7具有18个封闭结构71。每一第一电极7中,这些封闭结构71沿着第一轴向方向排布。靠近第一电极7的上端的缺口 72形成在第一电极7的上端,也即靠近基板1的上端。除靠近第一电极7的上端的缺口 72外,其他所有缺口 72交替设置在第一电极7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位于第一电极7的一侧的缺口 72,分布在封闭结构71的一侧的中央位置。
[0030]同时参考图3和图6,第二电极8也具有镂空的图案形状,且每一第二电极8位于第一电极7的相应一个封闭结构71内。因此配合第一电极7的封闭结构71的数量,第二电极8在本实施例中具有198个。参考图1和图7,18个第二电极8和一个第一电极7形成一个电极对,每一电极对沿基板1的第一轴向延伸,多个电极对沿基板1的第二轴向互相间隔分布。每一电极对中,所述第一电极7与多个第二电极8形成嵌套结构,每一第二电极8均被第一电极7的封闭结构71包围。第二电极8与相应的第一电极7配对而产生电容。通过检测第二电极8与相应的第一电极7之间的电容变化可判定触摸点的位置。
[0031]所述电极引线3包括第一引线31和第二引线32。其中,第一引线31由第一电极7的一端引出并位于电极对的相应一端。第一电极7的所述一端,以及电极对的所述一端即上端,也即靠近基板1的上端的一端。第二引线32由第二电极8的一侧或一端引出并延伸至电极对的所述一端。具体在图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