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及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4078发布日期:2018-09-21 21:1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售货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自动售货机等自助设备在工作时,需要通过上下移动货斗以将商品从较低的位置提升至较高的位置,或将物体从较高的位置运送至较低的位置,以实现商品的存取。

在货斗上下移动过程中,由于货斗质量较大,可能出现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影响取货上货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自动售货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货斗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由于质量较大,可能出现水平方向的晃动,影响取货上货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货斗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由于质量较大,可能出现水平方向的晃动,影响取货上货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包括:货斗、传动机构和立梁;

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立梁上且传动连接所述货斗,以带动所述货斗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立梁形成有平行于Y轴方向的导向槽,所述货斗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机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槽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沿垂直于Z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壁沿垂直于X轴方向延伸;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沿所述第一侧壁移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沿所述第二侧壁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槽包括底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以及两个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底壁垂直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多个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配合,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配合。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沿所述导向槽的第一侧壁滚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沿所述导向槽的第二侧壁滚动,从而限定所述货斗只能沿Y轴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组件和电机组件,所述货斗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带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带组件带动所述货斗沿Y轴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带组件包括传动带本体、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沿Y轴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立梁,所述第一带轮驱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所述传动带的两端由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支撑;所述货斗固定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一侧的所述传动带本体。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配重件,所述配重件固定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另一侧的所述传动带本体。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重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三导向辊可沿所述导向槽的底壁滚动,以限定所述配重件在Z轴方向的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货斗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上。

针对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升降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及自动售货机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包括货斗、传动机构和立梁,货斗能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立梁在Y轴方向上移动,实现货斗的升降。货斗上的导向机构和立梁上的导向槽相互配合,使得货斗在升降过程中不在垂直于Y轴方向上发生晃动,保证了货斗升降的稳定性,有助于货斗取放货物。将本升降装置应用到自动售货机中,能够增加自动售货机的自动取货放货的工作稳定性,优化自动售货机的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中导向机构与立梁的连接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中配重件与立梁的连接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货斗;2-立梁;31-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底壁;41-第一导向辊;42-第二导向辊;51-第一板;511-挂钩;512-固定部;52-第二板;53-第三板;54-第四板;61-第一带轮;62-传动带本体;63-第二带轮;64-电机;7-配重件;71-第三导向辊;8-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包括:货斗1、传动机构和立梁2;

传动机构设置于立梁2上且传动连接货斗1,以带动货斗1沿Y轴方向移动;立梁2形成有平行于Y轴方向的导向槽,货斗1上设置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机构。

其中,立梁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传动机构在立梁2上形成供货斗1沿Y轴方向移动的路径,以实现货斗1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沿Y轴方向移动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为了防止货斗1在Y轴方向上运动发生偏离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立梁2形成有平行于Y轴方向导向槽,对应地,在货斗1上设置有与上述导向槽相匹配的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能够在导向槽内沿Y轴方向移动,以引导货斗1沿Y轴方向移动,且使得货斗1不在垂直于Y轴的方向上发生偏移。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通过货斗1上的导向机构与立梁2上的导向槽配合,使得货斗1保持在Y轴方向的移动,不会在垂直于Y轴的方向上发生偏移或晃动,以实现货斗1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移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的导向槽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第一侧壁31沿垂直于Z轴方向延伸,第二侧壁32沿垂直于X轴方向延伸;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沿导向槽的第一侧壁31移动,以限定货斗1在Z轴方向的移动;第二导向组件沿导向的第二侧壁32移动,以限定货斗1在X轴方向的移动。

其中,第一侧壁31平行于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形成的平面,第二侧壁32平行于由Z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

当货斗1在Y轴方向移动,第一导向组件在第一侧壁31上沿Y轴方向移动,第一导向组件阻止了货斗1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同时,第二导向组件在第二侧壁32上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导向组件阻止了货斗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可见,通过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就能防止货斗1在沿Y轴移动过程中不会在垂直于Y轴方向的平面内发生移动。

具体地,导向槽包括底壁33、两个第一侧壁31,以及两个第二侧壁32;底壁33垂直地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31之间;两个第二侧壁32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壁31远离底壁33的一端连接;

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导向组件和多个第二导向组件,多个第一导向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壁31配合,多个第二导向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二侧壁32配合。

这样的导向组排列方式使得货斗1与立梁2之间的连接点分布均匀,使得货斗1上的受力点保持均衡,有助于货斗1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稳。

