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远距离无线考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35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考勤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的无距离考勤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校园考勤是通过老师点名的形式进行,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如果学生在点完名后离开学校,老师和家长就无从知晓了;二是点名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开发了无需人工点名考勤的系统,如专利CN203759762U公开了一种“学校用学生考勤装置及系统”,该考勤装置及系统的处理器通过无线射频天线发送射频信号,以激活处于射频信号发送范围内的学生考勤卡发送身份标识信息,学生考勤卡为射频卡;无线射频天线用于接收学生考勤卡发送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将身份标识信息上传给处理器;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身份标识信息生成学生出入记录,通过通信单元将学生出入记录发送给对应的联系人,使联系人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出入校门的情况。然而,该技术的缺点在于,考勤过程的识别采用无线射频天线,这种天线必须安装在没有遮挡和干扰的位置,否则容易发生无法感应的现象;另外,这种射频天线识别技术的作用范围较小,不容易达到大范围感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感应识别的范围更广、不会发生因遮挡和干扰导致无法感应的校园远距离无线考勤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校园远距离无线考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低频激励器、考勤信息处理机、远距离读头和佩戴于学生身上的RFID智能学生证,感应线圈包括两个,按进出大门的方向分前后埋设于大门通道的地面中构成感应区域,线圈即为地埋线圈A和地埋线圈B,两个线圈分别连接低频激励器;在接近地埋线圈A和地埋线圈B的位置各安装有一远距离读头,远距离读头连接考勤信息处理机。

优选地,还包括有考勤平台云服务器和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和考勤平台云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考勤信息处理机建立有通信联系。

RFID智能学生证与远距离读头及线圈之间的RFID识别系统采用有源三元双频RFID系统,其中,RFID智能学生证与线圈之间的激励与通信采用低频频率进行,且为线圈向RFID智能学生证单向通信,低频频率为300kHz以下,例如:123kHz、125kHz、132kHz、134kHz等;RFID智能学生证与远距离读头之间的唤醒与通信采用超高频频率(UHF)进行,超高频频率一般可选在433MHz、915MHz或2.45GHz频段内的单频点进行;而RFID智能学生证采用有源RFID标签。

优选地,两个远距离读头均为2.4G远距离读头。

优选地,所述地埋线圈A位于大门外侧,地埋线圈B位于大门内侧,当然,位置对调也是可以的。

优选地,所述接收终端为手机,包括家长和老师的。

低频RFID系统是利用电感耦合来传递能量和数据,其工作距离相当近,数据传送速率也较低,但受到的空间电磁干扰的影响相对也较小,并且低频波能绕射和穿过很多材质,譬如木头、水、铝、人体等等。因而由线圈(路标激励器)可以有效地覆盖一个适当的区域(参考范围约为4米左右),譬如仓库入口等。此外,低频系统的实现成本通常较低,通信距离短也可以是一个优势,即能比较精确的标定标签的位置。 超高频系统拥有相当长的读写距离以及较大的带宽,这就意味着系统可以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采用有源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从通信能量角度来说,相当于单程传输,可以用几毫瓦的发射功率实现较远的数百米的通信距离。

由于采用有源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递,因而也适合较大数据量的传送。总体上来说,如果应用中既有用到小范围、小数据量操作,又有大范围、大数据量操作的时候,使用低频系统显然不能满足大范围、大数据量的要求;使用超高频系统,由于UHF电磁波穿透力并不好,在小范围的表现不够好,从而,三元双频RFID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折衷选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线圈感应RFID智能学生证,并将线圈埋设于学校大门通道的地面中,这种地埋线圈不会因遮挡和干扰而导致无法感应,并且能达到大范围感应,因而可靠性比现有技术大为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校园远距离无线考勤系统,包括感应线圈、低频激励器、考勤信息处理机、远距离读头和佩戴于学生身上的RFID智能学生证,感应线圈包括两个,按进出大门的方向分前后埋设于大门通道的地面中构成感应区域,线圈即为地埋线圈A和地埋线圈B,两个线圈分别连接低频激励器;在接近地埋线圈A和地埋线圈B的位置各安装有一远距离读头,远距离读头连接考勤信息处理机。

还包括有考勤平台云服务器和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和考勤平台云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考勤信息处理机建立有通信联系。

RFID智能学生证与远距离读头及线圈之间的RFID识别系统采用有源三元双频RFID系统,其中,RFID智能学生证与线圈之间的激励与通信采用低频频率进行,且为线圈向RFID智能学生证单向通信,低频频率为300kHz以下,例如:123kHz(还可以是125kHz、132kHz、134kHz等);RFID智能学生证与远距离读头之间的唤醒与通信采用超高频频率(UHF)进行,超高频频率一般可选在433MHz、915MHz或2.45GHz频段内的单频点进行;而RFID智能学生证采用有源RFID标签。

此实施例中,两个远距离读头均为2.4G远距离读头。

地埋线圈A位于大门外侧,地埋线圈B位于大门内侧,当然,位置对调也是可以的。

所述接收终端为手机,包括家长和老师的。

RFID智能学生证内部集成有双频RFID标签模块,正常情况下双频RFID标签处于深度低功能休眠状态,电流不大于5uA,不发射任何无线信号无任何电磁辐射。地面埋设的两个低频发射线圈连续发射携带有不同地址码的低频感应信号,当学生佩戴RFID智能学生证进入低频感应区域时会自动唤醒并将唯一的ID号和线圈地址码通过2.4G无线射频发射出去,考勤信息处理机通过2.4G远距离读头收集RFID智能学生证的无线信号,然后根据该ID号先后时间内发射不同的地址码判断进出方向和时间,最终形成考勤数据并通过网络发送到考勤平台,平台自动形成考勤报表提供实时查询,如果有学生发生早退、缺勤等现象,系统自动形成考勤信息发送至老师和家长的手机上。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申请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