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619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左壳体、右壳体、控制区、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和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L”型结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组成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机箱,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分别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两个开口端,所述控制区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中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通过在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循环散热装置,并且通过循环风机将控制区的热量传导至水循环散热装置上将热量带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交底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运行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脑的核心部件CPU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机箱内部扩展的集成电路越来越多,其发热量和功耗也随之增高。最新的CPU的频率在超频时提高电路的使用电压,其发热量巨大。把如此多的热量迅速的散发出去,是保证电脑工作稳定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左壳体、右壳体、控制区、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和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L”型结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组成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机箱,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分别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两个开口端,所述控制区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中部,所述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上。
[0006]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热量吸收管和第一循环栗,所述第一热量吸收管折叠式设置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热量吸收管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左壳体的一侧上部,所述第一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左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第一循环栗安装于所述第一热量吸收管的中部。
[0007]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第二热量吸收管和第二循环栗,所述第二热量吸收管折叠式设置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热量吸收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右壳体的一侧上部,所述第二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右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第二循环栗安装于所述第二热量吸收管的中部。
[0008]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左壳体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风机和第二循环风机,所述第一循环风机和所述第二循环风机呈竖直排列方式设置。
[0009]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风机为顺时针旋转方式旋转,所述第二循环风机为逆时针旋转方式旋转。
[0010]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右壳体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置有第三循环风机和第四循环风机,所述第三循环风机和所述第四循环风机呈竖直排列方式设置。
[0011]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三循环风机为逆时针旋转方式旋转,所述第四循环风机为顺时针旋转方式旋转。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通过在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循环散热装置,并且通过循环风机将控制区的热量传导至水循环散热装置上将热量带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交底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计算机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壳体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2、下壳体3、左壳体4、右壳体5、控制区1、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和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上壳体2和下壳体3均为“L”型结构,上壳体2和下壳体3组成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机箱,左壳体2和右壳体3分别安装于机箱的两个开口端,控制区I安装于机箱的中部,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安装于左壳体4的内壁上,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安装于右壳体5的内壁上。
[0019]如图2所示,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热量吸收管42和第一循环栗43,第一热量吸收管42折叠式设置于左壳体4的内壁上,第一热量吸收管42包括第一进水端44和第一出水端45,第一进水端44设置于左壳体4的一侧上部,第一出水端45设置于左壳体4的一侧下部,第一循环栗43安装于第一热量吸收管42的中部。
[0020]如图3所示,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第二热量吸收管52和第二循环栗53,第二热量吸收管52折叠式设置于右壳体5的内壁上,第二热量吸收管52包括第二进水端54和第二出水端55,第二进水端54设置于右壳体5的一侧上部,第二出水端55设置于右壳体5的一侧下部,第二循环栗53安装于第二热量吸收管52的中部。
[0021]如图1所示,左壳体4与控制区I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风机6和第二循环风机7,第一循环风机6和第二循环风机7呈竖直排列方式设置,第一循环风机6为顺时针旋转方式旋转,第二循环风机7为逆时针旋转方式旋转。
[0022]如图1所示,右壳体5与控制区I之间设置有第三循环风机8和第四循环风机9,第三循环风机8和第四循环风机9呈竖直排列方式设置,第三循环风机8为逆时针旋转方式旋转,第四循环风机9为顺时针旋转方式旋转。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通过在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循环散热装置,并且通过循环风机将控制区的热量传导至水循环散热装置上将热量带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交底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0024]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左壳体、右壳体、控制区、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和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L”型结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组成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机箱,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分别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两个开口端,所述控制区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中部,所述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热量吸收管和第一循环栗,所述第一热量吸收管折叠式设置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热量吸收管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左壳体的一侧上部,所述第一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左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第一循环栗安装于所述第一热量吸收管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第二热量吸收管和第二循环栗,所述第二热量吸收管折叠式设置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热量吸收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于所述右壳体的一侧上部,所述第二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右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第二循环栗安装于所述第二热量吸收管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风机和第二循环风机,所述第一循环风机和所述第二循环风机呈竖直排列方式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风机为顺时针旋转方式旋转,所述第二循环风机为逆时针旋转方式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置有第三循环风机和第四循环风机,所述第三循环风机和所述第四循环风机呈竖直排列方式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风机为逆时针旋转方式旋转,所述第四循环风机为顺时针旋转方式旋转。
【文档编号】G06F1/20GK205427750SQ20162019882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张寒冰
【申请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