具体而言,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41,第一导向辊41沿导向槽的第一侧壁31滚动;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辊42,第二导向辊42沿导向槽的第二侧壁32滚动,从而限定货斗1只能沿Y轴方向移动。。

第一导向辊41转动设置于货斗1,第一导向辊41的轴线垂直于第二侧壁32,平行于X轴方向,在立梁2的第一侧壁31上沿Y轴方向滚动。

第二导向辊42转动设置于货斗1,第而导向辊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侧壁31,平行于Z轴方向,在立梁2的第二侧壁32上沿Y轴方向滚动。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组件和电机组件,货斗1传动连接于传动带组件,电机组件驱动传动带组件带动货斗1沿Y轴方向移动。

传动带组件包括传动带本体62、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3,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3沿Y轴方向间隔设于立梁2,电机组件的电机64驱动连接第一带轮61,传动带本体62的两端张紧于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3上,货斗1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3一侧的传动带本体62。

第一带轮61同轴固定于电机64的动力输出轴;货斗1固定于传动带本体62上。

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3的周面设置有轮齿,传动带本体62的内壁设置有与轮齿相匹配的带齿,当第一带轮61转动,第一带轮61的轮齿与传动带本体62的带齿啮合传动,在第二带轮63与传动带本体62的啮合传动下,实现传动带本体62的传动的效果,进而带动货斗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3和竖直设置,以支撑传动带本体62在Y轴方向上传动。另外,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

电机64的动能由其动力输出轴传递到第一带轮61,第一带轮61通过与传动带本体62之间的传动连接将动能传递到传动带本体62上,传动带本体62在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3上实现传动,进而,传动带本体62带动货斗1在Y轴方向上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货斗1为镂空框架结构,减轻了货斗1的重量,减轻了立梁2以及传动机构的负担,整个结构的运行也更加稳定。

另外,为了稳定货斗1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种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还包括配重件7,配重件7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3另一侧的传动带本体62。

传动带本体62带动货斗1在Y轴方向移动,通过配重件7就可以稳定固定货斗1于目标位置。当货斗1随着传动带本体62向Y轴正向移动,配重件7会在重力作用下随传动带本体62向Y轴负向移动,当货斗1随着传动带本体62向Y轴负向移动,配重件7会随传动带本体62向Y轴正向移动。传动带本体62两侧受到的力得到均衡,使得货斗1能够在Y轴方向的移动中保持稳定。

配重件7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导向辊71,第三导向辊71可沿导向槽的底壁33滚动,以限定配重件7在Z轴方向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货斗1传动连接于传动机构,导向机构设置于连接组件上。

在工作中,货斗1需要由传动机构带动沿Y轴移动,货斗1与传动机构的连接通过连接组件实现。

具体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51、第二板52、第三板53和第四板54,货斗1固定连接第一板51,第三板53和第四板54连接以夹持固定传动机构。

其中,第一板51为板状结构,第二板52为板状结构,且第二板52平行于Y轴方向的边缘在X轴方向上形成有用于设置导向机构的肋板。第一板51挂设于第二板52,具体地,在第一板51上设置有挂钩511,在第二板52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板51的挂钩511配合的挂孔。安装时,将第一板51的挂钩511挂在第二板52的挂孔内,实现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板51的第二板52的连接更为紧固,防止挂钩511脱出挂孔,第一板51的顶部还形成有与第二板5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2,固定部512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板52。

具体地,在第一板51的顶部形成的固定部512也为板状,垂直于Y轴,用以延伸到第二板52所在位置紧固连接第二板52。

而第三板53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第二板52固定连接,第二部与第四板54连接以夹持固定传动带本体62。

具体而言,第三板53为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平行固定于第二板52的任一个肋板,第二部用于连接第四板54。第三板53的第二部与第四部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以连接传动机构,使得传动机构带动货斗1在Y轴方向移动。

实施例二

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柜体8,柜体8内设置有和如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种升降装置。

其中,升降装置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柜体8上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货仓,货斗1需要在竖直方向移动以和不同高度的货仓对接取货。该自动售货机由于设置有上述升降装置,能够取得该升降移动装置所能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自动售货机的货斗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中不会发生晃动,取货上货操作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售货柜中还包括横梁,上述立梁2能够在横梁上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

货斗1自身能够在立梁2上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在横梁的带动下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就能抵达该自动售货机二维平面内的任意一个目标点,方便货斗1到达自动售货机的任意一个货仓取货或上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