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钱箱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879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钱箱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智能钱箱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钱箱是金融收银系统中主要的硬件配件之一,和收款机结合使用,既可以与收款机一体也可以是分开的组件。他的作用就是放置现金。一般里面分成若干小格用来放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钱箱一般分为两段锁和三段锁,两段锁就是指锁有两档一档可以将钱箱锁死,另外一档时可以用脉冲将钱箱弹开,两段锁的钱箱不可以用钥匙把钱箱打开;三段锁是有三档,其中两档与两段锁中的两档相同,多了的这一档就是将钥匙转到这一档时可以将钱箱打开。

然而,传统的钱箱均需连接小票打印机,上位机通过小票打印机才能打开钱箱,使用不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让POS行业不用小票打印机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的钱箱驱动装置显然不适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钱箱驱动装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上位机通过小票打印机才能打开钱箱给使用带来不便,并且不适合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钱箱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板,该驱动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USB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充电管理模块和升压储能模块,该微处理器连接钱箱,该USB模块、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均连接微处理器,该充电管理模块连接USB模块,该升压储能模块连接钱箱,微处理器和充电管理模块均连接升压储能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指示钱箱开合状态、充电状态、通讯方式及状态的LED,LED连接微处理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STM32系列的芯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SB模块、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均连接上位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有一锂电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SB模块连接有一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使用时,上位机通过USB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给微处理器下达开钱箱命令,微处理器执行命令控制钱箱打开,微处理器检测钱箱的开合状态,有变化通过USB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反馈上位机,让传统钱箱从小票打印机独立出来直接与上位机通讯,从而给使用带来方便,并适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驱动板 11、微处理器

12、USB模块 13、蓝牙模块

14、WIFI模块 15、充电管理模块

16、升压储能模块 17、LED

20、钱箱 30、上位机

40、锂电池 5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驱动板10。

该驱动板10上设置有微处理器11、USB模块12、蓝牙模块13、WIFI模块14、充电管理模块15和升压储能模块16,该微处理器11连接钱箱20,该USB模块12、蓝牙模块13和WIFI模块14均连接微处理器11,该USB模块12、蓝牙模块13和WIFI模块14均连接上位机30,该充电管理模块15连接USB模块12,且充电管理模块15连接有一锂电池40,该USB模块12连接有一电源模块50;该升压储能模块16连接钱箱20,微处理器11和充电管理模块15均连接升压储能模块16,工作时,单片机控制此升压储能模块16打开钱箱20,钱箱20的工作电压为24V或12V,所以工作电路5V要升到24V,即给钱箱20提供开锁的电压,储能即存储电量,使钱箱20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器11为STM32系列的芯片,并且,所述驱动板10上还设置有用于指示钱箱20开合状态、充电状态、通讯方式及状态的LED 17,LED 17连接微处理器11。

该上位机30可以通过USB、蓝牙、WIFI三种方式与驱动板10建立通讯,驱动板10兼容多个上位机30系统平台:WINDOS(PC机/平板)、安卓(手机/平板)、IOS(手机/平板);通讯协议自定义,使用者可以自己设置通讯秘钥;电源模块50、上位机30、锂电池40三种方式给驱动板10供电,只选其一即可,带锂电池方式可以与平板或手机在停电情况下继续工作一定时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分离式组合驱动传统钱箱,也可一体式组合成智能钱箱。使用时,上位机30通过USB模块12、蓝牙模块13或WIFI模块14给微处理器11下达开钱箱20命令,微处理器11执行命令控制钱箱20打开,微处理器11检测钱箱20的开合状态,有变化通过USB模块12、蓝牙模块13或WIFI模块14反馈上位机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